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的影响。方法78例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mnary inte nrernjon,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46),对照组常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片和氯比格雷片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术后6个月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比较两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率的差别。结果CAG示:治疗组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是普通支架亚组还是药物涂层支架亚组(DES)均有相似的结果(P均〈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红可明显降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冠脉)长度病变(病变长度≥20mm,简称长病变)施行经皮腔内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及支架数成功率低,并发症也多,术后再狭窄率高.国外研究表明,药物涂层冠脉内支架能够有效减低介入术后冠脉再狭窄发生率.2006年3月~12月,我们采用药物涂层冠脉内长支架(支架长度≥20 mm)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危重病APACHEⅣ评分在预测心肌梗死冠脉支架介入手术后患者预后情况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98例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计算APACHEⅣ评分和死亡危险系数,使用ROC曲线分析APACHEⅣ评分与冠脉介入术后患者2周内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0.768,当以预测病死率大于70%为死亡标准时预测实际病死率准确度最高,高于以预测病死率大于30%和大于50%为死亡标准时的准确性。APACHEⅣ得分小于60分组的存活者和死亡者APACHEⅣ分值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全部研究对象的死亡组APACHEⅣ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APACHEⅣ评分对心肌梗死冠脉支架介入手术中患者预后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亚玲 《黑龙江医学》2014,(11):1325-1325
目的:观察研究中药干预对冠心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脉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病例46例,将其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加中药干预组(治疗组)和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在术后第1周及第25周进行脉图测定,分析各组用药前后脉图参数变化规律。结果 治疗组脉图参数变化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干预对冠心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有效预防和减缓冠脉再狭窄。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的现状和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Miu ZR  Ling F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145-146
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介入神经放射这一新的技术在中国开始开展的时候,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样利用这一技术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如颅内动脉瘤的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栓塞等。但是,当步入21世纪的时候,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介入性材料的发展,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支架的改进和新产品的问世。2002年一些公司推出了专用于颈动脉狭窄治疗的自膨式支架;2003年推出了旨在减少栓子脱落而专门设计的保护装置,这使得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技术更加安全。另外柔软的冠脉支架的出现以及冠脉支架术经验的启示,给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提供了可能。2000年开始尝试使用柔软的冠脉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2)介入治疗技术的提高也为推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奠定了基础。其在中国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介入神经放射医生,这些医生绝大部分具有神经外科专业的背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预防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方法72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A组)36例,常规药物加通心络胶囊和复方丹参滴丸组(B组)36例。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冠脉造影检测支架内狭窄情况,井计算再狭窄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B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及血小板聚集指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降低显著(P〈0.01);且冠脉造影再狭窄率为15.1%,显著低于常规纽31.7%(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做为预防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常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7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介入手术路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行经股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组行经桡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心肌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水平。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3/37),低于对照组的27.03%(1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A、LN水平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路径相比,经桡动脉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安全性较好。两种入路均可抑制患者心肌纤维化进程,改善其心功能,远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护理促进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11年1月收治入院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200例,随机将200例患者分为渐进式康复护理组(观察组100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100例)。渐进式康复护理组除常规治疗外,主要配合渐进式早期康复活动、健康教育、认知危险因素、心理指导、控制高危因素和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结果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1年,两组患者从生理检测结果、运动耐受强度、胸闷的发作频率、射血分数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实行早期渐进式康复护理是安全的,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杨宇  冯德辉  王俊贤  黄石安 《河北医学》2013,19(9):1290-129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7);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用药加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用药,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复行冠脉造影,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支架再狭窄率、心绞痛再发率及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冠脉支架再狭窄率、心绞痛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血脂和CRP水平均比用药前明显改善,用药后观察组TC、TG、LDL-C、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改善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心绞痛再发,有效调节血脂和抑制炎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导管血栓抽吸(PT)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将AMI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组(PCI组)和PT+PCI组。单纯PCI组常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PTCA)后置入冠脉内支架或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PT+PCI组常规PTCA方法选择指引导管,导丝通过病变后,经导丝直接送入Diver抽吸导管至病变部位,反复抽吸至血栓影消失或明显减少,然后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或常规PTCA方法后置入冠脉内支架。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血流和心肌灌注差别,比较两组ST回落率、直接支架率,并随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心血管事件。结果:PT+PCI组抽吸导管均通过病变,血栓抽吸后即刻血栓影消失或明显减少,前向血流恢复、梗死部位心肌组织的再灌注及ST回落率、直接支架率均优于单纯PCI组。结论:PT术是处理冠脉内血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初步观察可以改善AMI患者IRA的血流和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对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C1段狭窄患者进行介入支架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29例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C1段狭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支架治疗组(n=14)和药物治疗组(n=15),观察两组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14例支架治疗组患者在接受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后均成功置入支架,在术中有4例患者出现心率减慢,有2例患者发生血压下降,有1例患者因发生再灌注损伤、脑出血而发生死亡,有1例患者在术后48个小时行头颅CT检查时发现急性脑梗死灶。