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杂种犬股骨骨折实验中,分别应用戊巴比妥钠与异氟烷复合麻醉和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两种方法 ,探讨这两种方法对实验犬生理指标的影响,评价这两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实验用杂种犬10只分为A、B两组,每组5个重复,A组应用戊巴比妥钠诱导后,应用0.8%浓度异氟烷维持麻醉;B组应用戊巴比妥钠进行静脉麻醉,麻醉过程中在不同时间点对实验犬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TPR)进行监测,A组各数据与诱导后5min,B组各数据与麻醉后5min相比较,应用SPSS13.0分析。结果应用戊巴比妥钠麻醉诱导,0.8%浓度异氟烷麻醉维持在股骨骨折实验中镇痛、镇静效果良好,实验犬生理指标稳定,苏醒迅速,能够满足股骨骨折手术需要。吸入异氟烷后5min,HR、SPO2、TPR差异显著(P0.05);戊巴比妥钠B组TPR差异显著(P0.05),在麻醉45~60min期间,实验犬恢复眼睑反射、肌肉震颤、不能满足手术需要。结论实验证明静吸复合麻醉比静脉麻醉实验犬麻醉效果好,麻醉平稳,苏醒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小型猪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与异氟烷吸入麻醉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将10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与异氟烷吸入麻醉,记录麻醉检测指标.结果 两组小型猪的麻醉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术中躁动例数差异显著(P<0.05).两组实验组在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指标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在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PH酸碱程度值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戊巴比妥钠组需在实验过程中添加麻醉剂量,而异氟烷吸入麻醉组麻醉起效快,效果良好,苏醒迅速,适合各种要求的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戊巴比妥钠与硫喷妥钠对实验犬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6只实验犬随机分为戊巴比妥钠组43只和硫喷妥钠组43只。戊巴比妥钠组实验犬行戊巴比妥钠麻醉,硫喷妥钠组实验犬行硫喷妥钠麻醉。评价2组实验犬的麻醉效果,监测并统计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及麻醉药使用剂量。结果:戊巴比妥钠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76.75%,硫喷妥钠组为72.1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戊巴比妥钠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硫喷妥钠组(P0.05),麻醉药使用剂量少于硫喷妥钠组(P0.05)。结论:戊巴比妥钠与硫喷妥钠对实验犬的麻醉效果相当,而相较于硫喷妥钠,戊巴比妥钠麻醉持续时间长,且麻醉药使用剂量少,但戊巴比妥钠麻醉所造成的实验犬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4.
刘为萍  白梅 《华夏医学》2013,26(1):11-13
目的:探讨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全身麻醉家兔的最佳浓度。方法:采用耳缘静脉分别注射0.5%,0.7%,1.0%戊巴比妥钠,以6ml/㎏的剂量对家兔施行麻醉,记录实验中家兔的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一般情况。结果:0.5%戊巴比妥钠麻醉起效时间5~6min;麻醉维持时间1h左右,达不到完成手术实验的时间。0.7%戊巴比妥钠麻醉起效时间2~3min;麻醉维持时间2h左右,全麻后肌肉松弛效果好,对呼吸没有抑制作用,麻醉致死率低。1%戊巴比妥钠麻醉起效时间1~2min;维持时间2.5h左右,家兔致死率高。结论:0.7%戊巴比妥钠溶液6ml/㎏的剂量在手术实验中对家兔可起到有效的麻醉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家兔麻醉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型猪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12头小型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头,一组是戊巴比妥钠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Ⅰ组),另一组是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Ⅱ组).