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拥峰  沈磊  徐建萍 《职业与健康》2014,(19):2766-2768
目的拟对空巢老人的幸福度、抑郁感、孤独感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空巢老人晚年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112例空巢老人采用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老年抑郁量表/UCLA孤独量表(MUNSH/GDS/UCLA)和空巢老人一般状况调查表进行测定,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12例空巢老人幸福度得分为(36.58±6.87),抑郁得分为(11.00±2.89),孤独得分为(30.58±7.29)。不同月均收入、文娱活动频率的GDS/UCLA/MUNSH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育锻炼频率的UCLA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调查的空巢老人的幸福度低、轻度抑郁、中度孤独的状态不容忽视,月均收入、文娱活动频率、体育锻炼频率是提高空巢老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疆石河子垦区老年人孤独感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垦区老年人孤独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市区和团场各7个社区的1 400名≥60岁常住老年人,采用孤独感UCLA量表评估老年人孤独感水平,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估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 398份,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71.81±5.99)岁,该人群孤独感得分为36.88±9.27。轻微孤独体验的有558人,占39.9%;孤独体验明显的有729人,占52.1%;孤独体验强烈的有111人,占7.9%。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孤独感得分在不同居住地、年龄、月收入、经济来源、婚姻状况、锻炼、是否独居、睡眠、自理能力、生活满意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月收入、锻炼、睡眠、自理能力、生活满意度对孤独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垦区老年人孤独感明显,有必要进行针对性健康干预,提倡锻炼、提高睡眠质量、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经济水平及对生活的满意度将对改善垦区老年人孤独现状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7月在安徽省抽取3个城市的19个行政村,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共计2 642名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采用UCLA孤独量表、SF-36简明健康调查量表及反映社会支持水平的相关条目对上述老年人进行孤独感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安徽农村老年人总体孤独感得分为(38.72±8.03)分,并且孤独感普遍较强,老年人孤独感水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躯体健康维度与躯体健康维度得分间的相关系数为0.715。躯体健康维度与孤独感得分间的相关系数为-0.198。心理健康维度与UCLA得分间的相关系数为-0.353。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力、与邻居关系、社会功能、关系密切朋友数、情感职能等是影响孤独感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的总体孤独感评分较高,且影响老年人孤独感的因素较多,保持良好的躯体健康与心理状态可以有效的减轻孤独感,应针对性地采取相关干预措施,降低老年人孤独感。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和身心健康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孤独感状况,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和身心健康关系及对策,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进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孤独量表(UCLA)对2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孤独量表得分呈正态分布,UCLA得分平均为(42.70±8.54)分。大学生孤独感得分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独生子女孤独感高于独生子女(P0.01);21~23岁大学生孤独感高于18~20岁大学生(P0.01);医学专业大学生孤独感高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P0.01);农村大学生孤独感高于城市大学生(P0.01)。大学生孤独感与母亲的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和身心健康因子中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呈正相关。结论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孤独感并加强自我调适,学校应加强大学生人际适应性指导,家庭应注重家庭亲密度,增加沟通。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并分析广州市流动青少年的情绪与行为问题。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UCLA孤独感量表、青少年攻击行为量表对广州市360名流动青少年及331名本地青少年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流动青少年的UCLA孤独感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P0.05);而不同年级流动青少年的UCLA孤独感量表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流动青少年的直接攻击分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P0.05);而不同年级流动青少年的直接攻击分量表、间接攻击分量表及青少年攻击行为量表得分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青少年的UCLA孤独感量表、直接攻击分量表、间接攻击分量表以及青少年攻击行为量表得分均高于本地青少年,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青少年在家庭环境量表中的亲密度分量表、知识性分量表及娱乐性分量表上的得分均低于本地青少年,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动青少年存在严重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心理健康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孤独感的影响,为指导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沈阳市2所高中和2所初中的一、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每个年级抽取4个班级,共1 267名学生。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学生孤独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孤独感存在相关,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孤独感呈负相关(P<0.01),而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过分干涉与子女孤独感呈正相关(P值均<0.01)。低孤独感组与高孤独感组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是影响中学生孤独感的主要因素。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是中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重庆市社区老年人孤独感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现状,探讨孤独感对老年人MCI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9个社区的1375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UCLA孤独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调查社区老年人的孤独感和MCI状况。结果 社区老年人孤独感得分为36.36±7.67分,中等及以上水平孤独感者占43.78%。