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E2F-1过表达对胃癌细胞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E2F—1影响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从胃癌细胞MGC-803和MGC803/E2F-1中提取总RNA,纯化mRNA,逆转录将Cy3和Cy5两种荧光素标记到两组逆转录合成的第一链cDNA。与22K人类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进行杂交,采用LuxScan 10K/A双通道激光扫描仪扫描芯片上两种荧光信号,应用LuxScan3.0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处理分析,筛选出差异基因。结果:在21522条基因中,MGC-803/E2F-1和MGC-803细胞差异表达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有39条,其中上调基因19条(49%),下调基因20条(51%)。结论:过表达E2F-1在胃癌细胞MGC803中影响了众多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变化,表明胃癌侵袭能力的变化是多基因相互作用,多种信号传导途径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FHIT基因导入该基因表达缺失的人胃癌细胞株MGC-803,探讨胃癌中FHIT基因表达对阿霉素(ADM)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载有人外源性FHIT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RcCMV-FHIT用脂质体介导转入FHIT蛋白表达缺失的胃癌细胞株MGC-803,筛选阳性克隆,同时以空载体pRcCMV转染的胃癌细胞及未转染的胃癌细胞株作为对照,以ADM作用于三组细胞,用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DM处理前后各组胃癌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经ADM处理后,转染FHIT基因的MGC-803细胞的凋亡水平(40.66%)与空质粒转染组(13.94%)及胃癌细胞株组(15.81%)相比明显增高(P<0.01),并且FHIT基因与ADM有轻度的协同促进凋亡作用(P<0.05);同时ADM处理前后实验组胃癌细胞的生长周期较对照组均出现了明显的G0/G1期阻滞(74.43% vs 56.30%,99.27% vs 95.10%),且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外源性FHIT基因表达与ADM协同促进MGC-803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FHIT基因可增加胃癌细胞对ADM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内质网蛋白29(ERp29)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探讨ERp29过表达对胃癌MGC803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构建带有红色荧光蛋白标签的ERp29基因表达质粒的慢病毒(pCDH-ERp29)和对照质粒(pCDH-Vector),分别感染MGC803和SGC7901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感染情况;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稳定感染ERp29基因的胃癌MGC803和SGC7901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稳定感染ERp29基因的胃癌MGC803和SGC79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稳定感染ERp29基因的胃癌MGC803和SGC7901细胞中ERp2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酶切鉴定显示成功构建pCDH-ERp29过表达载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成功感染胃癌细胞。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与pCDH-Vector组比较,pCDH-ERp29组MGC803和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与pCDH-Vector组比较,pCDH-ERp29组MGC803和SGC79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pCDH-ERp29组细胞中ERp2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CDH-Vector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过表达ERp29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过表达ERp29基因可明显抑制胃癌MGC803和SGC79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4.
腺病毒介导p55γ基因N末端的过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腺病毒介导,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55γ调节亚基N末端24个氨基酸的过表达对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在HEK293细胞中扩增重组腺病毒Ad—N24-GFP以及空载体病毒Ad—GFP,并进行病毒滴度以及腺病毒对胃癌细胞感染率的测定,免疫印迹方法鉴定重组腺病毒感染MGC803细胞后融合蛋白N24-GFP的表达。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实验观察Ad—N24-GF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重组腺病毒经过感染HEK293细胞后大量扩增,病毒滴度测定为1.0&#215;10^10pfu/ml,重组腺病毒对MGC803细胞的感染率在感染复数(MOI)为100时最强。与空载体细胞相比较,N24-GFP的高表达明显抑制MGC803细胞的生长,且抑制程度随病毒感染复数的增加呈逐渐增强的趋势;感染Ad—N24-GFP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28.30&#177;3.25)%]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42.16&#177;2.84)%,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N24p55γ基因的过表达能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其在胃癌基因治疗上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与外源精氨酸补充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RT-PCR法检测胃癌细胞株SGC-7901及MGC-803中精氨酸酶Ⅰ、Ⅱ(AⅠ、AⅡ)及iNOS的mRNA表达,MTT法检测分别培养于富/无精氨酸培养基的SGC-7901及MGC-803胃癌细胞株的生长情况,及加入1μmol/LNOS抑制剂L-单甲基精氨酸(LMMA)后的生长变化。