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方法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修订版),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州市169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呈波浪式发展趋势,性别和年龄的主效应显著,年级与性别、年级与家庭居住地、性别与家庭居住地的交互作用都显著(P〈0.05);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均存在年级差异(P〈0.01);青少年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部分维度存在城乡差异(P〈0.05)。结论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发展水平较好,但高三学生发展水平较低需引起教育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研大学生在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时所使用的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特征。方法 以472名“00后”大学生及343名非“00后”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面对消极事件时,“00后”大学生比非“00后”大学生更多采用积极重新关注、换角度思考、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责难他人的策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策略的运用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多使用责难他人、灾难化的策略,女生比男生更多使用积极重评策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的使用上,“00后”大学生与非“00后”大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以依据其年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完美主义、情绪调节方式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文版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CFMPS)、情绪调节方式问卷(ERQ)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5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1)大学生完美主义、情绪调节方式与抑郁三者之间相关显著( P均小于0.05);(2)正负性情绪增强型调节方式分别在大学生适应完美主义和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18.2%和31.8%;(3)正性情绪减弱型、负性情绪增强型调节方式在大学生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和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7.1%和31.0%。结论 完美主义对抑郁情绪的作用部分通过情绪调节方式来实现。此结论将为适应不良完美主义者的抑郁情绪干预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学生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早期正性生活事件与情绪症状的关联。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2所高等院校的4 829名大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童年期积极经历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自评量表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和层次回归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抑郁、焦虑和压力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27.79%、34.11%和10.56%。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近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均呈正相关(r=0.54、0.57、0.54,P均<0.001),早期正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均呈负相关(r=-0.37、-0.34、-0.34,P均<0.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乘积项对抑郁、焦虑症状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05、-0.03,P<0.001、0.05)。结论 近期负性生活事件是情绪症状的危险因素,早期正性生活事件能够缓和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学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2021年6—9月整群抽取厦门市某大学医学院学生627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满意度及是否学生干部的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业倦怠量表得分平均分为(58.34±10.56)分,不同家庭经济情况、专业满意度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医学生学业倦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与学业倦怠均呈负相关(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管理沮丧情绪自我效能感、专业满意度、家庭经济情况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可以显著预测学业倦怠。结论 医学生学业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医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低学业倦怠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6.
王佳  蒋娟  赖薇  陶海萍  高亮  王毅超 《职业与健康》2022,(19):2635-2638
目的 探讨重庆市高风险作业人员身体勇敢、减弱型情绪调节方式与焦虑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0年5—6月抽取重庆市从事高风险作业人员364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高风险作业人员身体勇敢量表、情绪调节方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重庆市高风险作业人员焦虑情绪阳性率为4.2%;身体勇敢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直接危险得分为(5.34±1.05)分、报告违纪得分为(5.33±1.27)分、应对他人攻击得分为(5.07±1.25)分、帮助社会得分为(5.04±1.32)分、供养家庭得分为(4.70±1.22)分。重庆市高风险作业人员焦虑情绪得分与身体勇敢得分、情感求助得分及自我安慰得分均呈负相关(r=-0.11、-0.20、-0.21,均P<0.05),身体勇敢得分与情感求助得分、自我安慰得分均呈正相关(r=0.35、0.37,均P<0.01)。重庆市高风险作业人员减弱型情绪调节方式在身体勇敢对焦虑情绪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9.6%。结论 重庆市高风险作业人员身体勇敢和减弱型情绪调节方式是其焦虑情绪的保护性因素,减弱型情绪调节方式在勇敢对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择该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106例,按完全双盲法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53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SAS、SDS、HAMA、HAMD)、生活质量以及血清中MIF和BDNF指标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及血清中MIF和BDNF指标均较护理前发生不同程度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护理后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同时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21%(7/53)比对照组35.85%(19/53)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影响,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改善患者预后,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青少年心理社会性发展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浙江省青少年心理社会性发展状况。