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组可溶性PD-1免疫抑制性受体增强抗小鼠H22肝癌的免疫效应;人肝癌原发性耐药细胞亚系的建立及耐药机制的初步探讨;反义寡核苷酸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及肝癌细胞生长的研究;人肝癌及癌旁组织中Smad4、Smad7、mRNA和蛋白表达研究;erbB家族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板蓝根组酸对耐药人肝癌原位移植瘤的耐药逆转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锦军  葛超  薛鹏  黄坚  万大方  顾健人 《肿瘤》2002,22(3):173-17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肝细胞抗原(Hep Par1),p5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表达差异及与细胞形态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两步法-EnVision System-HRP)检测10对肝癌和癌旁组织,3例正常肝组织中Hep Par1,p53,HBsAg等蛋白的表达差异;用HPIAS-1000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实质细胞的总面积(以细胞直径代替)和核质比。结果 1)Hep Par 1:正常肝组织中肝细胞中度表达,癌旁肝组织中肝细胞为弥漫性高表达,肝癌细胞中阳性率为24.53%(13/53);2)p53: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均呈阴性;肝癌组织,在被检的10例样品中肝癌细胞均为阳性;3)HBsAg:正常肝组织中肝细胞呈阴性,癌旁肝组织中肝细胞为片状弥漫性或散在性高表达,肝癌组织,在被检的10例样品中肝癌细胞仅有1例呈阳性;4)各种组织中实质细胞的平均直径为癌旁肝细胞>正常肝细胞>肝细胞癌细胞;5)正常肝细胞和癌旁肝细胞的核质比无差别(P>0.05),但均明显<肝细胞癌细胞(P<0.01和P<0.01)。结论 肝细胞抗原(Hep Par 1)在分化较高的肝细胞癌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可作为鉴别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来源的标志;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核质比明显>正常肝细胞和癌旁肝细胞(P<0.01和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C21基因在肝癌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亚细胞定位及意义。方法:用RT-PCR检测TC 21在肝癌细胞系及人肝癌及癌旁组织中mRNA水平的表达,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检测TC21蛋白在肝癌相关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检测TC2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RT-PCR检测结果表明TC21 mRNA在SMMC-7721、BEL-7402、Huh-7、Hep3B、HepG2、MHCC-97L、MHCC-LM3 7个肝癌细胞系及L-02和Chang liver 2株永生化人肝细胞系、7对肝癌及对应癌旁肝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上述细胞系中TC21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一致,TC21在4对肝癌及癌旁组织中均呈较高水平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TC21在人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硬化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2%、77.2%、41.7%、0%,肝癌与肝硬化、正常肝相比显著高表达(P<0.05,P<0.01),与癌旁组织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TC2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5),与是否肝硬化呈负相关(P<0.05);肝癌组织中TC21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核,部分定位于胞质,膜定位不明显,TC21蛋白在肝癌细胞中的核定位显著高于癌旁肝细胞(P<0.001)。结论:本研究首次揭示TC2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及核定位预示其在肝细胞恶性转化及肝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基因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和包膜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41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癌和癌旁肝组织标本,SP法检测其p53蛋白表达,分析突变型p53基因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和包膜形成的相关性。结果.p53在癌和癌旁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9%和6.67%,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Ⅲ-Ⅳ级肝癌明显高于Ⅰ~Ⅱ级肝癌,发生转移(血道或淋巴道转移)肝癌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血道或淋巴道转移)肝癌,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肝癌组织大小和其是否有包膜无关(P〉0.05)。结论:突变型p53基因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转移密切相关,但与肝癌组织大小和包膜形成无关。  相似文献   

5.
