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22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附图(见第170页)为V_1导联连续描记:P波直立,P-R间期恒定为0.12秒,其后之QRS波正常。提早之P′波,联律间期固定为0.50秒,呈二联律。P′-R′为0.14-0.20。秒,P′后之QRS波形态多变,分别为LBBB型、RBBB型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型3种。QRS形态及P′-R′的变化均与其前周期长短无关。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72岁。因头昏、四肢发麻伴心悸2d入院。体检:血压180/100mmHg,心律不齐,未闻及杂音,有高血压病史10年,冠心病史5年。临床诊断:①高血压病第Ⅲ期;②冠心病、心律失常。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图1A)示:时间15∶09∶41,V_1导联心率68次/min,可见提前之P′-QRS-T波,P′-R间期0.12s,联律间期固定为0.44s,P′波下传产生QRS波形态有呈右束支阻滞(RBBB)和左束支阻滞(LBBB)图形2  相似文献   

3.
<正> 患者男性,18岁.发热1周、胸闷4天入院.临床诊断:感染性心肌炎,心电图示V_5导联,窦性心律不齐,平均心率62次/分;P-R间期0.19S均相等,QRS波群有三种形态:当R-R间距≤0.92S时,QRS波群呈qR型,QRS时限0.08S,呈正常QRS波(R_1,R_4,R_(6-8));当R-R间距>0.92S、<0.96S时,QRS波群呈R型,QRS时限0.09~0.10S,呈不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ILBBB)型(R_2);当R-R间距≥0.96S时,QRS波群增宽畸形,时限0.12S,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型(R_3、R_5、R_9).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减率性LBBB.随R-R间距由短渐长,QRS波形态表现为正常—ILBBB—CLBBB的序列,酷似左束支直接显示文氏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例V_1导联见窦性P-P规则,为0.68s,频率88次/min,有3个窦P其后未跟随QRS波群,房室呈3:2—4:3传导,存在Ⅱ度A-VR.QRS波群有3种形态:(1)左束支阻滞型,如R_(1、3、5、8),其前有窦P,P-R间期固定为0.36s;(2)rS型,如R_(2、4、6),为正常的QRS波群,其相关的P波落在前一搏动的T波顶峰上,P-R间期为0.36—0.38s;(3)QS型,如R_7,其形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P-R间期0.40s.根据P-R间期及QRS波群形态的改变,本例心电图有以下4种可能:(1)Ⅱ度—型A-VB,房室呈3:2—4:3传导.4相左束支阻滞.根据PR间期  相似文献   

5.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是一种少见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心电图异常,国内有关报道较少。我院自1973年1月至1983年4月所作心电图(留有资料的)共22,338份,诊断为LBBB者109例,占0.45%。现选取资料较完整者91例(住院患者36例,门诊患者55例),就其病因及心电图表现予以分析。LBBB诊断条件。①QRS间期≥0.12秒;②左室面导联为宽钝的R波,一般无q波,V_(1~3)为QS波。一般无r波或r波极小;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于1996年5月31日及1998年9月10日疑有心房颤动(Af)而行心电图(ECG)检测。 图示窦性心律,P-R间期0.18s,左房负荷过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V_5可见室性期前收缩(PVS)。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间隔不匀、形态互异的f波。但图中出现LBBB型与RBBB型QRS交替出现,R-R间期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时限和形态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效果的影响。方法:入选植入CRT/D装置的患者272例,依据术前心电图QRS时限将其分为轻度延长(120~149ms)组、中度延长(150~179ms)组和重度延长(≥180ms)组,比较3组患者CRT反应情况;依据左束支阻滞(LBBB)诊断新标准,将患者分为真性LBBB组和假性LBBB组,比较两组患者CRT反应情况。结果:QRS时限中度(62.8%)、重度(54.3%)延长组CRT反应率优于轻度(49.6%)延长组;真性LBBB组CRT反应率优于假性LBBB组(64.3%︰52.9%)。多因素分析显示宽QRS波和真性LBBB与CRT反应率增加有关。结论:QRS时限中、重度延长组患者CRT反应率优于轻度延长组,而中度和重度延长组患者间CRT反应率无明显差别;真性LBBB组CRT反应率优于假性LBBB组。  相似文献   

