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Glisson蒂横断肝切除治疗肝脏实质占位病变的手术曲线,为临床应用Glisson蒂横断肝切除提供实践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间实施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治疗的31例肝实质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分析初次采用该法切肝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和售后肝功能等指标变化曲线.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血量与例数积累成负相关,第一个10例、第二个10例和第三个10例间呈现梯度分布.恶性肿瘤患者根治性切除率81.8%.随访18个月,根治性患者生存率100%、复发率4.5%,全组生存率90.9%.手术根治和良性肿瘤患者肝酶学均在2周内恢复正常,根治水平HCC患者AFP在3周左右恢复正常.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基于更为科学的临床肝脏解剖分段理念,第一个10例是操作的关键时期,安全性和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提倡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肝圆韧带入路行左肝蒂鞘内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1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62例,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行开腹左半肝切除术,研究组于腹腔镜下经肝圆韧带入路行左肝蒂鞘内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两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3d、5d、7d动态开展肝功...  相似文献   

4.
在55例成人肝脏铸型和剥制标本上对肝内肝管进行了观察。以有无叶肝管参予左、右肝管的合成作为分型的依据。由规则的右前、后叶肝管合成的规则型右半肝管占49.09%。另50.91%为全部或部份不规则型的右肝管,其中有8例(14.55%)右前叶肝管或右后叶肝管分别单独汇入左肝管或总肝管。右肝管和右前叶肝管分别位于相应门静脉分支的前面和左侧,右后叶肝管绕右前叶门静脉根部上方向右行。由规则的左内、外叶肝管合成的规则型左肝管占32.73%,其余的为部份或全部不规则型的左肝管。左半肝的主要肝管位于门静脉主支(横部)的前方或(弯部、矢部的)内前方。此外,本文还就肝内主要肝管与临床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筋膜蒂骨膜移植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发  路来金 《吉林医学》1991,12(5):276-277
我们在23例新鲜成人上肢标本上,观察了深筋膜的血液供应,骨膜的血供来源,特别是深筋膜对骨膜的血液供应,证实了深筋膜对骨膜存在着血液供应,从而提出筋膜蒂骨膜移植的新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10例指骨骨折不连接患者,促进和加快了骨折的愈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深筋膜对骨膜存在着血液供应,具有血液供应的骨膜可保持其生骨特性,产生新生骨,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精准肝蒂解剖法肝段切除术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于周口市中医院行精准肝蒂解剖法肝段切除术的肝胆管结石患者42例,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肝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18.7±131.4)min]长于对照组[(235.6±10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观察组ALT、AST、T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应用精准肝蒂解剖法肝段切除术治疗能达到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且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心肌缺血预调置作用的相关性。方法将50只体质量300~350 g雄性健康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预调置组、L-硝基精氨酸(L-NNA组)和L-精氨酸(L-Arg)+L-NNA等5组,分别观察冠脉灌注压(CPP)和心肌蛋白、乳酸脱氢酶(LDH)、环一磷酸鸟苷(cGMP)和丙二醛(MDA)含量等心肌损伤指标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预调置组心肌蛋白漏出量明显降低、LDH漏出量显著下降、心肌MDA含量明显降低、cGMP水平则明显升高(P均<0.01),CPP降低(P<0.05);L-NNA灌流组可以阻断预调置的心肌保护作用,L-NNA+L-Arg灌流组可逆转L-NNA阻抑预调置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心肌缺血预调置明显提高缺血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与改善心肌I/R损伤时NO缺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9.
带血管蒂的足外侧肌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6 8例新鲜成人下肢标本分别用红色乳胶、ABS,以及 10 %明胶硫酸钡墨汁混悬液进行血管灌注 ,经血管造影、X线摄片和显微解剖的方法 ,进行观测和研究。结果 :足外侧肌皮瓣的血供可有腓动脉的穿支或跗外侧动脉保证。其中腓动脉穿支的外径为 1.2± 0 .3( 0 .5~ 2 .1)mm ,跗外侧动脉的外径为 0 .9± 0 .2 ( 0 .5~ 1.8) m m。结论 :根据不同部位的需要可选择不同的带血管蒂的足外侧肌皮瓣 ,以修复足部软组织的缺损。  相似文献   

10.
1986年伙,江西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一批Wistar系大鼠群中,突然爆发一种临床上类似小鼠痘的传染病。全群317只大鼠中发病141只,发病率达44.5%,死亡16只,死亡率为5.0%。发病鼠表现上呼吸道病症,鼻腔有血性分泌物;后出现尾部丘疹及结痂坏死、跖部水肿、糜烂等症状,整个发病期为4个月。采集了典型发病大鼠的肝和坏死皮肤组织,通过小鼠接种感染试验和同居感染试验、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绒毛尿囊膜上皮细胞胞浆内包涵体检查和鸡胚毒回归试验等方法,拟诊断为大鼠鼠痘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1.
