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与肝组织肝窦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TGFβ1含量;测定肝窦个数、总面积和平均直径,体视学分析肝窦形态学变化。结果慢性乙肝及肝硬化(LC)病人血清TGFβ1含量较正常人显著升高;肝窦的体视学改变明显。结论TGFβ1对CHB进程中的血管增生及改建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组织学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家春  刘健虎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8,23(6):377-379,F00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内血管病变在病理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HE,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光镜技术,对104例乙肝患者首,末2次肝活检标本进行观察。结果;肝内血管病变有血管炎症,破坏,阻塞,增生及肝窦毛细胞管化表现,是乙肝的一大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其肝实质变性,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变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肝内血管病变在乙肝的病理发生和发展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故在治疗中及时有效的改善其肝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肝组织血管病变动态变化随访肝活检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感染杂志》2005,5(1):15-19,F004
  相似文献   

4.
肝窦内皮细胞参与肝纤维化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表达相关细胞因子、介导肝脏炎症反应、活化星状细胞、参与细胞外基质的生成与降解、参与肝窦毛细血管化、调节肝脏血管等参与肝纤维化.本文就肝窦内皮细胞与肝纤维化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体视学定量分析技术在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用CT扫描上颌窦47例,对上颌窦炎,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在CT扫描中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在CT扫描中注意鉴别上颌窦恶性肿瘤与干酪性上颌窦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肝硬化的形成一般认为是由纤维组织增生,胶原纤维合成增加所致,但肝内循环受阻,出现门脉高压的病因仍需探讨。方法 收集85例肝硬化肝组织作HE、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镜检观察病变特点。结果 肝组织切片内除见一般肝硬化病理特点外,在门脉区内均可见到小血管内存在血栓和机化,并有明显炎细胞浸润血管,而且病变程度与临床分型诊断和病型轻重密切相关。结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腹化形成除与肝内慢性炎症有关外,门脉区内  相似文献   

8.
9.
体视学(Stereology)是由二维结构信息定量推论三维结构信息的一门介于形态学与数学方面的新兴边缘学科.为什么要在形态学科领域引入定量技术,并由此发展形成体视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仔细阅读美国、加拿大等著名体视学专家的著作,不论他们的理论多么高深,公式推导多么烦锁,当解释体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时,都是建立在最简单的图像分析基础上,往往以通俗易懂的例子说明定性观察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重度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变量变规律。方法采用体视学相干实验系统A100、B100,求得本病甲状腺滤泡、淋巴滤泡的体积密度和表面积密度及增生之纤维组织体积密度,并以正常甲状腺作为对照。结果本病甲状腺滤泡体积密度和表面积密度与病变的发展呈负相关关系;间质内出现淋巴滤泡,但在中、重度病例间无显著差异;而增生之纤维组织与病变的发展则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本病中、重度病变的甲状腺滤泡逐渐萎缩,纤维组织逐渐增多可致甲状腺功能的低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对上颌窦疾患的X线分析,探讨其各种病变的X线特点。方法:对70例上颌窦患者均摄有Water位、Caldwell位、部分患者加摄体层片、侧位片、颅底片及上颌窦造影片。结果:炎症常为窦腔密度增高,窦壁环状增厚。囊肿常见圆形或半圆型致密影,大囊肿可有窦腔扩大及骨质吸收。恶性肿瘤有明显骨破坏及腔内软组织块影。良肿瘤有腔内软组织影,但骨破坏不明显,亦常有窦腔扩大。结论:上颌窦平片是检出上颌窦病疾患的简单而廉价的基本方法,如能仔细分析其病变的特点,对临床将能提供重要的X线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 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3 例HSOS 的临床资料。 结果 23 例中8 例(34.7%) 近期曾服用中药( 其中4 例含有土三七),2 例(8.7%) 接受化疗及免疫抑制剂治疗,2 例(8.7%) 服用镇痛药( 含非甾体类药物),11 例(47.9%) 无明确诱因。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水(78.3%)、腹胀(73.9%)、肝大(21.7%)、肝区疼痛(26.1%)、黄疸(17.4%),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受损。