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克唑替尼致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关于克唑替尼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克唑替尼致ADRs的个案报道共30例次;其年龄分布以51~70岁年龄段较多(16例,53.3%);多发生在用药后90 d内(29例,96.7%);克唑替尼致ADRs累积器官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呼吸系统损害(32.3%)、胃肠系统损害(25.8%)和心律及心率紊乱(12.9%)。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了解克唑替尼致ADRs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克唑替尼致心动过缓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收集克唑替尼致心动过缓的文献报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提取文献中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过程和转归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10例患者,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60.9±17.5)岁。7例ADR在用药后4个月内发生,10例患者用药后心率均降至60次/min以下,其中6例患者心率降至45次/min以下,最低降至24次/min。10例患者的心动过缓均与克唑替尼相关,其中7例患者为严重的ADR,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克唑替尼致心动过缓虽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但目前文献报道较少,且多为严重ADR,需引起临床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一例口服克唑替尼致混合型肝损伤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分子医学进展和靶向药物的不断涌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已进入到个体化时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东亚裔腺癌的主要驱动基因,发生率高达60.5%,ROSl是另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的融合形式,是新近发现的NSCLC驱动基因,在NSCLC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1%~[1]。克唑替尼(crizotinib)是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2-4],于2011年获美国食品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克唑替尼不良反应发生类别、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应用克唑替尼患者63例,记录相关临床信息、治疗方案等,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克唑替尼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中,合并用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例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中,6例为严重不良反应,45例为一般不良反应。最常见的ADRs累及器官系统为:肝胆损害(37.9%)、消化系统损害(24.2%)、泌尿系统损害(9.7%)、血液及循环系统损害(8.9%)。严重ADRs临床表现为转氨酶升高,窦性心动过缓和骨髓抑制。60 d以内ADRs累计发生率为80.6%,肝损伤主要发生时间为10~30 d(53.2%),消化道反应发生时间为0~10 d(90.0%),泌尿系统损伤主要发生在30~60 d(33.3%)。提及合并用药的患者有34例,涉及54个药物品种。结论:临床实践中应关注克唑替尼引起的ADRs,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类别、时间、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临床监测和剂量调整方案,强化安全用药理念。  相似文献   

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开启了肺癌个体化治疗的新领域,而以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ALK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C ( C-MET)为主要靶点的克唑替尼于2011年8月26日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使用[1-4]。通常认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和ALK、Kirsten鼠肉瘤病毒癌基因( KRAS)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是互斥的,但Ulivi等[5]分析252例患者的EGFR与ALK,EGFR与KRAS以及ALK 与KRAS 基因双突变概率分别为1.6%,1.1%和2.5%。本文回顾性分析诊断C-MET和ALK双驱动共存型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双阳性患者服用克唑替尼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9.
1例82岁男性患者行肺部肿瘤放射治疗(疗程44 d),同时口服吉非替尼250 mg,1次/d。第19天出现皮疹;第38天出现发热;第47天诊断放射性肺损伤,给予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痊愈;第70天出现呼吸困难,呼吸32次/min,伴有咳嗽。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4.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7×109/L。血气分析示pH 7.06,二氧化碳分压(PaCO2)36 mm Hg(1 mm Hg=0.133 kPa),氧分压(PaO2)45 mm Hg,氧饱和度0.55。结合X线胸片与临床表现考虑为吉非替尼相关间质性肺炎。立即停药,行气管插管并呼吸机机械通气,同时静脉滴注美罗培南和甲泼尼龙,1周后患者症状改善。间隔1周后,患者再次出现呼吸困难,血气分析示pH 7.43,PaCO234 mm Hg,PaO240 mm Hg,在短期内相继出现左侧心力衰竭、上消化道出血、Ⅱ型呼吸衰竭、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虽经保肝、利尿等治疗,患者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0.