方法采用艾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问卷,对浙江省4个地市971名青少年心理社会性发展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男性青少年同一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t=2.573,P〈0.05);4个年级青少年心理社会性的信赖性(F=3.31,P〈0.05)、自律性(F=4.69,P〈0.01)、同一性(F=3.00,P〈0.05)、生殖性(F=3.14,P〈0.05)和统合性(F=3.31,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青少年心理社会性发展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学校和家庭教育要考虑青少年心理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年级的初中生学业情绪与成就动机的关系,为学业情绪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79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和“成就动机量表”,考察贵阳市初中生学业情绪的性别、年级差异以及学业情绪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结果初中女生在消极高唤醒、追求成功动机上得分为(58.47±9.62)和(50.35±6.87),男生分别为(54.80±10.78)和(48.45±6.97),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一年级学生在消极高唤醒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初二、初三学生;初一、初二学生在消极低唤醒雏度上得分高于初三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积极高唤醒与追求成功动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8,P〈0.01);消极高唤醒和消极低唤醒与避免失败动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6和0.16,P〈0.01);积极高唤醒与成就动机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0,P〈0.01)。消极高唤醒和积极高唤醒2个变量能够联合预测追求成功动机27.20%的变异量,消极高唤醒和消极低唤醒对避免失败动机有显著影响力。结论不同性别的学业情绪和成就动机有差异,不同年级的学业情绪有差异,消极高唤醒开口积极高唤醒对追求成功动机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晨  韩映虹 《家庭育儿》2014,(11):26-30
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情绪调节的要求体现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五大领域中,所以幼儿情绪的调节对于幼儿各个方面的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合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是幼儿情绪智力的体现,能够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因此,训练幼儿对负性情绪的调节、对正性情绪的合理表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探讨青少年自我控制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提高青少年的心理适应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特质自我控制量表、长处和困难量表、情绪调节效能感量表,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州市初一至高三年级共1 047名中学生实施问卷调查.结果 青少年自我控制与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困难和亲社会行为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12,0.40,-0.48,0.22,P值均<0.01);自我控制除了直接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效应值为0.108)、负向预测困难问题(效应值为-0.186)外,还会间接通过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发挥作用(效应值介于-0.014~0.069).结论 情绪调节效能感在自我控制与情绪行为问题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琦  王景芸  董阳  李会丽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1):1722-1724
了解高中生自我和谐、同伴关系、情绪调节的情况及其之间的关系,为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同伴关系量表3个量表,对随机整群抽取的山西省5所高中81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中生的自我和谐程度整体较好.同伴关系与自我和谐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消极情绪调节策略有统计学意义相关(r值分别为0.359,0.386,P值均<0.01).自我和谐中的自我经验的不和谐、刻板性和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对同伴关系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3个变量联合解释同伴关系的17.1%.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在自我和谐对同伴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高中生自我和谐、同伴关系和情绪调节策略之间关系密切,且受到年级、性别等影响,应妥善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成年居民经常性负性情绪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个街道6个居委共572位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采用频数分析和χ2分析的方法。结果存在一种及以上经常性负性情绪的居民的比例占12.9%,男性高于女性。经常感到紧张或有压力的居民比例最高,为9.4%。从年龄组看,存在一种及以上经常性负性情绪的比例最高的是40~49岁组,为15.1%。离婚或分居的居民存在负性情绪的比例高于丧偶、在婚和未婚的居民,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家庭月收入〈1000元的居民存在经常性负性情绪的比例高于收入〉1000元的居民(χ2=6.69,P〈0.05)。结论居民存在经常性负性情绪的比例高,有必要开展心理干预,以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负强化在应激性生活事件通过负性情绪激发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 ASLEC)、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ositive affect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adolescent non-suicidal self-injur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ANSAQ)对4 634名青少年进行匿名调查,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结果  青少年NSSI检出率为29.80%。应激性生活事件、负性情绪和NSSI两两间均呈正相关(均有P < 0.01), 负强化与NSSI正相关(P=0.002)。负性情绪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NSSI间起中介作用(IE=0.116, 95% CI: 0.090~0.143)。负强化不仅正向调节负性情绪与NSSI的关系(β=0.165, 95% CI: 0.101~0.227), 还可正向调节负性情绪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NSSI间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差异比较的3个95%CI分别为(0.090~0.241)、(0.049~0.217)、(0.090~0.241)]。  结论  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NSSI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负性情绪发挥中介作用, 负强化不仅恶化负性情绪对NSSI的影响、还加剧应激性生活事件通过负性情绪对NSS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军人疲劳状况的影响.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陆军某部现役军人822名,采用中文版多维疲劳量表(MFI-20)、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和疲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灾难化(β=0.170,P<0.01)、责难他人(β=0.136,P<0.05)、沉思(β=0.106,P<0.05)对军人疲劳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在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中,积极重新评价(β=-0.244,P<0.01)对军人疲劳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军人疲劳水平具有更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对立违抗障碍(ODD)男童的情绪调节过程特征,比较两者情绪调节过程的异同。