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针麻仪辅助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120例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用0.375%布比卡因25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用针麻仪辅助定位,B组用异感方法定位。结果 A组神经阻滞完全56例(93.3%),阻滞不全4例;B组神经阻滞完全46例(76.6%),阻滞不全9例,无效5例,神经阻滞成功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 针麻仪辅助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比异感方法定位准确,阻滞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氯胺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儿童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接受上肢手术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和氯胺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组,手术中分别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后的MAP、HR、SPO2变化、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差别,探讨两种麻醉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氯胺酮组苏醒所需时间明显多于氯胺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组,后者苏醒较快。氯胺酮组麻醉前后,MAP、HR、SPO2变化较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氯胺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组MAP、Hr、SPO2无大波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胺酮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出现,而氯胺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组则较少,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者低于前者。结论:小儿上肢手术用氯胺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方式麻醉,麻醉效果完善,术中呼吸循环稳定,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优点,术后患儿苏醒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臂丛神经中定位不准,麻醉成功率低,麻醉时间短,易发生麻醉并发症等问题.自2005年5月以来,我院引进神经刺激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锁骨骨折手术中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颈丛阻滞麻醉组、臂丛阻滞麻醉组、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组,对三种麻醉方法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并记录有无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果:在三组中颈臂丛联合组麻醉效果最为满意,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颈丛、颈丛神经阻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肩部和上臂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肩部和上臂手术6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分析其麻醉效果、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68例采用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行肩部和上臂手术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阻滞麻醉效果优者43例,占63.24%;麻醉效果良者24例,占35.29%,优良率为98.53%;麻醉效果差者1例,占1.47%。1例麻醉效果差者辅助用药无效后采用静脉全麻后顺利完成手术。全部病例均未发生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肩部和上臂手术采用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可解决单纯臂丛或颈丛阻滞在肩区和上臂手术中的阻滞不全,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麻醉效果良好,优良率高等优点,且操作相对较为简单、安全,比较适合在县、市级医院麻醉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0例行锁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Ⅰ组、Ⅱ组单纯行颈丛和臂丛神经阻滞,Ⅲ组行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方法:3组均于麻醉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阿托品,局麻药配方均为0.5%布比卡因及2%利多卡因的混合液共20 mL,分别记录3组麻醉效果、麻醉后并发症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所有资料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麻醉效果:Ⅰ组麻醉优良率为62%,Ⅱ组麻醉优良率为65%,Ⅲ组麻醉优良率为96%,3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对生命体征的影响:Ⅰ组、Ⅱ组NIBP、HR麻醉后较术前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Ⅲ组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结论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手术中,麻醉效果确切,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且不增加麻醉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手术首选的一种麻醉方法.然而,不同部位的手术选用不同入路,对麻醉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我院对上肢手术患者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来,作者采用改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施小儿上肢骨科手术28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上肢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由于定位的偏差性及操作的盲目性,神经阻滞不全或麻醉穿刺失败常有发生,作者观察了神经刺激器在40例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使用效果,旨在提高上肢手术的麻醉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骨上神经联合臂丛阻滞用于肩部及锁骨区手术麻醉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对196例ASAⅠ~Ⅱ级肩部及锁骨区手术,采用锁骨上神经联合臂丛阻滞,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患者阻滞范围和深度符合手术需要,麻醉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锁骨上神经联合臂丛阻滞用于肩部及锁骨区手术经济、简单、安全、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预注生理盐水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确认定位的可行性,同时观察此法的成功率和在穿刺过程中出现异感的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了解异感出现情况对阻滞效果的影响,为臂丛神经阻滞寻找一种能提高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简单而有效的阻滞方法。方法:选择拟行肩部及上臂、肘及前臂、腕及手部等手术部位的手术患者120例,根据神经阻滞确认定位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为穿刺到位后预注生理盐水进行臂丛神经确认定位的阻滞法(观察组),B组为传统的臂丛神经定位阻滞法(对照组),同时观察两组的成功率,异感的发生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异感发率高,阻滞效果完善,阻滞效果成功率高于B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比B组明显减少,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采用预注生理盐水确认定位的方法,具有定位快捷准确,异感发生率高,阻滞效果优良,并发症少,经济实用,快捷方便等优点,可作为一种新的臂丛神经确认定位的方法普及。  相似文献   

12.
