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态监测炎性细胞因子在肾移植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动态监测36例肾移植患者血中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发现急性排斥发生前1-3天,上述因子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峰值水平均在抗排斥治疗日出现。IL-1、IL-6、TNF-α水平在急性感染发生时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在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时则不升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动态监测39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浓度,发现TNF水平在发生感染和急性排斥时显著增高,较临床症状的出现早1 ̄2天,术后平稳患者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无明显变化,排斥者在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有效时TNF下降,在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单克隆抗体治疗的排斥患者中,首次用药后TNF上升,随后下降,未降者排斥不能逆转。结果说明动态监测血浆TNF能预示排斥及感染的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尿液细胞因子变化对肾移植排斥的诊断意义。方法:分析近年来国内外 有关尿液细胞因子变化对肾移植排斥的诊断作用的文献。结果: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 -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在肾移植排斥反应时都有明显上升,且与正常 人、移植肾功能稳定、CsA中毒、肾小管坏死患者之间存在差异。结论:连续性监测尿液细胞因子变 化对肾移植排斥反应有一定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尿液细胞因子变化对肾移植排斥的诊断意义.方法: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尿液细胞因子变化对肾移植排斥的诊断作用的文献.结果: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在肾移植排斥反应时都有明显上升,且与正常人、移植肾功能稳定、CsA中毒、肾小管坏死患者之间存在差异.结论:连续性监测尿液细胞因子变化对肾移植排斥反应有一定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肾移植早期血清及尿液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组及动态监测55例肾移植患者早期血清及尿液TNF水平。结果:术后3d血清和尿液TNF均明显升高,与术前和术后其他各组比较,P〈0.01。血清和尿液TNF在手术1周后均显著下降,但血清TNF水平仍高于术前,尿液TNF水平低于术前。血清TNF水平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显著增高,术后平稳组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组无明显变化。急性排斥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肾移植排斥反应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L929靶细胞法对41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中sICAM-1和TNF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肾移植术后血清sICAM-1和TNF出现相似的变化;术后肾功能稳定恢复组,环孢素A(CsA)肾中毒组与尿毒症组及正常对照组间血清sICAM-1和TN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当发生急性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的影响。方法 手术时取出40例患者股骨颈部松质骨,进行组织培养,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的活性。结果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的活性显著增强(P〈0.01)。结论 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参与了骨质疏松症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肾移植术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移植肾排斥反应(AR)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采用液相竞争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6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尿液及肾组织液中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AR组TNF-α水平在血清,尿液及肾组织液中均显著升高,以肾组织液中升高最明显,比临床症状出现早1~2天,CsA肾中毒组TNF-α水平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肾小管环死(ATN)组肾组织液及尿液中TNF-  相似文献   

9.
动态观察44例肾移植患者284例次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在移植肾排斥反应诊断中的意义。结果表明:术后肾功能稳定组TNF(42.68±16.37kU/L)与正常组(39.50±13.50kU/L)和尿毒症组(40.04±27.50kU/L)比较无明显差异,CsA肾中毒组及ATN组虽有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排斥组TNF(72.42±24.12kU/L)明显升高,并且可早于血肌酐升高1~3天,与前几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应用OKT3/ATG时,TNF升高更明显。结论:测定血浆TNF的变化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 EST)+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年龄>75岁)共64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64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5例,行sEST+EPBD治疗,对照组29例,行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8 h,观察组的白细胞、血清环氧化酶-2、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的指标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而淀粉酶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观察组白细胞、血清环氧化酶-2、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的指标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淀粉酶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血清环氧化酶-2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淀粉酶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s...  相似文献   

11.
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肿瘤坏死因子在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老年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进行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及外周循环内皮细胞检查,检测方法分别为放射免疫测定、亚硝酸盐比色法和Takahashi法。结果:50例患者均呈高内皮素、高肿瘤坏死因子、低一氧化氮血症以及外周循环内皮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1)现象,且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肿瘤坏死因子参与了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黄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产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大黄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产生的抑制作用邱阳杨玉秀任青王力宁周希静肿瘤坏死因子(TNF)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发生、发展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来发现CRF患者血浆TNF水平升高,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我们观察了CRF患者外周血单个...  相似文献   

