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定量检测肿瘤组织DNA含量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FCM技术对30例子宫内膜癌(FC)患者术中肿瘤组织中DNA含量进行检测,Mcycle分析软件进行DNA倍体分析,计算DNA相对含量(DI值)、S期细胞比率(SPF)及增殖指数(PI),并与正常组织相比。结果:17例EC患者发现存在DNA异倍体,异倍体率56.7%;22例SPF异常增高,异常率73.3%;50岁以上者异倍体率、SPF及PI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肿瘤组织中DNA异倍体检出率与SPF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I指数略有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病理分级级数与临床期别的增高,异倍体率、SPF及PI指数呈增高的趋势;复发者异倍体率、SPF及PI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0.05)。结论:FCM技术定量检测肿瘤组织DNA含量的变化,并与临床病理诊断有机结合,将为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全面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化相关基因NDRG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链接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及正常子宫内膜组中NDRG1蛋白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中NDRG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及正常子宫内膜组,表达水平与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深肌层浸润的表达高于浅肌层浸润,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NDRG1蛋白表达与癌组织的分级、FIGO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NDRG1蛋白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NDRG1蛋白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PTEN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PTEN是 1997年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 ,有报道 ,PTEN是子宫内膜癌中突变率最高的基因 ,也是该肿瘤恶性事件中占主导地位的突变基因[1] 。PTEN表达在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系中有缺失 ,但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国内外很少有报道。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5 4例新鲜组织标本取自我院 1999年 4月至2 0 0 1年 10月首次诊断的术中所取子宫内膜。回顾性对 2 0 0例石蜡包埋的子宫内膜组织进行切片。所有组织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31例 ,子宫内膜增殖症 71例 ,非典型增生 2 5例 ,子宫内膜癌 73例 ,其中腺癌 5 7例…  相似文献   

4.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41例子宫内膜癌病例及8例正常子宫内膜病例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①8例正常子宫内膜均为二倍体,而41例子宫内膜癌其异倍体率高达75.6%(31/41例)。DI、PI及SP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异倍体分布与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且异倍体瘤死亡率明显增高(P〈0.05)。③DNA含量、肿瘤培体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区分良恶程度、判断预后的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Ⅰ期子宫内膜癌p;21ras表达及DNA含量。方法:ABC免疫组化法及流式细胞术。结果:随组织深发级增高p21ras表达率增高,DNA异体率亦增加。异倍体子宫内膜癌中p21ras阳笥表达率较二倍体子宫内膜癌高。结论:提示p21ras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参数的可能性,尤其是双参数同步分析将更好地评价子宫内膜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聚链反应(RT-PCR),对37例初治了宫内膜癌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MDR1和MRP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37例子宫内膜癌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均有MDR1和MRP基因的表达,两种基因在这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1.17,1.51,P〉0.05)。有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②方法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37例初治子宫内膜癌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MDR1和MRP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③结果37例子宫内膜癌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均有MDR1和MRP基因的表达,两种基因在这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1.17,1.51,P>0.05)。有7例子宫内膜癌MRP基因呈高水平表达(1.68±0.17),明显高于其他30例病人(0.83±0.11),差异有极显著性(t=16.55,P<0.001)。④结论子宫内膜癌对化疗的耐药可能是由于固有性多药耐药所致,与MDR1和MRP基因的表达有关,MRP基因的过度表达有可能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病人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Rad4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睿  崔英  马丽杰  余龙 《上海医学》2005,28(8):711-712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10~20年来由于人类寿命延长,外源性雌激素广泛应用等因素,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步上升,发病率持续保持为20世纪70年代早期发病率的2倍。寻找和鉴定子宫内膜癌相关基因,探讨肿瘤发生、转移等行为的分子基础,揭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是目前妇科肿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erbB2和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意义以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回顾性分析了8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石蜡标本中CerbB2和P53蛋白的表达,并对其生存期进行随访。结果CerbB2和P5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7.06%、45.88%;CerbB2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52.38%,阴性表达者为73.6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53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59.25%,阴性表达者为84.3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erbB2和P53表达间无相关性。结论CerbB2和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指导子宫内膜癌术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子宫内膜癌是以阴道出血或排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因尚未明确的妇科肿瘤疾病,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有研究认为异常DNA甲基化[1]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2],DNA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对于散发性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3],周芮琪[4]则发现CHST11低甲基化诱导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且与临床密切相关。