麻醉后对动物实施心脏生物可降解支架置入术,观察动物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效果、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麻醉后,动物分别在7.6 ±2.4 min(Ⅰ组)、2.4 ±1.4 min(Ⅱ组)进入麻醉状态(P<0.05).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30.8±8.8 min(Ⅰ组)、16.5±2.8min(Ⅱ组)(P<0.05),Ⅱ组动物比Ⅰ组动物苏醒平稳(P<0.05).两组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无明显差别,而氧饱和度在第10 min(Ⅰ组87%,Ⅱ组92%)和30 min(Ⅰ组94%,Ⅱ组89%)由于追加麻醉药后,两组值差异较大,但很快恢复正常.Ⅱ-组麻醉效果较Ⅰ组麻醉效果好.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较戊巴比妥钠复合氯胺酮麻醉的效果强且术后苏醒快,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0.7%浓度戊巴比妥钠在家兔手术实验中静脉注射麻醉的追加剂量。方法采用耳缘静脉注射0.7%戊巴比妥钠的不同追加剂量对家兔施行麻醉,记录实验中家兔的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一般情况。结果静脉追加0.7%的戊巴比妥钠2ml/kg、3ml/kg、4ml/kg剂量的戊巴比妥钠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6-8min,5-6min,2-3min,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0.5±0.5h、2.0±0.50h、2.5±0.5h。30只家兔在注射0.7%戊巴比妥钠3ml/kg追加剂量后肌肉松弛效果好,无呼吸抑制及死亡者。结论 0.7%戊巴比妥钠3ml/kg追加剂量在实验中可延长麻醉时间至3.5±0.5h,为迄今较为理想的家兔麻醉追加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氨基甲酸乙酯、戊巴比妥钠、氯胺酮、氯胺酮+地西泮+利多卡因四组麻醉药物在家兔脊柱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经家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射麻醉剂麻醉家兔,然后行脊柱手术。氨基甲酸乙酯组:20%氨基甲酸乙酯1g/kg。戊巴比妥钠组:3%戊巴比妥钠30mg/kg。氯胺酮组:1%氯胺酮40mg/kg。氯胺酮+地西泮组+利多卡因组:1%氯胺酮40mg/kg+地西泮2mg/kg,在进入椎管后局部椎管内滴入2%利多卡因1ml。结果:氯胺酮组与氯胺酮+地西泮+利多卡因组相比麻醉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氨基甲酸乙酯、戊巴比妥钠与氯胺酮+安定+利多卡因组相比麻醉持续时间延长(P<0.05)。戊巴比妥钠组与氯胺酮+地西泮+利多卡因组相比麻醉期间死亡率和术后瘫痪率增高(P<0.05)。氨基甲酸乙酯组与氯胺酮+地西泮+利多卡因组相比麻醉期间死亡率、术后死亡率、术后瘫痪率及术后腹部膨胀率均增高(P<0.05)。结论:在家兔脊柱手术中选用氯胺酮(40mg/kg)和地西泮(2mg/kg)缓慢静脉推注,辅以少量2%利多卡因(1ml)局部椎管内滴入的麻醉方法很有效,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乌拉坦、戊巴比妥钠、异丙酚、硫喷妥钠4 种麻醉药物对实验家兔外科手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 将12 只健康的实验家兔分为4 组,每组3 只,分别经耳缘静脉缓慢推注乌拉坦(20.0%,4 ml/kg)、戊 巴比妥钠(0.7%,1 ml/kg)、异丙酚(1.0%,1 ml/kg)、硫喷妥钠(2.5%,0.6 ml/kg)。记录各组呼吸频率、心 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乌拉坦组、戊巴比妥钠组、异丙酚组、 硫喷妥钠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6.4±0.8)、(9.0±0.6)、(7.7±0.3)和(3.1±0.5)min,麻醉维持时间分 别为(32.2±3.7)、(40.1±6.5)、(43.4±3.9)和(30.6±3.7)min,术后苏醒时间依次为(25.2±3.7)、(13.6±6.4)、 (12.1±3.9)、(5.1±1.4)min。结论 采用2.5% 硫喷妥钠对实验家兔进行麻醉起效最快;1.0% 异丙酚麻醉时 间最长,适用于较长时间观察的动物实验;20.0% 乌拉坦麻醉维持时间长,术后死亡率高,适用于实验要求不高, 术后要处死动物的实验。  相似文献   

9.
