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随访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 的转归、相关因素及其对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连续选取36 例(53 膝)施行TKA 的患者, 术后1 周测 量切口长度和切口周围皮肤感觉障碍区域的面积。术后1.5 年对患者进行随访, 复测切口周围感觉障碍 区域面积, 记录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协会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knee society score, KSS)。 结果 所有 患者在TKA术后均出现切口外侧皮肤客观感觉减退, 26 例(26/36, 72%)患者存在主观麻木感, 有主观 麻木感觉的患者痛觉和触觉减退面积均大于无主观麻木感觉者。术后1 周, 触觉减退面积为(36.43± 14.71)cm2, 痛觉减退面积为(69.62±23.48)cm2, 二者均与切口长度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303 和 0.318, P值分别为0.04 和0.03)。术后1.5 年, 所有患者无触觉减退区, 痛觉减退面积为(8.55±4.56)cm2, 与术后1 周时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3, P=0.012), 其中有5 例患者感觉减退完全恢复;有主观 麻木患者KSS 临床评分低于无主观麻木感觉者(t=2.066, P=0.044)。 结论 TKA 术后普遍存在切口外侧 皮肤感觉减退, 可随时间部分或完全恢复。TKA 术前应明确告知患者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及其转归, 以减少对其心理和功能康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1):1950-1953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本院拟行TKA手术的患者97例,观察术后是否发生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比较患者的年龄、性别、膝别、BMI、糖尿病、高血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近端切口缘距髌骨上缘的距离、远端切口缘距髌骨下缘的距离、畸形矫正度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评分)、深静脉血栓、切口愈合等因素,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感觉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97例患者中,70例出现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占72.16%,27例无外侧皮肤感觉障碍,占27.84%。两组单因素比较表明,感觉障碍组与感觉正常组在年龄、性别、膝别、BMI、糖尿病、高血压、手术时间、畸形矫正程度、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深静脉血栓和切口愈合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感觉障碍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近端切口缘距髌骨上缘的距离、远端切口缘距髌骨下缘距离和畸形矫正度数均显著大于感觉正常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切口长度(OR=5.213,P=0.002)、近端切口缘距髌骨上缘的距离(OR=6.953,P0.001)、远端切口缘距髌骨下缘的距离(OR=7.981,P0.001)是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切口长度、近端切口缘距髌骨上缘的距离和远端切口缘距髌骨下缘的距离是TKA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徐晓  戴春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245-246
目的: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物,对切口长度与术后效果进行回顾分析。方法:88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进行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物,按照切口长度分为小切口组(≤3cm,48例)和大切口组(>3cm,40例),观察术后愈合状况、乳头乳晕感觉以及复发情况。结果:88例患者术后愈合状况、乳头乳晕感觉以及复发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乳晕弧形切口,在5cm以内是安全可行的,切口大小不影响愈合状况、乳头乳晕感觉以及复发情况,是目前临床上乳腺良性肿物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腋皱襞脂肪抽吸联合乳晕下小切口治疗Simon Ⅲ度腺体脂肪型男性乳房发育症(GY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采用脂肪抽吸联合腺体切除治疗Simon Ⅲ度腺体脂肪型GYN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乳房进行磁共振检查, 确定为腺体脂肪型GYN(腺体组织超过50%);于腋前皱襞做一长约1 cm的切口, 通过此切口对乳房肥大区域的脂肪组织进行反复抽吸, 直至达到满意的厚度;于乳晕下做长约1 cm的弧形切口, 对残余的腺体组织进行切除, 将乳晕切口对位缝合。术后对双侧乳头、乳晕血运、感觉及切口愈合情况等进行观察, 并对双侧胸廓形态、切口瘢痕等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38例GYN患者, 年龄18~35岁, 体质量指数18.8~24.5 kg/m2, 平均22.5 kg/m2。术中单侧乳房脂肪抽吸量平均为150 ml(130~170 ml), 腺体切除量平均为105 g(85~125 g), 出血量平均约30 ml (15~75 ml)。术后肥大的乳房体积明显缩小, 均无血肿、感染、乳头、乳晕区皮肤缺血坏死及感觉障碍等并发症发生, 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采用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B组(60例)采用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A组切口长度为2.5~3.9cm,平均3.3 cm,术中出血量7~18 ml,平均11.8 ml,手术时间39~64min,平均50min,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包括切口血肿、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及低血钙症),颈部皮肤感觉异常持续时间13~40d,平均23 d,术后3个月时患者抬头视物功能受限1例,颏隆凸至颈静脉切迹的缩短距离平均为0.5 cm(0~0.8 cm);B组切口长度为6.5 cm(5.5~7.8 cm),术中出血量平均31.6ml(22~42 ml),手术时间50~78 min,平均60.1 min,术后1例发生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在1个月内恢复,颈部皮肤感觉异常持续时间45~76d,平均62 d,术后3个月时患者抬头视物功能受限12例,颏隆凸至颈静脉切迹的缩短距离为1.0~2.4 cm,平均1.6 cm.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切口感觉异常时间及术后3个月抬头视物功能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经1年连续观察后均无复发.结论 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临床效果好,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切口小、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瘢痕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多采用膝关节正中皮肤切口,髌旁内侧入路进行.