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由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不包括子宫肌层)的子宫内膜引起的一种病变.临床上以渐进性痛经、月经失调、不孕、FEE0瘕为主要特征.由于EM病因与发病机理仍未完全清楚,目前治疗多为对症,疗效不太令人满意.因此,探明其发病原因,对预防和治疗该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es,EM)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在子宫内膜以外的器官生长,导致痛经、不孕及肿块生长等为表现的症状,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由于其易浸润和复发,故是当前妇产科中的难治之症。下面就近年来对EM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吴凤华 《河北医学》1996,2(3):289-290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233000)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吴凤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样组织,生长子宫以外异常部位的病症,简称:"异位症"。临床上一般表现为不孕、痛经、月经异常,并伴有肛门坠痛等,也有个别病例无明显症状。中医对此病的认...  相似文献   

4.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子宫腺肌症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发生于子宫的良性病变 ,是由于子宫内膜的腺体和基质异位生长于子宫肌层使子宫体积弥漫性增大。多发于经产的绝经前期妇女 ,发病年龄一般在 4 0~5 0岁[1] 。流行病学报道通过子宫切除标本统计 ,子宫腺肌症约占妇科疾病的 8.8%~ 31% [2 ,3 ] 。该病的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过多和继发贫血、子宫增大呈均匀或不均匀和不孕。该病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痛经 ,经量增大并辅以B超或磁共振 ,准确率可达 90 %以上。目前 ,该病的治疗临床上多以子宫切除为主[4] 。但手术切除子宫对要求生育的妇女来说 ,是无法接受的 ,还可导致患者内分…  相似文献   

5.
葛晓梅 《中外医疗》2012,31(36):107+109-107,10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原本生长在子宫腔内的子宫内膜组织"跑"到子宫腔之外的地方,进而造成的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和体征随异位内膜的部位而不同,同时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子宫内膜异位症虽并非肿瘤,却被称为一种妇科"良性癌",这与其具有植入性以及难以治愈的特点有关,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一定要理性对待,积极治疗。依发生部位之不同,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内外两类,"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主要为:痛经、月经过多、不孕、性交疼痛、大便坠胀、膀胱症状等,腹壁疤痕及脐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则出现周期性局部肿块及疼痛;临床治疗上,笔者在使用抗孕激素促使患者痛经症状缓解的基础上,加用龙血竭,具有化瘀止痛、活血止血的功效,联合用药起到了抗炎镇痛作用,控制痛经及预防复发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盆腔子宫内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丛剑  张惜阴 《上海医学》1999,22(6):361-363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是妇科领域的两种常见疾病.前者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盆腔其他部位,后者是指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和生长于子宫肌层.两者可以单独或合并存在,常导致痛经、慢性盆腔疼痛、性交痛、盆腔粘连和不育;治疗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就其治疗方面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病保守性手术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所致的一种良性病变,以月经量过多、痛经和不孕为主要表现.对想保留子宫的腺肌病患者,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可选择保守性手术治疗,包括腺肌病病灶切除、子宫内膜及肌层切除、子宫肌层病灶电凝、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盆腔去神经支配治疗、子宫动脉阻断、介入性治疗等.手术方式的选择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意愿、生育要求、病灶部位和范围及医生的手术技巧.该文对保守性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现状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难治病、多发病,该病多并发不孕,中医认为肾虚血瘀是该病并发不孕的病机。现代西医认为异位内膜种植学说是本病的发病机制之一,血管生成是本病的重要特征,也是本病并发不孕的重要原因。导师在体现活血化瘀治法的中成药在妇科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活血化瘀治法对EMS有效的基础上运用补肾活血化瘀治疗EMS并发不孕患者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妊娠率显著增加。故认为肾虚血瘀是EMS并发不孕的主要病因病机,也是EMS并发不孕的主要病理基础,从"肾虚血瘀"论治EMS并发不孕值得从临床和实验研究两方面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药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它部位,是激素依赖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不调、不孕、性交痛等症状.祖国医学无此病名,属于"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瘕"等范畴.EM已发展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但目前关于EM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现代医学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不良作用大,易复发.近几年来,许多学者从祖国医学角度研究EM,已在理、法、方药方面取得了丰富经验,同时开展了临床和实验研究.现将近5年有关资料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的腺体与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所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为妇科常见病,发病率在8.8%~31.0%[1],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的趋势[2].临床上以痛经、经量增多、不孕为主要表现,痛经的发生率为64.8%~77.8%[3].由于月经期病灶出血,刺激子宫平滑肌产生痉挛性收缩导致痛经.痛经的程度不一,常呈进行性加重趋势.病变愈广泛,痛经愈严重,严重影响妇女的工作和生活.目前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有药物及手术方法,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明显,但只是暂时的,停药后症状体征很快复发[4],而手术后复发率达5.6%~10%[5].由于该病缺乏非创伤性诊断和特效药物治疗,为临床上常见难治病之一[6].笔者采用《景岳全书》中的决津煎合失笑散加味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3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治疗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腹腔镜手术诊断为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治疗.比较2组的怀孕率、痛经和巧囊的复发率,以及中医证候和痛经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怀孕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痛经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1年后2组巧囊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痛经积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和痛经积分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于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后接受中医药辅助治疗,在提高怀孕率、降低复发率、减轻痛经程度上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卫亚敏,高雪琴,何洛建(中信重机公司中心医院,洛阳471003)主题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药疗法,活血祛瘀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主要临床症状有痛经、月经不调、肿块、不孕等。临床常采用激素...  相似文献   

