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调查社区人群超重肥胖的现患率并探讨其与高血压等有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结合省情作局部修改的卫生部预防医学科学院设计的健康行为调查表 ,应用系统抽样方法进行调查 ;对社区人群超重肥胖的现患率及其与高血压、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关系作统计分析。结果本社区 15岁以上人群超重肥胖率已达 4 3.4 % ,人群体质指数 (BMI)均值不论男女在 5 5岁以前有随增龄而增加倾向 ;女性 35岁以上各年龄段人群平均 BMI已接近或超过2 4 ,且均显著高于男性 ,4 5岁以上更加明显 ;本社区的平均 BMI及超重肥胖的发生率高于全国水平 ;汉族男性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少数民族 ;随文化程度的低下 ,超重肥胖率显著增高 ;随体质指数增大 ,高血压发病率显著增高。结论防治超重肥胖已经成为预防高血压刻不容缓且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对血压、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调查对象按性别、年龄和BMI分组,分析各组的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差异,并用偏相关分析这些因素与BMI的相关程度。结果:随年龄增加,超重肥胖的现患率明显增加;在各个年龄段,超重肥胖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均值及其异常率均比正常组高,且大多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女性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均值及其异常率比男性高。结论:男女性BMI与血压(舒张压)、血糖、血脂(甘油三酯)均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超重、肥胖与血压、血脂及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于2007年5-6月对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干部1 499人,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和空腹血糖、血脂检测.比较不同体质指数(BMI)人群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水平及各指标异常率,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各危险因素聚集性分析.结果 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为49.9%.其中男性65.7%,女性33.5%,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正常体重成人相比,超重和肥胖组成人SBP、DBP、TC、TG、LDL-C和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SBP、高DBP、高TC、高TG、高LDL-C和低HD L-C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5).超重和肥胖成人SBP、DBP、TC、TG、LDL-C升高的危险性分别为BMI正常成人的2.27、2.37、2.97、2.24、5.37倍,HDL-C降低的危险性为BMI正常成人的4.02倍.拥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个数与体重指数等级呈线性相关(X2趋势=238.485,P=0.000).结论 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群超重和肥胖率较高,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昆明市20岁及以上成人超重、肥胖的流行特征,分析超重、肥胖与血压、血糖水平和高血压、糖尿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08年1—4月随机抽取昆明市2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5195人,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昆明市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超重率为25.73%,肥胖率为8.09%。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居民的平均血压和血糖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同时,高血压、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患病率也迅速增高(P0.05),正常体重人群的高血压、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9.08%,5.35%和4.15%,而超重者高血压、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30.38%,6.70%和8.23%,肥胖者高血压、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41.10%,6.36%和14.56%,超重人群的高血压、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患病率分别是正常体重人群的1.59倍、1.25倍和1.98倍,肥胖人群的高血压、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患病率分别是正常体重人群的2.15倍、1.19倍和3.51倍。结论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昆明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超重、肥胖的干预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张璐  宋波  李建富 《疾病控制杂志》2011,15(10):909-911
目的了解开封市社区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状况,对超重和肥胖人群进行综合干预,为防治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内35岁以上常住居民定期随访,采取群体干预和个体干预,进行改善行为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干预后筛查人群超重比例、肥胖比例明显下降(P<0.05);超重且中心性肥胖人群的膳食脂肪供能比>30%、膳食粮谷类供能比>65%、身体活动水平不足、日饮酒过量和血脂异常比例明显下降(P<0.05)。结论综合干预手段对于社区居民超重和肥胖的防治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体检人员中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其与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定期至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银川、银南、银北地区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共调查2 224人,调查人群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35.9%,9.67%,46.67%;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1);超重和肥胖组人群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率均高于体重正常组;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率均高于腰围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和高血压糖的发生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饮酒、高血压、血脂异常与肥胖有密切关系(OR值分别为3.015,1.093,1.304,2.892,2.880,P均0.05)。