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索蚁附蠲痹超细微粉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LR/TRAF/Fas信号转导的影响,为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作用机理研究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FCA)于大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入踝关节,复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于造模当日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21天,于末次给药后,无菌条件下取脾脏,进行相应操作,比较模型组与其他各组之间Faslg,TLR2和TRAF6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蚁附蠲痹超细微粉高、中、低剂量组Fasig、TLR2和TRAF6基因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蚁附蠲痹超细微粉具有良好的杭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玉屏风多糖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玉屏风多糖(Yupingfeng Polysaccharide,YPF-P)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诱导大鼠AA模型。足容积法测量继发侧足肿胀度;MTT法检测刀豆蛋白(ConA)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的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含量;放免法检测大鼠外周血中IL-4含量;RT-PCR法检测淋巴细胞IFN-γmRNA的表达。结果80、160mg.kg-1YPF-P给药能明显减轻关节肿胀度,不同程度地改善AA大鼠低下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降低CD4+/CD8+的相对比值。此外,80、160mg.kg-1YPF-P给药也能明显降低外周血IFN-γ含量和轻度提高IL-4含量,并能抑制IFN-γmRNA的表达。结论YPF-P能改善模型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纠正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Th1/Th2平衡的Th1偏移,这可能是减轻足肿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络通痹颗粒(QLT)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T细胞亚群及滑膜细胞TNF-α,IL-1的影响。方法:建立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给药自d 7始,持续21 d。采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EuSA)法、RT-PCR技术,观察QLT对CIA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滑膜细胞分泌TNF-α,IL-1和TNF-αmRNA,IL-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QLT 14.4 g·kg~(-1)可明显升高CIA大鼠外周血CD4~+T细胞,降低CD8~+T细胞,升高CD4~+/CD8~+比值(P<0.05,P<0.01);QLT 7.2和14.4 g·kg~(-1)降低滑膜细胞分泌TNF-α,IL-1(P<0.05,P<0.01)及TNF-αmRNA,IL-1 mRNA的表达。结论:QLT可调节CIA大鼠T细胞亚群的比例,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提示这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作用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红花注射液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红花注射液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模型制作第15天,给予动物相应药物治疗。治疗20d后,大鼠心脏采血。取全血做TC亚群计数,留取血清用ELISA法测血清IL-1含量;取大鼠腹腔液涂片,做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结果:在红花注射液的作用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率、CD4+T细胞与CD8+T细胞比值及血清IL-1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红花注射液可以调节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过于亢进的免疫自稳功能,其治疗效果与雷公藤甲素相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rheumatoid arthritis,AA)病程不同阶段的脾脏T细胞亚群及其重要器官的病理学变化,探讨病程不同的阶段AA大鼠T细胞亚群变化的规律及局部组织和全身重要器官的病理学变化特点。方法选用20只♂Lewis大鼠,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AA模型,造模后d 7、d 10、d 13、d 16、d 19、d 22进行全身评分和关节炎指数评分,计算关节肿胀数。造模后d 14(炎症初期)、d 22(炎症高峰期)处死大鼠,流式细胞仪检测炎症初期和炎症高峰期脾脏总T细胞(CD3+CD4+)、记忆T细胞(CD4+CD44+)、未致敏T细胞(CD4+CD62L+)的细胞亚群和Th17(CD4+IL-17+)细胞亚群比例。d 22取心、肝、脾、肺、肾、踝关节、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光镜观察各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大鼠免疫后10 d出现继发侧足爪红肿,炎症初期(d 10~d 14)和炎症高峰期(d 19~d 22)AA大鼠的全身评分、关节炎指数评分和关节肿胀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踝关节病理见滑膜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血管翳出现等,且心、肝、脾、肺、肾、肠系膜淋巴结组织的病理也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变化。与正常组比较,炎症初期AA大鼠脾脏总T细胞、记忆T细胞和未致敏T细胞亚群比例都无明显变化、炎症高峰期AA大鼠脾脏总T细胞、记忆T细胞和未致敏T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Th17细胞亚群比例在炎症初期和高峰期都明显升高。结论 AA大鼠的T细胞亚群在炎症初期和高峰期出现不同的变化特点;在大鼠AA不仅有关节局部的病理表现,且全身主要脏器组织均有受累。  相似文献   

6.
