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研究G蛋白β3亚单位825T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在单纯2型糖尿病(77例)和并发糖尿病肾病(71例)的患者中采用PCR—RFLP方法研究G蛋白β:亚单位C825T基因多态性,以正常人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结果 单纯糖尿病人群T等位基因(46.1%)及TT基因型频率(20.8%)稍高于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40.4%,TT基因型频率14.6%),但末达统计学显著意义,而糖尿病肾病组两种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蛋白β3亚单位825T等位基因与糖尿病肾病相关,可能是糖尿病发病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国人原发性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左室肥厚(LVH)、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79例健康人和146例高血压患者的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多态性、体重指数(BMI),并测定128例高血压患者的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Glu)及肌酐(Cr)浓度和103例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1)高血压组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型频率(CC24.7%、CT69.2%、TT6.2%)、等位基因频率(C59.2%、T40.8%)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C22.8%、CT63.3%、TT13.9%)、等位基因频率(C54.4%、T45.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CC基因型患者与CT+TT基因型患者比较,BMI、LVMI、血脂水平间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及其LVH、血脂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3.
G蛋白β_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影响缬沙坦的降压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缬沙坦的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47例健康人(对照组)和321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的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多态性,其中102例高血压病患者口服缬沙坦4周。结果高血压组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多态性中基因型频率(CC28.7%、CT 52.0%、TT 19.3%)、等位基因频率(C 54.7%、T 45.3%)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C 27.2%、CT 46.9%、TT25.9%)、等位基因频率(C 50.7%、T 49.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缬沙坦对CT[(18.29±11.17)mm Hg,1 mm Hg=0.133 kPa]、TT[(25.63±22.68)mm Hg]、CT+TT[(19.25±13.20)mm Hg]基因型患者降低收缩压的作用强于CC基因型[(11.33±9.15)mm Hg,P<0.05];对CT[(15.03±9.35)mm Hg]、CT+TT[(14.50±9.23)mm Hg]基因型患者降低舒张压的作用强于CC基因型[(8.81±5.60)mm Hg,P<0.05]。结论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缬沙坦的降压疗效相关,而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EH发生,及复方缬沙坦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80例EH患者(EH组)给予复方缬沙坦1粒/d,治疗4周后,观察其降压疗效。应用直接测序方法对EH组患者和40名健康者(对照组)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作基因分型。结果:EH组中CC和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1.25%和68.75%,对照组中分别为52.50%和47.50%,2组间CT+TT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H组中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1.88%和58.12%,对照组中分别为57.50%和42.50%,2组间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H组患者中,复方缬沙坦对携带T等位基因者血压的下降幅度与携带C等位基因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EH发病有关,携带T等位基因者可能是缬沙坦降压疗效的新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RFLP对122例冠心病患者和117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基因多态性分析. 结果 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基因多态性分布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表明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T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55.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0.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T等位基因携带者或TT纯合子者发生冠心病的OR值分别为1.48 和2.21.结论 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的发病有关,T等位基因有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GNB3)基因C825T多态性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特点,分析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内切酶的方法检测了3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早发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男性275例,年龄<55岁;女性67例,年龄<65岁)及13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的GNB3基因C825T多态性.结果: GNB3基因C825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C等位基因和CT、CC基因型频率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825T等位基因携带者和具有825TT基因型者早发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825T等位基因携带:相对危险度=1.8,95%可信区间为1.117~3.040,P=0.017;825TT基因型:相对危险度=2.4,95%可信区间为1.312~4.254,P=0.004),C等位基因和CC、CT基因型频率与早发冠心病的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GNB3基因C825T多态性的825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可能是冠心病早期发病的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运用PCR—RFLP检测263例中国人(206例为2型糖尿病,其中148例合并肾病或视网膜病变,57例为正常对照组)MTHFR基因C677T位碱其突变,比较各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1)同时合并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组与无微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TT基因型频率显著增加,突变等位基因T频率也明显升高。(2)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组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不伴有肾病的2型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3)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组与无视网膜病的2型糖尿病及正常对照组相比,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结论:MTHFR基因C677T碱基突变是促进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子,突变T等位基因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GNB3)C825T和α-内收蛋白基因(ADD1)CA60W多态性在中国早发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特点,探讨CHD发生的遗传学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内切酶的方法检测了342例早发CH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男性275例,年龄<55岁,女性67例,年龄<65岁)及133例对照(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GNB3基因C825T和ADDl基因G460W多态性。结果 GNB3基因C825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CHD组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D1基因CA60W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T等位基因携带者和具有TT基因型者早发CHD的相对危险度增加(T等位基因:OR=1.8,95%CI为1.117~3.040,P=0.017;TT 基因型:OR=2.4,95%CI为1.312~4.254,P=0.004)。进一步的联合基因型分析显示:同时具有GNB3 825TF基因型和ADD1 460WW基因型者比单独有825TT基因型者有较高的早发CHD的危险(OR=6.1;95%CI 1.316~27.945,P=0.021)。结论 GNB3基因C825T多态性的825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可能是CHD早期发病的遗传因素之一。在早发CHD患者中GNB3 825TT基因型和ADD1 460WW基因型相互有一定影  相似文献   

9.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国人原发性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左室肥厚(LVH)、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79例健康人和146例高血压患者的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体重指数(BMI),并测定128例高血压患者的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Glu)及肌酐(Cr)浓度和103例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1)高血压组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型频率(CC24.7%、CT69.2%、TT6.2%)、等位基因频率(C59.2%、T40.8%)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C22.8%、CT63.3%、TT13.9%)、等位基因频率(C54.4%、T45.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CC基因型患者与CT+TT基因型患者比较,BMI、LVMI、血脂水平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提示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原发高血压及其LVH、血脂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 5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肥胖的相关关系。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检测 14 7例健康人和 32 1例高血压患者的G蛋白 β3亚单位C82 5T多态性 ,并测定高血压患者的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血糖浓度。结果 高血压组G蛋白β3亚单位C82 5T多态性中基因型频率 (CC为 2 8.7% ,CT为 5 2 % ,TT为19.3% )、等位基因频率 (C为 5 4 .6 72 % ,T为 4 5 .33% )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 (CC为 2 7.2 % ,CT为 4 6 .9% ,TT为 2 5 .9% )、等位基因频率 (C为 5 0 .7% ,T为 4 9.3%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C基因型患者的体质指数、血脂水平与CT +TT基因型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G蛋白 β3亚单位基因C82 5T多态性可能与高血压患者的肥胖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