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多种后处理技术在脊柱侧凸中的应用。方法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6例手术矫正脊柱侧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前行X线和MSCT检查、多平面和曲面重建(MPR/C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表面遮盖重建(3B—SSD)、四维重建(4D—angio)和容积再现技术(VRT)。术后分析螺钉与椎弓根、椎体的位置。评价MSCT不同后处理技术的作用和优势。结果26例病人Cobb角(35°~128°),根据临床分型的不同,特发性17例,先天性5例,神经纤维瘤病型侧凸2例,其他2例。MPR/CPR可以从各个角度重组单个畸形椎体的冠状、矢状影像,是最方便实用的显示方法。3D—SSD可观察全脊柱影及侧弯的曲度,但缺乏对椎管内形态的显示;VRT可以全面显示,综合分析,对外科手术治疗很有价值;4D—angio可清晰评价脊柱侧凸的所有相关表现;MIP不适用对脊柱侧弯的评价。结论MSCT可一次性完成全脊柱扫描,后处理图像为脊柱侧凸患者准确、灵活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和确定植入物情况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空间结构信息,以便指导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是在青春前期或骨骼成熟前发生的一种脊柱畸形,影响青少年健康发育,发病率约为1%-1.17%,其中女性多于男性,比例约为9:1。有的脊柱侧凸有明确致病原因,如先天性脊柱侧凸,继发于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疾患的侧凸;但更多的是原因不明的脊柱侧凸,即特发性(原发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凸如得不到及时发现与处理,其中部分患者侧凸情况会逐渐加重,形成严重的畸形。严重的脊柱侧凸不仅会造成身体外观异常、脊柱运动功能障碍或因骨盆倾斜而跛行,而且还可因胸廓畸形造成心、肺功能障碍。少数严重的脊柱侧凸可造成脊髓受压而致下肢瘫痪及排便功能障碍。因此,AIS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与康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骨质疏松性椎体变性和病理性椎体骨折。出现脊柱后凸或侧凸畸形,伴发腰腿痛性跛行的临床治疗。方法近4年治疗骨质疏松症伴急剧颈肩痛、腰背痛、进行性驼背畸形患者113例,经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包括HRT,降钙素,二膦酸盐、钙等,85例,余28例经保守治疗仍有顽固性腰腿痛,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作开窗式中央管或侧隐窝减压,选择性截骨和内固定,恢复神经功能。结果脊柱后凸及侧凸角度小,脊柱矢状面及冠状面X线尚能维持平衡。经抗骨质疏松治疗有效85例。脊柱畸形角度大,伴有顽固性腰腿痛及明显的根性跛行症状且有接受手术治疗的能力,则选择手术治疗。本组平均随访2.2年,均获满意疗效。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变性或骨折,影响脊柱负重功能者可选择手术矫形。能使爱压的神经获得减压和重建脊柱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脊柱侧凸(scoliosis)是脊柱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并伴有椎体旋转和矢状面后凸或前凸增加或减少的畸形,是一种三维脊柱畸形。对于大角度、僵硬的严重脊柱侧凸,如希望通过一次手术即获得尽可能多的矫正,则神经损伤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因牵引能松解椎旁软组织,使各个椎骨的韧带、小关节松动,增加脊柱柔韧性,提高脊髓的耐受性,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故术前牵引被公认为严重脊柱侧凸矫形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现将国内外脊柱侧凸术前牵引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行后路矫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亚儿 《护理与康复》2009,8(7):614-615
正常情况下,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当脊柱某些节段偏离了身体正常正面轴线称为脊柱侧凸。对处于生长期患儿,正位X线片脊柱侧凸角度(Cobb角)〉40°、非手术治疗无效、疼痛、胸椎前凸及伴有明显外观畸形应考虑手术治疗。目前手术矫形发展到三维畸形矫正一冠状、矢状、轴状。后路矫形也是三维畸形矫正。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本院脊柱外科为14例脊柱侧凸患儿实施后路矫形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凸腰椎神经根压迫的特点及其与侧凸形式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05/2004—05于解放军总医院骨科连续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51例,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和系统回顾,确定患者腰椎退行性侧凸的形式及临床检查有症状的神经根的分布,同时进行X射线平片、MRI检查和椎管造影,进一步确定神经根受压位置。采用CHl-SQUARE test统计检验对受压神经根的分布特点与受压迫的部位及侧凸形式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并分析受压神经根与骶正中平分线的关系。