<正> 由于肝脏外科的发展以及放射线胆道造影的需要,将肝门外胆汁排泄导管均划为肝外胆道;它包括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和胆囊管,以及胆囊管汇入肝总管后的胆总管(见图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将精准肝蒂解剖法肝段切除术应用于肝胆管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至2017年期间收治的1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观察组(精准肝蒂解剖式肝段切除术),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术式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精准肝蒂解剖法肝段切除术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更为确切,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 L-精氨酸二肽对 Wister 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 Wister 大鼠异丙肾上腺素(ISO)心肌缺血模型;放射免疫检测 cGMP 含量、心肌 MDA 含量、血浆 LDH 活性的变化;测定离体心脏冠脉流量。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ISO 组血浆和心肌 cGMP 分别降低27.27%(P<0.05)和43.18%(P<0.01),血浆 LDH 和心肌 MDA 水平分别升高67.91%(P<0.01)和241.72%(P<0.01);②与 ISO 组比较,ISO L-Arg 二肽组使血浆 LDH 活性、心肌 MDA 水平分别降低32.70%(P<0.05)、61.69%(P<0.01),血浆 cGMP 和心肌 cGMP 分别上升112.50%(P<0.01)和56.00%(P<0.01);③乙酰胆碱(Ach)灌流,对照组、ISO 组和 ISO L-Arg 二肽组冠脉流量分别增加34.1%(P<0.05)、9.4%和21.1%(P<0.05),而硝普钠(NPS)灌流,则分别增加59.2%、74.1%和67.1%,均 P<0.01;ISO L-Arg 二肽组 Ach 和 NPS 灌流,则冠脉血流量比 ISO 组分别增加31.42%(P<0.01)和15.84%;NPS 灌流后,对照组、ISO L-Arg 二肽组与 ISO 组冠脉流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果表明,心肌缺血有显著地 NO 生成缺陷,给予 L-Arg 二肽可以补充 NO 前体,对缺血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准肝蒂解剖法肝段切除术对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精准肝蒂解剖法肝段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常规肝段切除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精准肝蒂解剖法肝段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肝内亚肝段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亚肝段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采用肝内亚肝段血流阻断(A组)进行肝切除;33例采用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B组)进行肝切除;对两组术后肝功能及术中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出现腹水4例,无死亡、腹腔大出血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B组出现腹水5例,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5、9、14 d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时采取肝内亚肝段血流阻断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肝功能迅速恢复的有效的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50个成人离体肝脏标本上,对下腔静脉肝后段及开口于该段的肝静脉进行了观测,为肝静脉插管影造提供应用解剖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后间隙的解剖基础及其在肝脏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6例尸肝进行解剖,测量肝后间隙的相关解剖数据.经肝后间隙入路行11例巨大肝癌、8例血管瘤切除.结果:肝后间隙的长度平均为(55.43±9.65)mm,肝后间隙上口(膈面)的宽度平均为(20.04±6.88)mm,肝后间隙下口(脏面)的宽度平均为(18.1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提供副肝右静脉(accessory right hepatic vein,aRHv)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选取50例无病变成人尸体肝脏标本,解剖aRHV和肝右静脉(right hepatic vein,RHV),观测统计aRHV的出现率、数量、管径、开口部位、引流范围及与RHV的关系.结果 aRHV出现率为96.0%,其中,直径≥13.00mm和直径≥5.00 mm的出现率分别为60.0%和32.0%;aRHV汇入下腔静脉(IVC)肝后段上、中、下份,分别为6.4%、17.0%和76.6%,其管径分别为(4.33±1.10)mm、(5.76±2.52)mm、(4.83±1.34)mm;汇入IVC肝后段下份的aRHV,其开口部位46.8%(22/47)位于8:00~9:00点位之间;引流Ⅵ段、Ⅶ段的aRHV,管径分别为(6.30±2.20)mm和(4.49±1.22)mm;aRHV直径与RHV管径呈负相关(P=0.022,r=-0.410).结论 aRHV出现率较高,以开口于IVC肝后段下份右后侧者居多,汇人IVC肝后段中份的aRHV管径最粗;较细小的aRHV主要引流肝Ⅶ段,而较粗大的aRHV则引流肝Ⅵ段或Ⅵ段和Ⅶ段;当RHV较小时,其出现较粗大aRHV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则小,LDLT术前掌握aRHV的解剖特点,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下腔静脉肝后段居于肝脏后面的腔静脉沟内,它和肝静脉系是固定肝脏的最重要结构。肝静脉系係运输离肝血流的仅有管道,由口径悬殊的众多肝静脉支共同组成。肝静脉的主要支行经肝脏按门脉系划分所成的叶间与段间平面,在肝叶切除术中是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