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不同于传统的药动学的研究,由于复方中含有多味药,多种化学成分,故对研究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近年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中药复方药物药动学中的样品前处理、研究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相关理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近年来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方法及其相关理论。方法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30余篇文献,进行分析评述。结果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方法以血药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为主,相关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已涉及中医理论、血清药理学等领域。结论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方法及有关理论已初具规模;今后应融合相关学科进行研究,发挥血药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各自的优势,并注重引入新技术新方法,以获得更多的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3.
胃肠动力学和血清药动学在中药有效组分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  魏玉平 《中成药》1998,20(1):48-48
为了能更科学更快地将中药开发成高水平新制剂.使中药新药开发更严密和科学,拟从胃肠动力学和血清药动学的角度谈谈对中药新药开发中中药有效组分研究的看法。首先、作为任何一味中药,目前还没能探清其药效和临床的物质基础,更不用说中药复方,因此任何中药或复方均是一个“灰箱”系统,既包括药效和理化性质明确的成分,也包括药效和理化性质不明确或不甚明确的成分.为了严密考察制剂研究的合理性,从植物化学、药理和制剂相结合的角度对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提出如下三条原则.1只有被胃肠液溶出的成分才能被机体吸收.该原则是根据中药…  相似文献   

4.
中医临床"药动学"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药物在煎煮过程中的整合作用、药物经胃肠吸收后的分布与作用、药物依靠机体正气产生治疗作用、药物在机体内部的调节层次以及方证相对应时的亲合作用5个方面对中医的临床药动学进行了有益探索,对研究中医临床药动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5个方面对中医的临床药动学进行了探索。1、药物在煎煮过程中的整合作用:煎煮过程中,各成分之间可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可能生成新的化合物,其作用趋势会转达向一个方向或多种方面,按照医生组方侧重而达到其治疗目的。2、药物经胃肠内吸收后的分布与作用:汤药经胃肠道吸收后,首先应该是在上述正常水液代谢过程中的参与者,同时由于汤药在胃肠内的机体二次整合作用,使整个汤剂在机体内部发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概述了中药药动学的研究目的、意义、任务、对象和内容,介绍了中药药动学的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近年来的新理论、新学说,详细探讨了中药药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并展望了中药药动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钟晓雨  霍务贞  龚琼  彭庆庭  张雄飞  朱盛山 《中草药》2013,44(21):3084-3088
通过检索查阅近年国内研究文献,从两味中药配伍、中药复方配伍、单体成分之间配伍3方面阐述中药配伍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行药动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中药配伍主要是为了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而配伍会对药动学参数产生显著的影响,影响到中药的体内外过程,因此应合理利用中药配伍。  相似文献   

8.
中药临床药动学的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和化学药物的临床药动学相比,中药临床药动学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领域的研究逐渐活跃起来,而且已经取得不少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现就中药临床药动学的研究概况及前景阐述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人参皂苷的药动学研究进展。方法 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总结了人参皂苷药动学的发展动向,着重归纳分析了人参皂苷的药动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人参皂苷药动学研究新方法和新思路。结论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人参皂苷的药动学需注重“浓度-时间-效应”相结合的PK-PD研究,并应从单一成分的药动学向多效应成分的整合药动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洪兵  张铁军  李亚卓  刘昌孝 《中草药》2015,46(21):3258-3263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型高分子材料不断涌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使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与传统制剂相比,新型给药系统药物体内分布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联度不明显,有必要对其在效应局部靶组织中的动力学过程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综述了中药新型给药系统局部药动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和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给药剂量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药动学研究中给药剂量情况进行综述,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为今后进行药动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查阅国内外近年来药动学研究文献与著作,并对单味中药、单方制剂、中药复方、单体药物的药动学口服给药剂量进行列表分析。结果 各类药物在进行药动学实验时,给药剂量与人体实际服用量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给药剂量往往比人体实际服用剂量大很多。结论 不同剂量药物的体内过程往往不一样,而且药物在人体的代谢存在饱和现象,加大给药剂量考察药物的体内过程,并不能直接反映药物在人体的体内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特点分析,综述了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方法,客观评价了每种方法的特点。讨论了目前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阐明了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临床药动学服务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美国肯塔基大学医学中心的临床药动学服务体系及美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和现状。具体介绍了临床药动学服务体系的人员组成、工作性质、工作流程及意义等。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动学血样预处理方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莉  黄熙  王骊丽 《中草药》2000,31(10):792-794
综述了以血药浓度法研究中药药动学中的血样预处理方法并作简要评价,特别介绍了水浴法作为方剂血样预处理的方法,为中药药动学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PK-PD模型在中药药动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岗  张云  丛晓东  蔡皓  邵玉蓝  蔡宝昌 《中草药》2009,40(11):1830-1834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是综合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与其药效消长之间关系的一种有力工具,其借助数学方法定量表述浓度(或剂量)、时间和效应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药物的研究开发及合理使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针对目前PK-PD结合模型在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系统的阐述,并就中药效应基础的确定、效应指标的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药儿童群体药动学试验设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天庆  胡思源  司端运  钟成梁 《中草药》2013,44(21):3089-3091
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善,药物在体内分布代谢有其自身的特点,且在不同年龄、体质量区间的差别很大,使得儿童用药剂量不能简单地参考成人用药剂量进行折算。群体药动学是研究目标人群药物代谢参数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可有效避免经典药物代谢取血点多所带来的伤害,并可充分了解协变量影响因素的大小,可见掌握药物在儿童中的群体典型值意义重大。提出了中药在儿童群体中开展药动学研究的试验要点与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述化学药、中药缓释制剂的药动学研究进展,为开展中药缓释制剂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综述液相色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技术以及串联质谱法等在化学药缓释制剂药动学中的应用;中药单体、中药有效部位、中药复方缓释制剂的药动学研究进展。结果化学药检测限越来越低;中药缓释制剂常应用血药浓度法和药理效应法进行药动学的研究。结论现代分析技术可以更加准确、稳定地测定化学药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法和药理效应法对测定中药缓释制剂药动学具有针对性。化学药缓释制剂药动学文献资料可指导中药缓释制剂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周盼盼  王彦刚 《中草药》2013,44(22):3236-3240
结合不同医家对方证相应理论的研究及应用,从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药效-药动学相关研究等3方面,总结其研究进展,进一步肯定其临床使用价值,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治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方证相应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内容,强调方剂与证相互作用中的对应关系;中医方证相应理论可由药效学-药动学研究得到现代的科学诠释,有利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进而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9.
用于中药药动学研究的仪器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玉蓉  任天池 《中草药》1991,22(1):39-41,45
  相似文献   

20.
论"中药皮肤药动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首次系统论述了中药皮肤药动学的构建.定义中药皮肤药动学是研究中药及其代谢物在皮肤局部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动力学过程的一门学科,并提出了其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综述了中药皮肤药动学的研究方法、概况、特点,是对中药皮肤药动学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