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探查术治疗乳汁淤积的效果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乳汁淤积患者2 54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 159例)及对照组(1 385例),研究组采用乳腺导管探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乳腺物理综合治疗(包括乳腺按摩、半导体激光物理治疗、电动吸奶器吸乳、50%硫酸镁局部外敷30 min)。随访1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的差异。根据研究组中乳汁淤积的病程、肿块距离乳头的距离以及肿块直径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亚组间治疗效果的差异。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治疗效果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其中2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3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847例治愈,156例好转,73例有效,65例无效,18例病情进展;对照组441例治愈,312例好转,291例有效,308例无效,33例病情进展,2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5, P<0.001)。2组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6% (169/1 159)比14.0% (194/1 385), χ2=0.17, P=0.680]。亚组分析显示:不同病程组(<2 d组、2~3 d组及>3 d组)以及肿块距离乳头不同距离组(<3 cm组、3~5 cm组及>5 cm组)应用乳腺导管探查术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16.14,P<0.001;Z=198.77, P <0.001)。不同肿块直径组(≤5 cm组和>5 cm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 P=0.317)。 结论与乳腺物理综合治疗相比,导管探查术可提高乳汁淤积患者的疗效,值得推广。该技术的治疗效果与病程及肿块到乳头的距离有关,与肿块直径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激活转录因子3(ATF3)和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TF3和Runx2在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相应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ATF3和Run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95% (85/105)和69.52% (73/105),显著高于癌旁乳腺组织的11.43%(12/105)和8.57%(9/1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2.097,P=0.000;x2=11.595,P=0.001).ATF3和Runx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x2=14.623,P=0.001;x2=24.891,P=0.000)、淋巴结转移(x2 =7.059,P=0.008;x2=6.358,P=0.012)及pTNM分期相关(x2=5.807,P=0.016;x2 =4.902,P=0.027),而与患者年龄(x2=0.274,P=0.601;x2=1.554,P=0.213)及肿瘤大小(x2=2.476,P=0.290;x2=5.261,P=0.072)无关.ATF3和Run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C =0.498,P=0.000).结论 ATF3和Runx2可能协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而且ATF3和Runx2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提示二者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恶性程度和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前,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鼻咽癌的治疗中,本研究旨在探讨同步推量调强放射治疗与传统调强放疗治疗在鼻咽癌患者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8-04-12-2010-07-01山东省肿瘤医院收住的鼻咽癌患者102例,根据放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研究组采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调强放疗,比较两组的近期有效率、毒副作用和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45/50)和86.5%(45/52);其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2,P=0.882;研究组和对照组3~4级口腔黏膜急性毒副作用分别为54.0%和55.8%(P=0.858),面颈部皮肤反应分别为4.0%和11.5%(P=0.245);两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76.0%和69.2%(x2 =1.14,P=0.286)和84.0%、82.7%(x2=0.031,P=0.859).结论 与传统调强放疗相比,同步推量调强放疗在鼻咽癌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副作用方面的效果相似,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 VEGF)的变化情况及其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检测3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前后的P VEGF含量,检测22例乳房良性疾病和18例健康对照的P VEGF,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P VEGF水平明显高于乳房良性疾病患者(P=0.000),和健康对照组P=0.000。乳房良性疾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手术后7d左右的P VEGF与手术前及良性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16和0.071,但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手术后30d左右P VEGF明显低于手术前水平,P=0.000;且与良性疾病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43和0.582。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细胞产生大量VEGF,P VEGF有可能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麦默通旋切术和区段切除术在乳腺微钙化灶切取活检中的应用,探讨乳腺钼靶立体定位麦默通旋切术在乳腺微钙化灶切取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06-02-2009-06-30就诊于宁波市第二医院乳腺外科的180例乳房触诊阴性,体检影像提示乳腺微钙化灶行乳腺活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自愿选择原则分为区段切除组(88例)和麦默通旋切组(92例).两组患者BI-RADS分级情况(x2=2.337,P=0.126)和病理类型(x2=1.979,P=0.740)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取材成功率,活检成本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麦默通旋切组和区段切除组取材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4.3%(83/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两组活检费用分别为5 389.35元和2 449.35元人民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61,P=0.000 3.术后皮肤青紫和下血肿发生率分别为8.7%和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45,P=0.264.结论:麦默通旋切优于区段切除,是目前病理活检诊治乳腺微钙化灶比较理想的方法这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纯放疗、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27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65例,同步化放疗组6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单纯放疗组完全缓解率为80.00%(52/65),同步化放疗组完全缓解率为82.26%(5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2,P=0.352).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38%、9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P=0.533);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54%、90.32%,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31%、83.8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 =5.09,P =0.015;x2=3.87,P=0.039).46例年龄≥60岁的患者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62%、93.9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02%、87.2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06%、73.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753;x2=1.16,P=0.279;x2=0.48,P=0.511).