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凝血标志物与炎性因子联合检测在肺癌患者术后血栓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肺癌手术患者7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血栓栓塞分为栓塞组(n=25)与无栓塞组(n=45),2组患者均接受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 相较于无栓塞组,栓塞组FDP、D-D、PCT与CRP水平更高(P<0.05);肺癌术后血栓栓塞诊断中联合检测的AUC大于单一指标。结论 凝血标志物与炎性因子联合检测可有效诊断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栓塞,通过开展早期监测可得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凝血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调制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 PAI-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在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利用仁济医院收集的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样本66例,32例为慢性期DVT,34例为急性期DVT检测凝血标志物。使用SYSMEX CS5100血凝分析仪测定D-D和FDP,使用SYSMEX HISCL5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TAT、TM、PIC、t PAI-C,均为配套试剂。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样本作为正常对照。数据用SPSS11.0软件分析。结果慢性期DVT患者,D-D、FDP、TAT、TM、PIC、t PAI-C均值分别为(0.079±0.093)μg/ml、(1.60±2.41)μg/ml、(3.36±3.73) ng/ml、(9.89±2.13) TU/ml、(1.008±1.096) ug/ml、(9.83±3.84) ng/ml;急性期DVT患者,D-D、FDP、TAT、TM、PIC、t PAI-C均值分别为(2.47±2.80)μg/ml、(32.6±42.11)μg/ml、(17.64±18.35) ng/ml、(9.74±3.01) TU/ml、(5.658±6.974) ug/ml、(11.58±6.52) ng/ml;正常对照组,D-D、FDP、TAT、TM、PIC、t PAI-C均值分别为(0.073±0.088)μg/ml、(1.62±2.49)μg/ml、(2.60±1.13) ng/ml、(8.08±1.49) TU/ml、(0.459±0.105) ug/ml、(5.59±2.25) ng/ml。组间比较显示,急性和慢性期DVT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水平)的指标为D-D、FDP、TAT、PIC。正常组和急性期DVT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水平)的指标为D-D、FDP、TAT、TM、PIC、t PAI-C;正常组和慢性期DVT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水平)的指标为TM、t PAI-C。结论对于诊断急性DVT来说,D-D、FDP、TAT、TM、PIC、t PAI-C这6项指标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慢性DVT患者相对于正常人群而言,TM、t PAI-C表现增高,说明血栓后血管修复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而对于急性期DVT而言,D-D、FDP、TAT、PIC下降明显,对于DVT的诊断和治疗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免疫调节紊乱使得自身免疫性疾病频发免疫性血栓,进而损伤重要脏器功能,甚至导致死亡,从而增加了临床治疗的复杂性。且免疫性血栓与炎症反应呈高度相关性,免疫性炎症反应不仅可以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凝血反应,还能诱导凝血系统表达炎性因子,从而扩大炎症反应和增强凝血过程,所以炎症反应越严重,凝血系统就越活跃。因炎性因子对免疫性血栓的形成影响明显,故以此为靶点进行干细胞治疗可能会成为新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鑫  李小兰  李文娟  安冬梅 《重庆医学》2021,50(18):3136-3139,3145
目的 探讨易栓症标志物(蛋白C、蛋白S活性、血浆抗凝血酶Ⅲ及D-二聚体)在妊娠期血栓性疾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7月该院73例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孕妇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73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蛋白C、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等实验室指标,以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的综合作用,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各指标对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结果显示蛋白C活性升高(OR=0.723,95%CI=0.536~0.973)、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升高(OR=0.748,95%CI=0.564~0.991)及蛋白S活性升高(OR=0.701,95%CI=0.507~0.969)为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的保护性因素,D-二聚体水平升高(OR=1.435,95%CI=1.022~2.014)为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蛋白C活性、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蛋白S活性及D-二聚体对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预测的截断值分别为85.78%、99.29%、86.72%、595.86μg/L,四者联合诊断诊断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易栓症标志物有助于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骨科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DVT形成的3个主要因素.DVT发病率及致死率均很高,早期发现是临床治疗的关键.目前研究表明早期微血栓形成与炎性因子有一定关联.文中就DVT与炎性因子IL-1、IL-6、IL-10、TNF-α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炎性标志物及纤溶标记物活性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86例PT E患者(PT E组)及250例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剂(PAI-1)、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PTE组血浆炎性因子Hs-CRP、IL-6、TNF-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PTE组血浆纤溶标志物PAI-1、FIB、DD、t-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纠正了年龄、性别、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及血浆IL-6、TNF-a、FIB、t-PA水平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 Hs-CRP、PAI-1、DD水平及肥胖为PT 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T E患者处于纤溶功能减退及炎症状态,测定炎性因子及纤溶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减少漏诊及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获得性危险因素中肥胖为 PT 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PT E的防治方面对这类人群的生活习惯早期干预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7.