老年人MoCA总分为24.65±3.78分,MCI的检出率为28.44%。不同水平孤独感老年人的MoCA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等水平孤独感(OR=1.476,95%CI:1.047~2.079)和高水平孤独感(OR=1.731,95%CI:1.026~2.921)是社区老年人MCI的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老年人孤独感和MCI的检出率较高,且孤独感水平越高,MCI的检出率越高。社区工作人员应采取措施减轻老年人的孤独状况,从而延缓其认知功能的下降,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住院及家庭病房治疗的尘肺患者孤独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Ⅱ期煤工尘肺患者住院治疗和家庭病房治疗对孤独感的不同体验.方法 .采用孤独量表(UCLA)对51名住院患者和51名家庭病房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住院组孤独得分为55.94±6.507,家庭组孤独得分为35.39±8.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团队干预对空巢老人抑郁孤独状况、幸福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调查深圳市福田区≥60岁居民空巢老人情况,将轻中度抑郁空巢老人15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予家庭医生团队综合服务干预方案,对照组予常规干预方案,干预时间为18个月。将干预前后试验组与同期对照组、无抑郁组(867例)的抑郁、孤独、幸福感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深圳市福田区空巢老人检出率22.60%(1 035/4 580),空巢老人抑郁检出率16.23%(168/1 035)。有抑郁症状者GDS(t=42.33,P=0.00);UCLA(t=55.38,P=0.00)评分高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UNSH(t=-48.89,P=0.00);WHOQOL-BREF(t=-36.46,P=0.00)评分低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干预6、12、18个月GDS、UCLA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UNSH、WHOQOL-BREF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18个月GDS、UCLA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6、12、18个月的GDS、UCLA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NSH、WHOQOL-BREF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干预前后与无抑郁组比较,GDS、UCLA评分均高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UNSH、WHOQOL-BREF评分均低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8个月后,试验组抑郁(χ2=39.212,P0.01);孤独(χ2=47.997,P0.01)与干预前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医生团队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空巢老人抑郁孤独状态,提高幸福感及生存质量,但干预后结果仍未达到无抑郁空巢老人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独感现状并探讨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3—8月,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UCLA孤独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00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孤独感得分为45.29±9.22,具有轻度以上孤独的患者有71例;经单因素及多重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住院次数及病程是影响患者孤独感的个人因素;患者的积极应对得分低于国内常模(t=2.34,P0.05),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国内常模(t=2.13,P0.05);患者的孤独感水平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485,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19,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数具有轻度以上的孤独感;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住院次数及病程是影响患者孤独感的个人因素;应对方式越积极,孤独感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进程中留守妇女安慰寻求、孤独感与抑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通过探讨农村留守妇女安慰寻求、孤独感与抑郁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安慰寻求量表UCLA孤独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河北省某地区的260名农村留守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农村留守妇女与常模的的孤独感得分差异(t=8.75,P<0.01)、抑郁得分差异(t=18.42,P<0.001)达到了显著水平,安慰寻求得分超过理论中值占总体人数的12.34%。(2)不同子女数量的农村留守妇女在安慰寻求(F=2.91,P<0.05))、孤独感(F=10.56,P<0.001)、抑郁(F=5.73,P<0.001)具有显著差异。(3)不同知心朋友数量的农村留守妇女的安慰寻求(F=3.20,P<0.05)、孤独感(F=44.40,P<0.001)、抑郁得分(F=11.11,P<0.001)上有显著差异。(4)不同家庭责任繁重程度(家中农活、照顾孩子、照顾老人)的农村留守妇女在安慰寻求、孤独感、抑郁上有显著差异(P<0.05)。(5)抑郁与孤独感(r=0.61)、安慰寻求(r=0.20)有显著相关。(6)孤独感得分、农忙时丈夫是否回家、安慰寻求得分进入了回归方程(R2=0.433)。结论 (1)农村留守妇女的孤独感、抑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子女数量、知心朋友数量、家庭责任繁重程度是影响农村留守妇女安慰寻求、孤独感、抑郁的重要因素。(3)留守妇女安慰寻求、孤独感水平越高,越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师范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师范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对江西省2所高校的491名师范大学生的孤独感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使用情感和社交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镇大学生的孤独感平均得分(23.05±4.98)低于农村大学生的平均得分(24.02±4.75);表现出孤独感的城镇大学生有19人(占9.6%),低于农村大学生39人(占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人口学特征人群孤独感得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负性生活事件、特质应对方式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负相关(P<0.01),负性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1),负性生活事件与特质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特质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表明,特质应对方式对孤独感有直接的影响;社会支持既直接影响孤独感,同时也通过特质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孤独感;负性生活事件对孤独感有直接影响,同时又经由社会支持及特质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而实现间接影响孤独感.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以及特质应对方式是影响师范大学生孤独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托养儿童社会交往的干预效果,为改善托养儿童的社会交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温州某中学初一学生4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对照组不进行团体辅导。