B 超检查见肝质地回声增粗、分布不均,呈“斑片状”,肝静脉显示不清或明显变细,血流降低或消失,肝段下腔静脉多表现为受压变细;增强CT 示肝脏呈“地图状”强化不均匀;血管造影显示肝静脉远端小分支呈“枯树枝样”或“蜘蛛网样”改变;病理学表现为肝窦淤血、扩张,肝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中央静脉或小叶下静脉内皮水肿或纤维增生。经内科治疗18 例(78.3%)好转,1 例(4.3%) 未治,2 例(8.7%) 无效,2 例(8.7%) 死亡。 结论 服用某些中药、化疗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是主要诱因,确诊需要病理依据,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结果可临床诊断,早期使用保肝、抗凝、改善微循环药物对改善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管在胆道人的分布经组织学方法观察表明明由浅至深可分为3层,外膜层血管,肌层或致密结缔组织层血管,粘膜层血管。肝外胆道各段壁内血管的形态特点不尽相同,体视学计量证实,各段微血管的长度密度,表面积密度差异存在显著性,其中胆囊和胆囊管壁血配布最丰富,胆总管胰段和壁内段次之,而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上段和肝总管段较差,探讨了肝外胆各段供的配布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户良建  李方利 《浙江医学》1993,15(4):253-254
鼻窦疾病在X线平片上共性表现多,尤其是单个窦腔密度增高,常需进一步进行窦腔造影等检查。为探讨窦腔造影的价值,本文收集19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9例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6~60岁,平均38岁。上颌窦造影采用直接穿刺法,注入40%碘化油(量以窦腔大小而定)后摄华氏位和侧位片,造影完毕将窦腔内造影剂尽量抽出。5例上颌窦慢性炎症X线平片均显示为窦腔密度均匀性增高,窦腔无扩大;造影片见高密度造影剂和窦壁致密骨衬托下显示周壁粘膜增厚之低密度带,低密度带边缘较光滑。2例上颌窦粘膜下囊肿及1例粘膜腺囊肿平片均显示窦腔下壁半圆形软组织块影,边缘光滑柔软;造影片显示窦腔外下壁半圆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鼻内窥镜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炎性病变,改善通气引流,避免复发.我科自1997年11月至12月对34例(36侧)上颌窦病变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施行中,下鼻道及上颌窦前壁联合进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电镜观察和形态定量学方法,证实病毒性肝炎时活性内皮细胞的存在,提出了判断活性内皮细胞的多项定量学指标,讨论了伴随活性内皮细胞出现的致密小体形成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三七总甙单体成分人参皂苷Rg1对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50% Ccl4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共35 d ,同时予三七总皂甙单体成分人参皂苷Rg1不同剂量治疗,于第5周(实验结束)时分离肝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并应用体视学方法计量各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体积密度(Vvm)、面积密度(Svm)、比表面(Qm)、面数密度(Nam)。结果各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体视学结果比较组间存在差异。三七总甙组、Rg1低剂量组和等渗盐水组Vvm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g1高剂量组、Rg1中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Vvm较正常对照组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g1高、中、低剂量组,三七总甙组、秋水仙碱组 Vvm 与等渗盐水组比较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g1低剂量组、三七总甙组、秋水仙碱组、等渗盐水组Svm较正常对照组呈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g1高、中剂量组、三七总甙组、秋水仙碱组Svm较等渗盐水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g1高剂量组Svm较Rg1低剂量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1低剂量组、秋水仙碱组、等渗盐水组Nam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g1高、中剂量组,三七总甙组Nam较等渗盐水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g1高剂量组Nam较Rg1低剂量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Qm较正常对照组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具有三七总甙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在一些方面甚至超过三七总甙,且Rg1的上述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故认为人参皂苷Rg1是较理想的防治肝纤维化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