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国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连续的94例老年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常规PCI组,前者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 半量肝素治疗,后者仅以全量肝素治疗,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TIMI血流分级,术后6、12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以及术后30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和需要输血的比例。结果术后即刻替罗非班组和常规PCI组CV的TIMI血流分级(计帧法)分别为35.6±6.1和38.7±8.2;两组6、12h的CK-MB分别为16.2±3.9mmol/L、13.4±3.9mmol/L和18.4±4.8mmol/L、15.5±5.1mmol/L(P<0.05),而两组间术后30d的MACE发生率以及术后出血、输血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危ACS患者介入术中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2例ACS患者根据冠脉介入术中是否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标准治疗组(50例)和替罗非班组(52例),对比两组介入治疗术后梗塞相关血管的TIMI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和相关血管支配心肌的Blush分级,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情况。结果:冠脉介入术后TIMI3级血流获得率替罗非班组明显高于标准治疗组(94.2%:76.0%,P〈O.05),TIMI计帧数显示替罗非班组血流快于标准治疗组[(21.9±8.7)帧:(30.8±3.6)帧],P〈0.05;而替罗非班组心肌Blush分级3级获得率明显高于标准治疗组(75.0%:32.0%,P〈0.01)。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替罗非班组出血发生率高于标准治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是安全的,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国产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已确诊的ACS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PCI术前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观察2组30d发生的复合终点事件、术后出血事件及血小板情况。结果:给药后30d内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血运再重建等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死率替罗非班组有下降趋势(3.85%∶11.54%)。血小板减少、出血事件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出血。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可安全用于ACS的介入治疗中,且可能降低30d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 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时,不同时机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高危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介入治疗早期和即刻使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治疗的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01例,按电脑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早期使用替罗非班组(冠脉造影术前4~6h给药)和即刻应用替罗非班组(冠状动脉导丝通过病变时给药)。我们通过量化分析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浓度,同时评价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随访PCI治疗后24h、90d、180d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同时记录出血并发症及替罗非班组给药期间出现的血小板减少。结果早期应用组与即刻应用组相比,PCI治疗后48h的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峰值明显降低[0.33(0.06~1.11)ng/mL vs.0.60(0.08~1.50)ng/mL,P0.05],肌钙蛋白I升高速度明显减慢(65%vs.85%,P0.05)。而两组患者PCI治疗后48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浓度峰值及升高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14~35)ng/L vs.17(12~39)ng/L,P0.05;37%vs.42%,P0.05]。两组心电图改变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应用组和即刻应用组的90d和180d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vs.7%,P=0.33;6%vs.13%,P=0.09)。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vs.8%,P0.05)。结论高危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减轻心肌损害而不会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前瞻性评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连续160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术后即刻疗效、术后30天和18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复流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0%比87.5%,P〉0.05),但即刻心肌组织灌注(TMP)3级(75.0%比56.3%,P〈0.05)、校正TIMI帧数[(23.56±5.19)帧比(31.05±6.92)帧,P〈0.01)]、ST段抬高总和回落[(6.51±3.56)mm比(4.53±2.47)mm,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225.02±105.81)μg/L比(269.20±110.88)μg/L,P〈0.05)、肌钙蛋白Ⅰ(TnⅠ)峰值[(45.25±33.00)μg/L比(56.46±29.48)μg/L,P〈0.05]及平均住院天数[(11.38±4.63)天比(14.68±6.90)天,P〈0.0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术后MACE发生率30天(5.0%比16.3%,P〈0.05)和180天(7.5%比18.8%,P〈0.05)明显降低,LVEF(术后30天:53%±7%比49%±9%,P〈0.01;术后180天:59%±8%比53%±9%,P〈0.01)显著提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比值比(OR)=3.42,P〈0.01]、替罗非班治疗(OR=0.56,P〈0.05)、住院期LVEF〈0.5(OR=2.56,P〈0.01)是术后180天MACE发生率的主要决定因素。