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成人难治性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以及和肺功能、总免疫球蛋白E、气道反应性,总免疫球蛋白E和气道反应性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择有过敏性哮喘病史的患者,测定肺功能及舒张试验,阳性者采用Uni CAP系统测定总免疫球蛋白E及特异性IgE,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体内维生素D主要的储存形式25羟维生素D3[25(OH)D3]含量,比较25(OH)D3水平和肺功能、总免疫球蛋白E、气道反应性的相关性以及总免疫球蛋白E和气道反应性相关性.结果 哮喘患者血清25(OH)D3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23.10±23.15),且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25(OH)D3与FEV1%pred呈明显正相关(r=0.428,P<0.01);和总免疫球蛋白E无明显相关性(r=-0.265,P>0.01);和气道反应性呈明显负相关(r=-0.559,P<0.01);总免疫球蛋白E和气道反应性呈明显正相关(r=0.578,P<0.01).结论 成人难治性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25(OH)D3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对于总免疫球蛋白E虽然无明显影响,但明显影响着患者的肺功能及气道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老年哮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探讨其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呼吸科确诊为慢性哮喘患者132例,设为病例组,另取健康受试者44例为对照组。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3水平,分析2组血清25(OH)D3水平的差异;同时对患者进行基础肺功能检测,分析肺功能指标与25(OH)D3水平的相关性;依据基础肺功能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对25(OH)D3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较基础值下降20%时乙酰甲胆碱(MCH)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FEV1(MCH)]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哮喘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FEV1、用力肺活量(FVC)测定值之间无相关性(P0.05),与FEV1/FVC测定值呈正相关(P0.05);病例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为46.97%,血清25(OH)D3水平与PD20FEV1(MCH)呈正相关(r=0.67,P0.05);舒张试验阳性率为56.81%,血清25(OH)D3水平与FEV1增加率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病例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血清25(OH)D3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FEV1增加率,表明血清25(OH)D3水平降低可能与老年哮喘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成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收集门诊确诊哮喘患者162例,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25(OH)D3浓度,以德国JAEGER肺功能仪检测哮喘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计算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用力肺活量。根据患者FEV1情况行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对25(OH)D3与乙酰甲胆碱PD20FEV1(PD20MCH-FEV1)、FEV1增加值、FEV1增加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哮喘患者血清25(OH)D3浓度均低于正常参考值。支气管激发试验中,25(OH)D3与PD20MCH-FEV1呈正相关(P0.001,r=0.73);支气管舒张试验中,25(OH)D3与FEV1增加值及增加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3、0.59,P值均0.01)。结论成人哮喘患者血清25(OH)D3浓度比正常值低;血清25(OH)D3浓度与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呈负相关,与β2受体激动剂作用后气道阻塞的改善情况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慢阻肺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情况,同时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慢阻肺肺功能、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122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和117例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25-(OH)D3水平及两组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率。分析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功能与血清25-(OH)D3水平关系,分析两组免疫功能与血清25-(OH)D3的关系。结果慢阻肺组平均血清25-(OH)D3水平为12.04±5.88 ng/mL,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为91.80%,维生素D不足占7.38%,足够占0.82%。对照组平均血清25-(OH)D3水平为18.15±6.45 ng/mL,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为64.10%,维生素D不足占31.63%,足够占4.27%。两组的血清25-(OH)D3水平有差异(P0.01),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率也存在差异。慢阻肺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FEV_1%、FEV_1/FVC呈正相关(r=0.269/0.299,P=0.013/0.05)。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CD4及CD4/CD8值呈正相关(r=0.270/0.259,P=0.012/0.017)。结论慢阻肺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较正常人群低。血清25-(OH)D3水平与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严重程度相关。与T淋巴细胞分类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病情控制程度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哮喘患者66例作为哮喘组、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哮喘组患者测定肺功能,并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根据ACT评分将哮喘组分为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及未控制组。结果哮喘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控制组明显高于未控制组(P<0.05),部分控制组与控制组和未控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第1秒用力肺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百分比(FEV1%)预计值较部分控制组及未控制组均明显升高,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部分控制组及未控制组维生素D缺乏所占比例均较高,而控制组维生素D正常所占比例较高。