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维外支架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3月-2017年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下肢一科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10例进行随访分析,其中孟氏架组35例、三维外支架组37例及PFNA组38例,分别采用孟氏架、三维外支架或PFNA进行固定,对三组患者手术资料、辅助复位率、术后并发症、患肢下地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评分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维外支架组及孟氏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PFNA组明显减少,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但三维外支架组及孟氏架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三组患肢下地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维外支架组及PFNA组的优良率比孟氏架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三维外支架组与PFNA组的优良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维外支架组及PFNA组的并发症比孟氏架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三维外支架组的并发症与PF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外支架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仅微创、安全、经济,而且固定更牢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操作简便,有利于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6例,随机将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两组,传统组采用解剖钢板固定治疗;锁定组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Rasmussen评分和治疗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锁定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Rasmussen评分均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加速骨折愈合,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锁定钢板组86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双切口双钢板组86例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短于双切口双钢板组(P均0.05),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2组Rasmussen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相当,但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案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方案更具优势,故建议将锁定钢板内固定作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 分析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微创固定在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 选择53例胫骨下段闭合性新鲜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组A组(29例),有限切开复位微创固定组B组(24例),评价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肢术后下地承重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畸形成角度;采用Johner-Wruhs评分及Olerud-Molander评分标准对末次随访时的胫骨干骨折疗效和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 B组骨折愈合时间、胫骨干成角畸形优于A组(P0.05),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肢下地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Johner-Wruhs、Olerud-Molander评分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内固定外露、切口皮肤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A组患者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和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不增加对骨折端血运破坏,但能达到更好的骨折复位及骨面接触,更有利于骨折愈合。胫骨畸形成角度数和骨折愈合时间优于闭合复位内固定组,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压钢板内固定、交锁钉内固定、旋入式自锁钉内固定治疗Ⅲ型Pilon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Ⅲ型Pilon胫骨骨折患者156例随机分为3组,A组52例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52例采用交锁钉内固定治疗,C组52例采用旋入式自锁钉内固定治疗,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和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术后疗效评定,比较3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和B组。B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C组优良率高于A组和B组。B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C组优良率高于A组和B组。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结论加压钢板内固定、交锁钉内固定、旋入式自锁钉内固定均是治疗Ⅲ型Pilon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其中旋入式自锁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最好,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采用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提高其手术治疗水平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胫骨下段骨折患者50例,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情况,并进行随访,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并发症的情况;依据Jonherwruh评分标准判定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疗效优32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8.0%。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未出现切口感染、延迟愈合、骨不连、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应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疗效显著,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是临床上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累及转子间的股骨上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信宜市人民医院治疗的53例累及转子间的股骨上段粉碎性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1例,采取骨折切开复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2例,采取C臂透视下复位微创置入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负重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骨折切开复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相比,采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累及转子间的股骨上段粉碎性骨折,不但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负重早的优点,而且还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愈合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自由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患者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侧切口双侧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1月我院6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组,各31例。对照组行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实验组行双侧切口双侧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2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长、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于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2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实验组术后负重时间、手术时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29.03%,P 0.05);2组均无脱落病例,术后3个月实验组膝关节优良率96.77%高于对照组(70.97%,P 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侧切口双侧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膝关节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就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组)与传统钢板(对照组)治疗预后加以比较,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选择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及完全负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加快骨折愈合,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80例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各40例。参照组患者施予传统解剖钢板固定,实验组患者施予经皮锁定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长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长均优于参照组患者(t=4.14,16.17,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较参照组患者的30.00%低(χ~2=6.65,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5.00%较参照组患者的77.50%高(χ~2=5.16,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后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及三切口三钢板内固定治疗双柱及三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7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6例,其中双柱损伤患者43例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三柱损伤患者43例行三切口三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86例,其中双柱损伤43例患者与三柱损伤患者43例均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采用HSS评分和Rasmussen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HSS评分及优良率及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及三切口三钢板内固定治疗双柱及三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骨折复位良好,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观察组)和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一般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Johner-Wruh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下地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Joher-Wruh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干骨折的治疗中,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牢固固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价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盲选法将高州市人民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钢板固定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术后开始负重训练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膝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上,观察组为96.67%,与对照组的66.67%比较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26.67%比较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具备显著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加快骨折愈合时间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普通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Johner-Wruh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平均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住院时间短、愈合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切口内侧支持钢板伴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胫骨平台复杂性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双切口内侧支持钢板伴外侧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双侧支持钢板固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带使用时间、术后及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与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术后2年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内侧支持钢板伴外侧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好,较双侧支持钢板治疗可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可提高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且较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4例,将患者分为锁定钢板组(对照组)及锁定钢板配合中药组(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药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疗效、膝关节活动度、胫骨平台骨折的内翻角(TPA)以及后倾角(PA)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有所减少,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良率达78.13.%,且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PA及PA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2例(6.25%),其中关节僵硬1例,关节炎1例,观察组发生关节炎1例(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促进术后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2种不同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优缺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4例,根据患者实际采用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锁定钢板组56例给予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动力髋螺钉组58例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随访期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恢复情况。结果 2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锁定钢板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2组均无死亡、钢板螺钉或钢板断裂情况,2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锁定钢板组高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结论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骨折愈合及下地负重时间方面无明显优劣性,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者住院时间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稍优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改良双钢板法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展开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抽取的病例均来自于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在2019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复杂性胫骨平台患者,从中随机抽取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且均由30例患者所组成。将通过常规双钢板法展开医治的患者收纳入对照组,将通过改良双钢板法展开医治的患者收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得到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下地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比较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比较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下地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下地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良双钢板法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术后康复速度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