高培平  关景丽  赵新超 《中国药房》2012,(21):1960-1962
目的:研究硼替佐米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甲氨蝶呤0·5mg·kg-1,3d1次)和硼替佐米低、高剂量组(0·2、1·0mg·kg-1,每日1次),每组10只,后4组用完全弗氏佐剂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建模给药后第16天开始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给药15d。评价建模给药后各组小鼠关节炎指数(3d1次),检测建模给药30d后各组大鼠外周血CD3+T、CD4+T、CD8+T细胞含量和CD4+T/CD8+T细胞比例,以及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7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更高,外周血CD4+T、CD4+T/CD8+T细胞比例及血清中IFN-γ、IL-4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硼替佐米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更低,外周血CD4+T、CD4+T/CD8+T细胞比例及血清中IFN-γ、IL-17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仅硼替佐米高剂量组IL-4表达明显增加(P<0·05);硼替佐米低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硼替佐米可能通过调节T细胞功能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水平减缓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关节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QC)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HQC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均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后第12天,均ig给予各给药组大鼠相应药物,qd,连续12 d。测各组大鼠的体重变化,测定NO、SOD、CD4+T细胞、CD8+T细胞的含量及CD4+/CD8+比例;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组织的变化。结果各给药组大鼠的踝关节各种炎症病理情况有减轻,其中,HQC高剂量的效果最佳,与阳性对照药雷公藤多苷片的效果相当。结论 HQC可通过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体重增长率,改变其外周血中NO、SOD的含量,增加CD4+T细胞及CD4+/CD8+比例,减轻炎症情况,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口服鸡Ⅱ型胶原治疗大鼠的佐剂型关节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口服鸡Ⅱ型胶原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佐剂型关节炎动物模型,通过胃管给药方式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的鸡Ⅱ型胶原,对大鼠四肢关节进行评分,观察大鼠关节病变的发生和严重程度,采用免疫荧光技术,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且用大鼠rINFn检测试剂盒(固相夹心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建立了大鼠佐剂型关节炎实验动物模型,口服高、中、低剂量的鸡Ⅱ型胶原均可减轻关节病变的发生,其中高剂量治疗组的作用最显著,而且大鼠外周血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水平与关节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外周血TNFα水平也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 口服鸡Ⅱ型胶原可有效减轻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病变,其机理与口服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热杀死结核分支杆菌H37Ra(Mtb)诱导SD大鼠关节炎模型的血液学、T细胞功能、关节滑膜细胞凋亡及病理变化进行分析,以评价该模型与临床RA类疾病的相似性。方法 SD大鼠尾根部一次性皮下注射Mtb-矿物油诱导剂,定期检测大鼠外周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及调节性T细胞比例;TUNEL法检测关节滑膜细胞凋亡,镜下观察关节滑膜病理改变。结果 SD大鼠经Mtb免疫后,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下降,血小板总数、红细胞压积上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上升;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均下降;关节滑膜细胞凋亡减少;关节滑膜组织异常增生,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有肉芽组织形成。结论由Mtb诱导的SD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临床表现及组织学改变与临床RA相似,免疫学指标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异常;该模型制作方法简单、复制成功率高、经济实用,可广泛用于RA的医学研究及抗RA新药筛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以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从第1次免疫造模开始,大鼠分别予以FTY720(0.1、0.6mg·kg-1)和雷公藤多苷(6、12mg·kg-1)灌胃治疗,连续4周。观察记录大鼠活动和关节炎指数、体重、足底厚度和足爪肿胀;血常规分析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变化;流式分析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变化;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炎性关节病理改变和滑膜组织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 FTY720给药后能抑制大鼠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明显降低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滑膜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数量。结论 FTY720可有效控制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浸润到滑膜组织。  相似文献   

11.
