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健康人群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多态性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健康人群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差异。方法:收集2004-03/07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和武汉市第二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7例(精神分裂症组)及同期体检的中国健康汉族人188例(对照组),均来自湖北省,无血缘关系。分析-48A/G基因型在不同种族间(中国汉族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群、不同家族史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分布差异,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结果:有1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88例正常人的样本纳入结果分析。①不同种族间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型分布的比较:中国汉族健康人群-48A/G等位基因的分布高于高加索和德国人群,低于日本人群(χ2=65.728,18.281,9.929;P均<0.01);在基因型的分布上,与日本人群差异也存在显著性(χ2=8.191,P<0.01)。②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多态性分布的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均差异无显著性(χ2=1.179,0.072,P均>0.05)。③不同家族史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多态性分布的比较: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患者AA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91.7%和71.3%,χ2=6.621,P<0.01),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9/72和320/376,χ2=6.081,P<0.05)。结论:中国汉族健康人群与文献报道的高加索、德国及日本人群多巴胺D1受体-48A/G等位基因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基因型的分布上,与日本人群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相似;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患者AA基因型频率及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提示中国汉族人群中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A等位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风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的多态性。方法:随机收集2004—03/07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体检中心健康汉族人188名,其中男112名,女76名。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限制性酶切位点-48A/G的多态分布。结果:188名健康人的测试结果进入分析。①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型在中国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以AA纯合子型最多见(0.71),AG杂合子型次之(0.28),GG纯合子型最为罕见(0.01);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A等位基因最多见(0.85),其次为G等位基因(0.15)。在男女性别之间,基因型频率(x^2=1.582,P〉0.05)相等位基因频率(x^2=0.606,P〉0.05)分布差异无显著性。②不同种族间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型分布的比较;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等位基因的分布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人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基因型的分布上,与日本人群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以AA纯合子基因型最多,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A等位基因最多;在男女性间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中国汉族健康群体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报道的人群多巴胺D1受体-48A/G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的多态性。方法:随机收集2004-03/07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体检中心健康汉族人188名,其中男112名,女76名。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限制性酶切位点-48A/G的多态分布。结果:188名健康人的测试结果进入分析。①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型在中国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以AA纯合子型最多见(0.71),AG杂合子型次之(0.28),GG纯合子型最为罕见(0.01);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A等位基因最多见(0.85),其次为G等位基因(0.15)。在男女性别之间,基因型频率(χ2=1.582,P>0.05)和等位基因频率(χ2=0.606,P>0.05)分布差异无显著性。②不同种族间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型分布的比较: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等位基因的分布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人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基因型的分布上,与日本人群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以AA纯合子基因型最多,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A等位基因最多;在男女性间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中国汉族健康群体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报道的人群多巴胺D1受体-48A/G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IA多态性、多巴胺D3受体基因Ser9GIy功能多态性、5-羟色胺2A受体基因A-1438G、T102C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伴发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相关性。方法:于2000-10/2001-11选择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长期住院的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籍贯江苏省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为观察对象。患者住院时间至少8年以上。在住院期间一直服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并使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无迟发性运动障碍,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总分≥3分(躯体有一处≥3分,躯体有两处或多处等于2分)即可诊断为迟发性运动障碍;量表评定先后于半年内进行3次,3次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评分均大于3分者为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其中迟发性运动障碍者42例,非迟发性运动障碍者52例。常规氯仿一饱和酚白细胞提取法提取DNA,引导引物和折返引物的合成、PCR的反应条件及扩增产物经Msp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方法参考文献进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分析两组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IA多态性、多巴胺D3受体功能基因Ser9Gly多态性、5-羟色胺2A受体基因A-1438G、T102C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结果:94例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测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的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IA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19,P〉0.05);(r=0.51,P〉0.05)]。②两组患者多巴胺D3受体基因Ser9Gly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2=4.98,P=0.08);(r=0.84,P〉0.05)1。③5-羟色胺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位点与A-1438G为完全连锁不平衡,迟发性运动障碍组与非迟发性运动障碍组的基因型总体分布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4.37,P〉0.05),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等位基因A54/64.3,50/49.1),(等位基因G30/35.7,52/50.9),r=4.36,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多巴胺D2受体基因的TaqIA多态性、多巴胺D3受体功能基因的Ser9Gly多态性可能不是影响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5-羟色胺2A受体基因的T102C、A-1438G多态性可能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迟发性运动障碍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巴胺D1受体基因-48 A/G[DRD1(-48 A/G)]多态性与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脑出血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筛选121例脑出血患者及11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体检人群,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测定DRD1(-48 A/G)基因的多态性。结果:在中国湖南汉族人群中,DRD1(-48 A/G)基因型分布为AA 63.2%,AG 31.3%和GG 5.5%,等位基因A和G频率分别为78.9%和21.1%。DRD1(-48 A/G)三种基因型频率及两种等位基因频率在脑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出血组中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两亚组间DRD1(-48 A/G)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它们分别和对照组比较DRD1(-48A/G)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Log istic回归调整了脑出血环境因素的影响后,DRD1(-48 A/G)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D1(-48 A/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脑出血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吉林省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健康人群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技术,对45名朝鲜族和37名汉族VDR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特征。结果45名朝鲜族人群中AA、A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10/45名)、22%(10/45名)和56%(25/45名);37名汉族人群中AA、A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6%(17/37名)、14%(5/37名)和40%(15/37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X^2=5.25;P=0.072)。朝鲜族人群A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3%和67%;汉族分别为52%和48%,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X^2=6.25;P=0.01)。结论吉林省地区汉族和朝鲜族健康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高纯  顾国浩  夏正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4):188-190,F0003
背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第16内含子内存在一个287bp的 Alu序列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IgA肾病等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的分布,并与已知的其他种族人群进行比较。 设计:以健康汉族人为观察对象的观察性实验。 单位:江苏省临床免疫学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检验系。 对象:受检者为2005-12/2006-0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41名,男152名,女89名,平均年龄(27&;#177;8)岁,均为无血缘关系的苏州地区汉族人,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认排除肝、肾、内分泌、心脑血管疾病.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241名汉族健康体检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并采用荧光标记末端终止法对基因型为D/D、I/I的PCR纯化产物进行DNA测序确认。 主要观察指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以及与其他种族人群的比较。 结果:241名受检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基因型表现为缺失纯合子(DD)、插入纯合子(Ⅱ)以及缺失和插入杂合子(DI),等位基因D较等位基因I缺失一段287bp的核苷酸,即Alu序列。(2)Ⅱ,ID,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6.1%,41.5%,12.4%;等位基因I,D频率分别为66.8%,33.2%。(3)日本人与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分布相似,均以Ⅱ型最常见,DD型最少;欧美人群以ID居多,Ⅱ型较少。汉族人群与日本人及欧美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具有种族差异性。与其他各民族人群比较,汉族人群等位基因Ⅰ显著高于上述各民族(X^2=105.55,P〈0.01),等位基因D明显较低(X^2=87.54,P〈0.01). 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具有种族差异性。了解不同种族人群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遗传特点,是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8.
