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肝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敏  孙俊波  胡承雷 《西部医学》2011,23(1):146-147
目的探讨肝转移瘤的CT表现,评价其CT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共134个肝转移瘤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肝转移瘤CT表现为多发病灶,少数为单发,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结节,少数为等密度,边缘模糊或清楚。强化多样,以边缘环形强化为主要特征,门脉期病灶显示更清楚。结论CT增强扫描可提高肝转移瘤的检出率,有利于肝转移瘤特征的显示,密切结合临床资料不难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转移瘤的CT影像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50例肝转移瘤的CT影像资料和病理资料,所有病例都经手术和(或)穿刺病理证实,均进行了腹部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见42例病灶为多发的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结节影,8例病灶为单发的低密度结节影.增强CT扫描见35例(70%)病灶表现为门静脉期明显的环形强化,即典型的“牛眼征”;8例(16%)病灶CT表现为动脉期环形强化或均匀强化;7例(14%)病灶CT表现为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无强化.以上肝转移瘤的CT表现均以其病理特点为基础的,并与癌灶的大体观相一致.结论 肝转移瘤的原发灶以消化道为主,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其特征性CT表现是门静脉期病灶明显的环形强化,故CT增强扫描对肝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转移瘤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肝转移瘤患者的资料,并观察其螺旋CT平扫及动脉期(HAP)和门脉期(PVP)增强的征象。结果:CT平扫44例中39例为多发病灶[以结节或(和)巨块出现,而结节可以低密度、等密度、高密度、钙化及囊肿等多种形式出现],5例单发病灶[1例单发巨块型瘤灶(>3 cm),1例等密度灶,3例低密度结节]。HAP和PVP增强扫描36例,HAP瘤灶边缘部出现不均匀强化,密度高于同层肝实质低于主动脉,PVP瘤灶边缘部的环形强化范围不扩大,密度高于或等于同层肝实质,此种方式见于4例巨块型瘤灶及16例低密度结节灶,或PVP瘤灶边缘部的环形强化下降,密度低于同层肝实质,见于2例巨块型瘤灶及10例低密度结节灶;2例低密度结节灶HAP等密度强化而PVP密度下降低于肝实质;7例低密度结节HAP、PVP无强化;10例低密度结节HAP全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PVP密度下降;2例囊性转移瘤为囊壁不均匀强化及结节样强化,6例等密度灶及1例高密度结节瘤灶呈结节样或边缘环形强化。结论:肝转移瘤常见征象为多发低密度结节,瘤灶大于1.0 cm时以动脉供血为主,表现为HAP边缘环形强化或全瘤均匀、不均匀强化而PVP强化密度下降呈等或低密度,其中典型征象表现为"瞳孔征"或"牛眼征";而少见征象为平扫病灶以高密度结节或等密度结节存在,HAP、PVP则表现为少血供/乏血供征象;不典型征象表现为单发转移瘤灶、全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及囊性瘤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典型脑转移瘤MRI的表现特点,以提高不典型脑转移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MRI资料完整的不典型脑转移瘤25例,患者均进行T1WI、T2W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25例患者中共发现病灶109个,其中单发9例,多发16例.平扫发现病灶56个,增强后发现病灶109个.增强强化信号表现多样:点状、环状、斑片状、结节状强化.结论 不典型脑转移瘤MRI表现多样,需要增强扫描及结合临床病史综合分析,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王春光  邓观卿 《中外医疗》2009,28(7):139-139
目的研究肺癌脑转移瘤不典型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49例肺癌脑部转移瘤的CT表现。结果发生于大脑半球病灶多,发生于小脑半球病灶少。30例进行增强扫描后病灶数目增多。结论不典型脑转移瘤CT表现具有多样性,必须结合临床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典型肝转移癌的CT表现,提高对不典型肝转移癌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集到的15例不典型肝转移癌患者的MSCT表现,全部患者均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患者经临床手术或活检证实.结果 不典型肝转移癌的CT表现多样,应结合多种征象认真分析.结论 MSCT对不典型肝转移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特征,并对误诊病例进行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结果 10例表现为肝脏多发占位,1例表现为肝内单发实性占位,术前误诊7例,其中4例误诊为肝转移瘤,1例误诊为胆管细胞癌,1例误诊为血管瘤,1例误诊为良性病灶。 结论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易误诊,但仍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肝转移瘤CT征象的病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肝转移瘤的CT特征及其产生的病理基础。方法 分析和总结60例其原发性灶经病理证实,并由临床和CT诊断的为肝转移瘤的CT特征,结合肝转移瘤的病理特点,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肝转移的CT特征是以其病理变化为基础的,CT特征与转移瘤的大体观是一致的。结论 理解肝转移CT特征的病理基础,有助于提高肝转移瘤CT诊断水平和检查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转移性肝癌的CT平扫及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转移性肝癌的CT表现复杂多样,但多发性为肝转移瘤的特点,"牛眼征"和环形强化应视为转移瘤较具特征性的表现,门静脉期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最清晰。结论转移性肝癌的典型CT表现是弥散分布的多发低密度或高密度病灶,增强可见环形强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钙化性肝转移瘤的CT特征。方法:选用临床资料完整的钙化性肝转移瘤14例,其原发肿瘤均经病理证实,肝转移瘤中2例经穿刺活检证实,12例经随访证实。分析各病例钙化形态、大小、数目、分布及变化特点。结果:14例钙化肝转移瘤的原发肿瘤9例结肠癌,3例直肠癌,1例卵巢癌,1例胃癌。1例单发,13例多发。钙化呈结节状或斑片状9例,蛋壳状4例,沙粒样1例。结论:对于明确原发肿瘤患者,CT检查发现肝内单发或多发钙化性占位应高度怀疑肝转移,不明原发肿瘤的患者肝脏CT扫描发现多发结节斑块状或蛋壳状钙化时,应想到肝转移瘤,原发灶寻找首先为消化道和生殖系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问质瘤肝转移手术切除的疗效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5月57例CD117阳性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中15例行肝转移灶切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5例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患者中,同时性肝转移3例,异时性肝转移12例.其中肝转移灶行解剖型切除5例,不规则切除10例.无手术死亡发生.肝切除术后1年、2年、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3.3%、53.3%、26.7%.中位无病生存期27个月.术后再次复发转移率86.7%,其中残余肝转移12例,肝外转移1例.结论 局限的同时性或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经选择行转移灶切除是安全的,并可获得较长的生存.  相似文献   

12.
