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盐摄入量与体质指数(BMI)及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面对面收集每日食盐量.BMI依据《中国超重肥胖标准》分为BMI<18.5、18.5~、24.0~、≥28.0 kg/m24种类型;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标准划分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统计分析食盐摄入量与BMI及血压的关系.结果 共调查7 922人,男性5 462人,女性2 460人;年龄20~76岁,平均(43.5±14.4)岁.高盐饮食不但增加血压正常高值检出率、高血压患病率,而且增加超重、肥胖率.食盐摄入量与BMI有显著关联.结论 预防高血压不仅要强调限制盐的摄入量,同时要宣传控制体重.BMI可以作为盐敏感的标记之一,也可作为临床高血压伴肥胖加用利尿剂降压治疗高血压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对冻融胚胎移植围产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 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2016年至2020年期间由于PCOS不孕进行冻融胚胎移植、年龄≤35岁且临床妊娠为单胎的患者临床资料, 共1 481个周期, 根据BMI值分为4组, 偏瘦组75个周期(BMI<18.5 kg/m2), 正常体质量组793个周期(18.5 kg/m2≤BMI<24.0 kg/m2), 超重组468个周期(24.0 kg/m2≤BMI<28.0 kg/m2), 肥胖组145个周期(BMI≥28.0 kg/m2), 比较各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围产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的差别。结果相较于超重组、正常体质量组和偏瘦组, 肥胖组的早期流产率最高[23.4% (34/145)比15.8% (74/468)比14.0% (111/793)比9.3% (7/75), P=0.014], 活产率最低[68.3% (99/145)比76...  相似文献   

3.
社区居民体重指数与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关系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 I)对人群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患病率的影响。方法分层抽取社区居民,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根据我国判断BM I的标准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男性37.56%、23.00%;女性35.33%、18.69%。按不同BM I标准分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7.58%(BM I24.0 kg/m2)、64.52%(BM I:24.0~27.9 kg/m2)、86.30%(BM I≥28.0 kg/m2)。高血压的危险性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而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超重和肥胖组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超重和非肥胖组的患病率,超重和肥胖往往与高血压共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圳市育龄女性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与体质指数(BMI)的关系。方法:以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深圳市参加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256675例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收集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育龄女性TSH水平升高与BMI的关联。结果:本研究纳入的256675例育龄女性中TSH水平升高者占3.4%;体重过低(BMI<18.5kg/m2)和超重/肥胖(BMI≥24.0kg/m2)者分别占20.0%和12.0%。多因素分析显示,与TSH水平正常组相比,TSH水平升高组女性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29%(OR=1.29,95%CI 1.20~1.38),体重过低的风险降低13%(OR=0.87,95%CI 0.82~0.93)。结论:育龄女性TSH水平升高与BMI增大有关,将TSH水平控制在适当范围,可能会降低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飞行人员飞行期间膳食调查与身体质量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为某部在飞的165名男性健康飞行员,年龄25~51(37±3)岁。方法:(1)膳食调查采用称量法,调查了3个飞行日。通过膳食管理软件计算出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的平均摄入量,并与空军飞行人员膳食营养素供给标准进行比较;(2)计算体质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参照WHO建议,BMI<18.5为慢性营养不良,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30为肥胖。2结果(1)主要营养素摄入情况及与空军飞行人员膳食营养素供给标准比较(摄入量,摄入量/标准):热能16530kJ,116.0%;蛋白质166.7g,120.9%;碳水化合物624.5g,124.9%;脂肪102.0g,10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年早期体重状态及至中年期体重变化与2型糖尿病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中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的14组35~59岁(男女各半)人群样本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别探讨25岁时体重状态和随后其变化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共12 674人纳入分析,其25岁时低体重组(BMI<18.5 kg/m2)、正常体重组(BMI 18.5~23.9 kg/m2)、超重组(BMI 24.0~27.9 kg/m2)和肥胖组(BMI≥28.0 kg/m2)中年期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2.4%(30/1 263)、2.8%(266/9 562)、4.0%(70/1 739)和6.4%(7/110),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1)。