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30例和非氟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3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健康组)29例。测定治疗前、治疗30d后血清hs-CRP及血脂的变化。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氟伐他汀治疗30d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明显下降。结论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但能调整血脂,还能降低血清hs-CRP水平,具有抗炎和稳定冠状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郝建光 《中国医药科学》2014,(11):69-70,107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7、15d后,治疗组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30d,治疗组LDL—C及Tc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较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hs—CRP及血脂水平,对于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应用普伐他汀治疗1周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方法:将入院确诊的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A组n=40,普伐他汀20ml/d,治疗1周)和常规治疗组(B组n=40),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hs-CRP和血脂水平;另设健康对照组(C组n=30)。结果:(1)治疗前UA患者与健康血清hs-CRP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2)治疗1周后A、B两组患者血清hs-CRP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成份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普伐他汀治疗可降低UA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从而稳定斑块,使UA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阳性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与C-反应蛋白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血清cTnI是否阳性分为cTnI阳性组(22例)和cTnI阴性组(38例),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于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观察其近期内(30d)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分析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预后。结果cTnI阳性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cTnI阴性组,冠状动脉3支病变发生率、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者均明显高于cTnI阴性组;cTnI阳性组近期(30d)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亦明显高于cTnI阴性组;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TnI阳性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严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单盲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红治疗组:常规治疗组3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糖;丹红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10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心率、血压及血脂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分别降至(2.37±0.26)mg/L和(1.25±0.21)mg/L,丹红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均明显降低,分别降至(14.22±3.56)ixmol/L和(12.87±4.52)0xmol/L,丹红治疗组降低更明显。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1次/d,10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hs-CRP下降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显著改善UA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细胞活性有关,是临床治疗UA的有效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探讨炎症急性期标志物对不稳型性心绞痛的预后意义。方法 用散射比浊法测定了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并同时检测了肌酸磷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T。结果入院后第1日所有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醇和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均正常;61.5%患者的C反应蛋白≥5.0 mg/L,其中15例发生心绞痛,1例猝死,9例需冠脉再通。在10名C反应蛋白<5.0mg/L的患者中,未发生猝死及心肌梗塞,仅1名需冠脉再通。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预后不良,并提示炎症是本病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与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且按照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其进行分组,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且对其不良事件进行统计.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且随着该指标水平的升高其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也随之增高(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是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加用苦碟子注射液4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1次/日,14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及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如皋市人民医院2009年8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抗凝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d,口服,连用8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hs-CRP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炎症因子hs-CRP及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8周后hs-CRP及TC、TG、LDL-C两组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但能降低血脂还可减轻其炎症反应,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对UAP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晓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79+82-79,8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2月~2010年7月来本院治疗的85例UAP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的8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对比两者CRP水平。同时将观察组中CRP水平超过10mg/L患者作为A组,反之,作为B组,对比两组心脏事件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近期患心脏事件概率显著高于B组。结论:CRP浓度高低对UAP严重程度及后期心脏事件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荣  卢秀琼 《海峡药学》2009,21(11):121-122
目的观察软脉灵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后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堆蛋白原的变化。方法将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72例病人随机分为软脉灵治疗组(42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软脉灵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软脉灵口服液(10mL,tid),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CRP、纤维蛋白原等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软脉灵组CRP、纤维蛋白原等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脉灵治疗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CRP及纤维蛋白原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瑞舒伐他汀及氟伐他汀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38例确诊为UAP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A、B两组,每组各69例,全部患者均采取抗血小板治疗,并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硝酸酯类药物.在以上常规治疗措施进行的同时,A组患者另给予每晚40 mg氟伐他汀,B组患者另给予每晚10 mg瑞舒伐他汀,疗程为8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C-反应蛋白(CRP)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全部患者经治疗,B组患者的有效率(94.2%)显著高于A组(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治疗后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而LDL-C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B组患者的HDL-C水平上升及LDL-C及CRP下降程度与A组患者比较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在调脂及抗炎上充分发挥其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HDL-C、LDL-C及CRP水平,在UAP的治疗效果上优于氟伐他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P)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血脂及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108例UP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于入院12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和20mg/d,连续使用4周。结果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治疗4周时血浆中TC、TG、LDL-C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hs-CRP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明显减轻UP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明显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UAP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辛伐他汀,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C、TG、LD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辛伐他汀对UAP能有效地降低血脂及CRP,明显减少心脏事件,不良反应少,UAP患者应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给予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肠溶阿司匹林、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低分子肝素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三酰甘油(TG)水平轻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轻度升高,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具有调脂作用,对不稳定心绞痛治疗有显著疗效,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方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4):99-100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随机单盲将1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睡前服用1次,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液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效26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93.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甘油三酯轻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轻度升高.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阿托伐他汀有调脂作用,还具有减少炎症反应,加强斑块的稳定性、防止斑块破裂,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钱春发  曹守沛 《河北医药》2011,33(13):1975-197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70例U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 mg/d;治疗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40 mg/d,连续用药4周。测定给药前及治疗4周后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清hs-CRP水平,比较2组患者血脂、hs-CRP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TC、LDL-C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s-CRP水平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UA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40 mg/d,能更有效地降低TC、LDL-C、hs-CRP水平,具有更好的抗炎作用,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UAP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2组均接受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1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2组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CRP、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为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RP、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变(均为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UAP安全影响,可供广大基层医院酌情选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关系及对近期预后价值.方法对71例UAP患者的CRP进行检测,分成高CRP组(CRP≥10 mg/L)和低CRP组(CRP<10 mg/L),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AP患者血中的CRP浓度明显升高,高CRP组其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低CRP组.结论 UAP患者CRP增高,可能与冠状动脉炎症反应有密切关系,CRP对UAP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