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帕金森病(PD)小鼠中脑黑质中神经调节蛋白1(NRG1)-Erb B4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模型组、MPTP+Rg1组、MPTP+Rg1+N-[2-(P-溴苯丙烯盐基氨基)乙基]-5-异喹啉磺酰胺(H89)组。在注射MPTP前3 d,生理盐水对照组、MPTP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 L·kg-1·d-1,MPTP+Rg1组、MPTP+Rg1+H89组小鼠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1 10 mg·kg-1·d-1,连续4 d,第4天在注射完人参皂苷2 h后,MPTP模型组、MPTP+Rg1组、MPTP+Rg1+H89组小鼠腹腔注射MPTP 20 mg·kg-1,均注射4次,每次间隔2 h,而MPTP+Rg1+H89组在首次注射MPTP前30 min腹腔注射H89 1 mg·kg-1。药物注射后连续7 d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中脑黑质中Nrg1与Erb B4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RG1受体Erb B4蛋白及磷酸化Erb B4(p-Erb B4)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 MPTP模型组小鼠中脑黑质内Nrg1基因mRNA表达水平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07 9)和MPTP+Rg1组(P=0.004 9);MPTP+Rg1+H89组与MPTP模型组相比,Nrg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1 3);MPTP+Rg1+H89组与MPTP+Rg1组比较,小鼠中脑黑质内Nrg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49 3)。MPTP模型组小鼠中脑黑质内的Nrg1-typeⅠ/Ⅱ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01 9)和MPTP+Rg1组(P=0.043 2);MPTP+Rg1+H89组与MPTP模型组小鼠中脑黑质内Nrg1-typeⅠ/Ⅱ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8 5);MPTP+Rg1+H89组与MPTP+Rg1组比较,小鼠中脑黑质内Nrg1-typeⅠ/Ⅱ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29 4)。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Nrg1-typeⅢmRNA在MPTP组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 8);与MPTP模型组比较,MPTP+Rg1组小鼠中脑黑质内Nrg1-typeⅢmRNA表达升高(P=0.041 9),MPTP+Rg1+H89组小鼠黑质Nrg1-typeⅢmRNA表达降低(P=0.728 9);MPTP+Rg1+H89组与MPTP+Rg1组小鼠黑质Nrg1-typeⅢ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4 2)。生理盐水对照组、MPTP模型组、MPTP+Rg1组、MPTP+Rg1+H89组小鼠黑质Erb B4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31 8)。各组小鼠中脑黑质内Erb B4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00 5);MPTP模型组小鼠黑质内p-Erb B4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3 4)和MPTP+Rg1组(P=0.019 9);MPTP+Rg1+H89组p-Erb B4蛋白表达水平低于MPTP+Rg1组(P=0.047 8);MPTP+Rg1+H89组与MPTP模型组p-Erb B4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 7)。结论 PD小鼠脑内的NRG1基因表达及其Erb B4受体的活性降低,而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增强小鼠中脑黑质NRG1-Erb B4的通路活性而改善PD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mRNA、ephrinB2和磷酸化c-Jun(p-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皂苷Rg1对PD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7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每组9只。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小鼠腹腔注射MPTP构建PD模型。注射MPTP前,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1·d-1),人参皂苷Rg1组小鼠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1(10 mg·kg-1·d-1),连续3 d。通过爬杆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2周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鼠黑质中TH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黑质中ephrinB2及p-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小鼠的爬杆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Rg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脑黑质中TH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Rg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型组小鼠脑黑质中ephrinB2、p-c-Jun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Rg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TP可能通过促进小鼠中脑黑质中ephrinB2、p-c-Jun的表达及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凋亡导致PD;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降低小鼠中脑黑质中ephrinB2、p-c-Jun的表达并缓解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而改善PD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区凋亡信号蛋白Fas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FADD样白细胞介素1-转化酶样抑制蛋白(FLIP)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阐明FADD和FLIP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人参皂苷Rg1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每组15只。