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脐血IGF和瘦素水平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瘦素水平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足月新生儿脐血IGF-Ⅰ、IGF-Ⅱ和瘦素水平,根据胎龄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将新生儿分为大于胎龄儿(SGA),适于胎龄儿(AGA)和小于胎龄儿(LGA)3组,采用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和Rohrer’s指数估测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状态。结果LGA组脐血IGF-Ⅰ和瘦素水平明显高于AGA组(12.03±1.22vs7.11±1.00,70.21±3.23vs43.48±0.96,4.03±1.12vs3.19±0.92),SGA组脐血IGF-Ⅰ和瘦素水平明显低于AGA组(2.66±1.03vs7.11±1.00,22.13±5.98vs43.48±0.96,2.34±3.63vs3.19±0.92);脐血瘦素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身长和Rohrer’s指数呈显著正相关,LGA和AGA组脐血IGF-Ⅰ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身长和Rohrer’s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脐血IGF-Ⅰ和瘦素胎儿的体重、身长和Rohrer’s指数存在相关性,提示IGF-Ⅰ和瘦素在胎儿宫内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脐带血临床指标评价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出生的新生儿96例,根据胎龄以及出生体重百分位数的关系将所有新生儿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适于胎龄儿(AGA)组以及大于胎龄儿(LGA)组,测量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胎盘重量以及体质指数(BMI),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新生儿的脐血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以及生长激素(GH),并分析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 LGA组新生儿脐带血瘦素、IGF-Ⅰ以及GH水平分别为(1.58±0.08) ng/mL、(4.52±0.98) ng/mL、(35.78±12.49) ng/mL,明显高于AGA组和SGA组新生儿,随着新生儿体重的增加,新生儿的身长、头围、胎盘重量以及BMI也会随着增加.新生儿脐带血瘦素、IGF-Ⅰ以及GH水平与体重、身长、头围、胎盘重量以及BMI均呈正相关。结论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以及生长激素(GH)在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作为评价胎儿生长发育状况及营养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瘦素促胎儿生长作用及其与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00例足月新生儿脐血血清瘦素、胰岛素和IGF-1水平,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大于胎龄儿(LGA)组19例,适于胎龄儿(AGA)组65例,小于胎龄儿(SGA)组16例.结果:(1)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关系(r=0.57,P<0.01),其中LGA组脐血瘦素水平为(13.38±6.75)μg/L,显著高于AGA组(7.40±4.45)μg/L;SGA组(2.79±1.54)μg/L低于AG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脐血胰岛素和IGF-1水平分别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30和0.35;(3)脐血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2,P<0.01),脐血瘦素与IGF-1水平之间元相关关系(r=018,P>0.05).结论:脐血瘦素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状态密切相关,瘦素和胰岛素对胎儿体重有双向调节作用,IGF-1和瘦素具有各自独立的调控胎儿生长发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脐血瘦素、脂联素及IGF-Ⅰ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揭示脐血脂联素、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探讨其在胎儿生长发育方面的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6例新生儿脐血脂联素、瘦素、IGF-Ⅰ水平,根据胎龄及出生体质量百分位数的关系分为:SGA组16例,AGA组41例及LGA组29例,同时测量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身长、头围、足长、胎盘重量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脐血瘦素、脂联素及IGF-Ⅰ水平均LGA组〉AGA组〉SGA组。脐血脂联素水平与出生体质量、胎盘重量、BMI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0.05)。脐血瘦素及IGF-Ⅰ水平分别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头围、足长、BMI及胎盘重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脐血瘦素与脂联素、IGF-Ⅰ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脐血瘦素、脂联素水平与新生儿性别及分娩方式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IGF-Ⅰ水平与新生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生儿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脐血瘦素、脂联素、IGF-Ⅰ在调节胎儿生长发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参与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作为评价胎儿生长发育及营养状态的临床指标之一。脐血瘦素、IGF-Ⅰ水平异常可能是引起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和巨大儿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宫内发育迟缓的婴儿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在宫内发育迟缓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将足月新生儿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和适于胎龄儿(AGA)组,各30例。分别在出生后3 d、1个月及1岁时测定血IGF-1和Leptin浓度,同时测量其体重、身长值,并计算BMI,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SGA组在出生3 d和1个月时IGF-1、Leptin水平均低于AGA组(P<0.05),而1岁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和AGA组各时期的血清IGF-1与Leptin水平呈正相关,两者与3个时期的体重均呈正相关,而与身长、BMI均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SGA生后第1年追赶生长最活跃。