采用儿童孤独量表与儿童社交焦虑量表,于团体辅导前、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进行测评。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孤独感得分和社交焦虑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的孤独感得分和社交焦虑得分明显下降,且与前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对照组的孤独感和社交焦虑前、后测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团体辅导对托养儿童的孤独感和社交焦虑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农村集中供养特困老人孤独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4—5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孤独感量表(loneliness scale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ageles,UCLA)、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module,PHQ-9)、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心理弹性量表简版(10-item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10)对海口市某农村敬老院的91名特困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5.71%的老人有中度及以上孤独感。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史、亲戚探访频率、是否参加文娱活动、不同抑郁及焦虑水平的老人孤独感水平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心理弹性与孤独感呈负相关(r=-0.59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婚史、是否参与文娱活动、亲戚探访频率、抑郁水平、心理弹性可解释孤独感变异的5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60岁住院老人孤独感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老年心理健康提供理论根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244名无认知功能障碍的≥60岁住院老人进行面访调查。结果UCLA孤独感得分为(42.8±7.47),经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控制年龄和性别后,UCLA的影响因素依次为:体育锻炼、家庭关系、退休金、邻里关系、吸烟、视力、饮食规律等。结论≥60岁住院老人的孤独感水平中等,个体行为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人口统计学因素及客观健康状况等因素可显著影响无认知功能障碍的住院老人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驻守西藏部队官兵(简称驻藏官兵)孤独感与职业价值观、心理授权的关系,为制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用UCLA孤独量表、心理授权量表和职业价值观量表对某部332名驻藏进行调查官兵。结果职业价值观的2个指标,外在和内在价值均与孤独感呈负相关(P0.01)。心理授权的4个维度工作影响、工作自主性、自我效能和工作意义均与孤独感呈负相关(P0.01);心理授权中的工作意义和自我效能对孤独感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P0.01)。心理授权在职业价值观和孤独感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驻藏官兵的职业价值观、心理授权对孤独感有负向影响,职业价值观对孤独感的影响部分是通过心理授权的中介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亲子分离经历对大学生成年后孤独、抑郁和适应的影响,为改善成年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孤独感量表(UCLA)、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整群抽取的江西省2所高校1 21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亲子分离经历大学生孤独感因子得分(44.97±7.59)高于无经历组(43.70±7.75)(t=2.88,P<0.01),抑郁因子得分(22.97±13.21)与无经历组(22.86±13.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适应各个因子上,仅人际关系适应维度得分(34.16±5.73)低于无经历组(34.91±5.46)(t=-2.35,P<0.05),其他维度得分与无经历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期亲子分离经历会影响个体成年后的孤独和人际关系适应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活事件、孤独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陕西省某大学的506名学生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SIO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孤独感自评量表(UCLA)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9.9%,95.5%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其中高度孤独的学生占49.8%,中度孤独的学生占45.7%,低孤独感的学生仅占4.5%;大学生孤独感在性别(χ2=8.561,P0.01)、以及与父与母关系(χ2=7.927和6.508,P0.05)3个人口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孤独感和应激生活事件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受孤独感和应激生活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翠萍 《卫生研究》2013,42(1):30-32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孤独感特点及其与同伴依恋和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安2所农村中学的323名初中生,运用UCLA孤独感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同伴依恋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初中生孤独感处于中等水平;孤独感与自尊、同伴依恋显著相关(|r|=0.436~0.599,P<0.001);同伴关系显著影响孤独感(F=158.056,P<0.01,解释孤独感35.6%的变异),同伴依恋显著影响自尊(F=71.233,P<0.01,解释自尊19.8%的变异);同伴依恋和自尊显著影响孤独感(F=91.503,P<0.01,解释孤独感38.9%的变异)。同时,当自尊变量出现后,同伴依恋变量对孤独感变量标准回归系数β的大小由0.599降到0.50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西安农村初中生孤独感处于中等水平,同伴依恋、自尊显著影响初中生孤独感,且自尊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高龄老年人孤独感现状,分析亲子支持情况与其相关性,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7月—2017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居民中的≥75岁老年人,采用面对面入户方式调查,进行UCLA孤独量表评测。结果 3 448名中高龄老年人孤独感平均得分为(40.24±10.225)分;低程度孤独感1 071人(21.9%),平均得分为(28.33±4.096)分;中度孤独感1 664人(50.2%),平均得分为(41.86±4.262)分;高程度孤独感713人(27.9%),平均得分为(54.38±3.360)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年龄75~79岁的老年人相比,80~84岁老年人(OR=1.212)、85~98岁老年人(OR=1.365),与文化程度为文盲的老年人相比,大专及以上的老年人(OR=0.478),与子女关系和睦的老年人相比,关系良好的老年人(OR=1.952)、关系一般的老年人(OR=3.261),不轮流来探望(OR=1.318),不存在不管父母的子女(OR=0.629),遇到问题子女不能及时提供帮助(OR=1.828),与子女从来不听取父母意见的老年人相比,子女经常听取父母意见的老年人(OR=0.313),这些因素均为中高龄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河北省唐山市中高龄老年人孤独感明显,有针对性的加强家庭子女支持将对改善我国中高龄老年人孤独感现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