结论宁夏职业人群超重率、肥胖率已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超重及肥胖与脂肪肝的相关性,为脂肪肝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参加健康体检的1118名机关干部,测量身高、体重,同时行腹部B超等检查,进行超重组、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脂肪肝检出率的对比分析,同时对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肥胖、超重及正常体重者脂肪肝检出率依次为56.0%、39.5%和11.4%,各组脂肪肝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肝组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70.7%,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的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重及肥胖与脂肪肝的发病密切相关,控制体重是降低人群脂肪肝患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江西省城乡社区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建议的我国体重指数(BMI)的分类标准,对城乡社区中20~69岁人群进行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分析。结果城市社区人群超重现患率和肥胖现患率(18.3%,2.3%)高于农村(12.7%,1.3%),城市社区女性(19.7%,2.7%)高于男性(17.3%,1.9%),农村则男性(14.3%,1.5%)高于女性(11.5%,1.3%),差别均具有显著性(P<0.01);超重与肥胖的现患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5059岁达到高峰;城乡社区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及不同职业人群超重和肥胖现患率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超重和肥胖的防治应采取全人群与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特别是要从儿童抓起,根据城乡社区人群的不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兰  郭艳强 《华南预防医学》2024,(3):227-230+235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与血脂异常及其交互作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共体社区随访管理的11 25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其2021年健康体检数据分析血压控制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对血压控制的影响,以及采用相乘和相加模型分析超重/肥胖与血脂异常对血压控制的交互作用。结果 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39.63%,合并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0.41%、58.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OR=0.694)、血脂异常(OR=0.900)均为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均P<0.01)。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超重/肥胖且血脂异常者血压控制仅为非超重/肥胖且血脂正常者的0.664倍(95%CI:0.596~0.738);超重/肥胖与血脂异常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交互作用归因比和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0.228(95%CI:-0.289~-0.167)、-0.500(95%CI:-0.626~-0.374)、1.721(95%CI:1.244~2.381),超重/肥胖与血脂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四川省直机关省厅级退休公务员超重、肥胖的现状,探讨体重指数、腰围与血压的关系. [方法]2008年对四川省直机关省厅级公务员993人测身高,体重,腰围(WC),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并分析肥胖与血压的关系. [结果]四川省直机关省厅级公务员的男女肥胖率分别为8.5%、8.0%,超重率分别为43.4%、28.6%,肥胖组及超重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正常组,收缩压、舒张压与BMI、WC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防治高血压,控制肥胖及腹型肥胖甚为重要,体重指数、腰围的控制也为防治高血压的基本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天津市社区成年人超重、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7年9月—2009年7月抽取天津市内18岁及以上23 533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有随BMI增高而增高的趋势,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0.1%,37.5%和52.2%,青年人中超重、肥胖者患高血压风险更大(男性OR值分别为2.737和5.236;女性OR值分别为3.744和7.360),大于中年组(男性OR值分别为1.913和4.090;女性OR值分别为2.099和3.942)和老年组(男性OR值分别为1.671和2.848;女性OR值分别为1.674和2.685)。结论与正常体重相比,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危险增加。控制青年人群的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对于降低该人群的高血压患病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体重管理对社区中超重、肥胖或中心性肥胖人群的管理效果。方法应用慢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社区人群的数据资料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将筛查出的10560例超重、肥胖或中心性肥胖人群,其中男性4660例,女性5900例,平均年龄(58.1±12.0)岁。征询其意愿后,纳入体重管理信息单元,给予个体化的膳食与身体活动指导,并定期随访,平均管理时间为(9.0±5.8)个月,最长32个月,最短1个月,对其管理前后的体重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应用SPSS12.0统计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体重改变随管理时间变化的比较采用趋势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管理前后体重无变化者9848例(93.3%),体重减轻者499例(4.7%),体重增加者213例(2.0%);其中超重且中心性肥胖者管理前后体重无变化、减轻和增加的比例分别为92.3%(6290/6817)、5.9%(403/6817)和1.8%(124/6817);而单纯超重或肥胖者三者比例为95.5%(2888/3024)、2.8%(84/3024)和1.7%(52/3024);单纯中心性肥胖组三者比例分别为93.2%(670/719)、1.7%(12/719)和5.1%(37/719)。结论体重管理对社区中超重、肥胖或中心性肥胖人群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管理对象中超重且中心性肥胖人群的管理效果好于单纯超重、肥胖或单纯中心性肥胖人群。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区9~10岁儿童超重肥胖与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北京城区9~10岁儿童超重、肥胖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城区抽取4267名9~10岁小学生,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结果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9.4%和21.2%,女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0.9%和12.1%;收缩压、舒张压在不同体重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生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16.1%和15.2%;肥胖男、女生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34.6%和41.3%,不同体重组的高收缩压、高舒张压、高血压的检出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肥胖组>超重组>非超重组;与非超重组儿童相比,超重组、肥胖组发生高血压的OR(95%CI)分别为2.6(2.1~3.3)和5.8(4.7~7.0)。结论北京城区9~10岁儿童肥胖和高血压相关。