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ADHD和ODD男童为研究组,对其情绪调节能力、行为表现、智能情况进行评估,并且与健康发育男童做比较。结果 以总智商为协变量,研究组在负性情绪认知重评,负性情绪表情抑制,负性情绪表情宣泄,正性情绪认知重评上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08、7.747、12.157、4.475,P<0.05或<0.01);单纯ODD组、ODD/ADHD组和单纯ADHD组的情绪调节能力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ADHD和ODD男童存在对负性情绪的调节缺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6年11月采用心理健康量表与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对天津市老年人286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2.2%以上的老年人处于心理健康状态;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龄老人在人际上好于高龄老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不同身体状况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以及总分上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女是否在身边对于情绪、认知、适应、总分上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在情绪、人际方面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天津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身体状况、年龄、子女是否在身边、居住方式、婚姻状况上对心理健康有影响,情绪调节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觉察压力、应对方式与情绪状况的关系及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新疆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消化性溃疡患者438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抽取42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运用觉察压力、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进行调查。中介作用采用AMOS 2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正性情绪得分(30.62±7.81)显著低于对照组(31.52±6.98),负性情绪得分(20.2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19.98±6.96)2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超载感、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对正性情绪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或0.01),消极应对、预测感、控制感、积极应对、年龄对负性情绪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或0.01);预测感、控制感通过消极应对对负性情绪的部分中介效应值为0.047 6、-0.091 8,占总效应的19.2%、38.0%,超载感通过积极应对对正性情绪的部分中介效应值为0.058,占总效应的16.2%,应对方式在预测感、控制感与正性情绪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负性情绪较高,觉察压力、应对方式与正性负性情绪关系密切,应对方式在觉察压力与正性负性情绪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窦凯  聂衍刚  王玉洁  黎建斌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195-1197,1200
目的 探讨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检验性别变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修订版)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州市初一至高三学生107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均分及各因子分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回归分析发现,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POS)中只有表达快乐/兴奋情绪效能感(HAP)对偏执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β=-0.075,P<0.05);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NEG)的3个因子对心理健康各因子均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β值为-0.201~-0.069,P值均<0.05).性别在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对心理健康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结论 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与男生相比,女生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越低,越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比较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对自卑感影响的差异。方法应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自卑感量表进行团体施测,调查9~17岁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953名;再运用PSM方法,对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进行匹配,得到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各225名,对其情绪调节策略、自卑感进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的比较。结果 PSM后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自卑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3,P0.05,d=0.25),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P-宣泄(t=2.155,P0.05,d=0.20)、N-重视(t=2.060,P0.05,d=0.20)、P-原因(t=2.069,P0.05,d=0.21)以及N-原因(t=2.248,P0.05,d=0.21)等情绪调节策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显示,城市儿童P-反应[F(1,10)=2.223,P=0.019,η~2=0.129]、N-反应[F(1,17)=2.321,P=0.005,η2=0.227]等情绪调节策略对自卑感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N-重视、N-宣泄、N-反应、N-原因以及P-忽视、P-抑制、P-反应等情绪调节策略对自卑感的正向关联都有统计学意义(β=0.148~0.435,均P0.05),流动儿童的P-重视情绪调节策略对自卑感的负向关联有统计学意义(β=-0.131,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按照具体调节方式来看,流动儿童仅有N-重视、N-宣泄情绪调节策略对自卑感的正向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解释变异率为21.4%;城市儿童有N-重视、N-宣泄、P-抑制情绪调节策略对自卑感的正向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P-重视情绪调节策略对自卑感的负向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总的可解释变异率为26.3%。按照原因反应调节方式来看,流动儿童仅有N-反应、N-原因情绪调节策略对自卑感的正向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解释变异率为13.0%;城市儿童有N-反应、P-反应情绪调节策略对自卑感的正向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解释变异率为15.0%。结论流动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倾向于使用原因调节(或忽视、重视),而城市儿童倾向于使用反应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