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疮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祖国医学认为小儿口疮多由脾胃积热,心火上延及虚火上浮等几种因素所引起。笔者近年来根据小儿口疮的发病机理,采用相应的药膳进行调治,取得满意效果,现推荐给广大年轻家长,请不妨一试。 脾胃积热型:该型临床表现为唇舌或颊内齿龈及软腭处出现大小不等的黄白色溃烂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微突起,呈鲜红色,患儿常因病损处疼痛而不能进食。脾胃积热型口疮宜选用清热解毒、通便  相似文献   

2.
小儿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营养物质需要丰富,而营养来源脾胃,脾胃是后在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但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泄泻,轻则大便次数多、粪质稀薄,重则泻如水样或完谷不化,其势或缓或急,新工艺症候复杂多变,故泄泻病被列为儿科四大病症之一。  相似文献   

3.
小儿厌食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证候,轻者食欲减退,重者不思饮食,如迁延日久,则会影响小儿的营养和生长发育,最终发展成疳证(俗称奶痨)。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厌食主要责之脾胃。小儿脾胃薄弱,若饮食不节,饮食无度或过食肥甘生冷和难以消化之物,均  相似文献   

4.
小儿呕吐 小儿外邪犯胃、内伤饮食、蛔虫侵扰或跌仆惊吓等因素均可致脾胃功能失调而发生哎吐,极少内伤发病。  相似文献   

5.
小儿呕吐小儿外感犯胃、内伤饮食、蛔虫侵扰或跌扑惊吓等因素均可致脾胃功能失调而发生呕吐。姜糖苏叶饮紫苏叶3克,生姜3克,红糖15克。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泻的辨证食疗□/陈明来□/柳玉勇小儿腹泻其病因有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泄泻病源在脾胃,小儿脾胃发育未完善,功能弱,故遇外感六淫、内伤饮食皆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而泄泻。小儿脏腑未充,尤宜食治。小儿腹泻应辨清寒热虚实的属性。实证者发病急,病情短暂...  相似文献   

7.
小儿厌食症是小儿常见的病症.它以不欲饮食、或食欲减退、或严重挑食为特征。引起厌食的原因很多.因此,它不是一种单纯的.独立的病,而是一种症状。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为水谷之海”,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才能化水谷而生精微、输布营养周身,而脾胃有病.功能受阻,  相似文献   

8.
小儿食滞     
正小儿食滞是由于喂养不当、暴饮暴食、过多地喂给生冷油腻之物,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职,引起食物积滞、出现呕吐或泄泻的一种病症。方一曲麦枳术丸组成枳实、苍术、炒神曲各10克,炒麦芽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或3次温服。功效健脾运脾,化湿理气,消积导滞。主治小儿食滞。症见脘腹胀痛,拒按,  相似文献   

9.
小儿流涎,俗称小儿流口水,此病以一岁左右的婴儿为多见,常见于婴儿在断奶前后.6月龄婴儿体内器官发生变化,母乳的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婴儿的需求,要逐步用一些米汤等容易消化的流汁来补充营养.有些人用母乳喂养婴儿到15个月以上才断奶,断奶后在营养上大做文章,婴儿极易发生滞胃、消化不良,导致脾气虚寒或脾胃蕴热,脾胃功能失调,此时小儿流涎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从生理角度来讲,小儿脏腑柔弱,五脏六腑处于生长发育状态,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脾胃功能经受着很大的压力与负担。一旦受到饮食不节或疾病等各种因素困扰,极易发生脾胃功能失调。平时应尽力避免食用冰凉的食品,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食用味道过重的食物。  相似文献   