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人参皂苷Rg1组小鼠注射MPTP前先注射人参皂苷Rg1,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中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FLIP、FADD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PD症状,黑质区TH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FADD、FLIP及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胞浆染色深;FADD、FLIP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组小鼠PD症状减轻,黑质区TH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FADD、FLIP及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胞浆染色浅;FADD、FLIP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P<0.01)。FADD与Caspase-3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关系(r= 0.791,P< 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通过影响PD模型小鼠黑质区FADD和FLIP的表达对DA能神经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MPTP所致帕金森病( PD)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及酪氨酸羟化酶(TH)、EphB1和P-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7只C57BL/6小鼠等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1预防给药3 d,腹腔注射MPTP构建PD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小鼠游泳情况。 MPTP给药2周后采用TUNEL染色检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黑质EphB1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黑质TH、P-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不同时间点游泳实验分值低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Rg1组(P均<0.05)。模型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数、EphB1阳性细胞数和P-c-Ju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Rg1组,而模型组黑质TH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Rg1组(P均<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减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以及降低EphB1、P-c-Jun的表达而改善PD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磷酸化ERK1/2(p-ERK1/2)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黑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调控作用,探讨PD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丢失的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PD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iNOS和P-ERK1/2的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观察给予人参皂甙Rg1(Rg1)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PD行为学症状.在MPTP第5次注射后7 d,与对照组相比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丢失77%(P<0.01),中脑黑质TH蛋白印记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约75%(P<0.01);Rg1预处理后,PD小鼠行为学症状减轻,与对照组相比TH上述指标分别下降约44%和41%(P<0.01).MPTP第3次注射后1.5 h P-ERK1/2核内始见,至6 h iNOS有较高表达.Rg1预处理可显著阻抑P-ERK1/2和iNOS的表达(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P-ERK1/2和iNOS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P-ERK1/2可能通过捌控iNOS表达进而导致PD黑质DA能神经元丢失,Rg1可能阻抑此通路以保护DA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P38信号通路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中对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调控作用,以探讨导致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失活的可能机制,以及人参皂甙Rg1对P38信号通路的影响和对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MPTP制备亚急性PD小鼠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COX-2,前列腺素E2(PGE2)以及磷酸化P38(p-P38)的表达变化;并观察给予人参皂甙Rg1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PD症状,在MPTP第3次注射后6 h,黑质区p-P38,COX-2,PGE2阳性细胞显著增加(P<0.01).在MPTP第5次注射后24 h,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显著丢失60%(P<0.01);经人参皂甙Rg1处理后,模型小鼠PD症状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在MPTP第3次注射后6 h,黑质区p-P38,COX-2,PGE2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在MPTP第5次注射后24 h,TH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仅下降30%.结论 P38通路在亚急性PD模型早期对黑质COX-2表达可能起重要调控作用:人参皂甙Rg1可影响P38信号通路及COX-2的表达而对小鼠多巴胺神经元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Rg1)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致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i.p.)、MPTP组(30 mg/kg×5 d,i.p.)及Rg1(5 mg/kg×8 d,i.p.)