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颅内黑色素瘤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黑色素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黑色素瘤的MRI表现.结果 11例颅内黑色素瘤,共15个病灶,有14个位于幕上,10个病灶伴有出血,4个病灶局部囊变,大部分病灶有不同程度的水肿.颅内黑色素瘤MRI信号表现为:8个病灶T1WI为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3个病灶以T1WI为等信号、T2WI为低信号表现为主的混杂信号,2个病灶以等T1、等T2为主的混杂信号,2个病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 颅内黑色素性黑色素瘤MRI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对于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瘤MRI表现无明显特征,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囊性脑转移瘤的低场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共20个病灶)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囊性脑转移瘤的低场MRI表现。结果:11例中,单发4例,多发7例。共检出20个囊性转移病灶,位于幕上皮髓质交界区15个,幕下小脑病灶5个。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周围伴轻度水肿9个(45%);中度水肿4个(20%);重度水肿2个(10%);无水肿5个(25%)。根据囊壁形态,分为:规整型、结节型、不规整型。囊壁MRI T1WI和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囊内容物呈稍高于脑脊液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环状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强化壁结节。结论:囊性脑转移瘤低场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低场MRI在囊性脑转移瘤诊断方面作用等同于高场MRI,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影像表现,以期提高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8例,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8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7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4例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扫描,2例行磁共振灌注(PWI)扫描.结果:8例患者原发2例,分别位于脑膜以及脊膜;转移6例,均位于脑内,多接近脑表面.信号表现:典型的黑色素瘤3例,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不典型黑色素瘤5例,信号表现多样,部分出现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DWI示除2例多发转移者表现为低信号外,其余5例均表现为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1 H-MRS表现:原发于脑膜者胆碱(Cho)峰明显增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缺失,并出现高耸的脂质(Lip)峰;3例脑内单发转移者Cho峰明显升高,NAA峰减低,出现不同程度升高的Lip峰.PWI表现:2例行灌注成像者均表现为高灌注.结论: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影像表现多样,与其黑色素含量、瘤内出血及坏死密切相关,综合分析临床和影像资料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膈肌脚转移瘤的低场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膈肌脚转移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重点分析其MRI平扫形态变化、T1WI及T2WI信号特点。结果:20例均为晚期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原发灶中胆囊癌5例,肺癌4例,胰腺癌3例,胃癌3例,乳腺癌2例,肝癌3例,均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MRI表现为膈肌脚正常形态消失,信号与原发病灶及邻近淋巴结等转移灶信号类似,以T1WI中高信号、T2WI等或略高信号为主,其中以T1WI显示转移为佳。结论:认识膈肌脚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和MRI表现对于其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眼球脉络膜黑色素瘤的CT和MRI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眼球脉络膜黑色素瘤,其中CT扫描13例,MRI检查7例,CT加MRI检查5例.结果:本组仅1例肿瘤侵及球外,其余均局限于眼球内.3例为梭形,21例为蘑菇形.CT平扫密度较均匀,接近眼环密度;增强后12例呈明显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1例伴有斑片状钙化.14例显示肿瘤的一侧或两侧周边区半月形视网膜剥离.与玻璃体比较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10例显示视网膜剥离,渗液在T1WI、T2WI上均呈中高信号.增强后T1WI示瘤体中等至明显强化,周边积液未见强化,仅1例周边积液显示中等强化.结论:CT与MRI均能显示眼球内的病灶,MRI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优于CT且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脑及脑膜转移瘤的MR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MR的广泛应用,特别是MR增强扫描,极大地提高了脑及脑膜转移瘤的显示能力,但是明确诊断仍是影像诊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搜集临床及MR资料完整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转移瘤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脑转移瘤的MR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R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以来收治的5例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R影像特点。结果原发性黑色素瘤2例,转移性黑色素瘤3例。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表现为类圆形高密度影4例、类圆形低密度影1例;4例行MR检查,呈短T2、短T2者3例,稍长T1、短T2者1例。结论MRI有助于颅内黑色素瘤的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原发性和转移性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8.
9.