背景:中国汉族男性服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迟发性运动障(tardive dyskinesia,TD)是否同样与遗传因素有关?目的:探讨五羟色胺2C受体和多巴胺D3受体功能基因多态性以及巴胺D2受体TaqI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伴发TD的相关性及其对TD严重程度的影响。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与对象:收集2000-01/2001-01江苏扬州五台山医院长期住院326例男性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H)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住院时间至少8年,住院期间一直服用第一抗精神病药物,全部患者为江苏籍贯。方法:使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无TD及TD严重程度,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定患者临床精神症状;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中TD组和TD组各候选基因的等位基因和(或)基因型分布频率及对异常不自运动量表总分值的影响。主要结局观察指标:TD组与非TD组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学资料析。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的吻合度检验。各候选基因的基因型和位基因频率在TD组和非TD组的比较。结果:①各候选基因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以及TD和非TD组基因型分均符合Hardyr—Weinberg平衡定律。②TD组五羟色胺2C受体基因-697C(突变型)半合子频率高于非T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③巴胺D3受体基因SergGly和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IA1/A2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在TD组与非TD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gt;0.05)。④各单胺受体基因结合型基因型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⑤上述各候选基因不同等位基因和(或)基因型亚组间的临床学资料和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总分值(TD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gt;0.05)。结论:五羟色胺2C受体基因启动子区-697G→C单碱基置换可能是中国汉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TD发生的易感因素;而DRD3基因Ser9Gly和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I A1/A2多态性均不是中国汉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TD的主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IA多态性、多巴胺D3受体基因Ser9Gly功能多态性、5-羟色胺2A受体基因A-1438G、T102C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伴发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相关性。方法:于2000-10/2001-11选择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长期住院的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籍贯江苏省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为观察对象。患者住院时间至少8年以上。在住院期间一直服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并使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无迟发性运动障碍,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总分≥3分(躯体有一处≥3分,躯体有两处或多处等于2分)即可诊断为迟发性运动障碍;量表评定先后于半年内进行3次,3次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评分均大于3分者为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其中迟发性运动障碍者42例,非迟发性运动障碍者52例。常规氯仿-饱和酚白细胞提取法提取DNA,引导引物和折返引物的合成、PCR的反应条件及扩增产物经Msp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方法参考文献进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分析两组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IA多态性、多巴胺D3受体功能基因Ser9Gly多态性、5-羟色胺2A受体基因A-1438G、T102C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结果:94例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测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的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IA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犤(χ2=0.19,P>0.05);(χ2=0.51,P>0.05)犦。②两组患者多巴胺D3受体基因Ser9Gly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犤(χ2=4.98,P=0.08);(χ2=0.84,P>0.05)犦。③5-羟色胺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位点与A-1438G为完全连锁不平衡,迟发性运动障碍组与非迟发性运动障碍组的基因型总体分布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4.37,P>0.05),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犤(等位基因A54/64.3,50/49.1),(等位基因G30/35.7,52/50.9),χ2=4.36,P<0.05犦。结论:在中国汉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多巴胺D2受体基因的TaqIA多态性、多巴胺D3受体功能基因的Ser9Gly多态性可能不是影响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5-羟色胺2A受体基因的T102C、A-1438G多态性可能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迟发性运动障碍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我国汉族人群中MEF2A基因存在的多态性位点,调查这些多态性位点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和(或)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测序法对25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阳性病例、15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阴性对照及242名健康体检者MEF2A基因的编码区和5′非翻译区进行全基因扫描、发现多态性位点,明确多态性各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研究不同基因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在MEF2A基因的编码区中共筛查到4处基因多态性位点,其中3处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891C/T,1305G/A,1353G/T),1处为三联核苷酸缺失多态性位点(1294~1296CCG/-)。经病例一对照研究显示,891C/T位点TT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2%和3.9%,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其余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F2A基因的4个多态性位点(891C/T,1305G/A,1353G/T,1294-1296CCG/-)与我国汉族人群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