肝、胆     
肝细胞肝癌相关新基因FP248的功能研究;肝细胞癌NY-ESO-1基因/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转移的关系;茶多酚在树鼩肝癌形成中的化学预防作用;维生素K2对人肝癌细胞的抗黏附和抗侵袭作用;褪黑素对小鼠肝癌细胞增殖及p27^kipl、cyclin D1基因表达的影响;体外联合应用NS-398与5-Fu抑制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研究;生长抑素受体亚型介导入肝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肝硬变、肝细胞肝癌中的分布规律及意义。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核心抗原及HBxAg在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组织中的定位及分布。结果HCV核心抗原既定位于肝细胞或癌细胞胞核中,又可定位于这些细胞的胞浆中。在不同的病例,有时以胞浆阳性为主,有时以胞核阳性为主,或二者同时存在。肝硬化组织中,HCV核心抗原胞浆阳性细胞多呈灶性分布,而核阳性病例阳性细胞则为弥漫分布;肝细胞肝癌中HCV核心抗原以弥漫胞核阳性多见,癌旁肝组织多为HCV核心抗原胞浆阳性。HCV核心抗原在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及癌旁肝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3%(66/98),75.0%(78/104)及48.1%(25/52),χ2检验,肝细胞癌中核心抗原的胞核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肝硬化及癌旁肝中的胞核阳性率(P<0.01)。核心抗原在肝细胞肝癌中,其细胞核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胞浆阳性率(P<0.01)。结论HCV感染在我国肝硬化、肝细胞肝癌中比较普遍,除HBV以外,HCV可能在我国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膨胀型肝癌的超声表现、病理形态及其临床意义间的关系。方法:对700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前超声检查与术后切除标本的病理及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按照Nakashima分型,膨胀型420例,浸润型280例。与浸润型肝癌不同,膨胀型肝癌有4种独特超声表现,分别称之为弱回声型、声晕型、外生型和小结节型,它们分别有不同的病理基础。膨胀型肝癌的发生率虽不高,但其手术切除率却非常显著高于发生率较高的浸润型肝癌(P<0.01)。结论:膨胀型肝癌是一类有明显临床意义的肝细胞癌,术前超声诊断有助于临床重点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型肝细胞癌中耐药基因蛋白P-gp、Topo-Ⅱ的表达与原发型肝细胞癌病理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之间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7例原发型肝细胞癌组织中P-gp、Topo-Ⅱ的表达,分析其与病理特征及肿瘤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P—gp的表达与AFP的增高,HBV的感染以及肝癌的远处转移有关,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形成、肝内转移以及转氨酶变化均无关。Topo—Ⅱ的表达与肝内转移有关,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HBV感染、门静脉癌栓形成、AFP值、远处转移及转氨酶高低之间无关。P—gp的高表达与Topo—Ⅱ的低表达相关。结论临床检测肝癌耐药基因蛋白P-gp、Topo-Ⅱ的表达不仅可以作为原发型肝细胞癌化疗方案选择的参考,也可以用于预测肿瘤发展。  相似文献   

9.
祁烁 《抗癌之窗》2014,(9):48-50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指原发于肝的恶性肿瘤,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多见于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原发性肝癌根据细胞病理学分类可分为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一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诸多类型,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占其中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严重肝外伤的救治(附32例报告);自组装阿霉素微囊肝动脉灌注对兔VX2肿瘤细胞代谢及凋亡的影响;巨大原发性外生型肝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PTCD联合氩氦刀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肝中央叶段肝癌的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 放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作用被逐渐认可。肝细胞癌的精准放疗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精准放疗可以显著改善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本文就近年来放射治疗用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为肝癌放射治疗提供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及其与侵袭转移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法检测43例肝细胞肝癌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CD34标记微血管密度,并分析其与肝细胞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肝细胞肝癌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阳性率高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与有癌栓、包膜不完整、侵袭转移高呈负相关;微血管密度与肿瘤大、有癌栓、侵袭转移高呈正相关。凝血酶敏感蛋白-1阳性组的微血管密度值显著低于阴性组,无瘤生存期高于阴性组。结论肝细胞肝癌的生长侵袭转移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与凝血酶敏感蛋白-1呈负相关;凝血酶敏感蛋白表达高者的无瘤生存期长;抑制肝癌的血管生成可能是凝血酶敏感蛋白-1作用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肝、胆     
