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下移、△ST/△HR指数和最大ST/HR斜率预测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已行冠脉造影检查并在造影前有平板运动试验资料的12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ST段下移、△ST/△HR指数和最大ST/HR斜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20例患者冠脉造影阳性者66例。ST段下移、△ST/△HR指数和最大ST/HR斜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7%、72.2%)、(92.4%、88.9%)和(93.9%、90.7%)。冠心病组△ST/△HR指数和最大ST/HR斜率敏感性、特异性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结论:平板运动试验中采用心率校正的ST段指标能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试验中ST/HR斜率和心率恢复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于我科拟诊冠心病,接受运动平板试验的患者118例,应用Cornell方案,分别测定传统ST段指标、ST/HR斜率、心率恢复环,与1周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判断三种运动平板试验诊断指标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结果ST/HR斜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6.25%,特异性为89.47%,心率恢复环敏感性为81.25%,特异性为92.10%,两种指标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传统ST段指标(56.25%,P〈0.05),特异性与传统ST段指标相比(86.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HR斜率和心率恢复环在冠心病诊断中较传统ST段下移诊断标准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冠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指标,采用64排螺旋CT对10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400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64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分支狭窄、钙化、开口起源异常及桥血管病变,对冠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诊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96.37%,特异度96.14%,阳性预测值95.88%,阴性预测值96.6%。但对慢性闭塞性病变诊断性的准确率稍差,灵敏度50%,特异度96.77%,阳性预测值62.5%,阴性预测值94.73%。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心肌桥、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冠脉支架、搭桥术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U波异常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拟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52例,排除电解质紊乱,应用常规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及冠脉造影,分析ST段缺血性改变、U波异常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52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阳性者38例。冠脉造影阳性者中,常规心电图ST段呈缺血性改变者16例,U波异常者8例,其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灵敏度分别为42.11%、21.11%(16/38、8/38);运动试验阳性者26例,运动诱发U波异常者15例,其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灵敏度分别为68.42%、39.47%(26/38、15/38)。冠脉造影阴性者(n=14)中,常规心电图ST段无缺血性改变6例,U波正常13例,特异度分别为42.86%、92.86%(6/14、13/14)5运动负荷时,结果 阴性9例,U波正常14例,特异度分别为64.29%、100%(9/14、14/14)。运动负荷时尚见2例单独U波异常,其冠脉造影证实有病理性狭窄。结论 U波异常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敏感性虽不如ST段下移的高,但U波异常的特异性高,尤其是运动诱发的U波异常更具诊断价值;缺血性U波异常有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5.
活动平板试验中收缩压恢复比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活动平板试验中收缩压恢复比(rSBP)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99例患者接受活动平板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56例,冠脉造影阳性)、高血压病组(18例,冠脉造影阴性)和对照组(25例,冠脉造影阴性),对比分析rSBP和ST/HR斜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高血压病组3minrSBP值[(0.94±0.09)、(0.80±0.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4±0.06),分别P〈0.01,〈0.05。rSBP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3%、76.7%、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7%、90.3%、94.2%。结论:斜率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83.3%,联合rSBP和ST/HR斜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rSBP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无创指标之一,联合ST/HR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和C型利钠肽(CNP)在小儿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检测42例CHF患儿及11例健康儿童血ADM和CNP的浓度,比较各指标对诊断小儿CHF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及约登指数。结果 ①以ADM≥92.65pg/ml、CNP≥116。07Pg/ml为阳性标准对诊断小儿CHF的灵敏度为92.9%、76.2%,特异度为81.8%、72.7%,阳性预测值为95.1%、91.4%,阴性预测值为75%、44.4%,准确性为90.3%、75.5%,约登指数为74.7%、48.9%。②血浆ADM和CNP浓度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62,P〈0.01;r=0.36,P〈0.05)。结论 ADM≥92.65pg/ml诊断小儿CHF是一个具有较高灵敏度和中度特异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临床多项无创检查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8例诊断或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行选择性冠脉造影(CAG)、多层螺旋CT(MSCT)冠脉成像、心电图、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CAG检查为金标准,比较其他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结果:MSCT冠脉成像、心电图、hsCRP、cTnI、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其诊断≥中度冠脉狭窄(狭窄≥50%)的冠心病的敏感度分别为88.24%、76.47%、70.59%、58.82%、41.18%,特异度为92.86%、89.65%、57.14%、78.57%、85.7l%,,阳性预测值99.77%、78.79%、77.47%、86.96%、87.5%,阴性预测值76.47%、46.67%、44%、44%、37.5%,准确度为89.58%、78%、65.3l%、64.58%、54.17%。