李巧儿 《中医正骨》2006,18(6):53-54
布比卡因(PUP)是广泛使用的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但其中枢神经及心脏毒性作用一直以来都是麻醉过程中的一大顾虑,随着新型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ROP)和左旋布比卡因(LBUP)的推出,这一顾虑大大降低.本文旨在探讨0.25%LBUP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下行锁骨和肩关节手术的临床效果、对心血管的影响及治疗用药情况、术后镇痛情况,并与相同浓度的ROP和BUP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刺激器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的效果。方法:50例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或手部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n=25)。A组:经皮神经刺激定位组;B组常规体表肌间沟定位。两组均使用浓度为0.375%罗哌卡因。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能满足手术的定位穿刺成功率。结果:A组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定位穿刺成功率明显短于B组。(P〈0.05或P〈0.05)。结论:经皮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麻醉完成时间,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体表定位的肌闽沟臂丛N阻滞,且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臂丛神经阻滞广泛应用于上肢及肩关节手术或肩关节复位。笔者 1 997— 2 0 0 0年对 2 6 0例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 0例患者中 ,男 1 6 8例 ,女 92例 ;年龄 1 7~ 74岁 ;ASAI~Ⅱ级。其中上肢外伤行清创缝合术 ,血管、神经、肌腱吻合术 ,内固定术 ,皮瓣转移术 ,断指再植术 ,指再造术共 1 0 0例 ;上肢内固定物取出术 1 5例 ;肩关节复位术 2例 ;上肢烧伤清创切痂植皮或皮瓣转移术 76例 ;上肢瘢痕切除矫形术 6 2例 ;正中神经或桡神经探查术 5例。术前 30min肌注阿托品 0 5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的神经阻滞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运用。方法:锁骨骨折手术112例,随机分成4组:颈丛阻滞(I组)28例,臂丛阻滞(II组)28例,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III组)28例,锁骨上神经联合臂丛阻滞(IV组)28例。I~III组均为对照组,IV组为实验组,各组均注入1%利多卡因与0.375%罗哌卡因25~35mL。结果:III、IV组切皮缝皮时VAS评分明显低于II组,剥离骨膜、复位固定时VAS评分明显低于I组;I组各阶段、II组切皮缝皮时患者平均动脉压(MAP)高于III、IV组,I组切皮、剥离骨膜、复位固定、II组切皮缝皮时患者心率(HR)高于III、IV组;I组麻醉优良率为64.3%,II组麻醉优良率为71.5%,III组麻醉优良率为92.8%,IV组麻醉优良率为96.4%。结论:在锁骨骨折手术中行锁骨上神经联合臂丛阻滞方法简单、阻滞完全、效果确定,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手术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与全身麻醉相比,臂丛神经阻滞有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患者可保持清醒、便于术后镇痛等优点。但阻滞的成功率受到操作者的经验,患者的合作程度及能否及时、准确地讲述异感部位等多种因素影响,故临床上阻滞不全甚至失败的情况并不少见,难以保证麻醉的效果,尤其是高龄患者或意识不清者。我院对某些高龄或全身情况较差的上肢或肩关节手术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手术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与全身麻醉相比,臂丛神经阻滞有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患者可保持清醒、便于术后镇痛等优点。但阻滞的成功率受到操作者的经验,患者的合作程度及能否及时、准确地讲述异感部位等多种因素影响,故临床上阻滞不全甚至失败的情况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8.
对于肩关节手术病人的麻醉,过去单纯采用肌间沟臂从神经阻滞,效果欠佳,常须辅助用药。我院于近年来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加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手术病人,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与单纯肌间沟及单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探讨臂丛神经有效的阻滞方法。方法选择实施上肢手术的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手术范围以尺侧为主者采用腋路阻滞法,以桡侧为主者采用单纯肌间沟法;实验组采用肌间沟联合腋路阻滞法。观察2组临床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实验组平均为563.6 min,对照组平均为501.3 min,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术中有Ⅲ级麻醉效果者4例,占8.2%,需要加用辅助性镇痛、镇静药物完成手术,有1例实施肌间沟阻滞患者改用静脉麻醉后完成手术,实验组病例阻滞效果均满意,麻醉优良率为10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行上肢手术,麻醉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分析插管全身麻醉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东莞市中医院进行上肢手术治疗患儿中选取 80 例,应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给予对照组患儿 插管全身麻醉,给予观察组患儿插管全身麻醉辅助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刻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 水平、苏醒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T0 时刻(实施麻醉前)两组患儿 MAP、HR 水平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差异(P > 0.05);T1、T2 时刻(气管导管插管时、气管导管拔管时)两组患儿 MAP、HR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 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比对照组低,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嗜睡、拔管时候躁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在对小儿实施上肢手术中实施插管全身麻醉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应用效果理想,可有效维持患儿循 环系统的稳定性,术后疼痛程度低,苏醒质量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