蝎毒对耐药肝癌细胞株Bei-7404/ADM逆转作用的研究,反义端粒酶RNA基因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调控人肝细胞癌细胞增殖分子机制的研究,凋亡抑制聋白Livin在人原发性肝癌细胞系HEPG-2中的表达情况,靶向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人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功能性抗体的研制,肝癌树突状细胞瘤苗诱导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虽然三维适形放疗(3 DCRT)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已有不少报道,但目前对肝癌放疗的临床靶体积(CTV)仍然没有达成一致看法.笔者对VX2兔肝癌模型进行了CT扫描并观察了肝癌细胞的浸润范围,得到了兔肝癌的亚临床灶区域,以期为确定肝癌的CTV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期因子(Midkine)、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它们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为肝癌组,40例健康体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Midkine水平,采用阴性富集法检测CTCs计数。分析Midkine、CTCs在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Midkine表达与CTCs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外周血Midkine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肝癌组外周血中CTCs阳性检出率(70.8%,68/96)显著高于对照组(7.5%,3/40)(P<0.001)。肝癌患者外周血Midkine表达在肿瘤大小、血管侵犯、Child-pugh分级、AFP水平、BCLC分期及Edmondson-Steiner分级均有显著差异(P<0.05)。肝癌患者外周血CTCs表达在血管侵犯、Child-pugh分级、AFP水平、BCLC分期及Edmondson-Steiner分级均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96例肝癌患者中,上皮型CTCs阳性率为31.3%,间质型CTCs阳性率为44.8%,混合型CTCs阳性率为67.7%。三种CTCs类型在肿瘤大小、血管侵犯、AFP水平、BCLC分期及Edmondson-Steiner分级均有显著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外周血Midkine表达与CTCs表达呈正相关(r=0.531,P=0.007)。结论: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Midkine与CTCs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Midkine与CTCs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且两者在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肝、胆     
丙型肝炎病毒NS4B对肝细胞c-myc和ras蛋白表达的研究;放射与抗VEGF抗体对人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ki-67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7402生长的体外试验;NS-398对肝细胞VEGF、MMP-9表达的调节;β-catenin、cyclin D1及c—myc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小肝癌的雌激素、孕激素受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用酶联亲和组化法检测41例(男35例、女6例)有临床随访资料的原发性小肝癌(SHCC)患者的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癌组织ER、PR显色强度明显低于癌周肝组织(P<0.01).PR、ER的阳性率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相关性,但与患者存活时间有明显关系,存活时间较长组ER、PR的阳性率较高(P<0.05).本结果为探索用内分泌抗激素治疗肝细胞癌提供一定的观察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VEGF-C、VEGFR-3、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LVD)及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肝细胞癌组织标本6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20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析其中VEGF-C及VEGFR-3 mRNA 的表达,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MVD及LVD,并分析四者与肝癌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肝癌组织VEGF-C、VEGFR-3 mRNA表达、MVD及LVD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肝癌组织中,VEGF-C与VEGFR-3表达、MVD及LVD均呈正相关(P<0.01),VEGF-C及VEGFR-3表达与肝癌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形成及淋巴转移相关(P<0.01),MVD与肝癌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形成相关(P<0.01),LVD与淋巴转移相关(P<0.01)。结论 肝细胞癌组织中VEGF-C及VEGFR-3表达增多,可能通过参与血管、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9.
肝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占肝脏所有恶性肿瘤的85%~90%。在国内外肝癌大体和组织学分类中.属于特殊类型的外生型肝癌较少见.国内文献仅有二十余例报道.而外生性腺样型肝细胞癌更为少见,临床及病理诊断中较易误诊,本文报道一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端粒酶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TRAP方法检测了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33例癌旁组织、4例肝转移癌及其4例癌旁组织、6例肝良性肿瘤和6例正常肝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有30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0.9%。33例癌旁组织中,有9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27.3%。4例肝转移癌端粒酶活性均阳性,4例癌旁组织中,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6例肝良性肿瘤中,仅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6例正常肝组织端粒酶表达均阴性。肝癌组织端粒酶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肝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而良性和正常肝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较少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