结论:本研究各无创检查指标均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其中M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T、ST/HR及QTd在平板运动试验试验中的变化及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56例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的病人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T、ST/HR、QTd及ST ST/HR QTd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分别为:52%、64%、66%、84%。结论:运动试验中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最高的指标为ST ST/HR QTd。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踏车运动试验(ET)对老年人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曾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且于造影前后2个月内完成SPECT和ET的老年人,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静息时SPECT的结果以心肌缺血程度和范围进行评分。计算ET心电图的最大ST/HR斜率(max ST/HR)。结果 以CAG结果作为金标准,114例患者中有89例确诊为冠心病,25例排除冠心病。SPE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1%和60.0%,ET则分别为60.7%和72.0%。以max ST/HR≥2.2μV/bpm作为判别标准,可以将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提高至80.9%和80.0%。以SPECT评分和ET的max ST/HR作为诊断指标,获得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两条曲线形态不同,但是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PECT评分和ET的max ST/HR都是较好的冠心病检测指标。对sPEcT和ET的结果进行细致评价可以提高老年人冠心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169支冠状动脉同时进行了DSCT冠状动脉成像和CAG检查,以CAG诊断冠心病为标准分析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各项指标的表现。结果:DSCT冠状动脉成像判断冠脉中、重度狭窄(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45/48),99.17%(120/121),97.63%(165/169),97.83%(45/46),97.56%(120/123)。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CAG对各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显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921,P〈0.001)。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疾病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冠脉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成为冠心病诊断的一种可靠、无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接受心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445例,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平板运动试验中不同参数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的445例患者中,TET阳性200例,其中CAG阳性150例、CAG阴性50例;TET阴性245例,其中CAG阴性206例、CAG阳性39例.TE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36%(150/189),特异性为80.47%(206/256),预测准确性为80.00%(356/445).②CAG阳性组(189例)与CAG 阴性组(256例)比较,CAG阳性组的总运动时间、峰值心率、ST段下移出现时间明显小于CAG阴性组(P<0.05),其ST段下移幅度及持续时间显著大于CAG阴性组(P<0.05).③CAG阳性的189例中,单支病变87例、多支病变102例,多支病变组总运动时间、峰值心率、ST段下移出现时间明显小于单支病变组(P<0.05),ST段下移幅度及持续时间显著大于单支病变组(P<0.05).④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组中,性别在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对冠心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在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组中,性别在冠心病的诊断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平板运动试验Bruce方案级别与冠心病也有明显的相关性:1级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均较其他级高,分别为85.71%、94.44%和88.33%.随着级别的递增,到4级时,其阴性预测值达100%,准确率也为100%.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是一项诊断冠心病较理想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综合多项参数分析可初步估测其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与静息心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率震荡(HRT)和静息心率(RHR)、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在冠心病(CHD)中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冠心病患者53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her)记录资料分组,A组(良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偶发室早)32例,B组(不良室性心律失常组:伴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多源性室早或频发室早)21例,动态心电图记录SDNN和6am的静息心率(RHR),计算心率震荡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1S),比较两组间的差别,分析TO、TS与SDNN、RH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组TO值高于A组(0、80%±3.94%vs-1.45%±4.37%,p〈0.05),而TS值低于A组(11.03±11.01ms/RR间期vs19.77±19.00ms/RR间期,p〈0.05),RHR值明显高于A组(82.18±9.70bpmvs70.94±11.32bpm,p〈0.01),B组TO与SDNN呈负相关,与静息心率呈正相关;TS与静息心率呈负相关,而与SDNN无明显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伴有不良室性心律失常时,心率震荡现象减弱,心率震荡增加,提示心脏自主神经平衡的破坏与不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对年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预测作用。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58例≤40岁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37例)和非冠心病组(21例),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同时检查颈动脉、股动脉,分别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femoral intima media thickness.FIMT),以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1.2mm为粥样硬化斑块。