在制作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时观察不同麻醉剂对其生理指标的影响,以便合理选择和使用麻醉剂。研究正常及分别用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钠,戊巴比妥钠、乌拉坦麻醉大鼠及麻醉后气管切开辅助通气大鼠的呼吸、肛温、脑温、心电图、动脉血压、血气及酸碱度等指标,表明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钠及乌拉坦对体温、呼吸、血气及酸碱度有明显影响,保温及辅助通气后上述异常得到改善。结果说明常用麻醉剂对Wistar大鼠的生理指标有明显影响,在制作MCAO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各项生理功能并及时纠正。戊巴比妥钠对大鼠生理机能影响最小,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品、氯胺酮与安定静脉复合麻醉在家兔实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7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阿托品、安定和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B组单纯采用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麻醉。记录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维持时间及麻醉死亡率。结果两种麻醉方案静脉给药后家兔均迅速进入麻醉状态,A组实验兔麻醉维持时间短于B组,但B组有6只家兔术中发生麻醉意外经抢救无效死亡(6/38),而A组未见实验兔因麻醉意外死亡。结论阿托品、氯胺酮和安定复合静脉麻醉是一种适用于实验兔外科手术的全身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戊巴比妥钠和速眠新Ⅱ注射液合剂在动物犬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经济有效的动物麻醉方法。方法选用手术用杂种犬7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速眠新Ⅱ注射液合剂按体质量0.1 ml/kg臀部肌注,联合3%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溶液按体质量0.2 ml/kg静脉注射麻醉;对照组使用3%戊巴比妥钠按体质量1 ml/kg静脉麻醉。观察比较两组犬只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期、麻醉用药剂量、首次麻醉维持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期、麻醉用药剂量、首次麻醉维持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麻醉并发症和苏醒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戊巴比妥钠联合速眠新Ⅱ注射液合剂麻醉效果好,使用剂量也较单一使用戊巴比妥钠降低,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陆眠宁联合戊巴比妥钠对犬的麻醉效果。方法84只健康家犬随机分为戊巴比妥钠组和复合麻醉组,每组42只,戊巴比妥钠组单纯肌肉注射戊巴比妥钠(3%,1 ml/kg),复合麻醉组先肌肉注射陆眠宁(0.06 ml/kg),再肌肉注射戊巴比妥钠(3%,0.5 ml/kg),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诱导期时间和死亡率。结果复合麻醉组麻醉良好率高于戊巴比妥钠组、诱导期时间短于戊巴比妥钠组,死亡率低于戊巴比妥钠组(P〈0.05)。结论陆眠宁和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是一种较理想的犬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交叉自身对照法,对六只家兔分别肌注噻胺酮40mg/kg,戊巴比妥钠50mg/kg,两次用药间隔一周,观察诱导麻醉及麻醉维持时间、全麻过程中动脉压、心率和呼吸的变化。给药2h内,两药均能使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呼吸频率显著减慢(P<0.01)。噻胺酮较戊巴比妥钠麻醉起效快,麻醉初期(0~15min)对心率抑制作用强(P<0.05),麻醉后期(60~120min)的动脉压及呼吸恢复明显,苏醒快(P<0.05),戊巴比妥钠较噻胺酮在麻醉后期(90~120min)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强(P<0.01)。  相似文献   

14.
缬沙坦在治疗肾性高血压中的肾脏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慢性肾病继发高血压的降压作用。方法:96例肾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应用缬沙坦;对照组32例,应用依那普利;观察两组用药前及用药8周后血钾、血钠、血氯、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肌酐及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情况,应用)(2检验比较上述各因素用药前后的变化。结果:应用缬沙坦8周后,血钾、血钠、血氯、血尿素氮、肌酐及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无明显变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缬沙坦对慢性肾病继发高血压的降压作用中对血钾、血钠、血氯、血尿素氮、肌酐及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无明显影响,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大鼠脑缺血模型制作过程中麻醉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制作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时观察不同麻醉剂对其生理指标的影响,以便合理选择和使用麻醉剂。研究正常及分别用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钠,戊巴比妥钠,乌拉坦麻醉大鼠及麻醉后气管切开辅助通气大鼠的呼吸,肛温,脑温,心电图,动脉血压,血气及酸碱度等指标,表明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钠及乌拉坦对体温、呼吸、血气及酸碱度有明显影响,保温及辅助通气后上述异常得到改善。结果说明常用麻醉剂对Wista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在制备小型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时的麻醉效果.方法: 39头健康贵州小型猪行氯胺酮基础麻醉气管插管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13头.A组行间歇正压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芬太尼5 μg·kg-1静注,1%戊巴比妥钠、0.2%氯化琥珀胆碱静滴.B组行气管导管接人工回路,保留自主呼吸,芬太尼5 μg·kg-1静注,1%戊巴比妥钠静滴.C组呼吸管理同B组,术中仅用1%戊巴比妥钠静滴.穿刺股动脉,选择冠状动脉合适的血管段放入支架,术中观察呼吸、心率、动脉压的变化以及呕吐、流涎等不良反应.结果:C组1头小型猪死亡,其余38头猪存活.A、B两组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无显著性.C组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比A、B两组高(P<0.05).B、C两组呼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戊巴比妥钠复合芬太尼麻醉气管内插管可使气道保持通畅,麻醉平稳.  相似文献   

17.