13.
纤维连接蛋白(Fn)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体液和细胞外基质的高分子糖蛋白,是一个免疫调理素,参与细胞免疫过程。在移植肾急性排斥时肾小球组织内Fn含量增加,提示Fn参与肾排斥过程。我们通过对肾移植患者血浆Fn浓度的动态监测,观察在排斥反应、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和并发感染时的血浆Fn演变规律,以期探讨动态监测血浆Fn浓度能否对这些并发症作出早期预测和鉴别诊断价值。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对象:肾移植随访患者39例,肾移植术后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肾移植术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移植肾排斥反应(AR)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采用液相竞争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6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尿液及肾组织液中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AR组TNFα水平在血清、尿液及肾组织液中均显著升高,以肾组织液中升高最明显,比临床症状的出现早1~2天;CsA肾中毒组TNFα水平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肾小管环死(ATN)组肾组织液及尿液中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急性感染组仅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动态监测血清、尿液和肾组织液中TNFα水平能较好地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AR、急性感染、CsA肾中毒和ATN。  相似文献   

15.
TNF腹腔内注射治疗腹腔恶性肿瘤20例护理广西省玉林地区红十字会医院陈小英,刘丽萍肿瘤坏死因子(TNF)系采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经提取纯化制备而成。它对肿瘤有直接的细胞毒性和细胞阻断作用,能使肿瘤组织的血管阻塞致缺血性坏死;并具有...  相似文献   

16.
肿瘤坏死因子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罗南萍,孙文杰,杨道理,尚继栋,孟建中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5例长期进行血液透析(HD)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HD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进行了检测,旨在探讨TNF在HD患者免疫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所有病例...  相似文献   

17.
已有报道,活化的T细胞的产物如IFN-r、IL-2和SIL-2R对预测肾移植排异反应有意义。初步临床研究表明,活化的巨噬细胞的产物肿瘤坏死因子(TNF)也与肾移植排异反应中的免疫激活有关。本文对肾移植病人血浆和尿中TNF的变化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胸痛中心收治的107 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常规留置所有患者治疗前的血样,依据术后半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将发生不良事件的4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未发生不良事件的6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收集术后半年两组患者的血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术后半年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及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CTRP3、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TNF?α、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IL?6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介入治疗术后半年观察组血清CTRP3、IL?10水平仍低于对照组,CR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TNF?α及IL?6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TNF?α、CRP、IL?6的水平均高于介入治疗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RP3水平和IL?10水平呈现出正相关(r=0.615,P<0.001),和CRP 水平呈现出负相关(r=-0.737,P<0.001)。结论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可能存在负相关性,CTRP3水平越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九例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肾移植后并发自体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的诊治体会。方法9例患者在肾移植术后11~48个月出现间歇性血尿,通过B型超声波、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输尿管镜、逆行肾盂造影、CT及内窥镜下取材活检等,证实3例为肾盂肿瘤,2例为输尿管肿瘤,4例为膀胱肿瘤。肾盂肿瘤和输尿管肿瘤的5例均采取肾、输尿管全程及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膀胱肿瘤患者中,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施行膀胱全切及移植肾切除术。有2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或新发而接受了2次肿瘤切除术。术后通过膀胱灌注给予丝裂霉素、吡柔比星、表阿霉素等进行化疗。结果9例患者11次手术均顺利,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在施行肿瘤切除术前后不需调整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结论对肾移植后并发自体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的患者,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应慎重对待肾移植后出现血尿的患者,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20.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测定申洪达,李洪巯,杨尊峰,李春伟近年的研究证实,细胞因子异常增加和减少,可导致免疫和炎症性疾病。我们采用鼠成纤维细胞(L929)生物学活性法测定了33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报告如下。资料和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