近年来,血栓调节蛋白(THBD)基因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认为THBD是一种新型抑癌基因,该基因表达失活与肿瘤的发展有一定关系,而THBD启动子的低甲基化可能是导致该基因低表达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L-选择素配体合成的关键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6-磺基转移酶(N-acetyl-glucosamine-6-O-sulfotransferase),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16例子宫内膜癌(研究组)和16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组织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6-磺基转移酶的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内膜有N-乙酰氨基葡萄糖-6-磺基转移酶的表达;其表达的半定量值,癌组织为0.87 0.08,正常组织为0.45±0.11,癌旁组织为0.49±0.12,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L-选择素配体合成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6-磺基转移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IB1蛋白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4例卵巢癌组织、25例卵巢交界性肿瘤、20例卵巢良性肿瘤、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AIB1蛋白的表达,结合肿瘤的临床学资料及临床分期,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织中AIB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在卵巢癌肿瘤组织中,AIB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IB1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细胞肿瘤相关基因p53V、p16基因的表达与DNA倍体类型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瘤组织p53V 、p16 细胞表达率和DNA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p53V、p16基因表达与肿瘤细胞DNA倍体类型、S期细胞比例(SPF)、凋亡指数(AI)及肿瘤是否转移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细胞的p53V 细胞检出率、DNA指数(DI)及SPF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肿瘤转移者也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1),而AI分别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未转移者(P<0.01);随着DNA倍体从D→ND→T→AN→M,p53V 细胞检出率逐渐增高。肺癌患者瘤组织p16 细胞检出率的变化规律与p53V的变化恰好相反。二者相关性分析显示,p53V 细胞与p16 细胞表达率呈显著负相关(r=-0.712,P<0.05)。结论:肺癌患者瘤组织细胞p53V和p16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关系密切,不仅可用于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而且还可以为肺癌恶性度、转移、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DNA倍体、SPF、增殖细胞指数(PI)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35例肾母细胞瘤标本的DNA倍体、SPF、PI值,并与正常肾组织比较。结果:与正常肾组织相比,I~Ⅱ期与Ⅲ~Ⅳ期肿瘤的异倍体率、SPF、PI值均升高,但肿瘤各临床分期I~Ⅱ期与Ⅲ~Ⅳ期之间,及病理FH型与UH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测定肾母细胞瘤的DNA倍体、SPF、PI值能了解其某些分子生物学特性,从分子水平上了解其增殖活性,对肿瘤的诊断及评估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大肠癌p53癌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大年 《医学争鸣》1997,18(1):26-28
研究p53抑癌基因与大肠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62例大肠部区,癌移行及癌旁区大肠组织中p53癌基因进行检测。大肠癌区呈p53mNRA杂交阳性反应,阳性颗粒主要分布在癌细胞浆内,少部分阳性颗粒核浆共存,阳性癌细胞多呈灶状分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点取材对食管癌DNA倍体类型检测的影响及瘤体内DNA倍体异质性的意义.方法80例食管癌标本,采用了3点取材,用FACS—420型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对各取材点的DNA倍体类型与患者的预后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检出倍体异质性肿瘤.并对倍体异质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A、B、C各取材点的DNA倍体类型与患者的预后均无相关性;倍体异质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劣于非异质性肿瘤患者。结论单点取材不能完全反映整个瘤体的倍体状态,其倍体类型不能反映患者的预后;DNA倍体异质性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DNA含量以探讨直肠癌远端肠管的切除范围.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60例直肠癌标本的肿瘤组织(T)、远端1 cm(P1)、远端2 cm(P2)、远端3 cm(P3)、远端4 cm(P4)、远端5cm(P5)及正常组织(N)进行检测,分析各部位组织中DNA指数(DI)的差异性.结果 T组织异倍体率显著高于P1~P5组织及N组织,P4组织异倍体率显著高于P5及N组织,而P5与N组织筹异无显著性.结论 直肠癌远端1~4 cm肠管中存在着DNA含量的异常改变,呈现出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手术时应切除癌旁超过4 cm作为安全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8.
瘤体内DNA倍体异质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瘤体内DNA倍体异质性及其与肿瘤病理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多点取材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80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标本的DNA倍体类型进行分析。如果一个标本中的3个样品中的倍体类型不一致,即判定为倍体异质性肿瘤(PHT),其余为非倍体异质性肿瘤(N-PHT)。然后用统计学方法分析DNA倍体异质性与肿瘤病理学特性的关系。结果80例中,共检出异倍体肿瘤71例(88.8%),DNA指数范围为0.77~1.74。倍体异质性肿瘤的检出率为47.5%(38/80)。倍体异质性与肿瘤的侵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有关(P<0.05~0.025),而与组织分级和瘤体大小无关(P>0.05)。结论DNA倍体异质性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生物学现象。深入研究它将对判断肿瘤的病理特性、患者预后及协助组织学分级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茜和  张杰  朱卫 《上海医学》2007,30(2):111-113,F0002
目的研究眼睑基底细胞癌细胞DNA倍体及核增殖抗原(Ki67)蛋白表达对眼睑基底细胞癌临床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接受肿瘤切除术的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23例,采用细胞图像光度术(image cytometer, ICM)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眼睑基底细胞癌细胞DNA倍体和Ki67蛋白表达状况。结果二倍体与异倍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倍体与异倍体患者性别比、年龄及肿瘤大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癌细胞Ki67表达指数平均为0.243±0.021,其中二倍体平均为0.177±0.023,异倍体平均为0.268±0.021,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3种临床类型之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随访的18例患者中,10例局部复发,无一例发生远处转移。局部复发者中异倍体发生率为9/10例,显著高于无复发者的3/8例(P=0.043)。复发患者癌细胞Ki67表达指数平均为0.272±0.134,无复发患者平均为0.197±0.019,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结论眼睑基底细胞癌细胞DNA异倍体可能与术后复发有关,故在临床治疗上应考虑对该类型患者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原含量及活性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发色底物法对1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TFPI抗原含量及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TFPI抗原含量及活性明显增高。且晚期患者也较早期患者血浆TFPI抗原含量及活性明显增高。结论 监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TFPI抗原含量及活性有助于诊断及观察病情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