25岁至中年时期体重变化<-7.5 kg组、-7.5~-2.6 kg组、-2.5~2.5 kg组、2.6~7.5 kg组、7.6~12.5 kg组和>12.5 kg组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2.5%(18/712)、1.3%(21/1 629)、2.1%(48/2 330)、2.3%(59/2 585)、3.7%(94/2 518)和4.6%(133/2 900),也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岁时超重/肥胖以及随后的体重增加均与中年时期新发糖尿病正相关(趋势检验P<0.01)。结论 成年早期超重/肥胖以及随后的体重增加均与中年期新发糖尿病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2型糖尿病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关联。  方法  研究对象为江苏省苏南、苏北地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17 638名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基线时不同BMI组人群在随访期间的全死因死亡风险(hazard ratio,HR)值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结果  研究对象累计随访77 451人年,平均随访4.39年,随访期间共死亡1 274人,低体重组BMI < 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 kg/m2 ≤ BMI < 24.0 kg/m2)、超重组(24.0 kg/m2 ≤ BMI < 28.0 kg/m2)、肥胖组(BMI ≥ 28.0 kg/m2)死亡人数分别为39人、575人、484人和176人,相应的死亡率分别为15.6%、9.5%、6.2%、5.1%。调整混杂因素后,以正常体重组为参照,低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死亡风险的HR值(95%CI)分别为1.66(95%CI:1.20~2.30),0.68(95%CI:0.61~0.77),0.58(95%CI:0.48~0.68)。  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正常体重人群相比,低体重人群的全死因死亡风险最高,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死亡风险较低,超重和肥胖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为改善GDM患者的妊娠结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6月参与天津市孕产期系统管理并确诊为GDM的孕妇1 000例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孕前BMI分组:BMI18.5 kg/m2为低体重组,18.5 kg/m2≤BMI24.0 kg/m2为正常体重组,24.0 kg/m2≤BMI28.0 kg/m2为超重组,BMI≥28.0 kg/m2为肥胖组,以分娩方式、妊娠期高血压、新生儿出生体重为观察指标,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肥胖组和超重组剖宫产率(分别为81.0%和73.3%)高于正常体重组(6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和超重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0.0%和8.2%)高于正常体重组(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组间巨大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的巨大儿发生率最高(17.6%)。结论控制妊娠前及妊娠早期肥胖可以改善GDM孕妇的妊娠结局,减少剖宫产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和巨大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与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考察深圳大学本科学生体质指数(BMI)现状及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2 180个学生抽样结果显示,深圳大学学生BMI分布曲线基本呈正态型,BMI<18.5的学生占26.3%,18.5≤BMI<23的学生占总样本的63.8%,23≤BMI<25的占7.9%,BMI≥25占2.0%。女生偏瘦(BMI<18.5)的人数显著多于男生(p<0.001),而超重群体(BMI≥23)中则男生显著多于女生(p<0.001)。结论 BMI异常(超重/肥胖及偏瘦)部分原因可能与学生的体重控制观念、生活习惯和营养结构等相关。总体而言,被调查人群的BMI分布多数居于正常范围,但对于偏瘦以及超重/肥胖群体有必要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国成年人红肉摄入量对BMI、体重及超重危险的影响。方法利用开放式队列研究“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在1991--2009年问至少参加过-轮调查的18 006名成年人(其中男性占47.5%), 应用三水平(社区-个人-调查时间)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红肉摄入量对BMI、体重变化和超重(BMI≥24kg/m2)危险的影响。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方法评价成年人平均每日红肉摄入量。结果中国成年人高红肉摄入量-般是年轻、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高、体力活动水平低、总能量摄人高及有吸烟和饮酒习惯者。三水平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显示成年人红肉摄入量与BMI、体重的变化呈正相关。在调整其他因素(年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水平、城市化程度和总能量摄入水平)后, 与不进食红肉男女性相比, 红肉摄入水平最高组的男性BMI值分别增加了0.17 kg/m2(95%C1:0.08-0.26, P<0.0001)和0.12 kg/m2(95%CI:O.02~0.22, P<0.05), 体重分别增加了5969(95%CI:329。864, P<0.0001)和4009(95%CI:164~636, P<0.0001)。