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方法对33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对33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结论对33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推广应用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方法 :穿剌动静脉 ,置入刺激和消融电极 ,经多导电生理仪明确消融靶点 ,在局部引入射频电流 ,破坏折返路径。结果 :经电生理检查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12例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在20~40W射频功率下经5~200s的放电消融 ,13例均获得成功(成功率100 %)。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室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 ,且创伤小 ,安全可靠 ,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少利 《中外医疗》2011,30(9):47-47,49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50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全部予以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及消融的靶点后行射频消融术。结果所有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3例,占46.0%;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7例,占54.0%,消融成功48例,成功率为96.0%。1例出现局部血肿。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1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31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均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为97.74%。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标测,严格控制射频能量及时间是提高安全性和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应用低能量射频电流经导管消融治疗2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 住院患者,结果:经心内电生理标测20例中快慢通道6例,其余14例有15条旁道(左侧旁道7例,左室后壁3条,左后间隔2条,右性心动过速 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导管射频消融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5 2例病人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7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35例 (右侧旁路 8例 ,左侧旁路 2 7例 ,其中 1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总成功率 98% ,复发率 2 % ,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导管射频消融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2例病人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7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5例(右侧旁路8例,左侧旁路27例,其中1例合并房室结析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总成功率98%,复发率2%,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措施。方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2例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治疗及适当护理。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术后电生理检查均未诱发心动过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是射频消融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报道15例复杂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其中双旁道9例,单旁道并慢快型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5例,并慢快/快慢型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结果:共计消融旁道24条和房室结慢径6例,总成功率100%,随访6-48月无复发,无房室阻滞及其他并发症。结果表明:采用恰当的方法消融复杂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取得较高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如何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室上性心动过速21例,对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2例进行消融,能量选择20~40W,消融前后分别进行电生理检查评价消融是否成功。结果总成功率100%,无1例发生气胸、血气胸、心包填塞、房室传导阻滞、室颤、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根治性手术,疗效确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标测,细心轻巧操作,严格控制射频能量及时间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法治疗房室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2例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采用标准程序刺激右心室或右心房,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对其进行标测和消融。结果房室旁路13例,其中左心旁路10例,右心旁路3例。房室结双径路9例。22例射频消融成功21例(95.46%),失败1例(4.55%)。1例(4.55%)术后发生暂时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随访3~14个月,无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房室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效果肯定,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03例行RFCA的PSVT患者的射频消融方法、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8例,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5例,消融总成功率89%。随访20.6±24.7个月,AVNRT消融复发率16.7%,永久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率5.3%;AVRT消融复发率3.6%,永久性Ⅲ度AVB发生率1.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PSVT安全、有效;熟练的心导管技术、仔细的电生理检查、耐心地寻找最满意的靶点图以及合适的消融能量和时间是提高成功率及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350例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患者,常规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左侧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时采用主动脉瓣逆行途径或穿刺房间隔途径标测和消融,右侧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右股静脉标测和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径路.结果 3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01例(57.4%),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49例(42.6%).3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手术即时成功率为99.4%(348/350),术后复发率2.9%(10/348).350例PSVT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6.5±23.3) min,其中20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7.2±21.9) min,14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8.4±26.6)min.350例PSVT出现手术并发症6例(1.7%),所有患者均无瓣膜损伤、心包填塞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术前完善发作时体表ECG和术中详细的心内电生理检查是明确诊断、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射频消融治疗老年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射频消融治疗 3 0例 60岁以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房室结改良术治疗房室结双径路 18例、旁道消融 10例、线性消融房扑 2例。结果 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 96.7%,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10 %,无远期后遗症发生。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老年人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陈旸  贺涛  刘明江  陶剑虹 《西部医学》2012,24(11):2131-2133
目的评估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心内科近两年382例伴不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左侧旁道、右侧旁道及房室结双径路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术后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数据的差异。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74例,其中左侧旁道113例,右侧旁道6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08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为97.4%,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达98.4%。射频消融术后总复发率为2.6%,并发症发生率为1.8%。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右侧旁道消融复发率高于左侧旁道及双径路。  相似文献   

16.
<正>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随着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不断发展,证实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旁路所致心动过速在整个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射频消融术的开展为此类心动过速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我院自1995年开展射频消融术已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6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方法:采用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仪,根据标测结果选择射频消融的途经和能量。结果:53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左侧旁路41例,右侧旁路12例,手术成功51例,失败2例,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8.
采用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已是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3年9月-2004年10月,采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雷寒  马康华  罗素新  何泉 《重庆医学》2005,34(5):684-685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合并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4例合并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消融并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均获成功.结论对合并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特征及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6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系统电生理检查(食道及心内程序刺激),并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对比分析其电生理机制及其特性。结果:本组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占25%,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占71.7%,所有病例均施行导管射频消融术,首次成功率96.7%。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大多为折返机制,部分特殊类型具有特异的电生理特性,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折返机制所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并具有根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