随着体重的增加,儿童患高血压的危险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天津市城乡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与血压的关系,为超重和肥胖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天津3个城区、3个郊区共12 600名≥15岁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疾病史等信息,并测量身高、腰围、体重和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腰围身高比(WHtR)。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共调查12 47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9%),超重3 980例(31.9%),肥胖1 770例(14.2%),WHt R≥0.5者6 899例(55.3%);超重或肥胖、中心性肥胖指标在性别、年龄、城乡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或肥胖、中心性肥胖患者的血压均值及高血压患病率均超过体重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I和WHt R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0、0.409、0.259和0.264,P<0.01),偏相关分析控制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BMI和WHt R仍然与SBP、DBP相关(r值分别为0.251、0.271、0.217和0.180,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1.068,95%CI:1.064~1.071)、吸烟(OR=1.163,95%CI:1.010~1.339)、饮酒(OR=1.343,95%CI:1.151~1.567)、农村居住(OR=1.178,95%CI:1.069~1.298)、高血压家族史(OR=1.371,95%CI:1.190~1.581)、超重(OR=1.847,95%CI:1.650~2.067)、肥胖(OR=3.379,95%CI:2.927~3.901)和WHt R≥0.5(OR=1.853,95%CI:1.648~2.084)。结论天津市城乡居民超重或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并且在肥胖人群中有着较高的高血压患病率,控制体重对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泰兴市城市居民超重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标准,于2013年采用多阶段简单整群抽样法,对泰兴市城区1 971名≥18岁、居住时间≥5年的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并体检。结果泰兴市≥18岁城市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17.86%,标化患病率为15.02%,男性为22.30%,女性为14.29%,随年龄的增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城市居民超重、肥胖率分别为34.55%、8.37%,男性均高于女性;中心性肥胖率为46.42%,男性(58.25%)高于女性(36.9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均与高血压患病有关。结论泰兴市城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超重肥胖与高血压患病情况密切相关,控制体重对防控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北京市顺义区居民超重及肥胖的流行病学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8岁以上北京市顺义区居民985名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超重及肥胖流行状况。调查分为询问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的内容为年龄、职业、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抽烟、饮酒等基本信息;体格测量为身高和体重,计算被调查者体质指数(BMI),同时测量腰围(WC),计算体型指数(FI),分析身体脂肪分布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超重和肥胖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北京市顺义区18岁以上成年男性居民超重率及肥胖率分别为44.4%和24.7%,女性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42.6%和30.0%。超重相关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已婚是男性居民超重的危险因素,而抽烟和饮酒是男性超重的保护性因素;年龄50~69岁是女性居民超重的危险因素。肥胖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饮酒是男性居民肥胖的保护性因素,初中、高中及中专教育水平是男性居民肥胖的危险因素,而年龄50~69岁是女性居民肥胖的危险因素,教育水平高中及中专和大学及以上是女性居民肥胖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北京市顺义区18岁以上成人居民超重及肥胖率较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加强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对血压、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对2009年医院体检中心1017名健康体检人群的体质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等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超重检出率31.37%,肥胖检出率4.92%;随BMI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逐渐升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检出率亦增高.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超重、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关系密切,需采取早期有效措施控制超重和肥胖倾向.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社区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北京市社区人群超重及肥胖的现状 ,我们在本市 18个区 (县 )的社区人群中开展了超重及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1.调查对象与方法 :①采用三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 ,从每个区 (县 )抽取 10 0 0户社区居民 ,使用统一调查表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②抽中的户中调查 1人 ,年龄 15~ 6 9岁 ,以最靠近每月 1日出生的家庭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③判断标准 :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体重指数 (BMI) =Kg m2 作为超重及肥胖的诊断标准。本调查使用WHO推荐的 18.5≤BMI<2 5为正常 ,BMI≥ 2 5为超重 ,BMI≥ 30为肥胖。④统计学分…  相似文献   

19.
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密切相关。体质指数(BMI)作为评估肥胖程度的指标,在与肥胖相关的慢性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正逐渐被重视。为探讨机关干部超重、肥胖与血压、血糖的关系,笔者对通辽市2004-2008年参加体检的机关干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分析我国成都、合肥和哈尔滨等三个城市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基本情况和体重特征分布。方法:采用志愿者样本的方法,现场问卷调查成都,合肥和哈尔滨市共计5930名超重和肥胖者,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超重和肥胖人群文化程度较高,且女性略多(56.5%),肥胖与遗传之间的联系没有统计学意义(x2=0.970,P=0.325),哈尔滨市调查人群的BMI指数值较高(F=20.662,P=0.000)。结论: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BMI指数大小的分布受地域的影响略有不同,合理营养,减少饮酒和经常的体育锻炼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