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呼吸操联合泛福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效果.方法 收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呼吸操锻炼联合口服泛福舒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呼吸困难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6MWD(312.6±45.8)m,治疗后(389.6±45.7)m;对照组患者治疗前6 MWD(310.6±41.2)m,治疗后(345.6±51.7)m;2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操联合泛福舒干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教育管理及对症治疗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包括家庭氧疗结合呼吸操,对比两组生存质量等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CAT评分大体一致,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和6个月的CAT评分(16.1±5.2)分和(16.6±4.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1.4±6.5)分和(21.8±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肺功能指标大体一致,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家庭氧疗结合呼吸操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生存治疗,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4例稳定期 COPD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过渡期护理,二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出院8周后应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二组患者自护能力进行评估,并测定二组患者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急性发作次数、再次入院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而发作时间间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第一秒呼吸气体的容积(FEV1)、用力呼吸的肺活量(FVC)及 FVC 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 COPD 稳定期患者自护能力,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患者再入院次数,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120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6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措施护理,干预组患者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以及血气动力学指标变化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患者的SGRQ总分及SF-36总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COPD稳定期患者积极开展有效的综合护理,有助于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动力学指标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泛福舒(Bronch0-Vaxom)预防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的临床观察。方法71例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在稳定期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A组)给予泛福舒,对照组(B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在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发作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疾病严重程度、6分钟步行距离、肺功能指标。结果与B组比较,A组治疗后上述多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泛福舒有减少AECOPD次数、减轻发作期症状、减少抗生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联合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4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联合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和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对照组单独吸入福莫特罗,吸入前及吸入后3个月进行肺功能测定和St George's 呼吸问卷(SGRQ)中呼吸症状和活动受限的评分.结果,联合吸入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或单独吸入福莫特罗均能显著提高FEV1/FVC%、FEV1和FEV1%预计值,显著降低SGRQ评分;联合吸入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组较单独吸入福莫特罗组升高FEV1/FVC%、FEV1和FEV1%预计值,降低SGRQ评分更显著,认为联合吸入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干粉剂,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涛 《中外医疗》2016,(36):160-162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1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38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9)和观察组(n=69),对照组给予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2周后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结果 护理干预2周后,观察组患者FVC、FEV1、FEV1/FVC、PEF、CAT评分及6MWT为(2.58±0.72)L、(1.46±0.28)L、(58.39±7.41)%、(4.81±0.74)L/s、24.52±4.26)分和(271.84±62.41)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83±0.41)L、(1.21±0.18)L、(50.84±4.15)%、(3.38±0.46)L/s、(31.04±5.31)分和(224.36±49.74)分(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8.
袁博艺 《吉林医学》2023,(12):3566-3569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结合膳食干预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天津医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70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呼吸功能锻炼,观察组另加用膳食干预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方法对生活质量、肺功能、不良情绪及免疫状态的影响。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D4+、CD4+/CD8+水平、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不良情绪评分、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结合膳食干预可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免疫状态,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COPD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指标、SGRQ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利于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呼吸训练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4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呼吸训练护理干预。分别以观察2组患者康复效果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或P〈0.01)。结论健康教育和呼吸训练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COPD的临床护理效果,对于患者肺功能的康复及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穴位贴敷配合呼吸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科COPD患者85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予以呼吸操锻炼,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行穴位贴敷,分析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病患的肺功能、CAT评分比较均无显著的差异(p0.05);但护理后,观察组的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呼吸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吸入噻托溴铵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吸入长效M-受体阻滞剂噻托溴铵18μg,每日1次;联合进行呼吸训练,训练内容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和呼吸操。对照组仅呼吸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期间急性发作情况、6min步行距离(6MWD)测试、生活质量评估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急性发作次数和急性发作天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治疗组6MWD测试和生活质量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联合呼吸训练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郭郡 《当代医学》2021,27(26):138-139