比较两组的CIMT、FIMT及斑块检出率.计算斑块对年轻冠心病的预测值。结果冠心病组CIMT、FIMT高于非冠心病组[(1.36±0.51)mm比(0.84±0.38)mm,P〈0.05:(1.48±0.84)mm比(0.74±0.26)mm.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检m牢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意义i62ck(23/37)比9.5%(2/21).P〈0.05;57%(21/37)比14%(3/21),P〈0.05]。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测年轻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62%、57%,特异性为90%、8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88%,阴性预测值为58%、53%:颈动脉、股动脉联合检测未见明显提高预测值。结论外周血管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年轻冠心病相关,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年轻冠心病患者均有预测作用,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25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256层螺旋CT (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资料。以 CAG结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分析 CTA检测冠心病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与阳性预测值,并分析二者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结果:以CAG结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CTA 检测393段冠脉节段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为89.3%,灵敏度为91.4%,特异度为84.9%,阴性预测值为82.3%,阳性预测值为92.8%,Kappa值=0.755,P<0.01。结论:256层螺旋CT可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作为简单易行的无创性检查,对血管狭窄诊断的敏感性高。可作为亚健康人群的早期筛查和冠心病的复查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作为标准,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结合24h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6例患者行CAG,且同时行TET及DCG检查,分析TET及DCG两种检查方法各自对CHD的诊断价值,以及两者联合时对CHD的诊断价值。结果:TET诊断cHD的敏感性79.11%,特异性69.23%;DCG诊断CHD的敏感性67.72%,特异性80.77%;两者联合行并联试验时敏感性96.83%,特异性53.84%,阳性预测值80.95%,阴性预测值89.36%,敏感性、阴性预测值较单独TET、DCG试验有显著提高(P〈0.05);两者联合行串联试验时敏感性50.00%,特异性96.15%,阳性预测值96.34%,阴性预测值48.70%,特异性、阳性预测值较单独TET、DCG试验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单独行TET或DCG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低,两者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上述两项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高温超导心磁图仪(HT—MCG)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自主开发研制的四通道HT—MCG,分别对53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一支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狭窄≥70%)和31例非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狭窄)进行心磁图检查。定量指标为:平均分级(ACTM)和异常磁图比率(RAM)。结果CHD组的ACTM(3.04±1.09)显著高于对照组(1.45±1.15)(P〈0.05)。CHD组的RAM为(67.83±24.65)%,对照组的RAM为(33.06±21.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冠心病患者中,MCG出现异常改变的患者为44例(83.O%),ECG出现心肌缺血改变(异常Q波及ST—T段改变)的患者24例(45.3%),超声心动图检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21例(39.6%),HT-MCG对冠心病诊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ECG及UCG(P〈O.05)。结论高温超导心磁图对冠心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优于ECG及UCG。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Duke评分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疑诊冠心病的患者200例,两周内分别完成生化检查、平板运动试验及冠脉造影检查,对平板运动试验Duke评分(DTS)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脉造影结果被视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1)与平板运动试验比较:单独DTS阳性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72.3%比55.4%,Х^2=5.161,P=0.021)显著降低;运动试验联合DTS显著提高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2.6%比87.8%,Х^2=7.860,P=0.005)、阴性预测值(56%比76.9%,Х^2=6.128,P=0.013);(2)与DTS阳性比较,运动试验联合DTS显著提高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6.3%比87.8%,Х^2=4.334,P=0.037)、阴性预测值(52.9%比76.9%,Х^2=7.298,P=0.007)、准确性(69.5%比80.8%,Х^2=5.849,P=0.016)。结论:联合应用运动试验及Duke评分可显著提高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和心率减速力(DC)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和8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监测 DC和 HRV。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DC [(11.99±4.93)ms 比(6.62±1.83)ms]及心率变异性的24h正常 R-R间期标准差[SDNN,(129.94±15.22)ms比(63.66±12.13)ms]、相邻正常 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55.52±9.03)ms比(28.25±8.81)ms]和相邻正常 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24h总 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13.99±5.63)%比(7.29±1.11)%]明显降低,P 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 DC 与 SDNN、rMSSD和 PNN50均呈正相关(r=0.571、0.662、0.763,P 均<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呈正相关,可协同作为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