背景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容易合并脑卒中和外周动脉栓塞。研究房颤血栓形成的具体机制并进行有效干预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是目前房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目的 探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清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变化与血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开胸心脏手术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29例和冠心病患者10例,依据心律情况分为窦性心律组15例和房颤组24例。房颤组的24例患者再依据血栓情况分为无左心耳血栓和有左心耳血栓两个亚组,分别为房颤+左心耳血栓亚组和房颤无左心耳血栓亚组,各1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检测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中抽取左心房血液标本检测蛋白激酶B(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CAM-1)水平,并检测房颤+左心耳血栓亚组患者血栓面积。房颤+左心耳血栓亚组患者LAD、LV...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血栓形成及其诊断指标.方法 选择冠心病、心绞痛、大脑供血不足患者和无遗传病的卫校学生,分别从静脉采血0.5 mL,用扫描电镜观察、对比.结果 冠心病、心绞痛、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液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红细胞叠加、粘连和微血栓(红、白、混合栓<0.5 mm);卫校学生的血细胞正常,无红细胞叠加、粘连和微血栓.结论 血液中出现红细胞叠加、粘连是血栓形成前期的超微病理改变;微血栓(<0.5 mm)作为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凝血,纤溶变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伟光  朱仕钦 《重庆医学》1998,27(5):334-335
  相似文献   

11.
1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500万人死于血栓栓塞性疾病.该疾病已经占据全球总死亡率的第1位。我国每年的发病人数1000万,病死人数100万,致残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介素-4对实验性急性肺血栓栓塞(APTE)症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颈静脉穿刺后注射生理盐水2 ml,模型组制备肺栓塞模型后经耳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2 ml,干预组制备肺栓塞模型后经耳缘静脉注入白介素-4(1μg/kg)。观察栓塞前及栓塞后4h各组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动脉血气指标(pH、PO_2、PCO_2)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栓塞后TNF-α、IL-1β及pH水平升高,PO_2、PCO_2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TNF-α、IL-1β及pH水平下降,PO_2、PCO_2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白介素-4通过下调APTE炎性因子水平,对肺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逐有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常见病。肺癌临床上常需与肺结核、肺部炎性疾病等鉴别,本文讨论了多年来临床上各种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及肺部炎性假瘤等与肺癌的鉴别诊断。肺炎一般为急性起病,大多在数周内消散,易与肺癌鉴别。若未能彻底合理治疗,肺炎长期不易消散,易形成机化性肺炎,临床上有似肺癌。由于病程长,常易遗忘有急  相似文献   

14.
肌炎是一组特发性的、以肌肉的非化脓性炎症为表现的综合征。它是风湿性疾病常见的损害 ,临床表现为对称性的肢带肌 (如骨盆带肌和肩胛带肌 )、颈肌及咽肌无力。传统将肌炎分为 6个类型 :Ⅰ型为原发性多发性肌炎 ,Ⅱ型为原发性皮肌炎 ,Ⅲ型为恶性肿瘤相关的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 ,Ⅳ型为儿童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Ⅴ型为其他结缔组织病伴发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Ⅵ型为其他类型的肌炎 ,如包涵体肌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肌炎、局限性结节性肌炎等。1 原发性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目前诊断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多采用Maddin等 (1982 )提出的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体内炎性因子与血脂、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ACI患者146例(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观察组各炎性因子水平与血脂及凝血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IL-6、Hcy、hsCRP及Fib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明显偏高,HDL-C水平明显偏低(P<0.05).观察组患者体内IL-6、Hcy、hsCRP的表达水平与TC、TG、LDL-C均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患者体内IL-6、Hcy、hsCRP的表达水平与Fib呈正相关(P<0.05).结论 ACI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及机体内环境变化,患者体内炎性因子与血脂及凝血指标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ACI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红藤汤治疗慢性盆腔炎后血液流变学及相关炎性因子变化,以阐述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妇科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68例病历资料,观察组87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红藤汤治疗,对照组81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浆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经治疗4周后,观察组不同切变速率下的全血黏度为(9.22±0.16)、(5.67±0.36)、(4.17±0.54)mPa?s,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19.48±4.71)pg/mL和(89.51±17.95)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3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54,P<0.05).结论 红藤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近20~30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有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常见病之一。临床上,肺癌常需与肺结核鉴别外,还要与肺部炎性疾病鉴别,如肺炎球菌肺炎、机化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及肺部炎性假瘤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D-D)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测定152例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病例组)和144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TNF-α、IL-6、Fib、D-D水平.分析TNF-α、IL-6、Fib和D-D水平变化与VTE的关系,并分析TNF-α、IL-6、Fib和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D-二聚体、TNF-α、IL-6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D-D、Fib两两之间具有相关性(r=0.179、0.138、0.261,P<0.05).结论 炎症与VTE密切相关,TNF-α、IL-6、Fib、D-D参与了VTE的发病过程,是VTE的重要危险因素.炎症因子与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发挥促凝作用,是VTE发生的可能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在血栓形成前,血液出现一系列异常现象,即所谓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有关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诊断是当前血液学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虽然有数十种检测项目可供选择,但还没有找到一致公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令临床满意的指标。作者提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血液粘度测定、凝血酶原片段1+2(F1+2)、纤维蛋白肽A/B(FPA/B)、活化蛋自C抵抗试验(APCRT)等7项检测项目可做为血栓前状态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血栓栓塞性疾病实验室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在血栓形成前,血液出现一系列异常现象,即所为血栓前状态(perthrombotic state,PTS)。有关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诊断是当前血液学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虽然有数十种检测项目可供选择,但还没有找到一致公认的牧民性和敏感性均令临床满意的指标。作者指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小板颗粒蛋白-140(GM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