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庭护理干预对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 对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26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32)例和对照组(131)例,出院后2组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观察一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服药依从量表于入组时、3个月、6个月、1年后进行评定.结果 1年后,研究组BPRS总分、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的复发率(21.9%)低于对照组(33.5%),差异有显著性(χ2=3.95,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对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PANSS总分及阴、阳性症状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于干预前和8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2组入组时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研究组BPRS总分及焦虑抑郁和缺乏活力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AQ评分研究组为(17.24±0.48),对照组为(9.56±0.4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庭护理可有效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0 ~ 2013年在我院住院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别在入组时及干预后第4、8周末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干预后8周末的ADL评分均高于入组时(P<0.05),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8周末SDSS评分低于入组时(P<0.05);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护理门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50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以利培酮维持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精神分裂症护理门诊干预.采用阴性症状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分别于出院时及出院3年末进行评估.结果 1年末,研究组PANSS总分较出院时明显降低(P<0.01),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GQOLI评分和GWB评分在1年末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护理门诊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在不同病期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2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干预6个月末采用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社会功能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ADL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DSS的社会功能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有利增强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减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衰退,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治的86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为期8周的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统计对比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GQOLI-74)、社会功能评分(SSPI)及两组保护动机各维度评分变化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GQOLI-74、SSPI及保护动机各维度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8周后研究组GQOLI-74及SSPI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保护动机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02%(40/43)高于对照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家庭干预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且正在服用药物的7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名患者不采用家庭干预,研究组36例患者采取家庭干预。采用阴性和阳性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社会功能、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并统计两组的复发率。结果家庭干预6月后,研究组36例患者PANSS减分较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PSP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干预能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出院的精神分裂症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1]和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2],对两组患者进行18个月的干预评估。结论家庭心理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种辅助治疗和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施行CBT,疗程均为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QLS总分及心理社会、动力/精力、症状/副反应分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研究组上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干预后GSE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干预后研究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BT结合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措施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7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与对照组(34例),研究组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干预,时间为48周.在实施干预前后,两组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SANS总分、ADL中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干预后SANS总分、ADL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干预后NOSIE中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和总积极因素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自身干预前比较显著上升(P<0.01);干预后的研究组激惹、精神病表现、抑郁、迟缓因子和总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自身干预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措施能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李鑫  夏晓 《精神医学杂志》2009,22(6):431-43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强迫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5例伴有强迫症状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接受共6个月的心理护理,并在基线、干预后3月末、干预后6月末应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干预后6月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Y—BOCS评分以及HAMA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在干预后3月末、6月末,干预组的Y—BOCS评分和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强迫症状。  相似文献   

13.
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定病人的生活质量,然后对研究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半年后再用PANSS和GQOLI进行评定并比较。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的PAN-SS总分及阴、阳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31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干预前后采用SCL-90问卷进行测试.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SCL-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4个因子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研究组SCL-90各因子分干预前后有明显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结论 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给予综合干预,而干预结果提示综合干预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进行药物干预,研究组在药物干预基础上进行社区随访干预。所有患者均评定简明精神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并评定康复效果和冲动暴力行为发生率。结果 12个月后,研究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GQOLI-74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随访干预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为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萨提亚家庭治疗,对照组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两组均干预6周。于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采用自尊量表(S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分别评定患者的自尊、心理状态及家庭环境。结果干预前,两组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SCL-90总评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其他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研究组成功性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722,P 0. 01)。干预6周后,研究组SCL-90总评分及其除敌对因子外的9个因子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1);研究组SES总评分、FES-CV中的独立性、成功性、道德宗教观分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FES-CV中的独立性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t=-2. 095,P 0. 05)。结论萨提亚家庭治疗可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尊水平,改善患者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96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家庭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前后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护理前吞咽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得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护理后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焦虑及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并降低负性情绪和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更为合理的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激励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4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研究组患者在药物干预的基础上以激励模式干预2年,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药物干预.入组时和入组后每3个月使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疾病严重程度,以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结果 研究结束时研究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比入组时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入组时比较,研究结束时研究组PSP总分显著升高,各分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束时研究组PSP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激励模式能够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系统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社会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将28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干预,而对照组只给予一般性随访,共干预1年.在基线及干预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PANSS和SDSS的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DSS总分较基线时显著降低(P<0.05),而PANSS的各因子分和总分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后的研究组中,使用非典型杭精神病药物患者的PANSS和SDSS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使用典型杭精神病药物者(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干预可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和社会功能,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激励机制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维持原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为期12周的激励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激励措施前及实施激励措施后第4、12周末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观察量表(NOSIE-30)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实施激励措施前SANS、NOSIE-30评分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实施激励措施前后研究组患者的SANS、NOSIE-30各评分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SANS、NOSIE-30各评分间差异仍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激励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阴性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