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以1—2级为主,其中白细胞减少(56.10%∶72.20%)、血小板减少(58.82%∶76.80%)、恶心呕吐(34.04%∶56.90%)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23,P=0.003;x2=11.82,P=0.002;x2=12.77,P=0.000).结论 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优于单纯放疗,可以提高3年和5年总生存率,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同步放化疗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加,对于年龄≥60岁的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并未取得更大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比较培门冬酶(PEG-ASP)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5年7月青岛市商业职工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46例,其中24例采用PEG-ASP联合GD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治疗的为PEG-ASP组,22例采用L-ASP联合GDP方案治疗的为L-ASP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PEG-ASP组CR 11例,PR 7例,完全缓解率和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5.83%和75.00%;L-ASP组CR 9例,PR 6例,完全缓解率和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0.91%和68.18%;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不良反应主要以1~2度为主,PEG-ASP组和L-ASP组患者骨髓抑制(25.00%:22.73%,x2=0.033,P=0.857)、凝血异常(8.33%:9.10%,x2=0.008,P=0.927)、肝肾功能异常(8.33%:18.18%,x2=0.982,P=0.322)、胃肠道反应(41.67%:40.91%,x2 =0.003,P=0.958)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G-ASP组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L-ASP组 (4.17%: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1,P=0.006).PEG-ASP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04±1.63)d,L-ASP组为(13.09±2.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2,P=0.000).结论 PEG-ASP与L-ASP联合化疗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疗效相当,但PEG-ASP过敏反应少,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身化疗同步全脑放疗(WBRT)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80例NSCLC脑转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全身化疗同步WBRT和全身化疗序贯WBRT.结果 两组患者Ⅰ~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2.5%、25.0%、25.0%、0.0和30.0%、25.0%、12.5%、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2,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缓鳃率为20.0%(8/40),对照组为22.5% (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9,P>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5±2.3)个月,对照组为(3.6±1.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5.23,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37.5%(15/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5% (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11,P<0.05).结论 全身化疗同步WBRT治疗NSCLC脑转移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好,具有较强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中应用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的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手术+术中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手术+术中生理盐水腹腔灌注治疗.评价两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手术前后白细胞分别为(6.36±2.63)×109/L、(8.20±2.0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P<0.05);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65.17%±10.36% 、72.21%±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P<0.05);血小板分别为(261.03 ±84.74)×109/L、(228.47±58.69)×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P<0 05).试验组术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1~2级恶心(60.00%∶23.33%;x2=8.30,P<0.05)和呕吐(30.00%∶6.67%;x2=5.46,P<0.0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肠梗阻(6.67%∶3.33%,x2 =0.35,P>0.05)、切口感染(10.00%∶6.67%,x2=0.22,P>0.05)、腹腔出血(0∶0)、吻合口瘘(3.33%∶0,P>0.05)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直肠癌术中使用雷替曲塞进行腹腔灌注化疗,不良反应可耐受,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治疗过程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Leptin和Ob-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30例乳腺良性病变及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Leptin和0b-R的表达.结果:乳腺癌Leptin和Ob-R表达与癌旁乳腺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00;P2=0.000),乳腺癌Leptin和Ob-R表达与乳腺良性病变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1=0.000;P2=0.000),而乳腺良性病变和癌旁乳腺组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169;P2=0.545);乳腺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组Leptin和Ob-R表达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乳腺癌不同TNM分期与Leptin和Ob-R表达均呈正相关(P J=0.021,γ1=0.297;P2=0.007,γ2=0.342).结论:瘦素可以作为诊断乳腺癌、判断乳腺癌分期和预后的辅助手段,能够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近期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观察组:22例确诊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其中食管癌10例,胃癌6例,胰腺癌4例,胆管癌2例。给予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尼妥珠单抗每周给予200mg,至少完成6周。对照组:21例患者,其中食管癌10例,胃癌6例,胰腺癌3例,胆管癌2例,应用尼妥珠单抗治疗至少6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RR)31.8%(7/22),疾病控制率(DCR)72.7%(16/22),对照组RR14.3%(3/21),DCR42.8%(9/21).两组间DCR及QOL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3.939,Х^2=4.250,均P〈0.05)。在RR及主要不良反应方面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较好,可以提高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可耐受,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控制乳腺癌手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选取64名拟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为实验组,对实验组患者提供电话随访和淋巴水肿自我行为管理指导的护理干预。另选60例非同期相同手术方式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对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做历史对照。结果实验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历史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75,P〈0.05)。结论对乳癌患者在淋巴水肿亚临床期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控制淋巴水肿的发生,电话随访、自我管理手册可以促进乳腺癌术后患者淋巴水肿的自我行为管理。  相似文献   

13.