结果iNOS在胃癌细胞株MGC-803强表达,但在胃癌细胞株SGC-7901表达极弱;2种细胞株AⅡ均强表达而AⅠ无表达。无论是否存在LMMA,富精氨酸培养条件下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均强于无精氨酸时(P〈0.05),而在富/无精氨酸培养基中,是否加入LMMA均不影响胃癌细胞株SGC-790l的增殖(P〉0.05)。无LMMA时,胃癌细胞株MGC-803在富精氨酸培养条件下的增殖强于无精氨酸时(P〈0.05);在无精氨酸培养基中加入LMMA不影响细胞生长(P〉0.05);但在富精氨酸培养基加入LMMA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株MGC-803生长(P〈0.05)。结论外源精氨酸补充对iNOS高表达的胃癌细胞可能因iNOS产物的增加而产生细胞抑制作用,精氨酸耗竭策略可能更适合低表达iNOS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过表达E2F-1的胃癌MGC-803细胞与对照组间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初步探讨E2F-1对胃癌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分别抽取转染E2F-1的胃癌MGC-803细胞和未转染E2F-1的胃癌MGC-803细胞的总RNA.纯化mRNA,逆转录合成cDNA标记后,与22K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扫描后筛选出与免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半定量RT-PCR方法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在21522条基因中,两组细胞间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有10条,其中上调基因2条,下调基因8条。上调基因中有1条功能信息不明。其中myc的RT-PCR结果与基因芯片扫描结果相似,具有相同的方向性。结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E2F-1过表达影响胃癌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基因,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E2F-1对胃癌免疫功能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外源性FHIT基因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联脆性组氨酸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对胃癌细胞株MGC 803增殖与凋亡作用的影响,并探讨FHIT基因的抑癌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把质粒pRC/CMV-FHIT及pRC/CMV转染到有FHIT基因表达缺失的胃癌细胞株MGC-803,用G418对转染后细胞进行筛选,用Western blot对获得G418抗性的细胞进行FHIT基因表达的鉴定。用MTT法、克隆形成试验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生长特性的变化。 结果:转染FHIT基因的MGC-803细胞有外源性FHIT基因的表达,其增殖活性减弱、克隆形成能力降低、凋亡率增加、生长周期出现明显的G0/G1期阻滞,且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向胃癌细胞中导入外源性FHIT基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引起细胞生长周期阻滞。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稳定过表达Cdx2基因的胃癌细胞株。方法 使用阳离子脂质体分别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Cdx2-HA或空载体pCMV-HA转染至人胃癌细胞MGC-803中,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后扩大培养。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胃癌细胞中Cdx2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将挑选出的稳定株命名为MGC-803/Cdx2细胞(转染组)和MGC-803/EV细胞(空载体组);流式细胞仪检测MGC-803细胞(未转染组)、MGC-803/EV细胞和MGC-803/Cdx2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 成功筛选出稳定过表达Cdx2基因的MGC-803胃癌细胞,即MGC-803/Cdx2细胞;与MGC-803细胞和MGC-803/EV细胞比较,MGC-803/Cdx2细胞中Cdx2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且细胞周期G0/G1期比例和凋亡率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稳定过表达Cdx2基因的胃癌细胞株,而且Cdx2过表达使细胞周期停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9.
胃癌HER-2/neu基因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胃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neu基因的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探讨其作为胃癌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3例胃癌标本HER-2/neu基因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患者的随访资料及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03例胃癌组织中HER-2/neu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31.1%(32/103):HER-2/neu基因在胃良性病变和癌旁组织中均无表达;HER-2/neu基因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关(P〈0.05)。结论 HER-2/neu基因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sa_circ_0079557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5对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后结合circbase等数据库中胃癌数据分析,锁定差异表达的部分环状RNA。