进-步调整基线BMI值后, 三水平logistic模型显示, 与不进食红肉的成年人相比, 最高红肉摄入水平的男女性发生超重的相对危险分别是1.21(95%CI:1.01~1.46, P<0.05)和1.18(95%CI:1.01~1.37, P结论较高的红肉摄人量可增加BMI和体重, 并增加发生超重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989-2006年辽宁省成年居民不同性别、年龄和居住社区体质指数(BMI)分布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1989、1991、1993、2000、2004和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6次追踪资料,选取辽宁地区18~45岁的健康成年居民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 1989-2006年辽宁省18~45岁成年居民BMI均值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989年BMI均值为(22.1±9.4)kg/m2,而2006年上升到(24.0±5.2)kg/m2.其中男性BMI均值从(22.1±2.1)kg/m2上升到(24.6±5.1)kg/m2,女性BMI均值从(22.1±2.6)kg/m2上升到(23.9±4.3)kg/m2,男性增长幅度大于女性.30岁及以上成年居民BMI均值增长较快,到2006年BMI均值已超过24.0 kg/m2;城市、郊区、县城和农村居民BMI均值1989年分别为(21.8±2.4)kg/m2、(21.8±2.6)kg/m2、(22.1±2.7)kg/m2和(21.1±2.2)kg/m2,到2006年分别增长为(24.0±4.2)kg/m2、(23.9±4.0)kg/m2、(24.2±4.2)kg/m2和(22.6±3.5)kg/m2.城市、郊区和县城居民BMI均值增长较快,农村居民BMI均值增长较慢.随着BMI水平的提高,成年居民低体重率逐年降低,而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1989年辽宁省成年居民低体重率为6.9%,超重肥胖率为10.3%,到2006年该人群低体重率为4.5%,超重肥胖率为31.9%,17 a间居民超重肥胖率增长了21.6个百分点,其增长幅度为209.7%,平均每年增长率为6.9%.结论 辽宁省成年居民BMI逐年增长,应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早期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和体质指数(BMI)对孕期血糖的影响。方法利用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收集天津市内六区和滨海新区2009-2010年26 965名孕早期接受首次产检孕妇的基本信息、孕早期ALT水平、孕早期BMI和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检测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超重肥胖单独/联合ALT水平对于孕期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同孕早期ALT<40 U/L者相比,ALT≥40 U/L的孕妇GCT阳性(≥7.8 mmol/L)的比例明显升高(OR=1.368,95%CI=1.204~1.553)。同孕早期BMI 18.5~23.9 kg/m^2者相比,消瘦(BMI<18.5 kg/m^2)的孕妇GCT阳性的可能性减低(OR=0.730,95%CI∶0.648~0.823),而超重(BMI:24.0~27.9 kg/m2),肥胖(BMI≥28.0 kg/m^2)均是GCT阳性发生的危险因素(OR=1.607,95%CI:1.489~1.735;OR=1.868,95%CI:1.657~2.107)。以ALT<40 U/L且BMI<24 kg/m^2为参照组,多因素分析中,孕早期超重肥胖使ALT≥40U/L增加GCT阳性发生风险的OR值从1.219(95%CI:1.015~1.464)增加至2.655(95%CI:2.226~3.167),且相加交互作用的3个指标RERI、AP和S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孕早期ALT水平升高是孕期血糖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孕早期孕妇超重肥胖会加重升高的ALT水平引发孕期高血糖风险的效应,即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话说肥胖     
<正> 人的身高和体重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医学界定了一爷标准体重,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对亚太地区肥胖及其防治的重新定义”资料,亚洲成年人的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m~2)]在18.5~22.9kg/m~2为正常范围,<18.5kg/m~2为体重过低,≥23kg/m~2为超重,≥25kg/m~2为肥胖。一个人保持标准体重,即体重指数在18.5~22.9kg/m~2最利于健康。要保持标准体重就需要每日摄入的热量与消耗的热量保持平衡。如果这一平衡被打破,摄入的热量超过了消耗的话,消耗不了的热量便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使体重增加,轻者造成超重,重者成为肥胖。以腹部脂肪堆积为主的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国成年人体质指数(BMI)与膳食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资料,18~60岁参加2000年调查并且2004年调查被随访到者3284人作为研究对象,考察BMI的变化情况以及BMI与膳食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2000年平均BMI为22.8 kg/m2,2004年为23.2kg/m2,同期超重和肥胖的比例(BMI24 kg/m2)从31.6%增加到36.5%。4年间总能量摄入量减少,但脂肪供能增加;与农村居民相比,城市居民消费的脂肪更多、BMI更高;高家庭收入与高脂肪摄入量和高BMI有关联;高脂肪、高能量摄入量与高BMI有关联,男性更明显;高体力活动水平与低BMI有关联。结论明确膳食和环境因素与人群BMI之间的关联对控制人群的超重和肥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孕期体重管理对孕前超重及肥胖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苏州市母子医院建卡的BMI≥24.0 kg/m2的1 11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超重者(24.0 kg/m2≤BMI≤27.9 kg/m2) 880人,将其随机分为超重管理组(440人)和超重对照组(440人);肥胖者(BMI≥28.0 kg/m2) 230人,将其随机分为肥胖管理组(115人)和肥胖对照组(115人)。对照组孕妇只进行常规健康管理,超重和肥胖管理组孕妇在常规健康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体重管理,分析比较各组孕妇妊娠结局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超重管理组与对照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2,P<0.05);肥胖管理组与对照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P<0.05)。超重管理组孕妇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20.15、12.26和16.63,P值均<0.05)...  相似文献   

16.