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炎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吉非替尼(gefitinib)自2003年开始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来,已成为肺癌靶向治疗的一种重要药物。国内,中华医学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制定的肺癌诊疗指南中,吉非替尼也被列为Ⅲ_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的可选药物。但间质性肺炎是吉非替尼罕见且可以致命的不良反应,现报道1例肺癌病人口服吉非替尼后致间质性肺炎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浆中3种一线络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和3种一线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进行治疗药物监测。方法:血浆样品50μL加入氯氮平内标20μL,采用乙腈直接沉淀蛋白法处理样品后稀释进样分析。采用Welch XB-C18(2.1 mm×50 mm, 5.0μm)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流动相A为10 mol·L-1甲酸铵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乙腈-异丙醇(7∶1.5∶1.5,含0.2%甲酸),梯度洗脱,流速0.72 mL·min-1,进样量6μL,色谱分析时间3.5 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结果:6种分析物线性范围均满足检测需求,线性系数均≥0.997,各浓度的批内与批间RSD≤10.3%,回收率为98.6%~111.6%,方法准确度为94.3%~109.5%。此外,收集并检测6名同时接受伊马替尼和伏立康唑治疗的白血病患者,血药浓度范围分别为0.418~2.697μg·m...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克唑替尼治疗EML4-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既往化疗失败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15例,给予克唑替尼治疗,克唑替尼胶囊250 mg,口服,1粒/次,2次/d,早晚确定时间各服1粒,1 d剂量为500 mg。对照组15例,给予多西他赛单药化疗,多西他赛75 mg/m2,于第1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治疗周期,化疗前1 d给予口服地塞米松8 mg,2次/d常规预处理,避免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期。结果克唑替尼用于二线治疗NSCLC与化疗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0.0%、20.0%;控制率分别为93.3%、53.3%,实验组具有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结论能否将克唑替尼应用于EML4-ALK基因阳性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有待于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4.
吉非替尼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朝江  王卓  姚远兵 《医药导报》2007,26(3):254-257
吉非替尼(gefitinib,商品名:易瑞沙,Iressa)是世界上第一个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抑制药,被誉为肺癌靶向治疗药物,近年来陆续在各国上市。介绍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对临床患者选择、疗效预测、不良反应特点及其防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克唑替尼是一种作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细胞间质表皮转化因子及c-ros肉瘤致癌因子1(ROS1)的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ALK阳性和/或ROS1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肝损伤是克唑替尼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多数患者表现为无临床症状的转氨酶水平升高, 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致命性肝衰竭;发生机制与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和过度自噬、氧化应激、过敏反应等有关。克唑替尼相关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肝病史,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联合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 以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和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等。应用克唑替尼前, 须对患者肝功能进行综合评估, 治疗过程中加强监测, 必要时采取暂时(再次使用时减量)或永久停药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药房》2019,(2):240-243
目的 :观察克唑替尼治疗间变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阳性晚期肺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ALK基因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d_1,静脉滴注+注射用顺铂75 mg/m~2,d_(1~3),静脉滴注;用药前1 d口服醋酸地塞米松片0.75 mg,早晚各1次;用药前7 d口服叶酸片0.4 mg,至最后1次顺铂给药后21 d+肌内注射维生素B_(12)注射液1 mg,顺铂用药后每3周肌内注射1次;用药前1 d静脉滴注等渗葡萄糖注射液100 g,化疗当日静脉滴注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3 000~3 500 mL,同时给予氯化钾注射液0.5 g+甘露醇注射液50 g+呋塞米注射液20 mg,以保证每日尿量2 000~3 000 mL;每21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克唑替尼胶囊250 mg,口服,早晚7点各1次,整粒吞服,不可嚼碎或溶解服用,连用42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及毒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61.11%)、生存质量稳定率(8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7.78%、44.44%)(P<0.05),观察组患者Ⅰ~Ⅳ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周围神经炎、脱发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Ⅰ~Ⅳ级视觉效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Ⅰ~Ⅳ级浮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克唑替尼,可显著提高ALK基因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该药虽然未增加其他组织或器官的毒性反应发生风险,但视觉效应毒性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6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兰索拉唑组)每天晨服兰索拉唑30mg,对照组(泰胃美组)每天晚上服泰胃美800mg疗程为4周。试验组愈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6.7%和100%,对照组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0.0%和80.0%(P〈0.05);两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100%和76.9%(P〈0.05)。在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本研究表明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优于H2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疾病特点,评价克唑替尼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的效果。方法 86例NSCLC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克唑替尼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46.51%及临床控制率79.07%均高于对照组的23.26%、48.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NF-α、VEGF、bFGF水平分别为(10.45±2.99)、(384.59±70.50)、(8.65±2.45)pg/ml,低于对照组的(17.35±4.05)、(488.33±70.50)、(14.50±2.60)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唑替尼联合沙利度胺治疗NSCLC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价值,有助于抑制肿瘤发展、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