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目的:探索一套科学合理的急救管理新模式,分析其在重型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患者的救治率。方法:选取在我院救治的重型创伤性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模式进行抢救。另外对照组采用传统救治模式。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有效抢救时间以及患者家属满意率。结果:采取一体化急救护新模式后,观察组有效急救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愈率提高、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一体化急救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救治力度,缩短有效救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院前抢救时间及急诊抢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院前抢救时间及急诊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有效缩短院前抢救时间及急诊救治时间,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诊科尚未施行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接受常规急救的5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采取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后收治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抢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有效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抢救成功率及抢救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能够有效缩短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有效抢救时间,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未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期间收治的65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期间收治的65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救治效果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总有效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显著,有效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常规急救模式救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相关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救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0%(3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抢救时间和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3/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应用于有机磷中毒患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救治满意度,缩短院内抢救时间和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急救模式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一体化急救模式与传统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一体化急救模式治疗的168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147例接受传统急救模式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有效救治时间、救治效果、家属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效急救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救治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急救模式,临床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急救科救治时间、治愈率和住院前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可提高院前急救反应速率,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诊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选择不同时段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急救时间(包括病情评估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心电图时间及总急救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急救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救治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急诊抢救费用,病人满意度,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急诊抢救费用均少于对照组,而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而并发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等,应进一步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传统神经外科救治模式和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对照组即传统模式组按传统的急诊科常规抢救治疗处理,新模式组采用创伤急救一体化模式进行抢救,从有效救治时间和救治效果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传统治疗模式相比,新模式组在从患者入院到进手术室的时间来看,平均每例患者能节45~60 min,从治疗效果来看,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和救治效果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脑外科、急诊科进行一体化整合,治疗场所前移,可使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高效有序,从而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爱敏  朱燕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0):1885-1886
目的 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急救中心2006年11月-2008年3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22例作为新模式组,对接诊的患者采用设计好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进行救治;将新模式开展前2003年6月-2006年10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排除其他基础疾病等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救治效果.结果 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后,新模式组的有效救治时间为(47±16)min,治愈5例、好转11例、未愈1例、死亡5例;对照组有效救治时间为(75±18)min,治愈1例、好转3例、未愈6例、死亡15例,两组有效救治时间和治疗效果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5.6027,u=3.3983,P<0.05).结论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按流程展开抢救,建立了一个"快速反应、有效救治"的体系,构建起一条环环相扣高效快捷的"救治链",缩短了患者有效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救一体化模式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救治方式,观察组给予急诊一体化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7.92%),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救一体化模式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显著,能有效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陈轶强  孙婓予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23-23,25
目的探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外科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救流程进行抢救治疗,观察组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进行救治,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外科严重创伤患者中能促进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危机管理模式联合一体化急救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采用传统急救模式干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采用危机管理模式联合一体化急救模式干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急救护理质量和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受伤到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应用危机管理模式联合一体化急救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危机管理模式联合一体化急救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采用传统急救模式干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采用危机管理模式联合一体化急救模式干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急救护理质量和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受伤到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应用危机管理模式联合一体化急救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危机管理模式联合一体化急救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采用传统急救模式干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采用危机管理模式联合一体化急救模式干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急救护理质量和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受伤到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应用危机管理模式联合一体化急救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予以标准化急救护理的临床抢救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84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予以标准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急诊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家属满意评分、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观察组急诊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时间、家属满意评分、住院时间和费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予以标准化急救护理的临床抢救效果确切,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方案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一2014年5月到我院接受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9例,其中50例患者只接受常规救治(对照组),49例患者常规处理之前接受院前急诊护理(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急救诊断率、抢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护理方案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提高急救诊断率、抢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一体化运转模式在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对比实施急诊一体化运转模式前后2年里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急诊科的急救应对时间及手术的疗效情况。结果:实施急救一体化运转模式后,在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处理时间、送达手术室时间、入院至送达手术室时间均较实施前明显缩短,一体化后患者从入院至手术时间为(43.7±10.3)min,较一体化前(55.9±11.5)min明显缩短( P <0.05);急救一体化前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疗效中死亡率分别为16.7%和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救一体化运转模式能有效缩短重型颅脑外伤诊断时间,缩小了患者的救治空间,提高患者恢复程度,降低伤死率;制定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一体化运转模式细则及执行该急救流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164-167
目的 探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急诊危重症患者8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应于急诊危重症患者中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在减少患者抢救时间、提升抢救质量方面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