闫国芳  张艳辉  李洪涛 《吉林医学》2007,28(13):1480-1481
目的:分析7例肺癌脑部转移瘤不典型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为肺癌脑部转移瘤,并且均进行了增强扫描,对其CT表现做分析,探讨其特征。结果:脑转移瘤多发5例,单发2例;幕上病灶多,幕下病灶少;3例进行增强扫描后病灶数目增多;脑转移瘤的瘤周水肿与转移瘤大小无关。结论:不典型脑转移瘤具有比较不典型的CT表现特征,并且具有多样性,必须结合临床并进行鉴别诊断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可为治疗和随访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42例肝转移瘤和12例原发结节型肝癌的MRI形态特征进行了影像学分析。结果发现,有近45%肝转移瘤在T1-T2加权像上均呈低信号改变,部分病例在此基础上出现环征、牛眼征和壁小结征,瘤灶很小时即出现靶征且很少发生融合现象。认为这些为肝转移瘤的特征性表现。对其可能的病理基础及与原发结节型肝癌的鉴别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CT 灌注成像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并行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后肝转移的灌注参数特征和改变。方法:对3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瘤肝转移患者,在治疗前后行CT灌注扫描,测量治疗前后肝转移瘤和周围正常肝实质的CT灌注参数。结果:对比30例患者治疗前后与肝实质在CT灌注成像上表现:①结直肠癌肝转移瘤与正常肝实质比较:ALP、HAF、PVP 大于周围肝实质,BF、BV、PMB小于周围肝实质。以上BF、BV、PMB、ALP、PVP、HAF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结直肠癌肝转移瘤肝动脉栓塞化疗后与正常肝实质比较:PVP、HAF大于正常肝实质,BF、BV、PMB、ALP 小于周围肝实质,以上参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客观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瘤TACE后肝转移瘤的血供变化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转移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肝转移瘤的CT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对107例经手术及临床病理证实的肝转移瘤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07例肝转移瘤CT表现多发者99例。占92.5%;单发者8例,占7.5%。表现“牛眼征”的41例。等密度转移9例;钙化性转移4例;囊性转移1例。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多样,环状强化较具有特征性,门脉期扫描病变显示最清晰,结论:肝转移瘤CT表现多样,多发性是肝转移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于鞍区的副神经节瘤的MR诊断及相关的病理、组织学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鞍区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性,5周岁,以生长发育迟缓就诊。MR检查发现鞍区有实性占位,边界清晰,明显均匀强化。病理证实为副神经节瘤。结论鞍区副神经节瘤系罕见肿瘤。“椒盐征”为其典型MR表现。但瘤体较小,表现不典型时应与发生于鞍区的其它实质性肿瘤相鉴别。MR检查对发生于头颈部的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典型假瘤位于肺外周部,呈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的肿块,密度均匀或中央液化坏死,边缘有长毛刺等。不典型表现包括:肿块周围浸润征,让区肿块并累及较大支气管,肿块向纵隔内浸润生长及肺不张等。结论:结合CT及临床特点,典型的的假瘤可作出明确诊断,不典型者,应紧密结合临床与结核球,肺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18.
脑转移瘤的临床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脑转移瘤的临床与 CT表现。材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经 CT诊断为脑转移瘤的完整资料 10例进行临床 CT分析。结果 :10例脑转移瘤中有 4例原有恶性肿瘤病史 ,3例行胸部检查示为肺癌 ,1例胸部 CT提示有转移灶 ,2例原发灶待查。结论 :具有脑转移瘤的典型 CT表现 ,特别是当原发肿瘤不明确时而出现小肿瘤大水肿特征表现 ,应高度怀疑脑转移瘤 ,并可积极行组织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孙青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3):277-278
目的探讨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胃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胃体部6例,胃底部2例,胃窦部2例。肿瘤最大径3.5~15cm。其中〈5cm者5例,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恶性1例(1/5);≥5cm者7例,多为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匀,中心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恶性6例(6/7),1例伴有肝转移,2例术后复发并肝转移。结论CT检查在胃间质瘤诊断及判断良恶性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肝脏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大多数来自门静脉系统引流脏器的恶性肿瘤。CT检查是发现肝转移瘤的重要方法,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肝转移瘤的CT表现,作者收集整理了46例原发肿瘤已经确诊的肝转移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