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抽动症的效果。方法:对38例儿童抽动症临床表现及既往史进行了研究,了解其发病原因及特点并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结果:38例儿童抽动症经过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心理干预治疗,痊愈30例(78.0%),好转6例(15.8%),无效2例(5.3%)(系家里原因未能坚持治疗),半年后随访30例,无一例复发。结论: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抽动症,标本兼治,疗效显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组28例、针灸推拿组25例及综合治疗组27例;药物治疗组患儿给予氟哌啶醇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灸推拿组患儿实施针灸、推拿治疗,综合治疗组患儿给予针灸、推拿及心理干预综合治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药物治疗组、针灸推拿组和综合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4.29%(18/28)、84.00%(21/25)和92.59%(25/27);治疗结束6个月后,药物治疗组、针灸推拿组和综合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39.29%(11/28)、68.00%(17/25)和85.19%(23/27);治疗3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针灸推拿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综合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灸推拿组(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慢性儿童抽动症自我意识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慢性抽动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给予盐酸硫必利、肌苷并辅以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溶液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试验组给予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观察疗效和儿童自我意识水平。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增加患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减轻心理压力,增加对应激的应对能力,提高患儿的自我意识水平,是慢性儿童抽动症辅助药物治疗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12个月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cale,SDS)、皮肤病生命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银屑病PASI(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法测评,分析比较两组疗效及干预后6个月、12个月有效率。结果两组有效率在干预后6个月和干预后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AS、SDS和DLQI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能显著改善银屑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利于皮损症状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依据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匹配的原则,分别选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行TACE治疗,同时干预组给予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应用肝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LC V2.0)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评价疗效.结果经综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生存质量呈明显提高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理行为干预在小儿厌食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食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症状 ,病因较多 ,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为探讨更好地治疗方法 ,我们进行了心理行为干预的对照研究 ,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全部病例来源于 1997年 1月~ 1999年 8月在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 ,共 370例 ,其中男 2 0 9例 ,女 171例。年龄 1~ 12岁。病程 1~ 6个月。厌食诊断标准 [1 ] :1食欲不振或偏食。 2体重减轻 ,低于同年龄组标准儿童体重。 3并非由器质性病变引发。 4排除儿童神经性厌食。随机抽取治疗组 2 80例 ,对照组 90例。二、方法1.自编问卷了解患儿饮食及生活习惯。要求与其共… 相似文献
7.
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为常见的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其诱发或加重因素与情绪、心理状况有密切关系 ,不少病人伴有轻度的焦虑、抑郁情绪 ,临床治疗单纯药物治疗复发率较高。本研旨在对比药物、药物合用心理行为干预治疗FD患者的临床疗效。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2 0 0 1年 2月~ 2 0 0 2年 4月符合罗马Ⅱ标准[1]FD病人 ,依据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匹配的原则 ,分别选入 :一般药物治疗组 (药物组 ) 3 8例 ,男 2 7例 ,女 11例 ,年龄 ( 3 5 .8±2 .6)岁 ,平均病程 2 .8年 ;药物合用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组 (干预组 ) 3 8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12例 ,… 相似文献
8.
石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4,3(4):202-202
儿童多动症与抽动症人格类型行为问题比较石萍天津市儿童医院心理科(300074)多动症(简称MB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抽动症(简称Tic)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在临床中我们发现部分Tic患儿也伴有MBD的行为症状。本文主要从人格类型、行为问题等方... 相似文献
9.
10.