用qRT-PCR检测62对胃癌标本中hsa_circ_0079557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检测并分析hsa_circ_0079557在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HGC-27和MGC-803)和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胃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表达差异。siRNA敲减hsa_circ_0079557后,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平板划痕实验、细胞周期流式实验分别检测胃癌细胞(HGC-27和MGC-803)增殖和迁移能力及细胞周期改变,蛋白印迹测定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3(cyclin dependent kinase 3,CDK3)表达水平。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hsa_circ_0079557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TMN分期相关(P均<0.05);hsa_circ_0079557在胃癌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胃黏膜上皮细胞(P<0.05);hsa_circ_0079557在胃癌患者血清中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且术前明显高于术后(P<0.01);hsa_circ_0079557敲减后HGC-27和MGC-803细胞增殖、MGC-803细胞迁移能力下降,HGC-27和MGC-803细胞CDK3表达水平下降(P<0.05)。胃癌细胞株中hsa_circ_0079557敲减使细胞多阻滞于G0-G1期。结论: hsa_circ_0079557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可作为胃癌潜在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Cdx2基因过表达对胃癌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过表达Cdx2的胃癌MGC-803细胞与对照组间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 探讨Cdx2对胃癌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分别抽取Cdx2转染组和对照组的细胞总RNA,分离纯化mRNA并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Cy3/ Cy5)标记cDNA 探针,与含有21522条人类22k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采用LuxScan 10K/A双通道激光扫描仪扫描芯片上两种信号,应用LuxScan3.0图像分析软件对芯片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 结果 在21522条基因中,胃癌细胞间差异性表达基因为有551条,其中302条上调,249条下调。其中与免疫相关的基因共有7个,分别为HLA-E、RRAS、ULBP2、HLA-G、HLA-C、CTSB、CTSL,均表达上调。结论 Cdx2过表达上调了胃癌MGC803细胞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这可能与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候选基因GSTP1在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初步探讨胃癌细胞株GSTP1基因表达水平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GSTP1在人胃癌细胞株MGC803、BGC823和SGC7901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胞苷处理GSTP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状态细胞后,再检测GSTP1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SGC7901中GSTP1 mRNA和蛋白呈阳性表达,MGC803中mRNA和蛋白呈阴性表达;BGC823和SGC7901细胞GSTP1基因启动子区域未发生甲基化,而MGC803细胞启动子区呈高甲基化状态;经5-氮杂胞苷药物干预后,MGC803细胞的GSTP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胃癌MGC803细胞株中GSTP1基因表达沉默与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干扰RNA(siRNA)对胃癌BGC823和MGC803细胞中Cullin1(Cul1)基因表达及细胞黏附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化学合成Cul1 siRNA(si-Cul1)序列,同时合成Control siRNA(si-Ctrl)作为对照,在siLentFect Lipid Reagent介导下转染胃癌BGC823和MGC803细胞,Western blot检测Cul1蛋白及Src和FAK蛋白表达水平,用fibronectin包被96孔板行细胞黏附分析.结果 Cul1 干涉后胃癌BGC823和MGC803细胞株中Cul1、Src和FAK蛋白的表达均下降,同时胃癌细胞黏附于fibronectin包被板的能力降低.结论 Cul1 siRNA可以有效干涉胃癌BGC823和MGC803细胞中Cul1基因的表达,Cul1干涉后可能通过下调Src和FAK的表达水平进而降低胃癌细胞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人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真核表达载体,研究STAT3基因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影响。方法 构建pcDNA3-STAT3真核表达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胃癌细胞株MGC803。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STAT3、P-STAT3(Y705)、P-STAT3(S727)、Survivin 和 PCNA在MGC803细胞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CCK-8法检测pcDNA3-STAT3对细胞MGC803的影响。结果 测序及酶切鉴定证实,真核表达质粒pcDNA3-STAT3构建成功。