在术后对这些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其均未发生急性脑梗死。在对这些患者随访2年时发现,有1例患者出现心绞痛,有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膜轻度增生。在15例药物治疗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接受治疗一年时因发生一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而导致半身偏瘫,生活不能自理;有1例患者在服药2年,停药半年后出现左侧颞叶及左基底节区急性梗死,经治疗后其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遗留言语表达欠流利的症状;有2例患者服药2年后多次出现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或TIA;有1例患者在服药的第2年因发生颈内动脉极高度狭窄而进行支架置入术治疗。所有药物治疗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2年后其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均较治疗前加重。结论: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C1段狭窄患者在进行介入支架治疗的围手术期易发生并发症,但在进行介入支架治疗半年后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几率较低。与进行介入支架治疗相比,此类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后发生远期缺血性卒中的几率较高,其血管狭窄程度可持续增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能有效改善狭窄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和脑血管的侧支循环。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胆管梗阻介入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胆管梗阻介入支架置入术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6例,分别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比较观察2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临床护理满意度组间比较,优质护理组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0,P=0.0445)。(2)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优质护理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000,P=0.0024)。结论在临床针对胆管梗阻介入支架置入术患者实施护理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丹参多酚酸盐组),观察支架置入前、支架置入后24h及1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IL-1)以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并与18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UAP患者血清IL—18、IL-1以及sICAM-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常规治疗组支架置入后24h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降低(P〈0.05)。丹参多酚酸盐组支架置入后24h上述3种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1周降低更明显(P〈0.01)。且丹参多酚酸盐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IL-18、IL-1和sICAM-1不同程度参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管壁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丹参多酚酸盐可能通过调节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冠脉局部的炎症级联反应,对UAP患者及支架置入后发挥较全面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确诊为ICM心力衰竭患者44例,按 有无行介入冠脉再通治疗(PTCA)分为内科药物治疗组(简称常规组)和PTCA、支架治疗组(简称介入组)。常规组20例 行内科综合治疗,介入组 24例均行 PTCA,必要时放置支架。结果经 28.l±20.9(1~102)月随访,两组病人症状均有不 同程度的改善,介入组心功能改善和左室、左房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介入组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 0.05),常规组则无明显变化。随访期内常规组再住院次数明显高于介入组,分别为4.8±l.2次和2.l±0.8次,且常规组总 住院费用高于介入治疗组,并有6例死亡(33.3%),死因多为顽固性心力衰竭;而介入组仅有2例死亡(14.3%),且均非 心力衰竭所致。结论ICM心力衰竭为一进展性疾病,预后差,常规治疗效果一般,病死率较高;PTCA、支架置入术是治 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对于EP<40%的患者成功率较高,也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闫忠政  吴天兵  全劲松  苑丽丽  吴波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775-2776,282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再发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和冠脉内支架植入疗效。方法:AMI静脉溶栓后再发心肌缺血病例182例,溶栓后再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治疗。术前测定IRA、non—IRA病变程度及TIMI血流分级,术后及随访期间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随访期LVEF和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溶栓结局分为溶栓再通组(123例,A组)及未通组(59例,B组)。A组的IRA残留严重病变例数和残留严重病变平均狭窄程度均明显少于B组,而TIMI3级血流例数均明显多于B组(P均〈0.05~0.01)。随访期间A组的MACE发生率少于B组,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后者(P均〈0.05~0.01)。结论:AMI静脉溶栓后再发心肌缺血患者常常伴有较严重的冠脉病变,特别是溶栓未通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直接支架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成功率、并发症及血管病变特点。方法 102例ACS病人分为直接支架组(35例)和常规支架组(67例)。比较两组成功率、并发症及血管病变特点。结果 直接支架组成功34例(成功率97%),失败1例;常规支架组成功67例(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大致相同,血管病变特点差别很大。结论 直接支架置入术可用子ACS病人的介入治疗,但正确选择适应证是成功的关键。从医疗安全角度而言常规支架技术比起直接支架技术更可取。  相似文献   

17.
文亚红  曾晓斌  赵颖  兰建军  苏敏  田巨龙 《四川医学》2011,32(11):1708-17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开展冠脉介入手术以来发生的诊断明确的冠脉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的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9年间总共有928例患者行冠脉介入手术,共发生冠脉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5例,发生率0.54%。冠脉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与冠脉血管病变长,严重钙化病变,血管细小,支架膨胀不全,支架贴壁不良,支架未完全覆盖病变,支架重叠连接处未重整,术后未坚持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有关。冠脉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对溶栓效果不佳,需急诊行PTCA、血栓抽吸导管开通相关血管,并强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结论冠脉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与患者血管病变特点及介入操作等因素有关。再次急诊PTCA、血栓抽吸导管开通相关血管是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中药通脉愈心浓缩丸预防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疗效观察的基础上,研究通脉愈心浓缩丸防治再狭窄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1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加通脉愈心浓缩丸组(治疗组,61例)和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0例)。疗程均为6个月,追踪观察患者有无心绞痛复发、心电图异常,并通过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评价再狭窄的发生。并对观察病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再狭窄率为9.8%,对照组再狭窄率为23.3%,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血清NO高于对照组,而血浆ET低于对照组。结论:具有化痰祛浊、活血通脉功效的通脉愈心浓缩丸对预防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ET、升高NO、改善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9.
"在日前刚刚结束的TCT2010会议上,来自全球的多个医学中心发布了他们各自开展的多项有关药物洗脱冠脉支架的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其中,XIENCEⅤ药物洗脱冠脉支架系统在各大研究中,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有出色表现;更为重要的是,在临床介入医生最为关注的安全性问题——支架血栓(ST)的发生率上,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可有效治疗因冠脉内膜撕裂引起的并发症,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冠脉内存在血栓,故冠脉内支架是否可应用于AMI一直存有争议。近年国内外学者报道用冠脉内支架治疗AMI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报告笔者采用冠脉内植入支架治疗18例AMI患者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