11.
小儿疳积食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疳积是指小儿脾胃功能紊乱,进一步导致营养障碍的一种慢性病,也是一种较难治的病。中医学对小儿疳积的治疗,主张以调理脾胃为主,可用以下食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治疗治疗小儿脾胃积热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80例脾胃积热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儿给予中医小儿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中成药进行治疗.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小儿推拿手法能有效地治疗小儿脾胃积热型厌食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儿厌食是指除外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较长时问的食欲不振或减退,甚至拒食的一种病证。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饮食不能自调,食物不知饥饱。加以一些家长缺乏知识,片面强调给以高营养的滋补食物,超越了脾胃正常的运化能力,以及过于溺爱,恣意投其所好,养成偏食习惯,或进食不定时,生活不规律,或训斥打骂,造成儿童心理及情绪紧张等,皆可导致脾失健运,胃不思纳,脾胃不和而致厌食症发生。从临床实际观察中,小儿厌食症临床表现多为脾胃气阴不足、脾失健运、脾胃虚弱等型,针对其病机,对厌食所采取的治法主要是调理脾胃功能,治疗上可采用内治法即中药治疗、外冶法以及内外兼治法。现将近几年关于厌食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儿厌食是指除外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较长时间的食欲不振或减退,甚至拒食的一种病证[1]。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饮食不能自调,食物不知饥饱。加以一些家长缺乏知识,片面强调给以高营养的滋补食物,超越了脾胃正常的运化能力,以及过于溺爱,恣意投其所好,养成偏食习惯,或进食不  相似文献   

15.
王燕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768-1769
目的对捏脊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其优势和不足,总结经验,以更好地指导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近5年的112名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患者,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治疗组,采用捏脊方法进行治疗;B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药治疗方法,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并加以总结。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恢复效果好于B组患者,有效率高于B组患者。结论采用捏脊方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疗效较好,患者经过治疗后,进食量和体重明显增加,有效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治疗小儿厌食症,除科学合理调配小儿饮食,改变小儿不良饮食习惯外,应着重健脾消食,开胃导滞,恢复小儿脾胃功能。下列药膳对小儿厌食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小儿厌食症是当今儿科较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不思纳食或食欲减退;伴腹胀、便秘或腹泻、形体消瘦等。祖国医学认为,小儿厌食主要由于饮食不节、脾胃损伤所致。在诱导纠正无效的情况下,可采取内外兼治的办法。一般来说,内治可给予维生素B类,在医生指导下试用硫酸锌糖浆、乳酶  相似文献   

18.
小儿捏脊是一种常用的小儿保健疗法,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和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改善脏腑功能的目的。捏脊可促进小儿气血运行,调理小儿脾胃功能,改善小儿睡眠质量,增强小儿免疫力,但给宝宝捏脊时,应注意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在宝宝饥饿或过饱时捏脊、注意手法应轻快柔和、力度循序渐进、时间不宜过长。捏脊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家长应学习小儿捏脊的手法,了解捏脊的注意事项,以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夏秋季节小儿常因内伤饮食、外感暑湿风寒,使脾胃功能失常而发生腹泻病,患儿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大便频多、溏稀(多呈黄绿色,味酸臭或腥臭)、小便短少,有时伴发热烦躁、精神不振,甚至脱水等症状。小儿腹泻临床治疗一般应用抗生素及液体疗法,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特别是单纯性小儿  相似文献   

20.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内的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在临床上本症比较普遍,最常见于1—6岁的小儿。若迁延日久,可导致营养不良,甚则引发其它系统的疾患。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营养发育比较好,只是偶有食欲低下的情况或正在患病的小儿食欲不振,不属厌食症的范围。在临床上药物治疗本病比较缓慢,用推拿的方法治疗,方便简捷、疗效显著,标本兼治。 小儿易患厌食症,是由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决定的。由于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微相对比成人多,脾胃负担较重,稍以调护失当,就会使胃纳呆滞,脾运失常而导致厌食。 厌食症在城市小儿尤为多见,是由于一些家长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增加过多的营养物质,特别是一些滋补食品,严重影响了小儿的脾胃运化功能,使食滞伤胃;另一方面由于小儿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