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氧化氮与吗啡依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氧化氮(NO)参与吗啡依赖及戒断症状发生的过程,NO合酶抑制剂可望有于戒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吗啡依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对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脑内NO含量和NOS活力进行测定。结果:未发现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脑内NO含量和NOS活力有改变。结论:对NO/NOS与吗啡依赖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枢谷氨酸能系统与吗啡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谷氨酸、谷氨酸受体及其拮抗剂对吗啡位置偏爱、戒断综合征、吗啡依赖部分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枢谷氨酸能系统与吗啡依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谷氨酸、谷氨酸受体及其拮抗对吗啡位置偏爱、戒断综合征、吗啡依赖部分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吗啡依赖的神经可塑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吗啡依赖时神经生化生理的神经可塑性改变,强调神经可塑性可能是依赖形成与复吸最终通路之一,是药物滥用病态记忆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吗啡类药物依赖机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吗啡类药物依赖为一种自我毁灭性社会适应不良行为。近几年来有关依赖的机理研究和成瘾理论都有新的进展,本着重从行为生物学角度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吗啡依赖的神经可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吗啡依赖时神经生化生理的神经可塑性改变 ,强调神经可塑性可能是依赖形成与复吸最终通路之一 ,是药物滥用病态记忆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吗啡类药物依赖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吗啡类药物依赖为一种自我毁灭性社会适应不良行为。近几年来有关依赖的机理研究和成瘾理论都有新的进展,本文着重从行为生物学角度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苏联精神医学研究者介绍西欧国家、美国和苏联治疗吗啡样物质依赖的不同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海洛因依赖者认知功能状况与一氧化氮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认知功能受损与血清一氧化氮(NO)等的关系。方法运用韦氏记忆量表(WMS)、数字划销测验(NC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140例男性海洛因依赖者(MPHD)及75例正常对照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受试血清NO等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1)MPHD组记忆商(MQ)、注意力及执行功能均差于对照组;(2)血清丙二醛水平高于对照组,总抗氧化能力、维生素C、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3)MPHD血清NO水平与记忆商(MQ)及WCST正确数呈负相关(P<0.05或P<0.01);MDA水平与MQ及NCT总净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VC水平与MQ呈正相关(P<0.05);SOD水平与MQ、NCT总净分、WCST正确数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与氧化抗氧化反应失衡;血清NO、MDA、SOD、VC可能是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氧化应激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改善吗啡戒断症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有证据表明 ,慢性使用阿片类药物能引起细胞信息传递系统的多个水平发生改变 ,包括阿片受体的脱敏和下降调节、阿片受体 -G蛋白脱偶联、G蛋白不同亚基的上调或下调、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改变、转录因子的激活等[1] 。近年来研究发现 ,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也参与阿片类物质依赖 ,动物实验发现 ,NOS抑制剂能改善吗啡戒断症状。1 NO和NOS[2 ]NO是体内第一个被发现的气体信息分子 ,脂溶性高 ,半衰期只有几秒 ,极易通过生物膜迅速扩…  相似文献   

12.
阿片类药物依赖最主要的特征是渴求行为、戒断综合征 ,以及复发性、耐受性和敏感性。吗啡成瘾的躯体依赖主要表现为耐受和戒断反应 ,而精神依赖主要表现为持续的觅药行为。药物戒断治疗可减轻吸毒者的戒断反应 ,逐步克服对毒品的生理 (躯体 )依赖 ;但是心理 (精神 )依赖仍很顽固 ,因此复吸率极高。已经证明 ,胍丁胺作为咪唑啉受体(imidazolinereceptor,IR)的内源性配体 ,对阿片类药物 (如吗啡 )所致的耐受和身体依赖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此 ,我们就咪唑啉受体及其配体胍丁胺对吗啡依赖、耐受及戒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望其…  相似文献   