结果:51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31%(16/51)的患者存在L3神经根性症状,57%(29/51)存在L4神经根性症状,61%(31/51)存在L5神经根性症状,24%(12/51)存在S1神经根性症状。②在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中,L3或L4神经根症状多来自于椎间孔狭窄或椎间孔以外的狭窄;而L5或S1神经根症状多是由于侧隐窝狭窄造成的(P=0.0011)。③在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中,存在神经根症状的L3或L4神经根多是在腰椎侧凸的凹侧受压迫,而L5或S1神经根则更多的在腰椎侧凸的凸侧受影响(P=0.0012)。④无论源于椎间孔狭窄,还是源于侧隐窝狭窄的症状神经根侧大多临近骶正中平分线。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中神经根影像学受压位置不仅出现在侧凸的凹侧,而且还出现在侧凸的凸侧,出现的概率相近。其分布接近于骶正中平分线,可能与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腰椎的非正常的应力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脊柱3D重建联合对脊柱侧弯畸形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制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16例,均进行CTA检测并进行脊柱3D重建,并以影像学结果指导实施脊柱侧弯畸形术。统计不同CT后处理方式对脊柱侧弯患者病变显示的满意程度,分析术前评估椎体与主动脉安全性与手术结果一致性,并测量手术前后主弯角度、后凸角度、Cobb角。结果 CTA+3D脊柱重建处理方式对脊柱侧弯患者病变显示情况更好,满意度高于其他处理方式;术前评估椎体与主动脉安全性与手术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患者主弯角度、后凸角度、Cobb角均小于手术前(P0.05)。结论 CTA与脊柱3D重建联合检测脊柱侧弯畸形术前患者可评估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华薇  孙旭 《护理研究》2014,(6):2119-2121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向侧方弯曲并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onset scoliosis,EOS)指发生于低龄儿童且具有极大畸形加重风险和呼吸功能不全的脊柱侧凸畸形,该类疾病具有畸形重和进展快等特点。过早的脊柱融合会导致胸廓和肺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评估S型脊柱侧凸患者应用运动疗法半年后Cobb角的变化隋况,探讨运动疗法对S型脊柱侧凸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00-01/2004-06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患者80例,均自愿参加本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运动疗法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先应用脊柱侧弯矫正治疗仪行侧方体表电刺激治疗,刺激时间逐步延长,直至达到8h/d。其次进行牵引治疗,T9以上侧弯显著者行枕颌牵引,T9以下侧弯显著者行骨盆牵引治疗,牵引持续时间30min/次,2次/d。在以上治疗的同时两组患者均行针对性的姿势训练,要求患者保持姿势的挺拔和对称。运动疗法组患者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再增加针对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的矫正体操,通常在卧位或匍匐位进行,1次/d。Cobb角为反映侧凸角度最为常用的指标,测量方法为沿侧凸弧位置最高或最低的点,向凸侧或凹侧斜度最显著的端椎上缘或下缘作切线,此两切线各自垂线的交角即为Cobb角。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评定两组患者胸段及腰段Cobb角的变化情况。结果: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的变化: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脊柱胸、腰段Cobb角的角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18&;#177;9,16&;#177;8;10&;#177;7,9&;#177;5)&;#176;;(25&;#177;13,23&;#177;11,26&;#177;12,24&;#177;10)。(t=4.11~6.02,P〈0.01)],但运动疗法组患者脊柱胸、腰段的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t=3.01,3.24,P〈0.01)。结论:运动疗法对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其优点是简便、无痛苦且依从性较高,但该疗法的动作必须正确、充分、长期、持续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陈东  武继祥  黄丹 《中国康复》2014,29(2):149-151