不同控制水平的哮喘患者间血清25(OH)D水平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25(OH)D与肺功能参数FEV1%预计值之间存在正相关(r=0.643,P<0.01)。结论哮喘患者血清维生素D普遍偏低,且与病情控制程度及肺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肺功能严重程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骨骼肌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COPD组选取老年COPD病人150例,根据肺功能分级分为4组,GOLD1组29例,GOLD2组37例,GOLD3组55例,GOLD4组29例,对照组为50例同年龄阶段同性别比例的非COPD老年人,检测血清25(OH)D、hs-CRP、握力、4 m步行速度及起坐试验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COPD组病人维生素D缺乏比例高于对照组(68%比34%,P0.01),随着肺功能严重程度的加重,维生素D缺乏比例升高(P0.01)。GOLD3和GOLD4组握力较GOLD1组有显著下降(P0.05),4组间4 m步行速度及起坐试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25(OH)D水平与1 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呈线性正相关(r=0.41,P0.01),血清hs-CRP浓度与FEV1%呈线性负相关(r=-0.29,P0.01)。血清25(OH)D水平在男性或者女性COPD病人中均与握力呈正相关(r=0.43,0.24;均P0.01);在男性COPD病人中,握力与FEV1%亦呈正相关(r=0.31,P0.01)。结论老年COPD病人易合并维生素D缺乏症,随着肺功能恶化,维生素D缺乏率增加,握力下降;血清25(OH)D水平与FEV1%、握力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维生素D缺乏现象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SLE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ELISA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滴度、补体C3、补体C4、尿蛋白定量、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的相关性.结果 (1)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36.8(23.4,53.2)nmol/L]较健康志愿者[58.8(51.1,65.3) nmol/L]明显降低(P<0.01);(2)SLE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53.3%,严重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15.0%,健康志愿者中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23.3%,严重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SLEDAI(r=-0.35,P<0.05)及抗ds-DNA抗体滴度(r=-0.42,P<0.05)呈负相关,与补体C3(r=0.25,P<0.05)、补体C4(r=0.28,P<0.05)呈正相关,与尿蛋白定量、血清Ig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现象普遍存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改变与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0例哮喘患儿和40例健康儿童,比较两组肺功能情况和血清维生素D水平差异。结果哮喘患儿血清25(OH)D3、TGFβ水平降低,INFγ、TNFα和IL-6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哮喘组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TGFβ呈正相关,与IL-1β和IL-6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较低,与炎症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OH)]D3水平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5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与FEVl、FEVl/FVC、FVC实测值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COPD患者体内的维生素D是比较缺乏的,而其血清25(OH)D3水平与其肺功能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①检测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外周血中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的水平,探讨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在SLE发病中的作用.②分析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水平与SLE患者骨密度和病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初发SLE患者43例,健康对照组44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浆中25羟基维生素D3(250HD3)和1,25-二羟基D3[1,25(OH)2D3]的水平,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水平.双能X线分别检测患者腰椎(L1-4)和股骨近端2个部位的骨密度,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评估SLE病情活动程度.采用统计学单因素分析分别检验25OHD3、1,25(OH)2D3和VD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SLE患者骨密度和病情活动程度的关系.结果 初发SLE患者25OHD3和1,25(OH)2D3激素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初发SLE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VDR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2个部位的骨密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且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组骨量异常的发生率为35%,骨量异常与骨量健康对照组之间25OHD3、1,25(OH)2D3激素水平及VDR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0HD3、1,25(OH)2D3激素水平和VD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SLE患者骨密度的情况不存在相关性(r=0.187,P0.05;r=0.172,P0.05;r=0.287,P0.05),它们与SLE患者的病情活动度之间也不存在相关性(r=0.054,P0.05;r=0.190,P0.05;r=0.046,P0.05).结论 SLE患者维生素D激素的水平及VDR基因的表达异常提示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但与SLE患者骨量异常的发生和SLE病情活动度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和正常对照者100名,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DPN组(109例)和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91例).