超急性期脑内血肿的超低场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急性期脑内血肿的超低场MRIT1 WI表现特点。方法  160例超急性期脑内血肿行 0 .0 4TWDLMW -4 0 0MR机扫描 ,选用PS3DT1 WI(TR =12 5ms,TE =2 5ms)。结果 基底节出血 14 0例 ,脑叶出血 5例 ,小脑出血 13例 ,脑干出血 2例。 160例在PS3DT1 WI上均呈明显短T1 信号 ,并可见血肿的占位效应及血肿周围的水肿。结论 超急性期脑内血肿在超低场MRI诊断优于中高场MRI。  相似文献   

10.
颅内生殖细胞瘤转移的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转移的MR影像学表现 ,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结合文献资料 ,对10例具有转移灶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与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 5例颅内生殖细胞瘤中的 10例发生转移 ,转移发生率 40 %,其增强MRI可表现为 :①软脑膜条索状增粗 ;②脑或脊髓表面的结节状信号 ,病变累及部位弥漫性肿胀 ,信号不均 ,脑沟消失 ;③肿瘤前部楔形缺损或三脑室后部“笔尖样”扩大 ;④室管膜下层片状或弥漫性高信号 ;⑤颅外转移征象等。结论 增强MRI能准确检测颅内生殖细胞瘤转移 ,为临床确立合理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单发脑实质内转移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与脑内其它病变的鉴别要点。材料和方法:选择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单发脑转移瘤,其中11例有原发恶性肿瘤史,9例先有脑部转移灶后发现原发灶。结果:典型单发脑转移瘤呈长T_1长T_2信号,瘤体小而周围水肿面积较大,占位效应显著。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环状、结节状强化,且有原发恶性肿瘤史。结论:单发脑转移瘤一般均有较典型表现,注意密切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脑单发转移瘤和星形细胞瘤的MRI鉴别诊断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脑单发转移瘤与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将42例单发脑肿瘤分为脑转移瘤组和星形细胞瘤组,对其性别、年龄及MRI特征,包括肿瘤最大直径、边界、瘤周水肿、占位效应、出血、坏死与囊变及强化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各因素间关系时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结果脑转移瘤组与星形细胞瘤组的性别、边界、占位效应、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接近显著差异,肿瘤最大直径、瘤周水肿、坏死囊变及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最大直径、瘤周水肿、坏死囊变及强化方式等MRI表现特征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恶性胶质瘤及脑转移瘤瘤周水肿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42例恶性胶质瘤(Ⅲ级及Ⅲ级以上)和32例脑转移瘤,所有病例均行T_1WI、T_2WI、T_1WI Gd-DTPA增强扫描和DWI检查,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分析肿瘤的边缘特征并测量瘤周近、远侧水肿带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4.0分别对ADC值和r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均以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DWI上36例恶性胶质瘤边缘毛糙,其中27例呈"晕"状改变;28例脑转移瘤边缘清楚,4例稍毛糙但无"晕"状改变.恶性胶质瘤近瘤水肿带的ADC.值及rADC值分别为(1.44±0.15)×10~(-3)mm~2/s和2.01 ±0.24,远瘤水肿带分别为(1.81±0.21)×10-3mm2/s和2.49±0.33.脑转移瘤近瘤水肿带的ADC值及rADC值分别为(1.70±0.22)×10~(-3)mm~2/s和2.43±0.44,远瘤水肿带分别为(1.81±0.18)×10~(-3)mm~2/s和2.54±0.41.恶性胶质瘤和脑转移瘤近瘤水肿带的ADC值和rADC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远瘤水肿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恶性胶质瘤近、远瘤水肿带的ADC值和rADC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转移瘤近、远瘤水肿带的ADC值和rADC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 在DWI上,恶性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瘤周近、远侧水肿带的ADC值及rADC值的统计学分析以及它们的边缘特征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CT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黑色素细胞肿瘤患者的CT、MRI影像特点及临床病理资料。10例中,4例行CT平扫,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颅内9例,椎管内1例;5例CT平扫表现为高密度,1例CT增强扫描明显强化;8例MRI均表现为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其中6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轻度强化,1例环形强化。结论黑色素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尤其是MRI信号特点具有特征性,对大多数病例可做出准确的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15.
