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穿透角膜移植术在所有组织移植手术中成功率最高、手术量最大,全球每年大约有10万例穿透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的混浊和变性[1-2]。然而传统穿透角膜移植术为开窗手术,需切除受者全层角膜,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大泡技术辅助的暴露后弹力层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ALK)手术技术及技巧,为临床顺利施行DALK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山东省眼科医院对37例(38只眼)角膜基质病变的患者施行大泡技术辅助的暴露后弹力层DALK。改良要点如下:(1)采用负压环钻钻切角膜深度约250μm,一次性角膜刀将前部病变的角膜基质切除;(2)30号穿刺针以10°~30°于旁中央角膜穿刺进入后角膜基质并快速注入无菌空气约1mL,然后采用45°一次性角膜刀将后部基质切除;(3)术中根据情况于角膜缘进行前房穿刺控制眼压;(4)供者角膜剥离后弹力层后覆盖于植床,10—0尼龙线间断(或连续)缝合。结果37例患者(37只眼)成功接受了DALK,1例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1只眼)因植床大穿孔改行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8例(21.6%)患者出现双前房,1例患者因真菌再次感染行穿透角膜移植术。所有患者角膜移植片透明并与植床贴附紧密,裂隙灯检查难辨层间界面。37例患者(37只眼)最佳矫正视力由术前手动/20em~0.05提高至术后0.1~1.0(P〈0.01)。结论改良大泡技术辅助的暴露后弹力层DALK在达到有效分离后弹力层的同时,降低了术中发生后弹力层破裂的风险,临床安全有效,可扩展临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角膜白斑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主要通过角膜移植来提高此类患者的视力。HSK后角膜白斑患者接受传统的穿透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治疗后因HSK复发、角膜移植片排斥反应和慢性内皮细胞丢失等原因,一般预后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一供体角膜分别应用于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严重陈旧性眼表烧伤及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8例严重陈旧性眼表烧伤患者行全板层角膜移植术,8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进行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术后随访6~20个月,观察角膜移植片贴附、生长情况,对手术前后的视力进行比较,检查移植片透明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8例严重陈旧性眼表烧伤患者术后5眼角膜基本恢复透明,3眼角膜均有不同程度细小新生血管侵人层间。8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术后移植片与自体内皮面始终贴附良好,移植片均透明,其中7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术后视力同术前患者为眼外伤造成的视神经萎缩;8例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患者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780±352)个/mm^2。结论全板层角膜移植及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技术使同一供体角膜分别治疗严重眼表烧伤和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成为可行,且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国际上角膜内皮移植术已经替代穿透角膜移植术成为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术式。此方法保留了完整的角膜基质层,只需更换病变的角膜内皮层和后弹力层,移植片没有缝线,因此减少了手术的损伤,视力能快速恢复。在中国,角膜内皮移植手术起步较晚,开展的医院还很少,主要原因在于角膜供体材料缺乏,医院支持力度不够使新技术的开展缺乏保障。希望今后通过国家立法从根本上解决供体来源匮乏的问题,通过管理制度创新保障新技术的开展,加强新技术的培训等.以促进角膜内皮移植术玟项新技术在我围顺利开展。诸福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行再次穿透性角膜移植(repeatpenetratingkeratoplasty,RPK)患者的原发病以及再次角膜移植的直接原因。方法调查1999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在青岛眼科医院和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患者资料,对其中行RPK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RPK患者的原发病和RPK的直接原因以及高危受者RPK的直接原因。结果10年间共有2922例患者(3455只眼)接受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其中接受RPK共206例患者(215只眼)。RPK受者中男性148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39.2±17.6)岁。原发病依次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19%)、化脓性角膜炎(18%)、角膜裂伤(14%)、角膜烧伤(13%)、大泡性角膜病变(11%)、角膜变性或营养不良(9%)、角膜白斑(7%)、圆锥角膜(6%)、植片混浊(2%)、其他(1%)。RPK的直接原因依次为角膜移植片慢性失功(45%)、移植角膜排斥反应(27%)、角膜移植片溃疡(18%)、原发病复发(7%)、其他(3%)。其中高危受者RPK的前两位原因分别为移植角膜排斥反应(46%)和角膜移植片慢性失功(31%);非高危受者RPK的前两位原因分别为角膜移植片慢性失功(60%)和角膜移植片溃疡(17%)。结论RPK受者原发病以感染性疾病为主;排斥反应和角膜移植片慢性失功造成的角膜移植片混浊分别是高危和非高危受者接受RPK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观察用文眉液做染色剂行板层角膜移植加层间染色术的美容效果。方法 对 2 6例 (眼 )丧失视力的全角膜白斑和白斑偏离瞳孔且视力尚可的患者 ,为达到美容目的 ,采取板层角膜移植加层间染色术 ,用文眉液做染色剂。结果 随访 1~ 4年 (平均 2 .5年 ) ,2 4例 (92 % )外观满意 ,2例患者出现视力短暂下降。结论 该方法是一种美容效果好且风险小的手术。  相似文献   

8.