Western blotting和RT-PCR实验结果证实,与转染空载体组相比,转染重组质粒组STAT3、P-STAT3(Y705)、P-STAT3(S727)、Survivin 和 PCNA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转染空载体组相比,转染重组质粒组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增殖能力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核表达质粒pcDNA3-STAT3可以提高STAT3基因在人胃癌细胞株MGC803中的表达,并且增强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eriostin(POSTN)调控AKT信号通路激活胃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机制。方法:选取胃癌病人的癌旁、原发灶、转移灶以及不同临床分期的原发灶胃癌组织标本,采用POSTN与CD44共同免疫荧光染色。选择人胃癌细胞MGC 803细胞,并分别过表达和敲除POSTN基因,分别添加AKT抑制剂LY294002进行孵育培养,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的POSTN、CD44和EMT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POSTN、CD44和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水平;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胃癌病人的转移灶中POSTN表达高于原发灶,且原发灶中POSTN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与MGC 803细胞相比,过表达POSTN基因的胃癌细胞中POSTN、CD44、α-sma、snail、slug、Vimentin表达升高和E-Cadherin表达降低以及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能力升高;敲除POSTN基因的胃癌细胞中CD44、α-sma、snail、slug、Vimentin表达降低以及E-Cadheri...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二甲亚砜诱导人胃腺癌MGC803细胞分化及其AKPase表达。方法:分别提取诱导前后胃腺癌MGC803细胞、胎盘、H4移植瘤碱性磷酸酶,并通过神经氨酸酶处理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及敏感实验(苯丙氨酸、温度、咪唑对AKPase活性影响)作AKPase特性检测。MTT法,酶荧光染色法研究胃腺癌MGC803细胞经诱导后细胞生长及AKPase表达,结果:诱导前后胃腺癌MGC803细胞均表达两型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18例胃癌、36例慢性胃炎和15例对照组,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arthin—starry法检测HP;采用细胞生物活性法测定胃癌、胃炎组织和胃癌细胞株MGc803培养上清液中的PDGF活性。结果HP感染率在胃癌组和胃炎组无显著性差异。胃癌、胃炎组织和胃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均能测到PDGF活性,胃癌组要明显高于胃炎组。PDGF可明显促进胃癌细胞的体外增殖,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抗—PDGF抗体却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抗—PDGF抗体却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结果提示PDGF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增强因子3(ILF 3)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LF3 在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ILF3 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Western blot 检测不同胃癌细胞株中ILF3 表达。合成针对ILF3的小干扰RNA 转染人胃癌细胞株MGC803 ;MTT 法检测MGC803 细胞活性;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MMP -7、MMP -9、TIMP -1 基因的mRNA 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ILF3 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转移淋巴结中ILF3 蛋白阳性率高于胃癌组织(P <0.05)。胃癌组织中ILF3 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 <0.05)。各胃癌细胞株中MGC803 的ILF3 蛋白表达最强,抑制MGC803 细胞内源性ILF3 表达后细胞的活性减弱;迁移和侵袭能力也降低(P <0.05)。ILF3-siRNA转染MGC803 后细胞的MMP-2、MMP-7 表达减弱,而TIMP-1 的表达增高(P <0.05)。结论 ILF3 对胃癌的侵袭转移有促进作用,ILF3 可能是通过调节MMP -7、MMP -9、TIMP -1 基因而参与了胃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姜黄素纳米微粒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方法 MTT法建立细胞剂量效应曲线,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MGC803细胞周期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Bcl-2蛋白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姜黄素纳米微粒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光镜观察姜黄素纳米微粒组细胞损伤较轻,电镜下核周隙清晰,突触小泡较多;流式细胞仪法显示,姜黄素纳米微粒使胃癌MGC803细胞阻滞于G2/M期;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姜黄素纳米微粒使凋亡相关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姜黄素纳米微粒诱导人胃癌细胞MGC803凋亡并且延长药物对胃癌MGC803细胞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TALEN技术敲除人胃癌细胞系MGC803细胞株MYH9基因,观察MYH9基因沉默后细胞周期及凋亡改变。 方法根据斯丹赛FastTALETM TALEN试剂盒说明书,设计并构建靶向MYH9基因的TALEN质粒对。通过质粒转染、DNA测 序、RT-PCR和Western blot等检测质粒活性,成功挑取MYH9基因敲低单克隆株,并对构建好的细胞株进行周期和凋亡检测。 结果成功挑选的MGC803单克隆细胞株未检测到MYH9基因完全敲除;MYH9基因敲低后,MGC803细胞周期受阻于G2/M 期(P<0.05),早期凋亡增加(P<0.05)。结论利用TALEN技术成功构建MGC803细胞MYH9基因敲低单克隆株,该模型有助于 后期深入探讨胃癌MYH9基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