预处理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Perls’铁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以及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黑质内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免疫反应活性变化、铁染色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和DAT m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小鼠纹状体内DA及其代谢物二羟基苯乙酸(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DOPAC)和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PTP组黑质内铁染色阳性细胞数增高以及纹状体内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和HVA的含量明显减少;与MPTP组相比,Rg1预处理组黑质内铁染色阳性细胞数降低以及纹状体内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和HVA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PTP组黑质内DAT免疫反应活性和DAT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MPTP组相比,Rg1预处理组黑质内DAT免疫反应活性和DAT mRNA的表达有所增高(P<0.05)。结论 Rg1对MPTP致PD小鼠黑质DA能神经元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Rg1能通过降低MPTP诱导的铁过多聚积从而拮抗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核因子NF-κB对帕金森病MPTP模型小鼠黑质COX-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张宇新  张作凤 《医学争鸣》2008,29(19):1757-1760
目的:研究核因子(NF-κB)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中的影响和对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调控作用以及人参皂甙Rgl对其的影响,探讨导致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失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PTP制备亚急性PD小鼠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COX-2,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E2)以及NF-κB的表达变化;并观察给予人参皂甙Rgl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PD症状,在MPTP第5次注射后24 h,黑质区NF-κB(34.6±5.6),COX-2(28.2±5.1),PGE2(36.1±4.2)阳性细胞较对照组NF-κB(2.5±0.8),COX-2(1.0±0.3),PC-E2(3.2±0.4)阳性细胞显著增加(P<0.01),TH阳性神经元显著丢失60%(P<0.01);经人参皂甙Rgl处理后,模型组小鼠PD症状减轻,与模型组比较,黑质区NF-κB(4.9±2.1),COX-2(1.9±0.7),PGE2(4.6±0.3)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TH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仅下降32%.结论:核因子NF-κB在亚急性PD模型早期对黑质COX-2表达中可能起莺要调控作用;人参皂甙Rg1可能影响NF-κB及COX-2表达而对小鼠多巴胺神经元起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二者合用对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C57BL/6去卵巢(OVX)小鼠50只,采用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方法制备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Rg1组(10mg/kg腹腔注射)、IGF-Ⅰ组(0.5g/L侧脑室注射)、Rg1+IGF-Ⅰ组,每组10只。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纹状体内DA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TH-IR)神经元数目。结果 MPTP组纹状体内DA含量、黑质TH-IR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21.23、45.45,q=11.67、14.24,P〈0.01)。Rg1组、IGF-Ⅰ组及Rg1+IGF-Ⅰ组纹状体DA含量、黑质TH-IR神经元数目较MPTP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q=5.66~17.91,P〈0.01);Rg1+IGF-Ⅰ组与Rg1组、IGF-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q=4.37~8.74,P〈0.05)。结论 Rg1、IGF-Ⅰ及二者合用均能够对抗MPTP对黑质纹状体系统DA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且Rg1与IGF-Ⅰ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Nrf2/ARE通路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所致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探讨导致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坏死的可能机制,以及丹参酮ⅡA对Nrf2/ARE通路的影响和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D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组,每组20只。PD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组小鼠采用MPTP制备PD小鼠模型,丹参酮ⅡA组制备PD模型后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小鼠中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核转录因子(Nrf2)、醌氧化还原酶(NQO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的PD样症状。在MPTP最后一次注射后48小时,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数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Nrf2、NQO1和GFAP阳性细胞数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在MPTP最后一次注射后7天,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数量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减少约45%和50%(P<0.01)。与PD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小鼠PD样症状减轻,在MPTP最后一次注射后48小时,中脑黑质区Nrf2、NQO1和GFAP阳性细胞数量和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在MPTP最后一次注射后7天,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数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Nrf2/ARE通路在急性PD模型DA能神经元内可能被激活,其可能通过上调NQO1的表达对黑质DA能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激活Nrf2/ARE通路对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合成2-[1-(2-吡啶)乙氧基]乙酸2-[4-苄基取代哌嗪]乙酯类化合物,探讨其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2-乙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Whol-ziegler反应得到2-(1-溴乙基)吡啶,再与羟基乙酸乙酯的醇钠盐缩合得到2-[1-(2-吡啶)乙氧基]乙酸乙酯.