葡萄膜黑色素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MRI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5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行MRI横断面、冠状面、斜矢状面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5例黑色素瘤患者中27例在T1WI表现为高信号,8例为等信号,T2WI上均为低信号,增强后为中度至明显强化。21例继发的视网膜脱离在T1WI上为高信号,T2WI上为等或高信号,无强化。结论MRI可对肿瘤进行精确定位,同时能显示肿瘤的大小和信号特征,有助于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脑转移瘤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小脑转移瘤,其原发灶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手术活检病理证实,对其MRI表现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仅累及小脑者8例(40%),合并大脑或脑干转移者12例(60%);共计发现42个病灶,其中位于左侧小脑半球14个,右侧小脑半球17个,小脑蚓部11个.病变周围伴轻度水肿15个(35.7%);中度水肿5个(11.9%);重度水肿13个(31.0%);无水肿9个(21.4%).增强扫描后,病灶呈实性结节或球形强化者23个;环状强化者12个;线团状强化者5个;片状强化者2个. 结论小脑转移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对小脑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1H-MRS 对脑转移瘤和恶性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脑转移瘤和胶质瘤的肿瘤强化区、瘤周区和对侧正常区进行细 胞代谢水平的检测,试图找出恶性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的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例恶性胶质瘤和11例 脑转移瘤患者,先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再对瘤体实质部分、瘤周、对侧正常区行1H-MRS检查,对两种肿瘤的瘤 体、瘤周、对侧正常区的胆碱/肌酸(Cho/Cr)、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乳酸/肌酸(Lac/Cr)进行比较。 结果 11例脑转移瘤中,原发瘤分别为乳腺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肺癌。20例恶性胶质瘤中,星形细胞瘤Ⅲ级13 例,Ⅳ级7例。两种肿瘤瘤体内代谢物浓度的比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转移瘤瘤周Cho/Cr为0.719±0.287,恶 性胶质瘤瘤周Cho/Cr为1.506±0.846,二者有显著性差异(t=2.118,P=0.043)。结论 在传统MRI图像的基础 上,利用1H-MRS对转移瘤和恶性胶质瘤瘤体强化部分的检查不能对二者作出可靠的鉴别,对瘤周的Cho/Cr的检查 是鉴别胶质瘤和转移瘤的重要手段,胶质瘤的瘤周Cho/Cr水平比转移瘤高。  相似文献   

18.
肝豆状核变性脑部MRI表现(附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HLD脑部MRI征象及其与临床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9例临床及化验证实的HLD患者进行头部MRI检查。结果,(1)发病部位依次为苍白球(77.8%)红核(66.7%)黑质(66.7%),导水管周围灰质(66.7%),壳核(55.6%),丘脑(55.6%),脑桥(33.3%),(2)MRI主要表现为继发于铜沉积所致的长T1长T2信号,短T2信号出现机率减少,(3)病程愈长,累及部位愈多,  相似文献   

19.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与颅脑MRI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特点与病程及神经体征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的9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均进行颅脑MRI平扫.对颅脑有异常表现的病例根据病程分为三组,采用χ~2检验评估病程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结果 颅脑MRI无异常发现15例,有异常发现78例,有6例仅表现为脑萎缩,阳性率为83.9%.脑MRI异常信号发病部位依次为豆状核(69/72)、中脑(28/72)、尾状核头(17/72)、丘脑(24/72)、桥脑(23/72)、额叶(7/72)、胼胝体压部(4/72)、齿状核(6/72)、小脑中脚(1/72)、枕叶(1/72),脑萎缩59例.桥脑病变与病程有统计学意义(χ~2值=6.488,P值<0.05),其他病变部位与病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颅脑M砌表现与临床症状关系尚难确定,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RI特征及病理和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料与方法搜集本院2002年1月至2011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黑色素瘤患者资料(男8例,年龄33~58岁,平均46岁;女4例,年龄38~53岁,平均48岁)。5例行CT平扫,9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CT平扫及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原发颅内5例,转移7例。典型的黑色素瘤CT上多呈类圆形高密度病灶,MRI上呈短T1、短T2信号改变,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上多呈等或稍低信号,增强后有轻到中度强化。不典型黑色素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与其黑色素的含量及瘤内出血、囊变等情况密切相关。结论颅内黑色素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综合分析能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