3D-CRT结合同步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分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大剂量分割同步给予铂类为主的化学药物治疗不能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行性。[方法]自2000年8月至2003年6月,将9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1组30例,以铂类为主的化疗+3D-CRT常规分割组;2组30例,为单纯3D-CRT常规分割组;3组30例,以铂类为主的化疗+3D-CRT大剂量分割组。1、2组分割剂量1.8—2Gy/次,5次/周,总剂量66~66.6Gy/6~8周,3组4.5~5Gy/次,3次/周,总剂量45Gy/4~5周.[结果]1、2、3组的3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3.3%、20.0%、36.6%和23.3%、16.6%、23.3%,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1、20、32个月。1、3组明显好于2组(1组和2组比较.Х^2=3.87.P=0.0492;2组和3组比较,Х^2=4.28.P=0.0387).2组的中位转移时间为22个月,与1组的31.5个月、3组的30.5个月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1组和2组比较Х^2=4.71,P=0.0301;2、3组比较Х^2=4.02,P=0.0449)。1、2、3组的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27.5、32、28个月,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1、2组比较Х^2=0.42,P=0.5177;1、3组比较Х^2=0.001,P=0.9636;2、3组比较Х^2=0.44,P=0.5066)。急性放射性食管炎:1、2、3组的发生半分别为46.7%、43.3%、63.3%。1、2、3组发生放射性肺炎的例数接近(Х^2=1.440,P=0.487),以Ⅰ级反应为主。[结论]3D-CRT联合化疗降低了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远处转移率,提高了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大剂量分割结合同步化疗可缩短疗程.提高局部控制率.但发生早期和晚期放射性损伤的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PD751和XPD31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FOLFOX方案治疗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的相关性;探讨两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8-01-01-2013-12-31我院经病理学确诊并接受FOLFOX方案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76例患者,采集患者化疗前外周静脉血,经DNA提取后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FLP-PCR)技术检测XPD751和XPD31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XPD751野生型和突变型的分布频度分别为76.3%和23.7%,XPD312野生型和突变型的分布频度分别为55.3%和44.7%;XPD751野生型组和突变型组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9.3%和77.7%,XPD312分别为64.2%和79.4%,XPD751野生型患者化疗有效率优于突变型患者,χ^2=5.141,P=0.00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XPD751野生型患者接受FOLFOX方案化疗的敏感性是携带突变型患者的3.5倍,OR=3.500,P=0.015。XPD312野生型组和突变型组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6,P=0.483。XPD751野生型和突变型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9.96和7.8个月,XPD312分别为9.88和8.41个月。XPD751两类基因型的中位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9,P=0.001;XPD312两类基因型的中位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9,P〉0.05。同时携带XPD751野生型和XPD312野生型的PFS为12.95个月,同时携带XPD751野生型和XPD312突变型的PFS为8.36个月,同时携带XPD751突变型和XPD312野生型的PFS为7.8个月,同时携带XPD751突变型和XPD312突变型的PFS为7.14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2,P=0.005。Cox回归分析性别、年龄、肿瘤转移部位及上述四类基因分型与PFS的相关性显示,只有基因分型与PFS相关,P〈0.001,RR=1.445;分析上述四类基因分型,只有同时携带XPD751野生型和XPD312野生型的基因分型与PFS相关,P=0.006,RR=0.357。结论DNA修复基因XPD751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分析鼻腔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的放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9年间接受放射治疗的62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和疗效,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69.7个月(95 % CI为63.0~78.0个月),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1 %和46.8 %,远处转移导致治疗失败占61.8 %。T淋巴细胞CD3升高组和降低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2.6个月和39.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09,P=0.0264)。多因素分析表明,修正后国际预后指数(IPI)为0~1(χ2=7.5266,P=0.0061)、CD3升高(χ2=9.0912,P=0.0266)和治疗结束达到CR(χ2=9.0912,P=0.0106)是影响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放疗总生存的有利预后因素。结论 放射治疗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疗效肯定,但远处转移治疗失败率高,全身治疗仍具有重要地位;修正后IPI为0~1、CD3升高、治疗结束达到CR是影响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放疗总生存的有利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因子4(plateletfactor,PF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05-01-2012-07-3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一科就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30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及对照组血清PF4和VEGF浓度,分析其表达程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PF4表达水平为(0.354±0.198)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25±0.43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VEGF浓度为(15.458±15.819)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4±8.30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组中,血清PF4为0.102~1.117ng/mL,VEGF为0.065~80.85pg/mL,PF4浓度随VEGF浓度的增高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r=0.693,P=0.001。