8.
束支阻滞24h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束支阻滞的昼夜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对66例束支阻滞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表明在24h中最快与最慢心率时QRS波时限、室壁激动时间(VAT)、J-T,及P-R间期在右束支阻滞(RBBB)组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左束支阻滞(LBBB)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快心率时P-R间期和QRS波时限LBBB组>RBBB组,并发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均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者,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胡雅明 《心电学杂志》1991,10(3):171-172
患者女性,66岁,阵发性心悸伴眩晕半年。体检:BP20.8/12kPa(156/90mmHg),心脏听诊:心率约72次/min,律不齐,闻及频繁早搏。胸透;左心室轻度增大。临床诊断:冠心病。附图系同步记录 V_1、V_3、V_5导联心电图,P-P0.62s(±0.04s),P 与 R 无固定关系,期前 P′1次,以 V_1导联较明显。同导联 QRS形态有4种以上,R_(1、5、9、11、13)系房室交界区逸搏呈左束支阻滞(LBBB)型。R_(2、6、14)期前出现畸形宽大 QRS 波,主波向上形态稍不同,联律间期0.62s。R_(3、7)交界区逸搏 QRS 形态正常。R_(4、8、10、12)期前出现畸形宽大 QRS 波,在V_1、V_3导联主波向下,V_5导联主波向上,其形  相似文献   

