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方法患儿诊治时间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根据随机分组法,等分80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儿采取常规激素治疗,实验组在该基础上以静脉注射的方式再用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恢复到正常的时间以及出血控制时间上,实验组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在常规激素治疗上静注丙种球蛋白,可使患儿血小板尽快上升,起效快,效果确切,值得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及其家长的护理满意率是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及其家长的护理满意率73.33%,两组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采用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颅内出血护理、鼻腔出血护理、消化道出血护理、皮肤出血护理等综合护理后,能显著提高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患儿也能得到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急性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法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急性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疗法及规范化干预护理,对照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及基础护理。两组治疗及护理1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血小板达正常值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和出血症状控制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总有效率为55.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小板达正常值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和出血症状控制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及规范化干预护理,临床效果确切,可促进病情迅速康复,临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急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PLT计数、MPV和P-LCR。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MPV、PLT计数、P-LC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显著提高患儿血小板计数、改善血小板参数,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共9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儿入院时间先后分为研究组(32例)、观察组(32例)以及对照组(32例),研究组患儿均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常规激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常规激素治疗,对照组患儿依照常规给予激素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6.9%,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0.6%,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81.3%,研究组与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有效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与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所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上述时间指标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着卓越的临床效果,患儿血小板数量快速回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小儿输液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患儿在输液治疗中进行常规输液护理的干预,实验组则在输液过程中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静脉输液治疗的依从率为96.00%,常规组患儿静脉输液治疗的依从率为76.00%,实验组患儿静脉输液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小儿输液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的路径,可以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治疗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的56例ITP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仅根据病情及医嘱给予随机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治疗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血小板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过上述综合性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临床控制时间明显缩短,且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提高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护理满意度,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医护人员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医治的16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进行讨论分析研究,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在接受雾化治疗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实验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蒋春英  张剑白  王卫东 《黑龙江医学》2007,31(5):381-381,396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LSA)对28例诊断明确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外周血做人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M(HCMV-IgM)检测。结果2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HCMV-IgM阳性8例(28.5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重要原因之一,且有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病情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实验组采取护理干预,护理后分析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析比较后,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对过敏性紫癜患儿采取系统科学的护理方法,改善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余君 《中外医疗》2010,29(27):91-9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6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四君子汤、四物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与探析在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中给予优质护理模式所起到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02月至2017年03月接收的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并按照随机原则将80例患儿分为38例对照组与42例实验组。将单纯应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将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组作为实验组。观察与比较护理前和护理后3个月两组患儿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病情复发率。结果护理前两组SAS评分与SDS评分经过统计学计算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3个月实验组患儿SAS评分与SDS评分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情复发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能够改善患儿的焦虑与抑郁情绪,降低病情复发率,因此颇具临床应用的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初诊ITP患儿65例,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干预组(n=35例)和对照组(n=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在结合个体评估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全程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血小板计数(PLT)达不同值时所需时间、主要临床症状控制天数、总体疗效做出评价。结果干预组PLT达标时间及主要临床症状控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重视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护理质量,采取缜密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患儿疗效,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鞘膜积液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泌尿外科于2007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性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小儿鞘膜积液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首先对126例患儿均实施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后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优质护理干预,将两组患儿的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护理成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满意度,且能够大大缩短患儿住院时长,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临床成效差异明显,P0.05,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郑理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3):215-216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7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地塞米松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血丙种球蛋白,对照组单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1%)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68.7%),止血效果明显而迅速,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轻。结论地塞米松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疗效显著,同时加强出血护理、心理护理和宣教工作,观察生命体征,有助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小儿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抽取收治的320例支气管患儿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临床路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支气管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患儿疼痛,有效控制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病人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非临床路径组)80例,研究组(临床路径组)80例,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满意度、血小板指标达标率。结果出院时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的血小板指标达标率分别为95.0%及9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减少,健康教育达标率及病人满意度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应用临床路径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病人满意度,而不影响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儿科60例重症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治疗措施,依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冲击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出血停止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及血小板达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联合应用冲击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迅速提高血小板数、改善出血症状,从而有效降低致死性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6月我院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共7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44例(采取全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评分(NHP)、治疗依从性。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的NHP评分更对照组相比,较后者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率为93.18%(41/44),对照组为73.33%(22/30),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给予观察组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儿血小板恢复时间,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