通过ELISA法测定25 (OH) D3水平,常规测定肝、肾功能,HbA1c,血脂,血钙、磷,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25 (OH) D3与各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DPN组和DPN组25 (OH) D3水平降低,DPN组降低更加明显(F=202.265,P<0.01),且DPN组维生素D缺乏患者比例(76.1%)明显高于NDPN组(47.3%)(x2=17.763,P<0.01).维生素D水平与DPN、病程、年龄、性别、空腹血糖、HbA1c、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 h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均呈显著负相关(r=-0.315~-0.144,P均<0.05),而与血钙呈正相关(r=0.193,P=0.00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缺乏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64,95% CI:1.950 ~6.511,P<0.001).结论 维生素D缺乏是DPN的独立危险因子,并可能在2型糖尿病及DP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浆肾素活性(PR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血清25(OH)D水平。根据25(OH)D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维生素D缺乏组[25(OH)D50 nmol/L(20 ng/mL),n=123]和维生素D非缺乏组[25(OH)D≥50 nmol/L,n=93]。利用Endo-PAT 2000内皮功能检测仪器测定反应性充血指数(RHI),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的RHI值低于维生素D非缺乏组(1.53±0.30比1.78±0.17,P0.05),而立位PRA高于维生素D非缺乏组[(3.86±0.78)比(3.35±0.47)μg/(L·h),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维生素D水平与RHI值呈正相关,与立位PRA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5(OH)D和总胆固醇是RHI的独立影响因素(β=0.505、-0.173,P0.01)。25(OH)D和24 h平均心率是立位PRA的独立影响因素(β=-0.565、0.293,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维生素D缺乏者血管内皮功能低于维生素D非缺乏组,而立位PRA高于维生素D非缺乏组,25(OH)D是血管内皮功能及立位PRA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 medial thickness,IMT)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老年T2DM患者3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IMT,根据检查结果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组102例,增厚组116例,斑块组92例,检测3组患者血液各项生化指标以及血清25(OH)D3的浓度,分析T2DM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25(OH)D3水平的关系。结果 (1)斑块组患者的病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与增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厚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斑块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明显高于增厚组,增厚组患者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25(OH)D3明显低于增厚组,增厚组患者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颈动脉IMT与患者病程、TC、LDL-C、hs-CRP、FBG、Hb A1c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正相关(r病程=0.194,rTC=0.312,rLDL-C=0.274,rhs-CRP=0.303,rFBG=0.288,rHb A1c=0.294,rUAER=0.183,P均0.05);颈动脉IMT与患者的25(OH)D3水平呈负相关性(r=-0.292,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25(OH)D3水平密切相关,血清25(OH)D3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适量的补充能够降低T2DM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80例CHF或心力衰竭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依据ACC/AHA心力衰竭指南进行阶段分级,再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取血测定血清25(OH)D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分析25(OH)D与LVEDD、LVEF及NTpro BNP的相关性。结果不同阶段CHF患者血清25(OH)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心力衰竭级别越高,25(OH)D降低越明显;不同阶段CHF患者25(OH)D与LVEDD、NT-pro BNP呈负相关(r=-0.83,-0.82,P0.01),与LVEF呈正相关(r=0.86,P0.01)。结论血清维生素D水平随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支气管哮喘、COP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分析其与两种疾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哮喘患者59例、COPD患者35例,与之年龄、性别等相仿的健康对照组49例。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3水平,并分析成人哮喘及COPD患者与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的差异性。检测哮喘患者肺功能指标,分析与25(OH)D3水平相关性,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病例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FEV1、FEV1/FVC、FVC实测值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及COPD患者均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现象。在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低的25(OH)D3水平与其肺功能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内科》2019,(6)
