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 )静脉溶栓治疗 ,已被公认为疗效肯定且安全的再灌注疗法 ,可使患者病死率和心力衰竭 (心衰 )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急性心梗静脉溶栓早期再灌注的建立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我们观察了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梗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并与不伴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对象与方法1.对象 :选择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于发病 12小时之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10 6例 ,其中合并糖尿病者 3 0例 ,年龄 49~ 78岁 ,平均年龄62 .0 0岁± 8.88岁 ,前壁梗死 10例 ,下壁梗死 4例 ,其它及复合壁 16例 ,平…  相似文献   

2.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为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对1996年6月~1998年4月急性心梗溶栓治疗患者进行了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动态观察,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为急性心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30例,均为Q波性心梗,男27例,女3例,平均年龄55.83±9.55岁,前壁心梗18例(广泛前壁6例,前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是缩小心梗面积,保护心肌和心脏功能的好方法。溶栓过程的康复护理也极为重要。今将我们两例急性心梗患者的溶栓护理报导如下:亚临床资料例1,陈XX,男,59岁,工程师,住院号05456,因患急性下壁、右室心梗并低血容性休克,于1997年2月27日在我科接受治疗。进院当时我们便决定对其进行溶栓治疗。首先是做通患者家属思想工作,之后再一起作患者心理工作;在取得患者同意及其家属的大力支持后,我们便按照溶栓治疗要求采用尿激酶2·3万U/kg,给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作好有关监测工作。给药2小时后冠脉出现再通…  相似文献   

4.
58.1±8.6(40~75)岁的连续75(男63,女12)例首次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静脉推注尿激酶原20mg,然后在60分钟内静脉输入60mg)。其中前壁心梗33例,下壁心梗42例;单支、双支和叁支冠脉病变者分别有35例、27例和13例。各例均为窦性心律、束支传导阻滞者已除外。溶栓治疗后6~12小时进行冠脉造影。A组53例梗塞区供血冠脉示有再灌注(TIMI2~3级)。B组22例梗塞区供血冠脉未见再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胸痛缓解对于判断急性心梗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AN/患者76例,采用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后90min行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冠脉罪犯血管是否再通,分析胸痛缓解对于判定冠脉再通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胸痛缓解对于判断急性心梗.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92.5%,准确性78.9%,阳性预测值94、5%。结论胸痛缓解是一种简便的判定急性心梗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的临床指标,虽然敏感性不高,但特异性强,阳性预测值高。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塞的溶栓和冠脉成形治疗(TAMI)研究组结合病史、临床和心电图资料制定对拟诊急性心梗(AMI)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标准,供非心血管专科医生采用。并以此评价五项多中心试验误诊而接受溶栓治疗的百分率和后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STEMI)患者心脏骤停心脏复苏术后静脉溶栓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巩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及心内科2008年2月—2015年8月入院的58例急性心梗(STEMI)患者心肺复苏术后应用瑞通立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静脉溶栓,并与国内大型AMI溶栓试验比较。结果抢救成功57例,成功率98.3%,死亡1例,死亡率1.7%。结论对于急性心梗(STEMI)心脏骤停的中青年患者心肺复苏术后30分钟内恢复自主循环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通立r-PA)静脉溶栓临床疗效确切,罪犯冠脉容易再通,且相对安全,很少出现严重出血、再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盲随机试验评估急性心梗患者入院前接受溶栓治疗的利弊。发病后4小时之内(A 组40例入院前,B 组38例入院后),每例静脉推注200万单位尿激酶。A B 两组分别在发病后85±51和137±50分钟(P<0.0005)开始溶栓治疗。91%患者发病后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34例实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病到就医时间(onset-to-door,OTD)、就诊到溶栓时间(door-to-needle,DTN)、溶栓治疗早期有效性及溶栓治疗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OTD在1.5小时内有26例(26.47%),DTN在1小时内仅3例(8.28%)。溶栓后早期有效者18例(52.94%)。出血转化13例(38.23%)。结论县级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溶栓治疗是国际公认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溶栓治疗的主要方法及新进展。静脉溶栓静脉溶栓是静脉推注或滴注溶栓药物溶解血栓,让闭塞的血管再通,使缺血但尚未坏死的脑组织(缺血半暗带)恢复灌注,避免坏死发生,改善临床结局。静脉溶栓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溶栓方法,也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吸烟者比非吸烟者心梗后的短期预后较好。作者研究吸烟对急性心梗溶栓治疗后的一项预后因素冠脉通畅度的影响。 方法 作者利用TEAM-2(急性心梗Eminase溶栓试验-2)的数据库进行分析。选择病人年龄<76岁,急性缺血症状持续>30min,且不为硝酸甘油所缓解,症状发生至治疗<4h,心电图至少2个胸导联ST段抬  相似文献   