13.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的子宫肌层增生性病变,发病率8.8%~31.0%[1],病变较局限者称子宫腺肌瘤。该病常见症状为痛经、经量增多继发贫血、不孕。该病最确切的治疗方法是切除子宫,但对于未生育、年龄较轻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难以接受此手术方式,故越  相似文献   

14.
从湿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以盆腔疼痛和不孕为特点的持续性病变,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病程长,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中医学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名,但类似此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散见于“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癌瘕”等疾病范畴。“瘀血”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和体征的关键,活血化瘀已成为中医药治疗该病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然古今治疗多从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推陈出新着眼,鲜有论及从湿而治。在临床中若单纯运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该病,疗效不尽如人意,笔者在总结全国名老中医班秀文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治疗经验的同时,对部分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发现,湿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和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浙江省名中医章勤教授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不孕症的临床辨治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章教授临诊,学习收集医案,总结章教授临床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不孕症之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举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章教授认为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其病因分以"局部因素"与"全身因素"两方面,"局部因素"指由于各种局部原因导致子宫内膜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继而发生薄型子宫内膜,以奇经受损、肾虚血瘀为病机,当以补肾活血化瘀之法治之;而"全身因素"指以肾精亏虚为本,故以补肾填精法治之。所举验案为薄型子宫内膜合并宫腔粘连的患者,以补肾活血化瘀法联合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治疗后,其多年不孕症告愈。[结论]章勤教授针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助孕分病因而治,思路清晰,特色鲜明,疗效显著,值得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坤内异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痛经(血瘀肾虚证)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收集2007~2008年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病伴痛经的患者56例.服用中药益坤内异丸3个月.治疗前后评价痛经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并于月经期(月经周期第2~3d)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CA125及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清PGE2、TXB2、6-Keto-PGF1a、β-EP等的变化.结果:内异症痛经缓解率为83.33%,中医证候总有效率75%.子宫腺肌病痛经缓解率为90.09%,中医证候总有效率79.45%."益坤内异丸"能明显降低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血清中PGE2、TXB2及6-Keto-PGF1α水平,升高血清中β-EP的水平.结论:"益坤内异丸"可缓解内异症、腺肌病血瘀肾虚证患者的痛经,可能与直接调节和改善参与疼痛感受的前列素PGE2、TXB2及6-Keto-PGF1α及β-EP等的变化有关,进而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可形成结节及包块。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加重的盆腔粘连、疼痛、不孕等。中医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名,多散见于“痛经”、“月经过多”、“瘕瘕”、“不孕”等病症中。蒋学禄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据统计,内异症患者中约有50%伴发不孕[1],而30%以上的不孕症是由内异症造成.即使对之进行手术治疗,仍有近一半的患者不能受孕,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所引起的妇科疾病,如在卵巢、子宫骶骨韧带、子宫下段后壁浆膜层、子宫直肠陷窝以及乙状结肠的盆腔腹膜等处,亦可在子宫肌层发生.在临床上,对主诉不孕的妇女,如果输卵管通畅、基础体温双相,子宫内膜反应良好,房事后试验正常者,应考虑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本文分析内异症合并不孕生育期女性63例,探讨其临床治疗情况及与妊娠之间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消异止痛煎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妇科常见病,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痛经、不孕作为EM的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历代书籍中无此病名记载,根据其症状、体征、病因、病理属中医血瘀症范畴,近年来,我们运用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消异止痛煎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包括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产生的病变;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月经过多、严重痛经和不孕,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子宫腺肌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但因其病因尚不明确,缺乏敏感特异的诊断办法,且治疗手段有限,导致了目前亟需对发病机制、特征性诊断、针对性治疗的深入研究。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非人类特有,故有可选择的实验动物,且多种雌性动物的生殖系统与人类女性生殖系统具有相似性,有利于开展机制方面的研究。就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建立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