目的:探讨分析夜用式脊柱侧凸矫形器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单侧弯的疗效。方法:脊柱单侧凸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在睡觉时佩戴夜用式脊柱侧凸矫形器8-10h ,对照组佩戴传统色努式脊柱侧凸矫形器≥20h。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顶椎偏离中线距离(AVT)、躯干位移(TS)和肺活量(VC)的改善。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Cobb角度、AVT及TS距离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VC含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夜用式脊柱侧凸矫形器适合青少年C型侧凸治疗,其矫正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脊柱侧凸矫形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IS)患者的下肢生物力学指标,探讨下肢生物力学异常与AIS之间的联系。 方法 选取AIS患者116例(侧凸组)和健康青少年受试者116例(正常组),对2组受试者的胫骨扭转角、前后足平面夹角、髋关节旋转范围、双下肢长度差、踝关节旋转范围等下肢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AIS患者脊柱侧凸的危险因素。 结果 侧凸组双下肢长度差和前后足平面的夹角分别为(5.94±6.07)mm和(0.17±4.72)°,分别与正常组的对(0.74±2.20)mm和(-0.46±3.6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侧凸组左、右踝关节旋转范围差值为-1.27°,差值标准差为3.28,经过符号秩和检验,Z值为-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双下肢长度差和双前、后足平面夹角差是患脊柱侧凸的风险因素。双下肢长度差值优势比为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下肢长度差增加一个单位(1cm)的患脊柱侧凸的风险较低一个单位的脊柱侧凸高1.45倍,而双前、后足平面夹角差值优势比为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前、后足平面夹角差值减少一个单位,患脊柱侧凸的风险是高一个单位的0.97倍。 结论 双下肢的长度差与双前后足平面的夹角差值是AI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脊柱侧凸(scoliosis)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中线,并伴有水平面椎体旋转和矢状面上生理性前凸或后凸的减少或增加的一种复杂的三维平面的畸形。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将脊柱侧凸定义为:站立全脊柱正位 X 线平片的脊柱侧方弯曲,应用 Cobb 法测量如角度大于10°即可称之为脊柱侧凸。脊柱侧凸在儿童各种脊柱畸形中最为常见,其发病率达到0.5%~3%[1,2]。脊柱侧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根据病因学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②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③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neuromuscular scoliosis,NS)等。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是指原因不明的脊柱侧凸,最常见,约占总数的75%~80%。根据其发病的年龄不同,特发性脊柱侧凸又可分为:①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0~3岁);②少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4~10岁);③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11~18岁):占特发性脊柱侧凸的80%,国内外发病率为2%~4%,女性多见,男∶女的比例大约为1∶4[3];④成人型特发性脊柱侧凸(>18岁)[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症的非手术疗法之一支具治疗的应用历史,疗效评估及其副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0—01/2003—12和Embase 1970—01/2004—04有关青少年脊柱侧凸症支具治疗的文章,检索词为“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brace,review”,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根据综述描述及引用文献,选取使用支具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症的研究报道。纳入标准:符合随机临床试验,有正常组对照或/和支具类型之间的对比评估分析及10个月以上的随访研究。排除标准:明显不符合临床随机实验要求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42篇支具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症的综述文献,从中筛选出24篇文献,分析评估青少年脊柱侧凸症的支具应用,排除的文献包括同一内容的实验研究及未做随访的研究文章。资料综合:24个实验包括5432例患者,均采取各种支具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症。支具类型包括Boston、Charleston、胸腰骶支具和Milwaukee等。目前对支具的有效性及支具选择方面仍存在不同意见。不恰当的支具治疗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如皮肤溃疡、心理障碍、背痛、胸廓畸形及影响呼吸功能障碍等。结论:虽然对支具使用和效果评估存在不同意见,但一般认为规范化的早期支具治疗可以有限的控制青少年脊柱侧凸症的畸形进展。  相似文献   

14.
