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76例不同行业职工尿铅值的分析刘文秀,郑贵章,田红君尿中铅的含量可反映人体接触铅的情况,尿铅测定是铅中毒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摸清不同接铅作业的职业危害,进一步加强铅中毒诊断和防治工作,我们对原邯郸地区8个不同接铅作业的企、事业单位276名职工进行...  相似文献   

2.
锰及其化合物对职业人群影响的研究,国内外都作了不少工作。为了进一步探讨锰作业职业危害的情况,我们于1992年5月对某锰铁冶炼厂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述如下。 材料与方法 1.对象 接锰组 某锰铁冶炼厂的原料工段和高炉工段,接锰工龄2年以上的作业工人165名(男性),平均年龄41.0岁,平均工龄10.4年。 非接锰组 选取不接触锰烟和锰尘、身体健康的行政人员、医务人员45名(男性),平均年龄39.0  相似文献   

3.
选取63名铅作业人员(接触组)和35名不接触铅人员(对照组),测定尿铅浓度和血清MDA、H2O2、CAT的水平。结果显示接触组与对照组间测定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铅接触增强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抗氧化酶系活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铅作业人员心电图的变化.方法 对某蓄电池厂456名铅作业人员及210名非铅接触人员进行心电图调查分析.结果 接铅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5.66,P<0.01).结论 铅作业人员长期在超出国家标准的环境工作,会引起心血管的变化,应关注铅作业人员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5.
发铅测定不但方便检验人员,亦方便受检者,为探讨发铅作为铅接触生物检测指标的意义,我们对发铅进行了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择通化冶炼厂、通化蓄电池厂及15家印刷厂的部分作业人员为接铅人群;选择通化郊外驻军、宾馆服务员、百货公司售货员及部分机关干部为非接铅正常人群(对照组)。年龄18~60岁。  相似文献   

6.
接锰工人计算机神经行为测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使用中文版计算机神经行为评价系统(NES-C3)项目的测试,探讨锰对职业接触工人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以100名接锰工人和26名非接锰工人为测试对象,然后选取11个行为测试项目进行测试.将接锰工人按累积暴露指数(CEI)大小分为低暴露组(CRI<5)与高暴露组(CEI≥5),每名工人由专业人员单独测试.结果暴露组工人的行为如情绪、符号译码、视简单反应时、目标追踪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已有明显改变(P<0.05).相关分析发现神经行为功能改变与锰累积暴露剂量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长期接触锰可引起职业接触工人情感状态、心理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的改变.计算机神经行为测试可作为一种检测职业接锰工人神经系统亚临床损害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31名接铅正常产女工和32名不接铅正常产女工头发和血中铅、镉、铜、锌、铁五种金属含量水平。结果:接铅组女工发铅水平为54.16μg/g,血铅水平为0.55μmol/L;不接铅女工发铅为10.18μg/g,血铅为0.39μmol/L,前者均显著高于后者,差别显著。发中及血中其它重金属含量,两组没有显著区别。本文讨论了发铅可作为慢性铅接触指标问题及铅等五种重金属在发中含量的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调查者收集了人口高度集中的埃及第二大城市——亚厉山大市汽车排出铅对人体危害情况的有关资料。由于十字路口交通指示灯采用手工控制,无疑交通管理人员接触高浓度铅。因此,收集这部分人员的血液样本来测定血铅、血红蛋白及ALAD活性并以此来评价对接触铅的整个人群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锰作业工人发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锰作业工人发锰的测定朱邦璇以锰矿洗选和锰粉加工的作业人员77名为锰接触组,其中男性51人,女性26人,平均年龄35.3岁,平均工龄10.O年。为了探讨职业性锰接触与发锰的变化关系,又将锰接触组分为1988年10月前接锰,但在此后至1991年间脱离锰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调查了158名职业性四乙铅接触者,并对相应作业点进行四乙铅浓度测定,汽车驾驶室0.003~0.024mg/m3、汽车修理间0.045~0.081mg/m3.另选102名无四乙铅接触史的健康者为对照,对其血铅、铜、锌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项指标接触组高于对照组,且血铅、锌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职业性四乙基铅接触者不会导致体内铜、锌缺乏.职业性四乙基铅接触者血中铅铜锌的调查@程世华@吴俊@张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红细胞锌原卟啉(ZPP)作为铅接触健康监护指标的应用日渐增多。为了探讨 ZPP 测定值作为铅接触危害诊断指标的价值,我们作了如下的实验观察。1.对象与方法1.1 分析对象301名受检者(男213人,女88人)包括无铅接触史的干部、教师和工人144人(对照组)以及接铅作业的蓄电池工、铸字工和锌冶炼工157人。全部受  相似文献   