IGF-1和Leptin作为促生长激素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测定IGF-1和Leptin水平可为预测宫内发育迟缓婴儿追赶生长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宫内发育迟缓的婴儿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在宫内发育迟缓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将足月新生儿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和适于胎龄儿(AGA)组,各30例。分别在出生后3 d、1个月及1岁时测定血IGF-1和Leptin浓度,同时测量其体重、身长值,并计算BMI,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SGA组在出生3 d和1个月时IGF-1、Leptin水平均低于AGA组(P<0.05),而1岁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和AGA组各时期的血清IGF-1与Leptin水平呈正相关,两者与3个时期的体重均呈正相关,而与身长、BMI均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SGA生后第1年追赶生长最活跃。IGF-1和Leptin作为促生长激素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测定IGF-1和Leptin水平可为预测宫内发育迟缓婴儿追赶生长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于胎龄儿(SGA)3个月时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血清水平与生长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新生儿135例,包括A组足月适于胎龄儿(AGA)37例,B组足月SGA32例,C组早产AGA36例,D组早产SGA30例,到3个月时,成功随访的共115例;在出生48~72h和3个月时,晨8∶00~9∶00喂奶前采血,并测3个月时体重;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GH、IGF-1、IGFBP-3浓度。结果:出生时血清GH、IGF-1、IGFBP-3浓度在足月SGA、早产SGA分别明显低于足月适于胎龄儿(AGA)、早产AGA(P〈0.05);3个月时的体重、血清GH、IGF-1、IGFBP-3浓度在足月SGA、早产SGA分别明显低于足月AGA、早产AGA(P〈0.01);3个月时血清GH、IGF-1、IGFBP-3浓度明显高于出生时(P〈0.05);3个月时血清GH、IGF-1、IGFBP-3分别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3个月时SGA的血清GH、IGF-1、IGFBP-3水平较低,可能是生长发育落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母血、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母血清、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孕母外周静脉血与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将新生儿分成 3组 ,大于胎龄儿组 (L GA组 ) 14例 ,适于胎龄儿组(AGA组 ) 2 9例 ,小于胎龄儿组 (SGA组 ) 15例。结果 :(1) L GA组脐血瘦素水平为 (11.93± 6 .75 ) ng/ ml,显著高于AGA组脐血瘦素水平 (6 .81± 4 .6 7) ng/ ml,SGA组脐血瘦素水平为 (3.2 9± 1.2 4 ) ng/ ml,显著低于 AG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2 )母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相关性 (γ=0 .12 ,P>0 .0 5 )。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显著相关 (γ=0 .74 ,P <0 .0 5 )。 结论:瘦素是胎儿生长调节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 ,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放射法测定146名新生儿脐血中IGF-Ⅰ和IGFBP-3的含量.结果:(1)适于胎龄儿(AGA)脐血中的IGF-Ⅰ和IGFBP-3的水平均低于大于胎龄儿(LGA)(P<0.001和P<0.05),高于小于胎龄儿(SGA)(P<0.01和P<0.001);(2)男女新生儿脐血中IGF-Ⅰ和IGFBP-3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3)出生时身长、体重、双顶径、足长和胎盘重量这5个生长参数均与IGF-Ⅰ和IGFBP-3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1);(4)AGA、LGA脐血中IGF-Ⅰ和IGF-BP-3呈显著正相关(P<0.01和P<0.001),但这种相关性在SGA中不存在(P>0.05).结论:IGF-Ⅰ和IGFBP-3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为宫内发育迟缓儿生后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0.
脐血中IGF-I和IGFBP-3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放射法测定146名新生儿脐血中IGF-I和IGFBP-3的含量。结果:(1)适于胎龄儿(AGA)脐血中的IGF-I和IGFBP-3的水平均低于大于胎龄儿(LGA)(P<0.001和P<0.05),高于小于胎龄儿(SGA)(P<0.01和P<0.001);(2)男女新生儿脐血中IGF-I和IGFBP-3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3)出生时身长、体重、双顶径、足长和胎盘重量这5个生长参数均与IGF-I和IGFBP-3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1);(4)AGA、LGA脐血中IGF-I和IGF-BP-3呈显著正相关(P<0.01和P<0.001),但这种相关性在SGA中不存在(P>0.05)。结论:IGF-I和IGFBP-3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为宫内发育迟缓儿生后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人胎垂体生长激素含量对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用双抗体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研究38 例正常人胎和8 例无脑儿的血清及垂体生长激素含量。结果: ①在胎21 周以前,垂体所含生长激素量逐渐增加,21 ~24 周达高峰,此后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21 周以前的水平。②正常人胎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有随胎龄增加而上升趋势。③正常胎儿垂体生长激素含量与其身长、体重呈正相关,无脑儿身长、体重与生长激素含量无关。结论: 生长激素虽然在胚胎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但不是唯一的。本实验为研究人胎生长发育的调控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不同胎龄人胎垂体生长激素含量变化与胚胎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研究27例正常人胎和8例无脑儿血清及垂体生长激素含量。结果:①在胎21周以前,垂体所含生长激素逐渐增加,21-24周达高峰,此后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21周以前的水平。②正常人胎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有随胎龄增加而上升趋势。