10.
本图有下列特点:1.除第2行Ⅱ导联外,夹有QRS波的P-P间期(即P-QRS-P)和不夹有QRS的P-P间期分别约为0.64和0.68秒,2.第2行位于ST段的P波明显提前,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振幅较低,且有代偿间歇,考虑为房性早搏;3.全图P(P′)与QRS无固定关系,P-R间期不等,而R-R间期基本相等,心室率为42次/分,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0岁。因胸痛、心悸5h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图1)上行示PP间期0.54s,QRS波分为3种形态。第1种QRS波形态正常,PR间期0.16s,ST段无特殊,T波深倒置,QT间期0.42s,表现出心肌缺血型改变。第2种QRS波的PR间期不变,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0.8mV,T波倒置,形态酷似单细胞动作电位曲线,表现出急性心肌梗死损伤型改变。第3种QRS波宽大畸形,提前发生,为诱发的室性早搏。室性早搏后QRS波形态同第1种改变,3种不同形态的QRS波成组周而复始出现。下行示PP间期仍为0.54s,心电图变化与上行基本相同,ST段…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女性,82岁,临床诊断:心动过速原因待查。上、中、下3行系动态心电图不同时间同步记录(图1):上行显示窦性P-P间期0.91~1.02s,频率59~66次/min;有两种P-R间期和QRS形态:(1)P-R间期0.12s,其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5s,起始部顿挫为"δ"波,符合B型预激波形特征,如R_1~R_3搏动;(2)P-R间期0.24~0.27s,其QRS形态正常,存在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如R_4~R_8搏动。中行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43岁,反复心悸一年。临床诊断:风湿性关节炎?心电图V_1导联连续记录见3种QRS波:(1)QRS波呈rs型,时间0.09s,其前均有P波,P—R间期0.16s,为窦性心搏;(2)QRS波提前出现,呈QS型,时间0.12s,其前无P波,联律间期0.44~0.46s,QRS波初始向量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 ,45岁。因发作胸闷 1年余入院。查体 :心肺(- ) ,常规心电图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均正常。动态心电图模拟 V5导联记录。本图具有以下特征 :1P波规则出现 ,频率 88次 /m in,其形态相同 :2 P- R间期逐渐延长 ,继以 QRS波脱漏 ,呈 3∶ 2房室传导 ,周而复始 :3每个周期的第一个P- R间期短至 0 .12 s,QBS波起始部出现预激波 (δ波 ) ,QRS时限为 0 .16 s,有继发 ST- T改变 ,为沿房室旁路 (Kent氏束 )传导的心室预激波 ;第二个 P- R间期长至 0 .2 4s,QRS波起始部无 δ波 ,时限为 0 .12 s,无继发 ST- T改变 ,为沿正常房室径路下…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0岁,临床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图为Ⅱ导联连续描记,可见三种不同形态的QRS波群,R_(2、4、6、8、10、12),为同一形态的QRS波群,P—R间期0.16s,Ⅱ、Ⅲ、aVF导联P波直立,为正常窦性QRS波群;另一种R_(1、5、9、13)、QRS波群呈宽大,起始部有明显的△波,P—R同期0.07s,第三种R_(3、7、10),其中QRS波群较第二种略窄,QRS起始部有模糊的小△波,P—R间期0.14s,且ST—T改变随QRS波群不同分别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验证符合左束支阻滞(LBBB)新诊断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否能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更显著地获益.方法 入选2007年5月至2012年6月符合传统LBBB诊断标准且植入CRT患者,根据术前体表心电图形态分为“真性”LBBB组(真LBBB组:V1、V2导联负向波为主(QS或rS);V1、V2、V5、V6、I、aVL导联中至少有2个以上的导联QRS波中间有切迹或顿挫;QRS时限,男≥140 ms、女≥130ms)和“假性”LBBB组(假LBBB组:符合传统的LBBB标准,但尚未达到“真性”LBBB诊断标准,具体包括上述6个导联中仅有1个或没有导联出现切迹或者顿挫,QRS时限,男<140 ms、女<130 ms).术后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QRS时限、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结果 共入选32例患者(男13例),真LBBB组23例,假LBBB组9例,术前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基础疾病、LVEF及心功能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显示真LBBB组较假LBBB组LVEF增加显著(0.39±0.11对0.27±0.07,P=0.006),LVEDD缩小明显[(6.3±1.0)cm对(7.6±1.0) cm,P=0.003],提示真LBBB组对CRT治疗反应更佳.结论 符合LBBB新诊断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CRT中更显著获益.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2岁。因反复发作心悸4年余,作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在S_1S_2-S_3程控扫描中、S_2~S_3间期270ms时,S_3R跳跃延长达410ms(S_2-S_3间期280ms时,S_3R为280ms),并诱发一种心律:QRS波形态正常,R-R间期660ms,2个QRS波中间有负正双相逆行P波,P~--P~-间期660ms,P~--R间期恰为330ms,R-P~-等于P~--R(附图A)。附图B上两行为V_1导联和食管导联(ESO)同步记录,食管导联QRS波光整,其内无重叠之P~-波,P~P仅  相似文献   

18.
非器质性心脏病是指排除继发原因,多数以遗传为基础,常以猝死为首发事件的一类心脏疾病。其猝死相关的心电学指标:第一,异常QRS波形:1"窄而高"QRS波;2QRS波终未异常除极波(Epslion波);3QRS波终未异常复极波:J波;Brugada波。第二,QT间期及T波异常:1长QT间期;2短QT间期;3TP-E与TP-E/QT。  相似文献   

19.
正1930年,Wolff、Parkinson和White三人最先描述了有异常QRS波群和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短PR间期综合征,也称心室预激综合征。临床中已经广泛了解典型心室预激的体表心电图表现为:(1)正常P波时,PR间期缩短(0.12s);(2)QRS波群异常增宽(时限≥0.11s);(3)QRS波起始部有顿挫,即δ波;(4)PJ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82岁。临床诊断,老年性心脏病,房室传导阻滞。因需决定是否安装起搏器作 AECG 检查。图1第一条中 P-R 间期逐一延长,直至 QRS 波脱落呈3∶2房室传导,第一、二和五条中还有2∶1房室传导(标有“*”),其为一 QRS 波的 R-R 间期固定为1796ms。从第二条起直至第五条的前半部出现持续的2∶1QRS 波脱落,而 R-R 间期则持续固定在1796ms 左右,P 波与 QRS 波呈逐一接近趋势,直至 P 波落入QRS 波中(见第五条)。全图 QRS 波形态一致,时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