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疸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且以肝细胞性黄疸最为常见。然而,黄疸在中医学中同时又是疾病概念,其病名及内涵在各个时代又有所不同。在秦汉至今,先后出现了黄疸、发黄、五疸、三十六黄、阳黄、阴黄、虚黄、阴阳黄、介黄等黄疸病名。  相似文献   

2.
从注重温阳祛风除湿辨治黄疸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疸的发生机制总体可分为:其一,非脂型胆红素增多的黄疸。其二,脂型胆红素增多为主的黄疸。黄疸类疾病谱十分广泛,按病因发病学分类,临床常见黄疸大体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郁积性黄疸及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四类。中医对黄疸的认识及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  相似文献   

3.
西医临床工作鉴别黄疸时分黄疸为溶血性、肝细胞性及梗阻性。直接与肝胆系统有关的内科黄疸主要是肝细胞性黄疸及肝内胆汁郁积性黄疸。这类黄疸病因主要是嗜肝病毒及胆道细菌感染造成。从中医辨证来分析,内科黄疸分为阳黄和阴黄。关幼波老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概括为“湿热相搏,则为阳黄;寒湿凝滞,则为阴黄。”关老认为这类黄疸与西医的黄疸性肝炎,胆道感染以及肝硬化活动期所致黄疸大致是相应的。中西医结合对这类病因明确的黄疸,采取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4.
黄疸之源在肝脏,肝脏疏泄功能失常,胆汁入血而发黄;黄疸之因在脾脏,脾脏运化功能失调,湿热困脾而致黄;黄疸之本在肾脏,肾脏损伤阴阳亏虚,寒湿内蕴而成黄。黄疸的治疗应纵观全程,肝脾肾兼顾,同时辨证论治,或重在疏肝、治黄疸之源,或重在健脾、治黄疸之因,或重在补肾、治黄疸之本,尤强调补肾及健脾,综合治疗,则黄疸易去。  相似文献   

5.
<正> 梗阻性黄疸临床上屡见不鲜.而且大多需要手术治疗,术前诊断率80%,非梗阻性黄疸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同时了解梗阻性黄疸引起病理生理,生化以及胆汁酸急慢性毒性作用,因此必须掌握梗阻性黄疸诊断和鉴别,现综述如下。 一、梗阻性黄疸诊断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毛细胆管小胆管,肝胆管或胆总管的机械阻塞所引起。肝内阻塞,它是由毛细胆管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黄疸。如磺胺类药物,呋喃(口旦)啶,红霉素等,妊娠特发性黄疸、醇肝综合征、良性手术后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型肝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分类及预后特点以指导患儿家属和基层医师如何正确对待新生儿黄疸。方法:2012年8月我院妇产科出生的新生儿100例,观察黄疸的发生及出现的时间、程度及转归,并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结果:62例新生儿黄疸,其中溶血性黄疸1例,母乳性黄疸5例,56例均为生理性黄疸。结论:新生儿的黄疸较为普遍,但大多为生理性黄疸,基层医师应指导患儿家属做好防治,并重点筛查病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7.
杨佼  吕文良 《吉林中医药》2011,31(4):282-283
对黄疸的辨治内容,更多是对黄疸病因辨证诊断和治法方药的阐述,力求从中医的视野去研究黄疸。对黄疸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则和方药,从整体认识黄疸辨证论治方面进行论述,加深和拓展黄疸治疗的理法方药应用,可以为临床治疗黄疸及其他病提供方法和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拟茵陈消费汤治疗出生一月左右的婴儿黄疸数十例,其黄疸指数均在45~60单位之间,肝功能正常,并排除了梗阻性黄疸。黄疸病因中包括新生儿败血症、母乳性黄疸、胆汁粘稠症等。采用茵陈消费汤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疸茵陈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机制和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儿科新生儿黄疸病例共188例,其中100例作为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妈咪爱和黄疸茵陈颗粒冲服,进行临床观察;88例作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两组从新生儿大便次数、大便转黄天数、黄疸消退时间及由生理性黄疸转为病理性黄疸比例等几方面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方法能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缩短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时间,明显减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
孙浩汉 《中医杂志》2002,43(10):794-794
答:新生儿黄疸,中医称胎黄、胎疸。是指婴儿出生后,皮肤、粘膜、巩膜、小便发黄。新生儿黄疸可分为2种。1 生理性黄疸:黄疸在婴儿出生后2~3天内出现,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黄疸可在2周左右消退(早产儿须3~4周)。此种黄疸发生的原因,古代医家多认为系母体素有  相似文献   