异种显微板层角膜移植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板层角膜移植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角膜移植手术 ,最大优点是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低和手术不进入前房 ,但由于徒手剖切植片和植床 ,致术后界面瘢痕和散光较重。因此 ,术后视力不佳。显微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一种全新的板层角膜手术 ,术后界面瘢痕极轻[1,2 ]。由于手术损伤小、术后反应轻 ,降低了诱发排斥反应的可能性 ,为应用异种角膜材料创造了条件。鉴此 ,我们将异种角膜基质引入该手术 ,设计了异种显微板层角膜移植术 ,并进行了动物实验 ,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及实验分组新西兰白兔 3 0只 ,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新鲜猪眼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角膜移植术后移植排斥反应和继发性青光眼的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提高全角膜移植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角膜移植患者50例(50只眼)。手术方式包括带周边巩膜环的创缘叠加式缝合全角膜移植或移植片和植床边对边缝合的全角膜移植。术后眼表面分别应用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和环孢素(cyclosporin,CsA)预防和治疗移植排斥反应。应用房水引流植入物或睫状体冷凝术治疗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比较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27个月。总的眼球保存率是96%,角膜移植片透明率是42%,手术后获得了超过0.05以上的视力16例,最好视力为1.2。FK506组的最终视力和术后12个月移植片透明率均高于CsA组(P0.01和P0.05)。FK506组和CsA组术后12个月的移植片透明率分别是61%和24%。与边对边缝合全角膜移植相比,叠加式缝合全角膜移植能明显降低手术后青光眼发生率(P0.01)。房水引流植入物和睫状体冷凝术均可有效控制全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但睫状体冷凝术的并发症较严重。结论通过改良手术技术,应用强效免疫抑制剂FK506和房水引流植入物,全角膜移植术不仅可以挽救角膜严重损毁的眼球,而且可以使患者的视力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寻求一种更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根据临床病史、突出类型、节段以及是否有合并症,56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选择小切口椎板间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等术式治疗。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按优良率的高低进行疗效比较,依次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组、半椎板切除组、全椎板切除组。结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较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央型腰管狭窄症的传统手术治疗多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术,但腰椎后部结构的切除可导致术后腰椎不稳和医源性椎管狭窄。我院于1991年以来,采用双侧开窗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4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阻断可诱导性共刺激分子及其配体(ICOS-ICOSL)或CD28-B7共刺激信号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制备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诱导性共刺激分子融合蛋白(AdICOSIg)和腺病毒介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融合蛋白(AdCTLA4Ig).以DA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进行角膜移植:受者分别接受经Adβ-Gal、AdICOSIg和AdCTLA4Ig转染的角膜移植,分别为局部Adβ-Gal组、局部AdICOSIg组和局部AdCTLA4Ig组;受者分别接受未经处理的角膜移植,并于移植前24 h腹腔注射Adβ-Gal、移植后48 h腹腔注射AdICOSIg或移植前24 h腹腔注射AdCTLA4Ig,分别为全身Adβ-Gal组、全身AdICOSIg组和全身AdCTLA4Ig组;以接受未经处理的角膜移植者为空白对照.术后每日于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移植角膜的透明度,以判断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基因转染后7 d,检测受者血清ICOSIg和CTLA4Ig的浓度以及抗腺病毒抗体水平.结果 空白对照组移植角膜存活时间为(13.1±0.3)d,局部AdICOSIg组、局部AdCTLA4Ig组和全身AdCTLA4Ig组移植角膜的存活时间长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4.2±0.8)d(P<0.05)、(15.8±0.6)d(P<0.01)和(22.7±4.3)d(P<0.01),局部AdCTLA4Ig组和全身AdCTLA4Ig组各有1例未发生排斥反应.全身AdCTLA4Ig组受者的血清CTLA4Ig浓度较高,其抗腺病毒载体抗体水平则较低.结论 CD28-B7与ICOS-ICOSL共刺激信号在免疫调节效应上存在差异,阻断CD28-B7信号所获得的延长移植角膜存活时间的效果优于阻断ICOS-ICOSL者.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除角膜混浊,睑球粘连和先天性角膜畸形者的精神苦恼,恢复其眼部容貌美,作者采用板层角膜移植,穿透角膜移植,联合睑球粘连分离的角膜成形术,并采用干燥保存角膜,新鲜尸体角膜修补等方法治疗41例角膜病变患者。结果外观满意者24例,基本满意者10例,不满意者7例。术后疗效观察,单纯性角膜混浊者,通过角膜移植术,如不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疗效较满意,而伴有严重睑球粘连的角膜混浊者,采用联合睑球粘连分离的角膜成形术,往往效果不够理想。作者还采用新方法充分利用残存的结膜组织作为结膜上皮细胞再生的来源,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双侧开窗椎管内侧壁切除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术式,全椎板切除术后腰椎不稳,单纯开窗半椎板切除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避免术后腰椎不稳又达术中减压充分,自1998~2004年8月,在半椎板切除对侧扩大开窗减压基础上演化为双侧开窗椎管内侧壁切除,共收治4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护理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杜宣贞,郭秀婵角膜移植术是采用同种异体的透明角膜代替因病变而混浊角膜的手术,我科1980~1992年行角膜移植术700例、741眼次,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免疫排斥反应,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00...  相似文献   

16.