脊柱侧凸是常见的脊柱三维畸形。利用脊柱侧凸特定性体操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已被广泛应用。国际上不同类型的脊柱侧凸特定性体操包括意大利脊柱侧凸科学训练法、德国Schroth训练法、西班牙巴塞罗那脊柱侧凸物理治疗法、波兰Dobomed训练法、英国Side Shift训练法、法国里昂训练法、波兰功能性个体化脊柱侧凸治疗7种。本文通过分析以上脊柱侧凸特定性体操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平面Ponte截骨矫形技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24例老年性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均采用后路内固定联合Ponte截骨矫形技术进行手术,比较手术前后脊柱Cobb角变化、脊柱ODI评分及JOA评分,术后随访行X线及三维CT复查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26~48(36.6±3.4)个月,术后脊柱成角畸形明显改善。手术前Cobb角为(37.14±6.42)°,ODI评分为(42.23±2.34)分,JOA评分为(7.53±0.62)分;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15.34±2.12)°,ODI评分为(4.02±1.52)分,JOA评分为(24.83±0.52)分;上述三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X线及三维CT复查显示,所有植骨均Ⅰ期融合,融合时间3~7(4.2±0.3)个月。结论 多平面Ponte截骨矫形技术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能够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防止内固定再次失败、复位丢失,且创伤性小。  相似文献   

16.
生长发育状态、弯曲的类型、脊柱的旋转、外观畸形程度等因素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外科治疗指征,支具治疗现在已很少使用,随着脊柱三维理论的完善和内固定技术的进步,CD、TSRH、中华长城等第三代内固定系统是目前关注的热点.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脊柱侧凸其固定作用非常有效,在矢状面、冠状面的畸形及椎体旋转畸形的矫正能力更强,通过旋转棍棒,使胸椎的侧凸转为后凸,使腰椎的侧凸转为前凸,三维矫正脊侧凸畸形,改善外观.  相似文献   

17.
脊柱侧凸是脊柱侧向弯曲畸形,多发生在青少年青春发育初期及青春发育期,以胸段和胸腰段脊柱多见。容易致胸廓畸形引起心肺功能障碍,出现心悸、活动后气促,易疲劳等,严重影响身体发育。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对20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进行了脊柱侧凸前路松解(kaneda anterior scoliosis system,KASs)内固定术,2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现总结护理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8.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结核主要侵犯脊柱前柱、中柱。其外科手术治疗涉及病灶清除和重建脊柱稳定性,纠正后凸畸形两个方面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多采用经后外侧切除肋骨小头入路,但由于显露对侧病灶困难,很难一次做到彻底清除病灶,往往需要二次或三次手术才能达到治愈,而且常因残留后凸畸形而需再次矫形。70年代开始采用经前路局部病灶清除,  相似文献   

19.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为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方法。PVP对脊柱后凸畸形作用差,PKP对严重后凸畸形椎体前中柱重建效果不理想且操作复杂,价格昂贵。作者2006年3月~2008年5月用球囊扩张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5例(39椎),  相似文献   

20.
胸椎前路松解手术应用于脊柱侧凸的治疗已有近半个世纪,对于先天性侧凸、特发性侧凸年龄过小,为防止曲轴现象所作的前路松解目的明确,且效果肯定。而对于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通过一期前路松解,同期或者二期联合后路松解内固定融合术明显增加了手术的矫正率,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脊柱侧凸的主弯以胸弯最为多见,所以胸椎前路松解术在脊柱畸形,尤其是严重、僵硬脊柱畸形的矫形术中的作用突显重要。故了解胸椎前路松解术的发展、适应证、手术方法、生物力学以及并发症的防治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