在健康对照组中,血清PF4为0.195~0.325ng/mL,血清VEGF为6.768~37.226ng/mL,血清PF4随VEGF浓度的增高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r=0.677,P=0.001。有脉管瘤栓患者的血清PF4(0.233±0.089)ng/mL低于无脉管瘤栓者(0.396±0.209)ng/mL,P=0.009。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PF4和VEGF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及ER、PR和HER-2蛋白表达无关。结论:血管生成相关因子PF4和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可以作为新的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胃肠肿瘤LFP方案化疗毒副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60例胃肠肿瘤交替入两组,治疗组为左卡尼汀加含LFP方案化疗,对照组为单纯LFP方案化疗。2组患者均化疗3周期,对其消化道毒性、神经毒性、血液学毒性、体能状态进行比较。结果:外周神经毒性治疗组共发生12例,总发生率为40.0%;对照组发生21例,总发生率为7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贫血在治疗组发生率为56.7%,对照组发生率为86.7%,两组贫血发生率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化疗后KPS评分增加≥10分者共4例,KPS评分未变化的有19例,KPS评分减少≥10分共7例;对照组KPS评分增加≥10分的1例,KPS评分未变化13例,KPS评分减少≥10分有16例。两组患者化疗后体能状态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肠道毒性、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无明显差别。结论:左卡尼汀能减轻LFP方案化疗的外周神经毒性和血液学毒性,改善患者的体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13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承德市肿瘤医院和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的10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CD133蛋白表达,并用χ^2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CD133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不同程度地表达CD133.不同肿瘤直径组间CD133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6,P=0.024),其中肿瘤直径〉2~5 cm组CD13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2 cm组[56.72%(38/67)比26.09%(6/23),χ^26.429,P&lt;0.012].不同组织学分级间相比,CD133阳性表达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P=0.043).并且,有淋巴结转移者CD133阳性表达率比无淋巴转移者高[64.71%(22/34)比39.71%(27/68),χ^25.675,P=0.017)].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33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不同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0.674;χ^22.874,P=0.242).结论 CD133有可能作为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侵袭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吉非替尼与多西紫杉醇单药,在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4月1日~2006年6月1日期间标准一线化疗失败的78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吉非替尼口服或多西紫杉醇单药治疗,其中吉非替尼组44例.多西紫杉醇组34例。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中位生存时间(MS)。[结果]吉非替尼组客观有效率明显高于多西紫杉醇组,分别为29.5%和2.9%;疾病控制率相近,分别为72.7%和70.6%。吉非替尼组和多西紫杉醇组患者的MS分别为17.5个月(95%CI:9.3—25.7)和26.8个月(95%CI:15.1~38.51(Х^2=3.35,P=0.0672);中位PFS分别为9.8个月(95%CI:6.2~13.4)和4.4个月(95%CI:2.5~6.3)(Х^2=11.33,P=0.0008)。吉非替尼组和多西紫杉醇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56%和74%。多西紫杉醇组3/4级血液学毒性反应高达58.8%,吉非替尼组未观察到3/4级血液学毒性。[结论]吉非替尼作为晚期NSCLC患者的二线治疗药物,客观有效率及PFS明显高于多西紫杉醇组,且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癌组织中整合素β样1(integrin bate-like 1,ITGBL1)mRNA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估其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18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并随访3年以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ITGBL1 mRNA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ITGBL1 mRNA水平分组的阈值;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时序检验比较组间生存期的差异。结果ER阴性乳腺癌患者的ITGBL1 mRNA高表达率低于ER阳性患者(χ^2=7.475,P=0.006),组织学Ⅲ级的乳腺癌患者ITGBL1 mRNA高表达率低于Ⅰ~Ⅱ级乳腺癌患者(χ^2=4.410,P=0.036),而在不同年龄和绝经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临床分期以及PR和HER-2状态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ITGBL1 mRNA低表达组患者3年无转移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9,P=0.033);3年无病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无转移生存率组间比较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但随ITGBL1 mRNA表达降低而有下降趋势。结论乳腺原发癌中ITGBL1 mRNA高表达是ER阳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之一;ITGBL1 mRNA低表达的乳腺癌恶性程度高、组织分化差且患者预后不良,提示ITGBL1基因是潜在的乳腺癌预后预测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