目的 探究补肺活血汤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对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肺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FEV1、PEF、FEV1/FVC指标以及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FEV1、PEF、FEV1/FVC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肺活血汤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显著,不仅能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还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CB)患者家属护理能力及患者再次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就诊于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医院的120例老年C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与家属进行1∶1配比。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采用家庭护理干预,持续6个月。对比2组家属护理能力、患者生活质量、患者肺功能及患者再住院率。结果 干预前2组照顾者能力量表(FCTI)、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CTI评分为(15.75±2.46)分,低于对照组的(20.88±3.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疾病影响、活动能力、呼吸症状评分分别为(5.95±1.13)分、(14.39±2.78)分、(10.03±1.58)分,低于对照组的(8.06±1.75)分、(20.25±2.99)分、(14.27±2.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VC、FIC水平分别为(3.86±0.27)L、(2.57±0.18)L...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信必可)联合噻托溴铵(思力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临床诊断为COPD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疗程均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对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疗效肯定,优于单纯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可使COPD得到良好的控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甩手运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甩手运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甩手运动.对比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肺功能指标、6 min行走距离(6MWT)、圣乔治评分(SGRQ).结果 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6MWT、SGRQ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以上各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训练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甩手运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可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且易于被COPD稳定期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同质医疗理念护理干预联合缩唇腹式呼吸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3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0例的病历资料,其中2019年11月—2020年6月行常规护理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7月—2021年3月行基于同质医疗理念的护理干预联合缩唇腹式呼吸法30例患者为观察组,2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对比2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测评量表(GSES)评分]、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量表(CAT)评分]。结果 干预前,2组FVC、FEV1、FEV1/FVC及GSES评分、CAT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及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基于同质医疗理念的护理干预联合缩唇腹式呼吸法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自我效能,改善肺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作用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56例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实验组(28例)。在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实验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粉吸入剂。采用圣乔治的呼吸疾病问卷(SGRQ)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检查情况;测定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预计值等肺功能指标;同时比较8AM时最大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及肺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而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2.57±1.32)分明显低于治疗前(4.07±1.05)分,实验组的PEF治疗24 h后即明显升高;患者治疗后的FEV1(1.05±0.16)及FEV1%预计值(56.9±14.4)均高于治疗前FEV1(0.95±0.17)及FEV1%预计值(49.4±11.9)。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及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变化。结论: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可改善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的基础肺功能,缓解咳嗽、咳痰、气促等临床症状,其早期副作用轻,老年患者耐受性较好,但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何伟玲 《中国厂矿医学》2013,(12):1395-1396
目的探讨程序式居家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干预治疗效果,评价干预护理后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状况。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于呼吸科治疗的78例COPD经治疗达稳定指标出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出院后予以常规护理随访,干预组院外予以程序式居家护理模式。观察两组出院后稳定期护理12个月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同期护理完成之后,干预组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发展对生活影响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患者肺功能评价指标优于对照组(P均〈0.05);总体诊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再住院率为5.13%,较对照组的15.38%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式居家护理模式对COPD稳定期的干预效果稳定,有助于保护和提高患者肺功能,减少诊治费用,效价比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100-103
目的观察六字诀呼吸操联合穴位按摩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六字诀呼吸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发作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肺功能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量在用力肺活量中所占百分比(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吸困难分级(m MRC)量表评分及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实验组急性发作率、住院次数和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急性发作率:17.78%vs 37.78%;住院次数:(1.21±0.23)次vs (1.57±0.32)次;平均住院天数:(8.41±1.04)d vs (10.25±1.36)d](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FVC、FEV1%水平上升,m MRC评分及CAT评分均下降,且实验组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FEV1/FVC:(58.92±6.79)%vs (55.01±6.43)%;FEV1%:(59.61±6.07) vs (54.71±5.94);m MRC:(0.52±0.11)分vs (0.95±0.19)分;CAT:(17.96±2.14)分vs (20.01±3.10)分](P0.05)。结论六字诀呼吸操联合穴位按摩能够有效提高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