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设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只是临床决策的开始.为达到控制目标,还应重视以下治疗策略. 1.落实综合管理措施 糖尿病综合管理是实现HbA1C达标的有效手段.这些措施包括糖尿病教育、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饮食及合理运动)、血糖监测及降糖药物治疗. 糖尿病教育可促进患者不断掌握疾病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最终改善临床结局、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 血糖监测结果有助于评估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中之重,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程度,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为医生制定或调整合理的降糖方案提供客观依据。不过,血糖监测分多个时间段,不同时间段的血糖监测值代表不同阶段的血糖控制情况,时常让患者感到一头雾水。而正确把握血糖监测的时机,是每位糖尿病患者的“必修课”,例如:空腹血糖已经获得良好控制,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达标时,应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每曰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必须监测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晚餐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需要监测睡前血糖;怀疑夜间低血糖者,应监测夜间血糖;等等。  相似文献   

3.
<正>判断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效果的指标是什么?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效果的判定指标是血糖,就像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观察指标是血压一样。糖尿病患者需要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还要加测餐前和晚上睡觉前的血糖;三个月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三个月血糖控制的情况。如果说血糖值是"点",为即时的血糖数据,那么糖化血红蛋白值就是"面",为前一段时间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只监测空腹血糖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中90%为2型糖尿病。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日常运动的减少,糖尿病的患病率日益增加。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对患者多个器官功能造成损害,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如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等,坚持用药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根据监测结果,了解血糖的控制水平及波动情况,并酌情调整降糖方案,能够有效保证降糖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以往常规血糖监测一般以指尖血糖监测为主,操作频率频繁且复杂,一天患者需要扎指尖血4—7次,患者需反复承受针刺手指的痛苦,严重降低患者监测积极性,且监测时由于试纸批号不同、操作方法不同,容易使监测结果出现误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降糖方案对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胰岛素强化降糖组(>9.0%)40例,常规降糖组(≤9.0%)42例。胰岛素强化降糖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采取胰岛素连续皮下输注,出院后调整为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1~3次/d注射;常规降糖组采取口服降糖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肌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治疗后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分为神经功能重度障碍(≤50分)、中度障碍(51~74分)、重度障碍(≥75分),比较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前,胰岛素强化降糖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常规降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胰岛素强化降糖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常规降糖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与治疗前、同期胰岛...  相似文献   

6.
目的:浅析在肺结核病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应用抗结核配合强化降糖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肺结核病糖尿病患者,研究时段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经电脑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控制肺结核治疗,基于此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强化降糖方案和用常规血糖控制方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在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分别为94.00%和80.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肺结核病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应用抗结核配合强化降糖方案,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病灶情况,减轻患者炎症水平,提升治疗有效率,加快预后恢复效果,值得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的降糖治疗方法,为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监测血糖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入院后予“三餐前短效胰岛素(优泌林R)+睡前中效胰岛素(优泌林N)”方案强化治疗,监测空腹血糖9~10 mmol/L,餐后2h血糖11~13 mmol/L,控制欠佳,更换方案为“门冬胰岛素,胰岛素泵泵入”治疗.治疗6d后,血糖得到较好控制,空腹血糖6~7 mmol/L,餐后2h血糖7~8 mmol/L.后停用胰岛素泵,更换为“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三餐前皮下注射+精蛋白锌人胰岛素(优泌林N)晚上睡前皮下注射”,为患者院外继续治疗做准备.监测空腹血糖波动于5.7~6.3 mmol/L,餐后血糖波动于6.7~7.8 mmol/L.虽暂未达到理想目标,但血糖在较短时间内安全、平稳下降,得到良好控制.患者入院第15天,血糖平稳,出院.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血糖特点合理选择胰岛素种类及胰岛素治疗方案,对此类患者的用药应给予密切监护,以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住院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美敦力722型胰岛素泵)。治疗2组(美敦力712型胰岛素泵);对比血糖控制情况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722泵组降糖效果显著高于712泵,P0.05;患者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显著低于712泵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血糖缘何居高不下?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比较复杂。影响血糖的因素众多,涉及到饮食、运动、心理、用药、监测等各个方面,具体到每位患者身上又不尽相同,归纳起来包括有以下几个原因,血糖总是降不下来的患者不妨来给自己做个初步诊断。饮食治疗不当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不管病情轻重,不论是否使用降糖药物,都需要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有助于减轻胰岛负担、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居家糖尿病患者实施结构性血糖监测的具体措施和管理方法,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效果。