心理干预对哮喘儿童行为及家长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行为及其家长的心理卫生状况,以及心理干预治疗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病例对照研究的原则,应用美国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分别对76名哮喘儿童及正常儿童行为问题进行了调查,应用Symptom Checklist 90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父母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对38名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了5个~6个月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结果:哮喘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5.2%(35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6%(13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其父母的心理精神压力亦高于正常儿童的父母,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方面.对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变哮喘的症状,减少复发.结论:哮喘儿童及其家长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对哮喘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控制哮喘症状、干预和矫治不良行为、改变家庭环境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心理分析与心理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1999年3月至2002年8月共诊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15例,对患儿进行心理分析及实施心理护理,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5例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5~12岁,平均6.4岁,病程1~6年,平均1.8年。 患儿有不自主发声或秽语及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肌肉抽动,抽动症状中,皱眉、挤眼6例,点头、摇头4例,耸肩5例,收腹2例,四肢抽动2例。在抽动的同时出现各种奇怪的声音,喉鸣声8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碰隶敦育对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咨询的形式,对小学四年级194名学生进行一个学期16课时的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及4个学时的教师、家长心理讲座。采取前后对照的方法运用CBCL量表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男女生的CBCL总分均显著降低,其中男生分裂样、交往不良、强迫性、体诉、攻击性五个因子分显著下降,女生抑郁、体诉、分裂样、多动四个因子分显著降低。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降低或减少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依据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匹配的原则,分别选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行TACE治疗,同时干预组给予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应用肝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LC V2.0)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评价疗效。结果:经综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生存质量呈明显提高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sid,NUD)常有无规律上腹痛、易饱、腹胀、烧心和厌食等;约有1/2~1/4的人群曾患此病,发病率为40%左右[1].在发作与加重时大多与情绪紧张有关,焦虑、抑郁、恐惧等精神因素可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一步致胃肠运动和分泌功能失调;因此,注重精神因素致病因子的清除,不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而采用综合治疗和个体化相结合的原则治疗病人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治疗效果.基于此,我们自2000年1月至2000年12月采用心理行为干预合并用药治疗NUD病人56例及单纯用药治疗53例相对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评定者单盲、随机投币法,选取符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71例,分为心理行为干预组31例,给予系统心理行为干预;抗抑郁药物治疗组40例为对照组,不给予心理行为干预.采用疲劳评定量表(FAI)进行评定,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心理行为干预组治疗后FAI各因子中,疲劳严重程度(S)、疲劳的环境特异性(SS)、疲劳的结果(PC)、疲劳对休息、睡眠的反应( RTR/S)分数均有明显改善[ S:(3.20±1.72)分,SS:(4.01±1.32)分,PC:(4.95 ±1.82)分,RTR/S:(6.02±1.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对照组治疗后FAI3个因子分数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个因子分数改善不明显[S:(5.39±1.33)分],总分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依从性结果比较显示,心理行为干预组随访无脱落,对照组有8例脱落.心理行为干预治疗效果与病程有关,<12个月的患者效果好.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均有效,但前者效果更肯定. 相似文献
17.
心理行为干预对吸毒者美沙酮维持治疗作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吸毒人群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工作。美沙酮替代维持治疗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使用美沙酮补充海洛因成瘾者体内内源性阿片肽量的不足,并改变其功能低下,使海洛因成瘾者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心理行为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疗效.方法:对74例患儿根据年龄分为两组,1.5~3岁为观察组(n=41),3岁以上至6岁为对照组(n=33),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Gesell发育量表及儿童孤独症量表(ABC)检查,两组患儿均进行早期心理行为干预,同时指导家属开展心理干预训练,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及ABC量表变化,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ABC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Gesell发育量表语言、社交及适应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粗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评分与对照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ABC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两组患儿Gesell发育量表适应性、语言及社交以及观察患儿大运动及精细动作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大运动及精细动作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ABC及Gesell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年龄越小,孤独症谱系障碍表现轻,早期心理行为干预孤独症谱系障碍有效,年龄越小疗效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心理行为干预对胃镜检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患者胃镜检查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的胃镜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干预组在做胃镜检查前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常规胃镜检查。结果:干预组在一次插镜成功率、检查中配合以及对胃镜检查前后知识的知晓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检查后不良反应也较对照组少。结论:对患者在胃镜检查前、检查过程中实施心理行为干预能明显提高胃镜检查的成功率,减轻患者对检查的恐惧心理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正>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以下简称NUD)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症侯群,目前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未能完全阐明,但已明确本病是一个多病因性疾病,与神经精神因素、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胃酸分泌异常、食物因素、遗传因素、幽门螺旋扦菌感染等有着密切关系,故对本病的治疗也不相同。笔者将近三年来的NUD患者124例,采用单纯药物、药物合用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的对比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