临床上观察到,很多患者主诉TKA术后膝关节前方正中切口外侧方麻木,严重者甚至在该区域内存在"窜痛"[1],检查发现膝关节切口外侧有不同范围大小的皮肤感觉障碍区域,常常引起患者的担心.本研究通过测量TKA术后切口外侧感觉障碍区域的大小和温度改变,初步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探讨其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乳晕缘切口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门诊手术室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随访,比较经乳晕缘切口组(A组66例)和经肿瘤原位切口组(B组75例)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瘢痕评分(VSS评分)及满意度.分析乳晕缘切口患者术后乳晕区感觉异常与切口长度及肿瘤部位的相关性.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较B组有显著延长(P<0.01).两组中均有1例术后切口感染,均无术后血肿的发生.A组VSS评分和患者的满意度评价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A组中,乳晕区感觉异常与肿瘤部位有关(P=0.02),尤以外下和内下象限的肿瘤切除术后易出现感觉异常,但未发现与切口长度有关(P=0.54).结论 乳腺良性肿瘤经乳晕缘切口手术安全、可靠,肿瘤暴露良好,术后瘢痕不显著,美体效果好,适于推广应用.但对于肿瘤位于外下和内下象限的,术后易出现乳晕区感觉异常,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减轻乳晕区感觉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收治预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纤维瘤女性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开放式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及瘢痕愈合情况,术后的舒适程度及乳头乳晕感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瘢痕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发生率显著下降,瘢痕愈合显著改善,舒适度显著增加,乳头乳晕感觉情况显著改善(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较好,术后美观性佳,且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术后乳头乳晕感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Silver手术切口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对60例拇外翻患者应用改良Silver手术切口,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的随访,AOFAS功能评分:拇外翻(HVA)术后评分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 P<0.01)。随访期间无皮肤坏死、关节感染、拇趾内翻畸形、拇趾皮肤感觉异常、趾蹼间挛缩、跖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Silver手术切口,操作简单,创伤小,矫正力强,复发率低,同时能有效避免对局部血管神经的损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乳晕的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4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60)。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愈合后瘢痕长度、住院时间、乳晕感觉正常、双乳基本对称、手术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P0.001);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愈合后的疤痕长度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P0.001);观察组患者的乳晕正常率、双乳对称率及手术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经乳晕的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纤维瘤具有用时短出血少、愈合时间短、瘢痕小等优点,适合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透光旋切术与传统分段剥脱切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研究组53例静脉曲张患者(78条患肢),采用Trivex系统透光旋切术治疗曲张血管;对照组53例(76条患肢)采用分段剥脱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数、切口长度、皮下血肿、感觉异常或麻木发生率、残留曲张静脉、复发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数、切口长度及残留曲张静脉分别为(53.7±2.3)mm,(26.8±0.7)h,(4.1±0.2)个,(6.2±0.2)cm,对照组分别为(74.6±2.6)min,(42.3±0.9)h,(5.2±0.2)个,(10.4±0.2)cm,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残留曲张静脉为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P0.05)。两组皮下血肿、感觉异常或麻木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随访13.9个月(2个月~2年),研究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5例(6.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Trivex系统透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微创、美观、恢复快、治疗彻底、不易复发且简单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5年患者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区域的转归进行随访,并分析相关因素及其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笔者自2008-10—2008-12对67例(100膝)晚期膝关节疾病行TKA术后1周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分布大小进行测量,术后5年进行随访,将术后1周与术后5年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区域大小进行对比,并行膝关节KSS、WOMAC、SF-36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随访44例(67膝),术后5年随访中所有患者已无痛觉缺失区,25.4%(17/67)膝关节切口外侧感觉减退已完全恢复,74.6%(50/67)膝关节仍存在切口外侧痛觉减退区;痛觉减退区面积为0~42.6(10.63±11.80)cm~2,较术后1周时减少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P0.001)。术后5年有主观麻木感11膝,无主观麻木感56膝,两者术后5年的痛觉减退面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P0.001);主观麻木与客观麻木患者与KSS评分、WOMAC评分、BMI、是否髌骨置换等均无相关性。