张晓红  张旭  肖晖 《吉林医学》2011,(24):4963-4964
目的:分析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门诊行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麻醉组检查前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照组行咽喉表面麻醉,观察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及检查前、中、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情况。结果:麻醉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低(P<0.05),麻醉后心率、血压较对照组低(P<0.05),检查结束后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能够明显的减轻患者检查所造成的痛苦和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灌流介质在连续灌流式宫腔电切术中对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明确膨宫介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采用连续灌流式宫腔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膨宫介质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灌流介质生理盐水组[100 mm Hg(1 mm Hg=0.133 kPa)+0.9%生理盐水组],灌流介质5%葡萄糖组(100 mm Hg+5%葡萄组);监测手术开始前、术毕、术后1 h、术后3 h血钠、血氯、血钾、血糖、血渗透压、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肌酐及阴离子间隙等生化指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膨宫介质的吸收量与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灌流介质5%葡萄糖组术后血清钠、钾、血浆渗透压、阴离子间隙、尿素氮均较术前明显下降,血糖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血清钠、尿素氮、血浆渗透压、阴离子间隙于术后1 h最低,而血糖的最高值及血钾最低值均出现在手术结束时,术后3 h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灌流介质生理盐水组血清钠、钾、血浆渗透压、阴离子间隙、尿素氮均较术前明显下降,血糖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血浆渗透压于术毕降至最低,血糖与术后3 h升至最高,血清钠、血钾于术后3 h降至最低,其他指标手术前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选择电解质介质灌流的宫腔镜手术,对维持机体血生化指标的稳定效果优于非电解质介质。宫腔镜手术后机体血糖水平明显升高,血钠水平明显降低,其变化均于术后12 h恢复正常。术中术后严密监测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是宫腔镜手术成功与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呼吸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上腹部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00例。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64例,硬腰联合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复合麻醉组)66例,吸入麻醉组70例。比较术后呼吸功能指标、麻醉恢复时间、肺部感染和血清炎症指标(IL-4、IL-6、IL-8)水平。结果:拔管后三组患者呼吸频率均明显高于麻醉前,全凭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患者血氧饱和度、通气量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复合麻醉组患者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全凭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血氧饱和度、通气量明显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麻醉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全凭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麻醉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全凭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24h、72h时三组患者血清IL-4水平均逐渐升高,IL-6、IL-8水平逐渐下降;其中复合麻醉组各时间点IL-4水平均明显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全凭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腰联合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适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有利于缩短术后呼吸功能恢复,降低体内炎症反应水平和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动物实验麻醉药物对大鼠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BioPac MP150动态记录四种麻醉药物麻醉后大鼠的心电图、血压,采集麻醉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的血糖以及实验终点肝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结果:水合氯醛可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异氟烷对心率有抑制作用,戊巴比妥钠可引起大鼠心电图P波增高,乌拉坦可引起大鼠心电图J点抬高。乌拉坦、戊巴比妥钠均有升高动脉收缩压的作用。戊巴比妥钠、异氟烷有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作用,水合氯醛可引CK升高,异氟烷可降CK、CKMB,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异氟烷有降低肌酐的作用,四种麻醉药物均有降低尿酸、血钠、血钾的作用。结论:水合氯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明显,不适合用于心血管病的动物实验研究,戊巴比妥钠、乌拉坦、异氟烷可适当选择作为心血管病的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