12.
本文前瞻性地收集急性心梗病人的血小板计数和临床资料,研究溶栓治疗后住院期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以及是否伴有出血和死亡率的增加。 方法 对象为874例急性心梗病人,溶栓用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两者不同剂量的联合治疗三种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尿激酶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中的疗效及安全情况。方法 50 例老年人急性心梗分为溶栓组和非溶栓组( 对照组),溶栓组26 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再与65 岁以下的21 例急性心梗溶栓组比较。结果 溶栓组再灌注率为57-6 % ,住院病死率为7-6% ,心梗后心绞痛发生率为3-8% ,与非老年的溶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溶栓组与对照组比较,心梗后心绞痛分别为7-6% 和25% 有明显差异( P<0-01),溶栓后再通病例与对照组比较,心肌酶(CK和CK- MB)的峰值均高于对照组,两者达到峰值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 0-05~0-01)。结论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安全有效,而且无出血及其它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兆  张千  李先锋 《内科》2014,(4):383-385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infarction,ACI)的效果,评价发病3~6 h内动脉溶栓和发病3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发病6 h内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溶栓组(发病3~6 h内)18例患者给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组(发病3 h内)15例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 h、24 h、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和90 d的Barthel(BI)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 h、24 h、14 d的NIHSS评分和治疗后7 d、90 d的BI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各时间点NIHSS评分和B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均与静脉溶栓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8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猝死患心肺复苏成功后静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AMI猝死复苏成功后无明显机械损伤的患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8例猝死型心梗患溶栓后有7例(87.5%)梗死相关冠脉再通,存活。存活的7例患于长期随访中心功能,均有3级以上。结论:对AMI猝死患及时有效地复苏并在复苏成功后行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的,可以改善病人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3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在门头沟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并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于发病4.5 h内进行静脉溶栓,溶栓药物为rt-PA,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90 mg)。分析患者危险因素、溶栓的时间窗、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 h及14 d时的NIHSS评分及脑出血等溶栓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选患者主要危险因素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吸烟史71.0%,大量饮酒史51.6%,高血压病49.6%,糖尿病32.25%,心房颤动9.6%,既往脑梗死病史9.6%。发病到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20.91±50.29)min。溶栓前、溶栓后24 h、溶栓14 d时NIHSS评分分别为(8.32±2.77)、(5.48±1.07)、(5.41±1.26),溶栓后24 h及溶栓14 d 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进相关性分析显示,静脉溶栓时间窗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234,P=0.490)。溶栓过程中1例(3.2%)出现皮下出血,2例(6.4%)出现牙龈出血。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 h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而且安全;rt-PA静脉溶栓后主要在24 h内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48例ACI患者采用静脉点滴尿激酶溶栓治疗,并于治疗后12、24、48、72h及1、2周分别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溶栓2周后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2.1±39.2)分较治疗前(17.2±2.12)分明显改善,愈后良好48例,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各4例,恶化6例。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方法:60例急性心梗塞(AMI)患者应用尿激酶作静脉溶栓治疗,以60例未进行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对照,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不良反应、近期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溶栓组血管再通率66.7%,明显高于未溶栓的对照组(53.3%),4周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 0.01);溶栓距发病时间<6 h者的血管再通率、4周死亡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尿激酶150万U的血管再通率、4周死亡率明显优于尿激酶100万U(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尿激酶两种剂量的不良反应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2013年8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每组60例。动脉溶栓组患者给予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溶栓前及溶栓后2 h、12 h、24 h、3 d、7 d、15 d、3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及溶栓后6 h、3 d、7 d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64,P0.05)。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5 d、30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溶栓组患者溶栓后2 h、12 h、24 h、3 d、7 d NIHSS评分均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溶栓前两组患者TT、PT及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溶栓组患者溶栓后6 h、3 d、7 d TT、PT长于静脉溶栓组,溶栓后6 h、3 d 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7 d两组患者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溶栓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7%,低于静脉溶栓组的25.00%(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相当,但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起效时间短,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3天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静脉溶栓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根据AMI不同部位发生心律失常类型、时间及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静脉溶栓3h左右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其中前、侧壁心梗更易发生快速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多见,下壁、后壁心梗易出现缓慢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缓多见。溶栓后前、侧壁及下、后壁心梗易发生一过性血压降低,无Q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的发生率最高,前、侧壁心梗易发生泵衰,下、后壁心梗易发生胃肠道症状,并根据这一临床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