13.
吗啡依赖大鼠脑内相关脑区CREB mRNA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吗啡依赖和戒断时大鼠脑内转录因子CREBmRNA的变化。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RT PCR)方法 ,对CREBmRNA在吗啡依赖和戒断时大鼠脑内与阿片类物质依赖有关的前额叶皮质、海马、伏隔核和新纹状体等脑区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吗啡依赖和戒断时前额叶皮质以及吗啡戒断时新纹状体CREBmRNA的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 ,海马、伏隔核等处无改变。结论 吗啡依赖和戒断时CREBmRNA在某些脑区的表达升高 ,提示CREB可能与阿片类物质依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简介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基础上综述了它们在阿片身体依赖中的变化、作用机制及其功能意义,以利于进一步认识阿片躯体依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简介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基础上综述了它们在阿片身体依赖中的变化、作用机制及其功能意义,以利于进一步认识阿片躯体依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电刺激伏核对吗啡成瘾心理依赖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建立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SD大鼠双侧伏核的动物模型,探讨DBS伏核对吗啡心理依赖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同期依大鼠立体定向图谱行双侧伏核刺激电极的植入术,20只为吗啡假刺激组,20只为DBS组.术前(用药后第15天)、术后(刺激后第2~6天)对戒断症状进行评分,术前(用药后第15天)和术后(刺激后第2、4、6天)行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研究大鼠的行为学变化40只大鼠成功地同期双侧伏核植入DBS刺激电极, 条件位置偏爱实验结果为吗啡成瘾大鼠在伴药箱平均停留时间长于非伴药箱,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BS组与术前及吗啡假刺激组相比在伴药箱平均停留时间均明显缩短,具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高频电刺激伏核能有效减轻大鼠吗啡心理依赖症状.术前戒断症状评分结果表明吗啡成瘾大鼠模型的成功建立(P<0.01);术后DBS大鼠的戒断症状与术前相比具统计学意义,证实DBS减轻了大鼠的躯体依赖症状.结论 高频刺激吗啡成瘾大鼠双侧伏核,能够有效地减轻大鼠吗啡心理依赖症状,为DBS伏核治疗吗啡等成瘾药物的心理依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形成及戒断对大鼠强啡肽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18只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和空白对照组 ,每组 6只。采用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 ,初剂量为 10mg/kg ,以后每天增加 5mg/kg ,3次 /d ,连续 6天。应用放射性3 2 磷标记的三磷酸脱氧胞苷掺入标记探针法进行North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三组大鼠强啡肽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连续 6天给予吗啡 ,吗啡依赖组大鼠下丘脑 (2 3 88± 1 6 2 )、纹状体(19 87± 2 0 3)及脊髓 (13 36± 1 4 6 )的强啡肽原mRNA相对含量分别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34 36±1 4 6、31 2 4± 2 83和 2 7 6 0± 2 89;均P <0 0 1) ,海马 (2 9 6 7± 3 2 3)强啡肽原mRNA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 (2 5 87± 1 74 ,P <0 0 5 ) ;(2 )给予纳洛酮处理 6 0min后 ,下丘脑 (10 2 2± 1 2 2 )、纹状体(5 90± 0 84 )、脊髓 (2 99± 0 4 8)强啡肽原mRNA的相对含量低于吗啡依赖组 (均P <0 0 1) ,而垂体强啡肽原mRNA(2 6 72± 1 79)却高于吗啡依赖组 (11 6 0± 2 2 4 ,P <0 0 1)。结论 慢性给予吗啡可影响大鼠强啡肽原mRNA的表达 ,从而参与吗啡依赖形成和戒断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伏核脑深部刺激(DBS)对吗啡成瘾大鼠心理依赖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三组:假刺激(ShS)组、DBS组、正常对照(NS)组。刺激前后行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并观察伏核、海马、前额叶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刺激前DBS组与ShS组大鼠在伴药箱平均停留时间均长于NS组,差异显著(P〈0.01);刺激后,DBS组较ShS组在伴药箱平均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而与N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前,DBS组与ShS组大鼠伏核、海马神经元部分丢失,且水肿明显,细胞器减少;刺激后,DBS组较ShS组细胞水肿明显减轻,以伏核变化明显。结论伏核DBS有效治疗了大鼠的吗啡成瘾心理依赖作用。  相似文献   

19.
洛非西定抑制吗啡依赖大鼠蓝斑核c-fos 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吗啡精神依赖大鼠伏隔核(NAc)、苍白球腹侧核(VP)以及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中细胞外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变化. 方法 18只Wis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只)和吗啡组(10只).吗啡组大鼠每日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并进行位置偏爱(CPP)训练,10 d后停药,戒断躯体依赖后行CPP评分;对照组大鼠在相同时间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皮下注射10d.停药一周后用微透析探针对大鼠NAc、VP和VTA行微透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透析液中的Glu和GABA的含量. 结果 吗啡组NAc中细胞外Glu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P和VTA中细胞外Glu和GAB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Glu在维持精神依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