介入栓塞治疗对Graves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介入栓塞治疗对Graves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24例难治性Graves病,选择性行双侧甲状腺上、下动脉插管,并注入聚乙烯醇或(和)明胶海棉栓塞治疗,观察栓塞后3月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Graves病患者治疗前CD3^ ,CD4^ 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D8^ 下降、CD4^ /CD8^ 比值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介入栓塞治疗后CD3^ 升高、CD^ 下降,CD8^ 升高,CD4^ /CD8^ 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可引起Graves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纠正甲亢免疫调节紊乱,有利于甲亢的治愈。  相似文献   

12.
对中低位可切除性直肠癌的治疗目前仍然是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单纯手术治疗的术后局部复发率可达15%~50%[1],因此对可切除性直肠癌多采取术前新辅助治疗,以减少术后的局部复发率。短程术前放疗目前已成为可切除性直肠癌术前的标准治疗方案[2],但部分学者仍然担心术前放疗会使本来就存在免疫低下的患者的免疫功能进一步紊乱,促进肿瘤的播散和妨碍或延迟患者术后的恢复。本文就直肠癌术前放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研究,为术前放疗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资料和方法直肠癌患者102例均为我院2002年6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病例。术前放疗组50例,…  相似文献   

13.
对100例哮喘患儿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及体液免疫功能检测。结果表明:哮喘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_3~+及CD_8~+明显下降;CD_4~+、CD_(20)~+及CD_4~+/CD_8~+比值明显上升,IgE明显上升,IgG明显下降。缓解组细胞及体液免疫各指标均随病情好转趋向正常范围。脱敏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变化与哮喘发作组相近。脱敏治疗后CD_3~+、CD_4~+、CD_8~+及CD_4~+/CD_8~+比值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4.
淫羊藿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淫羊藿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3H-TdR标记法,测定淫羊藿对NK细胞毒活性的影响及淫羊藿对ConA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的转化活性影响;通过ELISA法测定淫羊藿对小鼠脾细胞产生IL-2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淫羊藿对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影响。结果:中、高剂量组均能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P<0.01);中、高剂量组均能增强ConA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的转化活性(P<0.01);各剂量组均能增强脾细胞IL-2的产生(P<0.01);各剂量组CD8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淫羊藿对小鼠免疫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气腹腹腔镜(GLO)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O)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采用无气腹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的病人19例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的患者21例,测定术前及术后1、4d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及补体C_3、C_4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结果GLO组术后1d、4d IgG、C_3、C_4水平无明显改变(均P>0.05),LO组术后1d IgG、C_3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5);GLO组术后1d仅CD_3~+较术前下降(P<0.05),LO组术后1d、CD_3~+、CD_4~+、CO_(?)~+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别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较腹腔镜肌瘤剔除术小,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6.
随机选择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以抗人T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CD_3,CD_4和CD_8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患者分成7组,进行期、静止期、退行期,点滴状型和斑块状型,受损面积不足10%和10%以上。每组10例。对照组为10例健康成人。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外周血CD_3~+、CD_4~+和CD_8~+细胞百分率及CD_4~+/CD_8~+细胞比率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2.点滴状与斑块型组间及受损面积不足10%与10%以上组间的CD_3~+、CD_4~+和CD_8~+细胞百分率及CD_4~+/CD_8~+细胞比率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3.进行期和静止期组CD_4~+/CD_8~+细胞比率,经方差分析证实明显地低于退行期组(F=3.73 P<0.05)。结合该发现,就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山香圆总黄酮体外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山香圆总黄酮(totalflavonoidsofturpiniaargutaseen,TFS)体外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arthritis,AA)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completeadjuvant,FCA)诱导AA大鼠模型:将同一批号的的卡介苗80℃水浴1h灭活,用灭菌液体石蜡配成10g·L-1的乳剂。d28处死大鼠,取AA大鼠的免疫细胞(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体外给药培养并检测一些免疫指标:细胞增殖法检测ConA、LPS诱导的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IL-1、IL-2的分泌水平;放免法检测PGE2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A大鼠ConA、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低下,脾淋巴细胞产生的IL-2活性下降,LPS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IL-1、PGE2水平明显升高。TFS(10-8~10-4)mg·L-1可纠正AA大鼠低下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脾细胞IL-2的产生,降低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过高的IL-1和PGE2。结论山香圆总黄酮对AA大鼠的异常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