目的探讨补充维生素D3治疗对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肺功能、生命质量、抗菌肽LL-37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症且血清25(OH)D≤30 ng/mL的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支气管扩张症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补充维生素D3治疗,800 IU/d,连续治疗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评分,血清25(OH)D、抗菌肽LL-37和IL-8水平。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CQ评分明显提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25(OH)D、LL-37水平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IL-8水平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变化值与血清LL-37变化值呈弱正相关(r=0.662,P=0.001)。结论补充维生素D3治疗,可提高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但不能明显改善其肺功能;可减少促炎介质的产生;随着血25(OH)D水平的升高,可以上调抗菌肽LL-37的表达,增强免疫应答反应,有助于患者防御病原微生物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攻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浆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及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联合维生素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健康组;将哮喘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联合维生素D滴剂治疗;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健康组和病例组儿童血浆维生素D、免疫球蛋白E (IgE)水平及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FVC比值、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MEF_(25))及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MEF_(50))],并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包括白介素2 (IL-2)、白介素4 (IL-4)、白介素6 (IL-6)、干扰素γ(IFN-γ)]及治疗期间哮喘控制良好率、再入院率;血浆维生素D水平与哮喘患儿血浆IgE水平、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病例组患儿血浆维生素D水平及FEV_1/FVC比值、MEF_(25)、MEF_(50)低于健康组,血浆IgE水平高于健康组,FEV,和FVC小于健康组(P0.05)。(2)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维生素D水平与哮喘患儿FEV_1、FVC及FEV_1/FVC比值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但血浆维生素D水平与哮喘患儿血浆IgE水平呈负相关(r=-0.268,P=0.024),与MEF_(25)(r=0.679)、MEF_(50)(r=0.457)呈正相关(P0.05)。(3)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治疗前FEV_1、FVC、FEV_1/FVC比值、MEF_(25)及MEF_(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FEV_1、FVC大于对照组,FEV_1/FVC比值、MEF_(25)及MEF_(50)高于对照组(P0.05)。(4)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治疗前血浆IL-2、IL-4、IL-6、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浆IL-2、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IL-4、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儿哮喘控制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哮喘及其小气道阻塞有关,而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联合维生素D可有效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提高哮喘控制良好率并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含量;分析血清25(OH)D与肺功能的相关关系,以及BMI、性别对其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间我院547名成年体检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66人,女性181人);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吸烟史、既往史,检测血清25(OH)D、行肺功能检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水平25(OH)D人群肺功能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25(OH)D与肺功能线性关系。结果体检人群血清25(OH)D为正偏态分布,中位数12.07(8.49,16.79)ng/m L;夏秋两季血清25(OH)D显著高于春冬两季(P0.01);547名体检人员血清25(OH)D含量正常、不足、缺乏人数分别为80人(14.6%)、199人(36.4%)、268人(48.9%);男性人群中血清25(OH)D缺乏组FEV1、FEV1/FVC、FEV1%、FEV1/FVC%均低于不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超重及肥胖男性血清25(OH)D缺乏组相较不足组FEV1、FEV1/FVC、FVC%、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春冬季超重及肥胖男性25(OH)D与FEV1/FVC(β=2.412,P=0.017)、FEV1/FVC%(β=2.376,P=0.019)呈线性关系。结论北京地区体检人群25(OH)D缺乏比例较大;血清25(OH)D水平与季节相关;血清25(OH)D降低与肺功能下降相关,此相关性在超重和肥胖的男性人群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抗菌肽LL-37、白三烯B4(LT-B4)和25-羟维生素D3(25-(OH)VD 3)相关性。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儿科住院或门诊诊治哮喘患儿20例、非哮喘肺炎患儿20例,分别作为哮喘组和肺炎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抗菌肽LL-37、LT-B4、25-(OH)VD 3水平,分析各组间抗菌肽LL-37、LT-B4、25-(OH)VD 3水平相关性。结果哮喘组LL-37、LT-B4水平显著高于肺炎组、对照组,25-(OH)VD 3水平显著低于肺炎组、对照组(P<0.05);肺炎组LL-37、LT-B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5-(OH)VD 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分析得出:哮喘组、肺炎组、对照组间LT-B4与LL-37水平均无相关性(r 1=-0.022,r 2=-0.247,r 3=0.225;P>0.05)。Pearson分析得出:哮喘组、肺炎组、对照组LL-37与25-(OH)VD 3水平均无相关性(r 1=0.199,r 2=-0.039,r 3=0.041;P>0.05)。结论哮喘患儿LL-37、LT-B4水平显著升高,提示LL-37、LT-B4与支气管哮喘发生有密切相关性,哮喘患儿25-(OH)VD 3水平较低,提示25-(OH)VD 3水平降低与哮喘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UAER的相关性。方法160例T2DM患者按照25(OH)D3水平分组,比较各组间hsC-RP、UAER、甲状旁腺激素(PTH)和生化指标的结果。结果UAER水平在25(OH)D310ng/ml组、25(OH)D310~19ng/ml组和25(OH)D3≥20ng/ml组逐渐降低[(72.17±64.15)vs(55.35±30.35)vs(11.11±7.66)mg/L,P0.01];hsC-RP水平亦逐渐降低[(4.70±4.39)vs(4.60±6.45)vs(4.40±5.72)mg/L,P0.05]。相关分析显示,25(OH)D3与UAER、hsC-RP呈负相关(r=-0.472,-0.228,P0.01),与eGFR呈正相关(r=0.17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UAER(β=-0.101,P0.01)、hsC-RP(β=-0.306,P0.01)是25(OH)D3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大多存在血清25(OH)D3的缺乏,hsC-RP、UAER可能是影响血清25(OH)D3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