无水哌嗪与不同取代的氯苄反应分别得到化合物4a~4l.化合物4a~4l分别与溴乙醇反应得到化合物5a~5l.化合物2-[1-(2-吡啶)乙氧基]乙酸乙酯与化合物5a~5l经酯交换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6a~6l.采用通道式水迷宫法测定化合物6j的促进小鼠学习记忆活性.[结果]设计合成了12个尚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结构经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等确证.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化合物6j大、小剂量组到达时间显著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减少,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合物6j具有良好的促进小鼠学习记忆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对甲苯磺酸-2-甲基丁酯与联苯基溴化镁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实现手性戊基与联苯偶联,再经碘化和氰化,合成了(+)-4-(2-甲基丁基)-4′-氰基联苯(CB-15)。总收率为15%(以左旋戊醇计算)。同时,就手性戊基与联笨偶联的机理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有-β-受体阻滞活性,且高效低毒的化合物。方法:以β-受体阻滞剂咔唑洛尔为先导化合物,根据药物设计中的结构拼合原理,对其内醇胺侧链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并合成了10个1-(9H-卟唑-4-氧)-3-取代氨基-2-丙醇类化合物V1-V10。结果和结论:所合成的目的物均未见文献报道,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元素分析或高分辨质谱确证。初步药理筛选结果显示,10个化合物均能够不同程度地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支过速,其中化合物V1、V3、V4的活性与先导化合物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寻找有β-受体阻滞活性,且高效低毒的化合物。方法 以β-受体阻滞剂咔唑洛尔为先导化合物,根据药物设计中的结构拼合原理,对其丙醇胺侧链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并合成了3个1-(9H-咔唑-4-氧)-3-取代氨基-2-丙醇类化合物V11-V13及其6个相应的酯化物VI1-VI6。结果和讨论 所合成的目的物均未见文献报道,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元素分析或高分辨质谱确证,初步药理筛选结果显示,9个化合物均能够不同程度地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动过速,其中化合物V12,Ⅵ3,Ⅵ4的活性与先导化合物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72-4(CA72-4)对胃癌的诊断价值,为正确评价三项指标的临床意义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胃癌患者50例(胃癌组),胃息肉患者50例(胃息肉组)及体检健康者52例(正常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三组研究对象血清CEA、CA19-9及CA72-4水平。结果:胃癌组CEA水平(2.9 ng/mL)高于胃息肉组(1.6 ng/mL)及正常对照组(1.4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CA19-9(4.7 U/mL)及CA72-4水平(1.8 U/mL)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胃息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EA对胃癌的诊断效能最优,而CA19-9及CA72-4的诊断效能均不及CEA。CA19-9、CA72-4在胃息肉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假阳性率较高。结论:CEA对胃癌诊断价值最高,而CA72-4和CA19-9假阳性率较高,单独检测不适合作为筛查胃癌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合成目的产物2-(4-甲氧基苯基)-6-甲氧基苯并噻吩。方法以3-甲氧基苯硫酚和对甲氧基-苯乙酮为原料经溴化、烃基化、环合重排排制得目标产物。结果此法操作简便并得到高收率的标题化合物。结论改进的合成路线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1,25-( OH)2 D3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的关系,为治疗患儿哮喘提供一个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本院住院的支气管患儿90例,分为轻度持续级、中度持续级和重度持续级三个级别,每组30例。随机选取3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中的1,25-( OH)2 D3和MMP-9的含量。结果:轻度哮喘组血清中的1,25-( OH)2 D3和MMP-9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中度哮喘组和重度哮喘组血清中的1,25-( OH)2 D3和MMP-9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患儿可以通过补充1,25-( OH)2 D3来降低MMP-9在气道的高表达,减轻气道重塑,改善肺部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合成目标化合物4-(4-甲磺酰基)苯基-3-苯基-2(5H)-呋喃酮,并筛选其体外抑癌活性。方法采用苯硫基甲烷和乙酰氯在无水A lC l3催化下经Friedel-Crafts反应得对甲硫基苯乙酮,然后在钨酸钠存在下用30%H2O2氧化得4-甲磺酰基苯乙酮,无须纯化,再经溴化,最后用苯乙酸钠或苯乙酸在碱性条件下经“一勺烩”成酯、环合,得到目标产物,其中氧化与溴代两步无须纯化。结果采用本工艺制得了4-(4-甲磺酰基)苯基-3-苯基-2(5H)-呋喃酮,总收率可达55%。初步抑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和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 IC50均>10μmol.L-1。结论本工艺路线设计合理,反应简便,条件温和,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化合物1-(肉桂酰基)-4-(苯乙胺乙酰基)哌嗪马来酸盐的抗凝血和抗血小板作用。采用小鼠断尾法测定出血时间,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采用大鼠动静脉旁路法考察对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采用家兔血小板体内、体外聚集试验测定受试药对ADP诱导的体内、体外家兔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肉桂酰基)-4-(苯乙胺乙酰基)哌嗪马来酸盐具有明显的抗凝血、抗血栓形成及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