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分析了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因素,并据此进行防护改进。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因素复杂多样,应充分认识与职业有关的危险因素、明确易发生的自身损伤类型,通过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展开安全防护教育来避免职业暴露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并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制定职业暴露防范措施.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为观察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参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15名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全程职业暴露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向本组1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发放自拟调查问卷,调查2014年6月~2016年6月时间段内所有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事件发生情况.问卷调查维度包括:①职业暴露事件发生时间.包括术前、术中、术后;②职业暴露影响因素.包括生物感染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结果:本组1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调查期间内共发生职业暴露事件25例.职业暴露发生时间方面,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多发生于术中,构成比为72.00%(18/25),显著高于术前、术后构成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职业暴露影响因素方面,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以生物感染为主,构成比为52.00%(13/25),显著高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构成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手术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事件发生可能性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物感染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其中以生物感染因素最显著.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完善职业暴露培训对降低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合理防范职业暴露风险事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人员乙肝病毒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5月在我院工作的临床护理人员320名纳入研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根据是否职业暴露乙肝病毒感染分为暴露组(28名)与非暴露组(292名),对纳入成员的一般资料、暴露环节、处理方式、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水平等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乙肝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20名临床护理人员中,28名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乙肝病毒感染,发生率为8.75%;暴露组在性别、年龄、岗位、工作年限、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水平上与非暴露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岗位、工作年限、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水平是职业暴露乙肝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乙肝病毒感染最主要环节为医护间传递器械行为;所有职业暴露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护理人员均上报医院感染科,并进行相应的血液学检测,随访6个月,均未发生乙肝病毒感染。结论: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乙肝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暴露环节较广,个人及医院要做好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以减少职业...  相似文献   

4.
冯春雨 《黑龙江医学》2008,32(4):309-309
目的提高肿瘤专科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职业损伤,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方法分析肿瘤专科护理工作中常见潜在危险因素,提出重视职业安全教育,严格各项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管理检查,保证护理安全。结果护理人员能认识工作中潜在危险因素,掌握防范措施。结论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危害有了充分认识,有效控制了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后可能带来的伤害,保障了护理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以便完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方法通过对职业暴露危害的影响因素的探讨及原因分析,总结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结果职业暴露严重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论不论管理人员还是护理人员都应达成共识,加强职业防护意识,不断的完善护理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6.
论述影响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因素,并通过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的深入分析,提出防护对策,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能力,以达到保护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究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策略.方法:通过分析口腔科护理人员在四手操作中面临的各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探索并制定有效的防护策略.结果:通过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职业暴露的防护管理方案和措施,可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结论:构建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措施和方案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研究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策略。方法:通过分析口腔科护理人员在四手操作中面临的各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探索并制定有效的防护策略。结果:通过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职业暴露的防护管理方案和措施,可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结论:构建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措施和方案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现状,探讨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方法根据发生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采用培训、现场指导等干预措施,制定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并实施,与实施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为55.6%;干预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为4.7%。干预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培训等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以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为研究重点,探究职业暴露成因,并拟定科学应对策略,以便降低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为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带来的威胁。方法本研究选取某院23位供应室护理人员,借助暴露职业相关危险因素问卷了解2016年1月至11月期间,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漏危险事故,望就此分析出职业暴漏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调查研究本文发现,生物、化学、物理三种因素构成了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主要原因,加强护理人员职业能力,打造护理人员培训体系,构建供应室护理工作流程,才能保证职业暴露危害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分析儿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危险因素主要有针具、刀片、玻璃碎片损伤以及血液、分泌物污染等。结论强化儿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是有效防止职业感染发生的关键,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总结并制定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结果针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维护了医护人员及医院患者的身心健康。结论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处于职业暴露的危险之中,需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对策,防止自己受到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在门诊补液室工作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探究其职业暴露防护的现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门诊补液室工作的护理人员50名,对这50名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问卷调查,统计并分析调查后的结果。结果:门诊补液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其中物理因素的危害较大,尤其是被利器刺伤。结论:对门诊补液室护理人员施行一系列防护措施,有利于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并且很好的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关于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与防护对策。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医疗卫生机构发生职业暴露的45名临床护理人员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人员的基本资料、个人经历、职业暴露情况、护理实践操作、自我防护意识与防护能力等进行全面调查,以分析职业暴露风险因素,并制订相关防护对策。结果经调查发现,45名护理人员在调查期间共发生了100件职业暴露,其中,年龄为20~25岁的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占比较高;工作年限≤5年占比较高;护士职称的占比较高;急诊科与手术室的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A班次的职业暴露占比较高;职业暴露次数多为1次。同时,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多为处理针头(21.00%)与皮肤黏膜暴露(20.00%)。结论针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规范医疗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等,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完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方法:通过对职业暴露危害影响因素的探讨及原因分析,总结其防护对策.结果:健全职业防护规章制度并完善培训教育可以降低职业风险.结论:加强对护理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增强护理的个人防护意识,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谭庆兰 《当代医学》2010,16(30):13-14
目的分析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方法对2009年3月~2009年11月我院的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对供应室护理人员的伤害。结果护理职业暴露多为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方面的伤害,其中利器伤及紫外线暴露损伤发生较为常见。结论供应室护理人员处于职业暴露的危险之中,应树立安全及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危险的发生,以尽量减少医院职业危害的发生,保护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根据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订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加强了标准预防的实施。结论:加强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个人防护意识切实做到标准预防,才能减少危害,促进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8.
职业损伤是职业危害因素导致的损伤。目前,国内的护理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损伤包括:针刺伤、锐器伤、破损玻璃器械、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等造成的生物性损伤:化学消毒剂和细胞毒性药物引起的化学损伤。锐器伤是医务人员最常遇到的一种职业损伤,护理人员是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中的高危人群。因此,熟练掌握防护措施是每一名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中常见职业暴露危害的分析,使手术室护理人员能有效的得到防护。方法:找出职业暴露中的危险因素,提出应对防护措施。结果:对手术室工作中常见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应对防护能力得以提高,减少了职业暴露造成的危害。结论:重视和有效的职业防护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静配置中心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况及自我防护情况。方法 以我院静配置中心2019年1月~2020年1月发生职业暴露的5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职业暴露现况、职业暴露影响因素、自我防护知识-态度-行为(KAP)。结果 55名静配置中心护理人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调查问卷》平均得分为(105.45±7.36)分,处于中上水平;自我防护KAP总分为(65.35±8.97)分,处于中等水平;文化水平、工龄、职称、自我防护教育经历、暴露次数不同的护理人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调查问卷》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锐器伤暴露风险最高,人际关系暴露风险最低;护理人员脱手套后及时洗手的自我防护行为最到位,有接触体液血液风险时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的自我防护行为最薄弱。结论 静配置中心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象较为普遍,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多种因素均可诱发职业暴露风险,但护理人员自我防护KAP较为薄弱,因此,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教育工作,规范医疗操作流程,以有效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