替罗非班组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6.3%和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治疗STEMI能显著提高相关梗死区域再灌注水平,明显改善术后即刻、术后30天及180天临床预后和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于我院行介入治疗的DM合并ACS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0例,PCI时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抗凝治疗;替罗非班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并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及30d,180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础情况及冠脉介入情况无明显差异。替罗非班组24 h、30d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4 h:5.0%∶27.5%,P=0.023;30 d:2.5%∶22.5%,P=0.036),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轻微出血并发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297)。在30 d至180 d的随访中两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672)。结论:国产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支架植入术中使用,能进一步减少24 h、3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没有显著增加,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20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中及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护理经验。方法2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术中及术后接受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护理工作中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严密观察用药后穿刺部位和全身出血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h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1例。30d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1例。无相关血管血流分级心肌梗死溶栓血流(TIMI)0级发生。2例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经遵医嘱调整替罗非班的剂量及奥美拉唑抑酸、西咪替丁保护胃黏膜后,粪便隐血试验转为阴性;2例轻度牙龈出血,无皮肤黏膜出血;无出现穿刺点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结论严密的观察与良好的护理措施能降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中及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出血事件的发生,减少心血管病危险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国产替罗非班对冠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对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疗效。方法:急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STEMI)直接PCI术病人95例,A组(45例)PCI术中给予国产替罗非班10bLg/kg的负荷量,然后以0.15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18h,B组(50例)术中不予替罗非班,两组患者均在PCI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口服、肝素泵人,对比给药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及术前、术后ST段回落率及室壁运动记分(WMSI),围术期出血倾向。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ST段完全回落率明显优于B组(P〈0.05),随访1月时,两组患者WMSI、EF均有改善,但A组的wMSI较B组改善更多(P〈0.05),A组治疗期间轻微出血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减少STEMI再灌注后无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及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不同入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ACS患者403例,按照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和非替罗非班组,评估两组中不同入径PCI的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桡动脉入径中,替罗非班组与非替罗非班组不明显出血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7%比5.10%,χ~2=0.075,P=0.784)。股动脉入径中,替罗非班组不明显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替罗非班组(23.15%比9.09%,χ~2=4.610,P=0.031)。桡动脉入径中,替罗非班组与非替罗非班组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比1.02%,χ~2=0.064,P=0.799)。股动脉入径中,替罗非班组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替罗非班组(15.74%比4.55%,χ~2=4.006,P=0.045)。股动脉入径中替罗非班组不明显出血事件及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桡动脉入径中替罗非班组(χ~2=11.555,P=0.0006;χ~2=14.459,P=0.0001)。结论替罗非班在经桡动脉入径PCI治疗ACS中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且明显低于经股动脉入径,可遵循指南进行个体化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老年ACS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负荷量)和研究组(冠状动脉内使用替罗非班负荷量),每组各59例患者。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结果,PCI术后7、30 d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间的差异。结果 PCI结束后共有115例患者入选。研究组(58例)与对照组(57例)比较,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栓积分(0.7±0.2比1.6±0.5,P<0.01)、TIMI血流分级(TIMI 3级:51%比41%,P<0.05)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 3级:49%比38%,P<0.05)均明显改善,远端血管栓塞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1.7%比14%,P<0.05)。PCI术后30 d时研究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67.4±6.2)%比(60.7±4.6)%,P<0.05]。