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干预促进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接受髓核摘除术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康复理疗,观察组接受核心肌群训练。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治疗效果、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和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和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干预后治疗效果、腰椎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护理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躯体功能、疼痛程度均有明显改善效果,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某院接诊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干预组行中药热奄包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功能障碍程度及腰椎功能。结果干预组治疗优良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干预7周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对照组,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中药热奄包结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利于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阶梯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阶梯性康复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后两组腰椎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阶梯性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效果与腰椎CT影像结果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后腰椎功能恢复与腰椎CT影像的关系。方法:对1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观察,根据突出物的不同水平层面分为单节段与多节段突出,根据突出物不同突,出程度分为膨出型,突出型和膨出加突出型。结果:治疗后单节段突出患者比多节段突出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明显,膨出型患者比突出型和膨出加突出型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明显,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后功能恢复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节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陆春燕 《当代护士》2023,(7):101-105
目的 探讨普拉提(Pilates)运动操配合热罨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的康复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Pilates运动操配合热罨包治疗干预,干预过程中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腰椎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弹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lates运动操配合热罨包的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加速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并提高患者后续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经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生理和心理康复护理,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屈伸活动度、侧屈活动度和旋转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活力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后腰椎功能康复与腰椎CT影像的关系。方法:对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根据突出物的不同水平层面分为单节段与多节段突出;根据突出物不同突出程度分为膨出型、突出型和膨出加突出型。结果:治疗后单节段突出者(22.86±4.80)分比多节段突出者(20.24±8.90)分腰椎功能改善明显(t=2.352,P<0.05),膨出型患者(25.01±2.52)分比突出型(20.25±8.15)分和膨出加突出型患者(21.97±8.97)腰椎功能改善明显(t=3.924,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效果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节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采用自制量表评估2组患者下腰痛改善程度,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在下腰痛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F-36量中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绪角色功能、总体健康情况、精神健康、躯体疼痛及活力评分较干预前上升,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平衡罐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10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80例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平衡罐治疗并配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种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并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临床症状、腰椎功能及生命质量进行评分,比较其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症状、腰椎功能及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腰椎功能及生命质量评分的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同时,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无复发病例,而对照组6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给予中医平衡罐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具有协同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疼痛 - 情绪 - 康复联合护理模式在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2017 年 2 月 ~2018 年 12 月行微创手术治疗的 8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44 例。 对照组 给予微创手术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 - 情绪 - 康复联合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腰椎情况及并发症 发生情况。 结果:干预 3 个月后,两组患者抑郁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脊髓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 上升,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 P <0.05 );两组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便秘、压疮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 结论:疼痛 - 情绪 - 康复联合护理模式在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心理状况及腰椎功能改 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强筋固肾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150例,采用分段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强筋固肾功”进行康复锻炼。结果实验组腰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直腿抬高角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强筋固肾功”康复锻炼能够减轻腰腿疼痛,增加直腿抬高角度,改善腰腿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刘善姬  吴丽梅 《全科护理》2013,11(12):1061-106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遵医行为的作用,寻求更好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椎间盘科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病人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闻、治疗效果、复发情况、病人对住院满意情况以及遵医情况等。[结果]实验组病人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对住院情况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的遵医行为按时服药、睡硬板床、腰肌功能锻炼、合理饮食、避免负重、防寒保暖等比率均高于对照组病人,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缩短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住院时间,减少疾病复发率,且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有利于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弥可保液体大剂量骶管冲击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痘的临床价值。方法主要采用前瞻性研究,于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集了8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治疗,良好的护理干预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集体干预在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锻炼中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4—12月6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两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进行集体干预指导功能锻炼护理,对照组进行个体干预指导功能锻炼护理,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VAS)、腰部活动度(1umbarmotionangle,LMA)、日本骨科学会改良下腰痛功能评价表(M-JOA score)进行护理前后疗效评价。结果在研究过程中研究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4例。治疗4周后,研究组VAS评分为(I.80±1.75)分,对照组为(3.03±1.3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0,P=0.003);研究组LMA为(197.19±30.45)°,对照组为(173.33±39.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4,P=0.010);研究组M—JOA评分为(22.31±4.76)分,对照组为(20.03±4.4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6,P=0.016);研究组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71,P=0.032)。结论集体干预功能锻炼护理方案能够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术中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密切配合手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年,按Nakai标准评定。优97例,良3例,可2例,差O例,优良率98%,疗效满意。结论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对其院外依从行为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中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8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4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院外依从行为情况及复发情况,比较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的下腰痛情况及失能情况。结果出院时,2组患者下腰痛、失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各项依从行为占比、下腰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失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提高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升出院后疾病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背景:先天性及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肌电图改变已被广泛研究,而对腰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侧凸患者椎旁肌肌力肌电图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应用表面肌电图技术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侧凸患者两侧椎旁肌的肌电活动,评估两侧肌力,揭示腰椎侧凸的特殊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产生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侧凸的成人患者26例,均行腰椎侧路椎间孔镜下间盘摘除。治疗前后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测量腰椎侧凸Cobb角及躯干偏移距离,行表面肌电图检查,测量两侧椎旁肌大力收缩募集电位值,评估腰椎间盘突出水平两侧椎旁肌肌力。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所有患者腰椎侧凸明显减少,脊柱冠状面平衡恢复。患者治疗前腰椎侧凸Cobb角为(11.81±3.50)°,治疗后为(2.65±3.10)°,腰椎侧凸明显减少,平均差值为(9.15±2.8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躯干偏移距离为(5.92±3.20)cm,治疗后为(0.32±0.26)cm,平均差值为(5.59±3.08)c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P〈0.05)。治疗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平均为78%,治疗后平均为4%。突出节段水平治疗前凹侧屈曲时凹侧大力收缩募集电位为(0.21±0.12)m V,治疗后为(0.88±0.26)m V,平均差值为(0.59±0.27)m V;治疗前凸侧屈曲时凸侧大力收缩募集电位为(0.29±0.12)m V,治疗后为(0.88±0.25)m V,平均差值为(0.67±0.27)m V,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侧大力收缩募集电位平均差值为(0.003±0.020)m V,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至少1年,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无腰椎间盘突出复发。以上结果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椎侧凸为代偿性侧凸,早期行腰椎侧路椎间孔镜下间盘摘除可以纠正腰椎侧凸。椎旁肌肌?  相似文献   

18.
李海  黄石钊  刘恒 《中国康复》2014,29(3):195-196
目的:探讨三种功能障碍评估量表在麦肯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均进行麦肯基疗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简式 McGill疼痛问卷(SF-MPQ)、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汉译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CRMDQ)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42例患者的SF-MPQ、CODI、CRMD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麦肯基疗法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SF-M PQ、CODI及CRMDQ等功能障碍评估量表可有效地应用于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状态的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9例和观察组1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残存腰腿痛发生率和腰腿痛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残余腰痛、残余腿痛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够明显提高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治疗后残余腰腿痛和复发的可能性,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