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1998年至2007年本院收治23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前路减压脊柱稳定重建8例,后路减压9例,前后联合减压脊柱稳定重建6例,观察各组手术治疗前后及随访时JOA评分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JOA评分平均较术前改善。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根据病理基础及受伤机理选择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型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的效果与方法。方法:2001年1月~2008年6月共手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型脊髓损伤患者21例,术前圴为不全损伤,JOA评分平均9.2分,均无骨折脱位。单节段9例,两节段11例,三个节段1例。均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脊髓功能均有改善,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18个月,植骨均在6个月内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钛钢板螺钉松动、移位及断裂。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平均14.8分,平均术后改善率为71.8%。结论:应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型脊髓损伤的疗效确切,早期手术脊髓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影像学表现的不同,对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前、术后采用Frankel分级和JOA17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为(5.3±2.5)分,术后随访末次JOA评分为(12.2±3.7)分,改善率为59%,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4.
双开门减压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我院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访比较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8~42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脊髓JOA评分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经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为7.5分(5~10分),术后平均为12.8分(7~15分);接受手术后JOA平均改善率为58.59%(14.9%~81.6%);末次随访时JOA平均改善率为60.25%(17.94%~84.75%)。结论: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鲍一峰  庄伟 《现代实用医学》2013,(12):1393-1395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早期减压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前JOA评分为(7.8±1.2)分,术后为(13.7±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2.2%,其中优5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0.5%。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及时正确的诊断以及对手术时机准确地把握,积极外科干预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后路钉棒技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后路钉棒技术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后路钉棒技术治疗38例无骨折脱住型颈脊髓损伤病人,比较手术治疗前后及随访时JOA评分变化。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JOA评分平均增加了4.1(3~12)分,随访4,12,24周JOA评分平均增加了6.7,7.8,8.1分;1例在术后1年神经功能仍有改善。结论:后路钉棒技术治疗无骨折脱住型颈脊髓损伤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2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JOA评分、Frankel分级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8~20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结束时JOA评分平均为10.3分.术前Frankel分级B级2例改善到C级,C级5例改善到D级,D级3例改善到E级.影像学检查25例颈椎生理屈度正常,无一例发生再"关门"现象,未发现有不稳定现象.最终随访时有4例患者颈部轻度僵硬和活动受限.结论 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及多节段椎间盘退变突出的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形成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观察近期疗效。结果: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中,退变性椎管狭窄11例(42.3%),单一节段颈椎间盘突出7例(26.9%)。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4.3个月,3例轻度脊髓损伤患者保守治疗完全恢复,手术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为4.2分,术后1月平均为11.5分,最后随访平均为13.5分,术后改善率为72.7%。前路手术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后路手术术后MRI检查显示椎管容积扩大,颈髓受压缓解。结论:颈椎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重要病理基础;合理选择术式,手术操作正确,前、后路手术均能获得较理想的脊髓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3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对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2年随访,平均9.8个月.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Frankel 分级评定神经功能恢复除2例稍差外其余均有明显提高.按JOA评分,术前平均5.24分,术后提高到10.97分.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根据脊髓受压的部位和范围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争取早期手术,可有效地改善脊髓功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老年性多节段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差别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非手术治疗,20例行手术治疗,经随访比较治疗前后JOA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JOA评分改善率间有差别(F=64.98,P〈0.001),手术组相对保守治疗组JOA评分改善率高(F=48.68,P〈0.001);保守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2个月的JOA评分改变不大,而手术治疗组JOA评分持续改善。保守治疗病例脊髓功能恢复程度低,而手术治疗病例脊髓功能恢复程度较高。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伤后至手术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经后路固定融合治疗 Jefferson 骨折伴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对12例Jefferson骨折伴枢椎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经后路内固定融合术,齿状突骨折按Anderson分型:Ⅱ型9例,Ⅲ型3例;术前神经功能JOA 评分5~13(9.6±0.2)分。术前均行X线、螺旋三维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及颅骨牵引术。比较术前和术后1年的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寰枢椎骨折脱位基本复位。术中无椎动脉损伤、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发生,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手术6个月后复查X线、螺旋C T示所有骨折均呈骨性愈合,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脱落、断裂。术后1年神经功能JOA 评分14~17(16.1±0.2)分,平均改善率为85.8%。[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经后路固定融合治疗Jefferson 骨折伴齿状突骨折疗效显著,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4例中行手术治疗的6例,非手术治疗的8例。取术后1月JOA评分与手术前比较。结果:按照JOA评分标准,手术组的改善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方式选择,观察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4例,短节段(≤2个节段)椎间盘突出6例行前路手术。多节段(≥3个节段)颈椎管狭窄18例行后路手术,其中1例合并C5~6髓核游离于椎管,二期再行前路手术。结果 JOA评分术前平均5.70分,术后6周评分平均8.47分,术后12周10.26分,术后24周为12.02分。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结论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彻底减压,可靠融合及内固定,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09年2月间采用局麻方式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病例62例,根据损伤机制及影像学资料将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形成因素分为3类,其中Ⅰ类11例,Ⅱ类34例,Ⅲ类17例。Ⅰ类采用前路减压融合术,Ⅱ类采用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Ⅲ类采用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术(或前后路联合减压融合术)。根据JOA评分观察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3个月,6个月,1年及终末随访,其中终末随访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优良率达88.7%。术后出现颈后路表浅感染2例,C5神经根症状5例。未发生医源性神经损伤加重、内固定失败、后路单开门术后再关门等并发症。结论在局麻方式下采用颈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入路减压(和/或融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均取得良好疗效,根据影像学表现结合致伤因素在局麻方式下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