研究组PCI术后7 d时总MACE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比17.5%,P<0.05),但PCI术后30 d时两组总MACEs的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比7.0%,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老年ACS患者,与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相比,冠状动脉内应用安全,且更有利于改善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7 d时MACE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0 d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D中血流的影响。方法:一选择急诊入院STEMI患者43名,随机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替罗非班组PCI术前开始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持续泵人至术后36-48h。对照组应用常规PCI。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血流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急诊PCI术后TIMI血流3级的发生率(94%)较对照组(89%)显著增加(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好梗塞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前瞻性的评价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前应用依诺肝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给予依诺肝素 1mg/kg ,皮下 ,1 /1 2h ,至少 48h ,在最后一次注射后 8h内行介入检查或治疗。术中 /术后不再追加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部分病人术后集中测定抗Xa因子活性。结果  50 7例患者完成了本研究。 1 76例 (93 .2 % )的患者抗Xa因子活性 >0 .5IU/ml。30d内的随访中 ,急性心肌梗死 1 6例 (3 .2 % ) ,再发不稳定性心绞痛 34例 (6 .7% ) ,1例 (0 .2 % )进行了血运重建 ,1例死亡 (十二指肠穿孔 )。轻微出血 2 4例 ,占 4 7%。30d后的随访有 1例发生非Q波心肌梗死 ,1例再发不稳定性心绞痛。结论 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皮下注射依诺肝素至少 48h ,最后一次注射 8h内行介入检查或治疗 ,不再给抗凝制剂 ,对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经危险度分层为高危的老年NSTEACS患者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3例,对照组37例,观察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所有入选患者PCI前后血清sCD40L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内MACE发生率有所降低(9.5%比18.9%,P〉0.05) 两组大出血发生率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10/43)较对照组(7/37)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替罗非班组治疗后血清sCD40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3.17±1.01μg/L比4.05±0.96μg/L,P〈0.01)。结论替罗非班可降低MACE发生率,在老年NSTEACS患者PCI中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sCD40L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内应用维拉帕米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同期开放标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入选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ACS患者98例.在应用阿司匹林、氯呲格雷、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数字抽签随机分为维拉帕米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维拉帕米组在支架释放后即刻将维拉帕米200 μg加入2 ml肝素生理盐水行冠脉内注入,对照组在支架释放后即刻冠脉内注入肝素生理盐水2 ml.比较两组PCI术前、术后和冠脉内注药后的冠脉灌注和心肌灌注水平;并比较两组住院、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间冠脉支架释放后即刻冠脉灌注和心肌灌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拉帕米组冠脉内注入维拉帕米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帧数(CTFC)(t=6.47,P<0.01)、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x2=5.17,P<0.01)、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x2 =8.25,P<0.01)和心肌灌注显彤分级(MBG,x2=2.12,P<0.05)均较对照组改善:经对维拉帕米应用影响因素校正后,CTFC仍有改善(x2=2.36,P<0.05),TFG(x2=0.58,P>0.05)、MBG(x2=0.91,P>0.05)有改善的趋势,维拉帕米组和对照组TM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P>0.05).两组PCI术后1周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P>0.05);两组住院期间、术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5%(6例)和14.0%(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71,P>0.05). 结论 老年ACS患者急诊经PCI治疗时冠脉内应用维拉帕米可改善相关血管的T1M1血流,老年患者可耐受,安全可靠,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预后因素. 方法 1981例经皮介入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被分为老年组(≥65岁)801例和对照组(非老年组,<65岁)1180例.术后随访12~84个月(平均36个月). 结果 老年组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4%和2.3%,P<0.01);老年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明显高于对照组(18.9%和3.7%,P<0.01).影响介入治疗后死亡的因素为年龄65岁(OR=1.05,95% CI=1.02~1.10,P=0.014),左主干病变(OR=4.78,95% CI=2.36~17.22,P=0.027),冠状动脉3支病变(OR=5.68,95% CI=3.17~15.32,P=0.018),合并糖尿病(OR=6.24,95%CI=2.11~16.36,P=0.001);影响介入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因素为年龄65岁(OR=2.06,95%CI=2.23~4.32,P=0.007),左主干病变(OR=3.64,95%CI=1.86~15.34,P=0.001),冠状动脉3支病变(OR=4.35,95%CI=2.54~13.82,P=0.017),合并糖尿病(OR=5.35,95% CI=1.77~14.51,P=0.001).性别和高血压不是影响总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因素. 结论 年龄、糖尿病、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3支病变是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而性别和高血压对预后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