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建立的评价和显微手术技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鼠穿透性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客观评价模型制作中影响手术成功的显微手术技巧,异体移植排斥率的注意事项,并探讨CTLA4-Ig对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42只远交系Wister大鼠和SD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模型。其中治疗组26只术前将供体角膜植片在含10μg/mg CTLA4-Ig的Optisol液中孵育24 h,而对照组16只术前角膜植片只浸泡Optisol液24 h,浸泡后的植片移植到SD大鼠右眼角膜上。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比较两组间角膜植片的存活情况。结果术后1 d检查术眼,将出现手术并发症的用药组及对照组各4只排除于实验组外,治疗组的角膜植片混浊及血管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模型适用于模拟人类角膜移植排斥现象进行深入的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CT- LA4-Ig能够减轻角膜植片的急性排斥反应率,良好的显微手术操作技术和麻醉是动物模型建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探讨手术的方式和时机。方法对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且经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33例(33眼)行角膜移植术。对病变侵及深度〈1/2角膜厚度的19例患者,实施板层角膜移植术(lamellar keratoplasty,LKP)18例,行结膜瓣掩盖1例;溃疡深度〉1/2角膜或出现内皮斑、伴有前房反应的9例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全角膜溃疡的5例行带部分巩膜的跟前节重建术。结果5例于LKP术后2~4周复发,包括2例曲霉菌属感染者和1例镰刀菌属感染者,均改行PKP。其中,4例治愈,1例于PKP术后7个月时发生内皮型排斥反应。3例行PKP者于术后2周出现全眼球炎而行眼球摘除术,手术成功率为72.7%(24/33)。至随访结束时,手术成功病例中矫正视力0.05~0.1者17眼,0.1~0.2者8眼,0.2~0.5者3眼,2例患者仅保留眼球而无有用视力。结论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药物控制不良的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应根据感染的不同菌种和生长方式、病灶的浸润范围和深度等特点选择手术方式,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5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培刚  宋跃明 《中国骨伤》2001,14(11):694-695
198 4年 1月~ 1998年 6月我院与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手术者 5 2例 ,本文就 5 2例再手术中所见的各种病理表现 ,分析术后复发的原因 ,并探讨预防复发的措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2例中 ,男 32例 ,女 2 0例 ;年龄 2 5~6 7岁 ,平均 46 8岁 ;术后复发时间 1天~ 10年 ;初次术后与再次手术相隔时间 2个月~ 10年 ;手术方式 :初次手术有开窗 12例 ,扩大开窗 2 4例 ,半椎板切除 11例 ,全椎板切除 5例 ;再次手术有扩大开窗 7例 ,半椎板切除 2 9例 ,全椎板切除 16例。1 2 再次手术中所见 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和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以中央椎管狭窄为主目的腰椎管狭窄症目的疗效,并介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目的手术方法.[方法]10年间手术治疗有间歇性跛行症状目的以中央椎管狭窄为主目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3例;其中用舣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62例(开窗组),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除减压术治疗31例(保棘组).获随访82例(其中开窗组54例,保棘组28例),平均随访4年.以术后间歇性跛行足否消失做为减压是否充分目的标准,以术后遗留活动性腰痛做为术后腰椎不稳目的标准.[结果]开窗组术后间歇跛行消失40例(74.1%),残留活动性腰痛5例(9.3%).保棘组术后间歇性跛行消失23例(82.1%),残留活动性腰痛3例(10.7%).x2检验P值>0.05.[结论]在对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目的]减压果和对腰椎稳定性目的影响上开窗组和保棘组无统计学差异.两者目的减压效果均良好,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但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目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术野开阔、操作简单、不易损伤神经,是值得推荐目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分为全 (半 )椎板扩大切除和椎板开窗减压术 2种。 1981年以前作者主要采用全椎板扩大切除术 ,1985年以后采用开窗减压术。但是这些手术均不能预防术后椎管再度狭窄的发生。特别是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 ,骨性退变的加重 ,可引起椎管再度狭窄。引发骨性退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