③正常胎儿垂体生长激素含量与其身长、体重呈正相关,无脑儿身长、体重与生长激素含量无关。结论:生长激素虽然在胚胎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但非必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内发育迟缓(IUGR)儿出生后脐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胰岛素(Ins)及瘦素(Lep)的变化。方法选择141例IUGR儿为IUGR组,以同期出生的足月、适于胎龄儿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出生后脐血IGF-1、IGFBP3、Ins和Lep的浓度。结果IUGR组IGF-1、IGFBP3、Ins和Lep的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5)。IUGR组IGF-1与IGFBP3(r= 0.6434)和Ins(r=0.4367)、Ins与Lep(r=0.3461)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IGF-1与Lep、IGFBP3与Ins和Lep均不相关(P值均>0.05)。结论IGF-1、IGFBP3、Ins及Lep低下是导致IUGR的原因, Ins-IGF-1-IGFBP3及Ins-Lep轴各自调控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牟海波  孟晓蓉 《安徽医学》2014,(11):1570-157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内膜息肉及正常内膜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在息肉组织腺体及间质上表达,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的表达明显高于周围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化生长因子在息肉组织腺体与间质上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有着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一系统的改变与多种疾病导致的生长迟缓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该系统对生长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IUGR胎盘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L-精氨酸孕期干预后IUGR大鼠胎盘IGF—Ⅰ、IGF—Ⅱ及IGFBP-3水平的变化,探讨L-精氨酸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被动吸烟法造IUGR大鼠模型,孕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L-精氨酸小剂量和大剂量防治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胎盘组织IGF—Ⅰ、IGF—Ⅱ及IGFBP-3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胎盘重比对照组明显下降,L-精氨酸防治组与模型组相比,胎盘重量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胎盘组织中IGF—Ⅰ、IGF—Ⅱ含量明显降低。IGFBP-3含量明显增高(P〈0.01)。小剂量和大剂量L一精氨酸防治组与模型组相比,IGF—Ⅰ、IGF-Ⅱ含量明显增高,IGFBP-3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L-精氨酸可增高宫内发育迟缓大鼠胎盘组织中IGF—Ⅰ、IGF-Ⅱ的含量,降低IGFBP-3含量,对胎鼠发育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bFGF和K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喉粘膜上皮与间质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观察bFGF,KGF及VEGF在喉部正常粘膜(N)和炎症(IF)中的分布.结果:bFGF和KGF的转录仅在N及IF的间质中出现,阳性反应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此外巨噬细胞也见阳性反应,上皮细胞均未见阳性表达.而VEGF不仅在上皮细胞中表达,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及慢性炎性细胞亦表达VEGF.在IF中,bFGF,KGF及VEGF的阳性率和反应程度较N均有所提高.结论:bFGF,KGF和VEGF通过自分泌或(和)旁分泌途径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及间质中的血管形成,在上皮与间充质细胞的交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抽取20例分娩宫内生长受限(IUGR)胎儿(IUGR组)及25例分娩正常儿(对照组)产妇肘静脉血、新生儿脐静脉血及羊水和胎盘组织,采用放射免疫法及免疫放射法分别测定其IGF-Ⅰ、IGF-Ⅱ水平和RT-PCR法检测胎盘组织中mRNA含量。结果IU-GR组产妇血清IGF-Ⅰ水平低于对照组,IGF-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UGR组脐血及羊水中IGF-Ⅰ、IGF-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IGF-Ⅰ、IGF-Ⅱ的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结论检测母血及羊水中IGF-Ⅰ、IGF-Ⅱ水平可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早期诊断IUGR,IGF与IUGR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野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waFGF)和其核转位序列 (NLS) 敲除后的重组aFGF(raFGF)对新生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价raFGF的有丝分裂活性及其相关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实验用Wistar新生大鼠,观察waFGF、raFGF和suramin对其体重、外观、存活率和睁眼时间的影响。 结果:体重时程的变化表明,suramin+raFGF组大鼠在生后16 d内体重明显低于suramin+waFGF组,但两组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空白对照组,且明显高于suramin组。suramin组和suramin+raFGF组幼鼠背部有皮屑现象, 出现不同程度的角弓反张症状。suramin组幼鼠生后均未睁眼,在16 d内全部死亡;而正常组幼鼠、空白对照、suramin+waFGF和suramin+raFGF组幼鼠分别在出生后14、14、19和22 d睁眼,21 d其存活率分别为99.3%、87.6%、66 .7%和20.0%,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suramin作为aFGF的抑制剂,可抑制机体的生长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可被外源waFGF反转,但raFGF作用较弱。提示,aFGF经过基因敲除核转位序列后,对新生大鼠发育影响较小,可能与其促细胞分裂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汪革新 《中国医院》2006,10(9):31-33
真诚关心和积极帮助员工个人成长,并把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医院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医院获得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提出登山理论,就医院如何培养员工成长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