1 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为某部在飞的165名男性健康飞行员,年龄25~51(37±3)岁.方法:(1)膳食调查采用称量法,调查了3个飞行日.通过膳食管理软件计算出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的平均摄入量,并与空军飞行人员膳食营养素供给标准进行比较;(2)计算体质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参照WHO建议,BMI<18.5为慢性营养不良,18.5~24.9为正常, 25~29.9为超重,≥30为肥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奉化市居民2004-2010年体质指数(BMI)水平与超重肥胖患病率的变化情况。方法对奉化市三次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居民BMI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超重肥胖患病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2004、2007、2010年3年BMI均值分别为(22.52±3.42)kg/m2,(22.89±3.03)kg/m2,(23.65±3.33)kg/m2,女性BMI均值均高于男性;三年超重患病率分别为22.01%、27.50%、32.83%,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7.94%,23.10%,26.83%,肥胖患病率分别为5.62%、6.25%、10.00%,标化患病率分别为4.47%,4.57%,7.94%;BMI≥24kg/m2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腹部脂肪蓄积率高于BMI<24kg/m2人群。结论 6年间奉化市居民BMI均值、超重率和肥胖率均有所增加,应加强超重肥胖防治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8.
学龄期儿童肥胖与膳食钙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目前上海市区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和膳食钙摄入情况,分析肥胖与膳食钙关系。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和宝山区10所小学二、三年级学生进行体检,并对其中6所小学学生进行钙摄入量调查,分析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状况和膳食钙摄入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上海市部分地区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率高达36.0%;总钙摄入量为647mg/d,达到推荐摄入量(RNI)的仅有26.4%;总钙摄入量与肥胖无关(χ2=0.319,P=0.956);单位体重钙摄入量与肥胖有关,单位体重钙摄入量越高,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越低(χ2=65.022,P=0.000);肥胖相关指标如体重(χ2=101.660,P=0.000)、体质指数(BMI)(χ2=85.223,P=0.000)、体脂百分比(PBF)(χ2=64.869,P=0.000)、收缩压(SBP)(χ2=35.626,P=0.000)、舒张压(DBP)(χ2=24.779,P=0.000)等随着单位体重钙摄入量的增高而降低。结论单位体重钙摄入量为与肥胖有关,随着单位体重钙摄入量的增高,超重肥胖发生率降低,体重、BMI、PBF、SBP、DBP、腰围和肥胖度也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9.
肥胖是按WHO规定的体质指数或体重指数判定的。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我国成年人BMI分类标准是:18.5~23.9为适宜范围,24.0~27.9为超重,28以上为肥胖。以此标准被分为超重及肥胖的人群,其患高血压危险性可达体质指数适宜人群的3~4倍,患冠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剖析不同孕前体质指数妊娠糖尿病孕妇经医学营养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方法 2015年1-6月来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产检中符合要求的257例愿意行医学营养治疗(MNT)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体质指数(BMI)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正常组(18.5 kg/m2≤BMI≤23.9 kg/m2)、超体重组(BMI> 24 kg/m2).比较分析各组间胰岛素使用、早产率、低体重儿、巨大儿、剖宫产、产后葡萄糖耐量异常情况的差异.结果 经医学营养治疗后,孕前体重超重组胰岛素使用高于正常组(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不同体质指数妊娠糖尿病孕妇都可通过MNT取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