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与防治经验。方法将我院21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血管多普勒超声诊断,全部病例确诊后即进行抗凝治疗,症状均明显改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气腹、肥胖、老年、膀胱截石位、手术时间长、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下肢DVT形成的高危人群;术前术后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中熟练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间歇性低气压气腹,术后脉冲低压治疗,按摩,早期下床活动及高危人群预防性用药均有助于预防DVT形成。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出血少、术中便于探查、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已成为外科医生常用的方法,在外科手术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所开展的手术类别也越来越多,但是近年来腹腔镜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一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以致引起肺栓塞等,屡有报道,已引起内镜医生的重视。因而探讨其形成机制,制定预防措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我们就腹腔镜术后DVT发病机制及其预防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结直肠癌术后预防及治疗LDVT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的154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依据排除标准剔除4例,最终纳入150例。根据患者术后2周内是否发生LDVT分为血栓组(41例)和非血栓组(10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L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术后并发症、白细胞、D-二聚体(D-D)、脉管侵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性别、体质量指数、凝血指标、术中失血量、肿瘤TNM分期、肿瘤分型、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 63岁[O^R =2.823(95% CI:1.047,7.616)]、术前合并基础疾病[O^R =3.561(95% CI:1.348,9.406)]、术后并发症[O^R =8.739(95% CI:2.498,30.575)]、D-D[O^R =1.185(95% CI:1.012,1.387)]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L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LDVT的发生率高,年龄≥ 63岁、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术后出现感染并发症、D-二聚体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进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我们进行腹腔镜手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78人。根据腹腔镜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n=11)与对照组(n=67)。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手术时间(OR:1.036,95%CI:1.018-1.094)、血浆D二聚体(OR:1.203,95%CI:1.056-2.036)以及术后卧床时间(OR:2.106,95%CI:1.418-2.742)均是产生血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进行腹腔镜手术时应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以及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口腔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某三甲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74例口腔癌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104例口腔癌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发生率为37.96%.多因素lo...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至2018年6月治疗的124例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24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患者临床资料;评价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手术时间3 h,术后持续卧床时间3 d,感染、高脂血症、高血糖、输血史、术前辅助化疗是致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直肠癌术后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是否感染、高脂血症、高血糖等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9-2020年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术后发生LEDVT患者118例作为LEDVT组,同期随机选取未发生LEDVT的心胸外科患者236例为非LEDVT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两组间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史、术前D-二聚体、术前血小板计数、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术后活动时间、卧床时间等;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发生LEDV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发生LEDVT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OR=2.517)、动脉粥样硬化(OR=5.254)、静脉血栓史(OR=4.697)、术前D-二聚体(OR=5.540)、手术时间(>2h)(OR=2.846)及卧床时间(≥3d)(OR=3.059),而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OR=0.401)则为保护因素。结论: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做到早筛查、早预防、早诊断及早治疗LEDVT,降低LE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张益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10):1206-1207
目的分析胶质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进行胶质瘤手术患者60例,分析胶质瘤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人数和发病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16例(26.67%)在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高血压、脑血栓、下肢静脉曲张都是影响胶质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合并高血压、脑血栓、有下肢静脉曲张的胶质瘤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与预防措施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以我院骨科在2007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80例下肢手术患者为对象,分析不同护理措施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作用的基础上,采取如文中所述的治疗方法加以应对。结果: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在接受相关治疗后恢复,无1例出现重度并发症。结论:在骨科老年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做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全面预防与针对性治疗,以便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多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接受胸部手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早期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行胸部手术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术前是否合并内科疾病、病理结果、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输血、卧床时间、术后肺部感染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7例,血栓的发生与年龄、病理结果、手术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有关。结论:高龄、恶性肿瘤、手术时间长、术后肺部感染均是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防窗口期"采取综合措施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DVT)的高危因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妇科2005年1月到2012年1月妇科术后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妇科住院手术病人4762人次,经血管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7例,发生率为0.57%.27例中子宫肌瘤4例,子宫内膜癌8例(其中腹腔镜手术后3例),卵巢癌5例,宫颈癌7例,外阴癌1例,子宫脱垂1例,良性卵巢肿瘤1例.结论恶性肿瘤、肥胖、老年、膀胱截石位、手术时间长、气腹、口服避孕药、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全麻是下肢DVT形成的高危人群,术前术后补液、缩短手术时间,双下肢气压泵治疗,术后早期活动及预防性用药均有助于预防下肢DVT.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预防微创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卵巢囊肿患者60例,按临床预防下肢DVT的方案分为甲、乙两组,甲组(20例)予以传统物理治疗,乙组(20例)在甲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皮下注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另设对照组20例(无针对性预防方案)。观察并比较三组下肢DVT的发生率以及其对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采用预防方案后,两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乙组较甲组更显著(P0.05)。采用预防方案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从高凝转为正常,纤溶功能上调。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后以LMWH联合物理治疗,能有效地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对胆结石患者的应用及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研究组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免疫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以及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胆结石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以降低对患者免疫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减少并发生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脑出血的患者,在脑出血手术后发现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给予患者预防性护理、肢体护理、应用溶栓药物期间的护理、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36例患者的治疗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患者所具有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患肢的肿胀情况消失,经过彩超检查后能够得出患者的下肢静脉变得通畅,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16.7±2.4d。结论:精心的预防性护理与护理观察能够有效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为了保证患者顺利康复,就需要给予综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医学》2017,(9):904-90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性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1-06—2016-06间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1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统计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分析总结与LEDVT发生相关的各类因素,并提出预防性护理对策。结果 196例患者中共有36例术后并发LEDVT,发生率为18.37%;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龄、不同卧床时间、不同脱水药物应用频率的患者术后LE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下肢中心静脉置管、合并糖尿病以及感染均是患者术后LEDVT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高龄、卧床时间过长、留置股静脉置管、应用甘露醇、糖尿病史、合并感染6个因素是LE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LEDVT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应积极开展预防工作来降低其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90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DVT发生为2.22%(1/45),低于对照组13.33%(6/45),(P<0.05);两组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比较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科特殊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患者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9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5例,术后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另实施骨科特殊护理,观察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活酶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术后DVT发生率及随访1年后复发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2组凝血功能指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改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年随访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特殊护理预防可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3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将其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检查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长期卧床、股静脉穿刺、高血压一般情况比较中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纤维蛋白原、PT、APTT、TT、D-二聚体比较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纤维蛋白原、卧床时间、APTT是影响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卧床时间、纤维蛋白原升高以及APTT均是导致患者出现DVT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以及控制这些相应的危险因素,可有效减少、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