11.
萧焕明  罗国亮  池晓玲 《中医杂志》2012,53(23):1998-2001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为重要特征,其与现代医学黄疸症状的描述一致.黄疸的治疗现代医学以对因治疗为原则,辅以利胆对症及支持治疗.中医治疗黄疸有着丰富的经验,将有关黄疸的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古代不同时期黄疸证治规律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关于黄疸的论述由来已久,黄疸的中医施治丰富且繁杂,缺乏系统性概括。本文对黄疸的中医治疗现状作综述,分别从内治法、外治法、针灸治疗等方面介绍黄疸的治疗进展,笔者认为中医治疗黄疸在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缩短临床康复周期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但尚存在中医黄疸诊疗指南应用及知晓率低,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等不足,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疾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因新生儿黄疸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影响智力发育.所以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新生儿黄疸显得尤为重要.我科采用抚触联合中药敷脐预防足月正常新生儿黄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疸病见于<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对于黄疸的含义及该篇的主要内容尤其是黄疸的分类、相关证名的理解,争论较大.篇名中的黄疸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黄疸包括狭义的黄疸和发黄证.而篇中的黄疸指狭义的黄疸,有的时候简称为疸.而篇中所指谷疸、酒疸是狭义黄疸病的初期阶段,女劳疸是狭义黄疸病的中后期阶段,黑疸是狭义黄疸病的晚期.  相似文献   

15.
黄疸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目前认为,黄疸与西医学的黄疸含义相同,可涉及到西医学的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肝癌等病理过程都会引起黄疸。此病详述于《黄帝内经》,但《黄帝内经》中并未给出具体的治法和方药:而医圣张仲景对此病认识更加深刻,己把黄疸列为单独的专篇,并有相应的理法方药。茵陈蒿汤是治疗黄疸的代表方剂,出自《伤寒论》,并见于《金匮要略·谷疸病》篇。它以药味少,配伍精当,疗效显著,一直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加减使用茵陈蒿汤疗效颇佳,兹整理两例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答:新生儿黄疸,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多发病、常见病。一般新生儿可见生理性黄疸,大多在出生的2~5天出现,持续2~3天消失。病理性黄疸出现早,或生理性黄疸迟迟不退,或退而又现。病理性黄疸如不及时早作诊断并积极  相似文献   

17.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外科常见病症 ,如何诊断和处理 ,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该病的诊断体会介绍如下。1 梗阻性黄疸的分类理论上梗阻性黄疸可分为肝内和肝外两种 ,由于处理方法的不同 ,常将肝外梗阻称为外科性黄疸 ,需手术治疗 ;余称为内科性黄疸 ,一般给予药物治疗。在实践中 ,梗阻性黄疸常指外科性黄疸。2 诊断思维的关键梗阻性黄疸只是临床上的一个征象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很多肝、胆、胰疾病都可引起胆道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梗阻。因此 ,在确定有梗阻的同时 ,应明确其梗阻的部位和性质 ,这往往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  相似文献   

18.
李然  李海波 《新中医》2011,(11):126-127
原发性肝癌是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黄疸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并发症,可因肝硬变或癌灶广泛破坏肝实质引起,属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证。现代医学认为,黄疸排除先天原因可根据胆红素代谢过程分为三类,肝前性黄疸、肝源性黄疸和肝后性黄疸。肝癌主要见于后两种,尤其以梗阻性黄疸为多见。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对肝癌晚期并发黄疸以茵陈蒿汤合茵陈术附汤为主治疗,并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疸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变化及血清ADA对鉴别黄疸类型、中医辨证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4例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肝细胞性黄疸组(A组)34例,阻塞性黄疸组(B组)34例,中医辨证分为湿重于热证、热重于湿证、胆腑郁热证、疫毒炽盛证。比较2组血清ADA值、ADA阳性率、胆红素指标以及不同证型间血清ADA情况。结果 A组血清ADA值高于B组,A组血清ADA阳性率为88.24%,高于B组的26.47%,P均0.01。湿重于热证、热重于湿证的黄疸患者血清ADA值均高于胆腑郁热证的黄疸患者血清ADA值,P均0.05。结论不同类型及不同中医证型的黄疸患者血清ADA值、ADA阳性率有明显差异,提示血清ADA可能对鉴别黄疸类型及黄疸客观化辨证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于中医"黄疸(阳黄)"的范畴。该病起病急,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期。黄疸前期有恶寒、低热、乏力或全身酸痛等毒血症及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多数经2~7天,亦有约10天进入黄疸期,表现为发热减退,巩模、皮肤粘膜出现黄染,尿色加深,肝轻度肿大,或有触痛。肝功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