方法对102例糖尿病患者实施居家结构性血糖监测6个月,内容包括实施结构性血糖监测的方法、血糖值曲线图的绘制与医患共同解读等关键环节与管理要点,观察实施结构性血糖监测前及管理6个月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评估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结果实施糖尿病患者居家结构性血糖监测和管理6个月后患者的FBG、PBG、HbA1c水平均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糖尿病患者居家结构性血糖监测与强化管理能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效果,提供个性化血糖谱分析医患互动解读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结构性自我血糖监测成为有效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在口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使用胰岛素联合治疗方案,患者口服降糖药+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NPH),根据糖尿病患者不同症状进行每日1次或每日2次注射中效胰岛素;治疗组36例,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症型进行每日2次或3次或4次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治疗方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得到减轻,其中治疗组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能有效对抗黎明现象,使整个夜间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对照组采用每日2次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治疗方案的患者对血糖的控制有时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3次注射治疗方案患者控制全天血糖效果较好,4次注射治疗方案患者餐后血糖及空腹血糖均能满意控制,便于调整胰岛索用量.结论 联合治疗方案适用于尚存部分胰岛功能、对外源性胰岛素需要量不太大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替代治疗方适用于1型糖尿病和胰岛功能严重衰竭的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监测血糖的动态变化特点有利于治疗方案的调整以及在监测期间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和护理指导的重要性。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仪,收集糖尿病患者3d或更长时间的血糖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能够充分了解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及时发现血糖波动的原因,制定个体化准确的治疗方案。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能有效了解血糖的变化特点,为制定更准确、更个体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程力 《药物与人》2014,(4):80-81
目的:探讨餐时门冬胰岛素与睡前甘精胰岛素联用治疗口服降糖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口服降糖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18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30单用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餐时门冬胰岛素与睡前甘精胰岛素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和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总达标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hPBG及HbA1c等血糖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糖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餐时门冬胰岛素与睡前甘精胰岛素联用治疗口服降糖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在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血糖达标率方面优势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临床应用中的优越性并有利于对患者的护理。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5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全天血糖监测。结果: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糖尿病监测领域的新突破,能详细显示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特征,为临床精细降糖,提供了理论依据。结论:合理的安装,病人的心理护理,指导,病人教育是动态血糖监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丛淑贞 《职业与健康》2007,23(24):2340-2341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不同血糖水平与肺结核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不同降糖疗法控制血糖对抗结核疗效的影响。方法对烟台市北海医院2002年1月—2006年9月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123例进行综合疗法治疗。结果所有初治糖尿病肺结核80例,73例完成化疗方案,3例在治疗过程中因大咯血窒息死亡,4例因一般情况差,化疗失败。②所有复治的糖尿病肺结核43例病人,33例完成化疗方案。痰菌阴转、肺部病灶吸收稳定22例,随访0.5~1 a无复发;另6例虽完成化疗方案,但痰菌仍阳性,肺部病灶吸收不明显,化疗失败;2例在治疗过程中因大咯血窒息死亡,1例因一般情况差,全身衰竭死亡,1例不能耐受化疗。结论根据血糖水平,选择不同的降糖药物,是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降糖方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降糖方治疗,对照组20例给玉泉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0.43%.对照组总有效率70.2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降糖方治疗糖尿病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对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随访服务、个人特征、生活方式等因素与甘肃省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关系,为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提出科学建议。方法 基于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纳入研究对象273例,采用卡方检验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39.56%患者血糖控制良好;76.92%患者签约家庭医生服务,77.66%患者按医嘱规律服用降糖药物,不同地区、文化程度、职业类型的患者血糖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回族患者(OR=0.21)、未家庭签约医生(OR=2.86)和间断服用降糖药物(OR=6.58)是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结论 甘肃省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较低,民族、签约家庭医生、服药方案影响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为确保患者后续治疗高效性,除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相关随访服务外,还需提供符合个人特征,满足病情需求的自我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虽然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是糖尿病这一类慢性病的有效治疗和控制,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运动治疗与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一样,是糖尿病整体治疗不可或缺的一环。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科学合理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及机体免疫力,还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辅助降低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减少降糖药物用量。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什么运动项目?究竟该如何运动?这里面其实大有学问。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管理最经典的方案就是常说的“五驾马车”:饮食、运动、合理用药、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监测结果可以反映饮食控制、运动以及药物治疗的效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从而指导医生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糖丹胶囊的制备及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黄芪甲苷等为配方自行配制降糖丹胶囊;以降糖丹胶囊治疗为主,饮食及锻炼为辅,1月为1疗程,以治疗前后及1、2、3疗程检测血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经7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结果表明:3个疗程平均血糖分别依次为11.22±2.71、9.88±2.50、6.26±2.20;治疗前后血糖测定结果比较,第1疗程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3疗程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总有效率为86.84%。结论降糖丹胶囊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靠,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