12.
对2006—2009年某重型机械企业电焊作业场所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和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接锰人员的锰接触浓度和接触人群发锰、尿锰的相关性不明显,并对结论进行了相关分析。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研究对象为接触低浓度(等于或大于最高容许浓度的2—4倍)铅、汞、锰的223名工人,工龄大多在10年以内,少数12—15年以上;年龄23至57岁。锰作业72名,铅作业81名,汞作业70名。对照组由不接触金属的人组成。均观察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变化。发现工龄5年以上的锰作业工人,甲  相似文献   

14.
对铅作业工人92名、镉作业工人50名和正常对照人员90名进行了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酶(P5N)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铅接触组P5N活性范围为8.61±2.55μmol/Hb·g/h,明显低于镉接触组和正常对照组,且在性别和不同工龄方面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P5N活性对铅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建议将红细胞P5N活性测定作为预防、诊断、治疗职业性铅接触者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6名铅接触者、14名铅中毒者和20名非铅接触者进行了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酶(P5N)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铅可抑制红细胞P5N的活性,其抑制程度与铅毒效应密切相关:对照组(非接铅组)活性范围5.6~14.2,平均10.2μmol尿嘧啶/h/Hbg/dl;接铅组活性范围为2.3~7.2,平均为4.4μmol尿嘧啶/h/Hbg/dl,与非接铅组比较P<0.001;铅中毒组活性范围1.5~3.7,平均2.5μmol尿嘧啶/h/Hbg/dl,与接铅组比较P<0.001。SOD活性三组间无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锰接触对机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选择84名锰焊作业人员及84名对照人员,测定其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锰接触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SOD、GSH-Px活力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MDA、SOD与作业场所空气锰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锰能使机体脂质过氧化增加、抗氧化能力下降。MDA、SOD可作为锰中毒的早期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过多接触铅会增加妇女患高血压的风险。尽管在男性人群中已经得出铅接触与高血压的相关性,但有关妇女在作业场所以外接触低剂量铅引起高血压的研究还少有报道。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来自波士顿地区的297名妇女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97名高血压患者。由于铅在体内扩散迅速,在95%的成年人体内,铅主要沉积在骨质中。因而研究者分析了铅在血液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6名铅接触者,14名铅中毒者和20名非铅接触者进行了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铅可抑制红细胞P5N的活性,其抑制程度与铅毒效应密切相关:对照组活性范围5.6-14.2平均10.2μmol尿嘧啶/h/Hbg/dl;接铅组活性范围为2.3-7.2,平均为4.4μmol尿嘧啶/h/Hbg/dl,与非接铅组比较P〈0.001;铅中毒组活性范围1.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浓度铅接触对工人血常规早期影响的敏感指标.方法 以2017-2018年在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血铅值低于400 g/L的1157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将同期同企业的行政、后勤、研发人员等421名非铅接触人员作为对照组,分析低浓度铅接触与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 低浓度铅接触导致血常规WBC、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压积(HCT)升高,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下降;其中男职工RDW-CV升高,MCH、MCHC、血红蛋白(Hb)、PLT下降;而女职工HCT升高;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WBC异常OR=1.839、HCT异常OR=1.348.结论 低浓度铅接触影响血常规多项指标,是WBC、HCT异常的危险因素,WBC、RDW-CV、HCT、MCH、MCHC、PLT可作为低浓度铅接触对铅作业工人血常规早期影响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在测定本地区正常人与接铅作业工人发铅值时,笔者选择了全市十三个县(区)和本市城市居民健康成人,非接铅者(工人、干部、医务工作者)230名,其中男179名,女51名。接铅者(印刷、陶瓷、制镜、蓄电池等工种)190名。测定方法为双硫腙比色法。测定结果表明:1.230名非铅接触者发铅含量范围在0~78μ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