术后5年痛觉减退面积与切口长度、髌骨置换与否、BMI、手术侧别均无显著相关性。术后5年时膝关节KSS评分、WOMAC评分、SF-36评分与术后1周及术后5年的痛觉减退面积无相关性。结论 TKA术后切口外侧感觉障碍面积可随时间大部分或完全恢复,其最终转归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腋窝腔镜辅助切除男性乳腺肥大腺体与传统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男性乳腺发育伴增生肥大的患者112例,其中实验组76例(经腋窝腔镜辅助切除法),对照组36例(传统手术法)。比较两组在切口长度、拔管时间、手术时间、满意度、乳头乳晕感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76例患者,术后瘢痕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乳头乳晕感觉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腋窝腔镜切除男性乳腺肥大腺体,具有切口隐蔽、外形美观、患者满意度较高等特点,符合患者对胸部整形的要求,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3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成功实施手术,手术切口长度(4.20±1.16)cm,手术时间(42.83±11.43)min,术中出血量(36.52±6.21)m L,住院时间(4.95±1.16)d。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甲状旁腺功能损伤、声音嘶哑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切口瘢痕呈线状,无隆起。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创伤小,并发症低,患者住院时间短,切口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结合罗哌卡因鞘内注射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骨三科采用改良小切口结合罗哌卡因鞘内注射治疗腕管综合征患者70例,参照手术前后波士顿腕管量表(boston carpal tunnel questionnaire,BCTQ)、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时间2个月,手术优良率为94.3%,手术时间平均(15.18±2.36)min;住院天数平均(3.45±0.69)d;恢复工作时间平均(28±1.62)d;VAS评分由术前平均(4.21±0.54)分降到术后平均(1.29±0.23)分;BCTQ症状评分由术前平均(3.93±0.34)分降到术后平均(1.75±0.62)分;正中神经运动潜伏期由术前平均(5.54±1.27)ms降到术后平均(2.28±0.74)ms;感觉传导速度由术前平均(40.17±4.92)m/s增加到术后平均(48.33±1.21)m/s;感觉波幅由术前平均(9.26±1.2)mv增加到术后平均(11.36±1.43)mv,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结合罗哌卡因鞘内注射治疗腕管综合征能显著改善术后近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手术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乳晕下切口腺体切除术治疗中重度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9例中重度男性乳房发育患者,核磁共振检查提示主要为腺体组织,经乳晕下弧形切口,沿皮下脂肪深筋膜层与腺体层进行钝性剥离向下至胸大肌表面,钝性掀起胸大肌表面腺体组织,从乳晕下切口完整取出腺体组织,乳晕切口对位缝合。术后随访双侧乳头、乳晕周围皮肤血运、颜色、感觉是否异常,双侧胸廓是否平整、对称,乳晕下切口瘢痕是否明显。结果:接受手术治疗的9例患者术后均无血肿、感染,无乳头、乳晕区皮肤缺血坏死及感觉障碍等并发症发生,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双侧乳房区皮肤感觉稍差,6个月后恢复正常,双侧胸廓对称、平整,胸廓轮廓自然。结论:经乳晕下切口腺体切除术治疗中重度男性乳腺发育症安全、有效,术后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项链弧形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经皮项链弧形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31例)与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治疗,31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胸前上区皮肤感觉麻木发生情况,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9个月。手术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胸前上区皮肤感觉麻木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项链弧形切口锁定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手术切口短、术后疼痛轻、锁骨上神经损伤少、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但手术时间比切开复位内固定稍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前中柱重建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后路前中柱重建组(A组)和单纯前路减压内固定组(B组)。观察两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评估两组术后6个月的感觉和运动评分、Cobb角及伤椎高度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B组。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感觉、运动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A组两项指标均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Cobb角及伤椎高度较术前改善(P0.05),A组两项指标均优于B组(P0.05)。结论后路前中柱重建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优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能实现脊髓减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小切口联合水刀与双切口皮下修剪法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接受腋臭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小切口联合水刀法)93例,对照组(双切口皮下修剪法)6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单侧)平均手术时间为17.5 min,对照组为35.0 min,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7%,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皮肤坏死、囊肿、血肿等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联合水刀治疗腋臭手术时间较短,根治效果较好,患者接受度较高,术后切口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虽然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尽可能应用动脉材料以提高术后远期通畅率,但多支病变病人仍然需要静脉桥.传统的手术方法是采用下肢大隐静脉全长切口,大隐静脉暴露良好,但手术后会导致下肢伤口疼痛、感觉异常、切口裂开、浅表及深部感染、水肿等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